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七十年代随军日记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作者:大鹅踏雪泥
她丝毫不觉得自己没法起飞,十多年后卖茶叶蛋都能卖出套房。
她倒是担忧自己会考不上,即使穿越前她是大学生。
几年后的那届高考可谓是包揽了从十几岁到四十岁的年龄层考生,录取率相当恐怖,能蹭上个中专大专的就已经很牛了。
咳咳,众所周知,毕业大学生的全科知识储备量,或许还比不过中考生。
闻嘉嘉痛心疾首,每次想起来心里都直抽抽。
她悔啊,要是早知会穿越,她肯定要把恢复高考后第一届高考的试卷倒背如流。
每一个省的都背过去!
“哎!”闻嘉嘉又叹声气。
方明燕:“哎啥呢。”
“哎我和名校失之交臂。”闻嘉嘉说道。
她来到厨房,给自己泡了杯山楂水,正想喝呢,想了想,又推给了方明燕。
“你不喝?”
“对,不喝。”
闻嘉嘉想骂魏岱了,他是拍屁股走了,搞得她七上八下的,生怕会怀孕。
第27章 准备出发
除夕,年三十。
闻嘉嘉这日要准备许多东西,当地有年三十祭祖供神佛的习俗。
就算她不信这个,可也得合群。
其实前几天年从前几日就开始了,送土地公上天那日村里好些人家都偷偷放了鞭炮,甚至隐隐都能听见公社那边的鞭炮。
鞭炮声惹得闻嘉嘉坐立难安,她没想到这一茬啊,所以她要不要放?
最后闻嘉嘉还是放了,因为太过紧张,撒腿跑时差点摔在台阶前。
这时候供销社并没有鞭炮卖,毕竟放鞭炮属于封建传统嘛,你私底下偷偷放就好了,想在供销社里买到鞭炮,除非供销社主任活久了不想干。
即便是当地——如此香火充沛,各路大小仙佛如过江之鲫的地域,百姓们也不敢堂而皇之的放鞭炮烧香烛。
闻嘉嘉的鞭炮是找前山村的人买的,前山村里藏着一位会做鞭炮的人,据说他在几十年前还自制过火药炸鬼子,搞得闻嘉嘉拿到鞭炮后心慌慌,总怕会炸了自己的手。
因为送土地上天“言”好事时用了一包,闻嘉嘉在除夕的前一天又托人帮忙买了一包。
这日早晨,吃饭前大家陆陆续续的放了,闻嘉嘉见此也赶紧跟着放。
放完开始吃饭,吃的是扁肉。
要说闻嘉嘉最喜欢乡下的哪一点?一定是年底物资充足这一点。
扁肉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几十年后还能同拌面一起撑起中国快餐饮食的一片天,可见它有多么受人喜欢。
浮阳大队年底有开启扁肉作坊,主要业务就是帮忙打扁肉馅和制作扁肉皮。
村里人去打扁肉,材料自备,还需要给一碗面粉。而村外人来打扁肉,和村里人相比得多给一碗大豆。
闻嘉嘉得之后忙不迭买了腿肉去打,这可是纯纯手工捶打出来的馅儿,她都不敢想会有多好吃。
肉昨晚打好,闻嘉嘉昨晚就吃了一半,今天早晨吃剩下的一半。
主要是这玩意儿需要低温,很容易变质,否则闻嘉嘉必定是要打它个三五六七斤留着慢慢吃的。
扁肉入锅,煮熟后浮起,渐渐膨胀,如同一个正在缓缓充气的白气球。
煮熟后捞到撇了油的鸡汤中,鸡汤也是她昨儿炖的,家里那只总是上蹿下跳不听指挥的鸡被她狠心杀了。
闻萱还拿着鸡胗的黄壳去换叮叮糖,闻嘉嘉也是才晓得还有这种交易存在。
鸡汤微黄,扁肉白胖。
再撒上些绿色的葱花,配着方明燕送的炸油饼,只觉得这瞬间人生圆满。
吃完,开始捣鼓祭祖的东西。
有腊肉,有鸡鸭,有鱼,还有年糕,总之丰盛得让人流口水。
闻嘉嘉学村里人,带着东西偷偷去庙里,再走小路偷偷回家,把东西放在堂屋的桌上供着。
因为她家是进村后的第一家,闻嘉嘉还特意把院子的小矮门给关上,就是怕有人突袭。
她这边在过除夕,魏岱那边也在过。
魏岱过得就比她凄惨了,除夕放假,不需要训练的他跑到北山房子来,正在砌卫生间。
最近他遇到一个大难题,本想让陶瓷厂帮忙烧个蹲便器的,结果陶瓷厂临了临了说烧不出来。
无奈之下,魏岱就又去找另外一家厂子。
只是这回还没谈妥,化粪池队里不让搞,说是怕影响水源。
唉!魏岱这几日叹的气比近一年来叹的都要多。
既然如此,只能做最简单的卫生间。
小小砖头房,里面抹水泥,砌个小平台,再放两小木桶,也算是这年头的顶配厕所。
当天晚上,除夕夜,魏岱在部队食堂吃过团圆饭后,又悄悄地推着车来清垃圾了。
地上许多沙子和木头,把卫生间搞好后就得开始装修房子,得把院里的东西清走一部分才好装修。
来来回回跑十多趟,不但把沙子木头砖块给清完,还将院里杂草拔个干净。
月亮高升,魏岱直起腰擦擦汗,抬头望着月亮,忽然觉得那些年少时看不懂的酸诗也是有点道理的。
看到月亮,真的会想起家。
本想收工会去,可这会儿又不想了,提早一天干完嘉嘉就能提早一天来。
夜深。
冬天的夜晚非常寂静,既没有田间呱呱叫的青蛙,也没有树林里“知了”个不停的知了。
闻嘉嘉没打算守岁,上辈子连春晚都没法使她守岁,何况现在。
今天忙一天了,闻嘉嘉累得要死,把东西稍稍整理一下后就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再睁眼,已是大年初一,1973年的大年初一。
闻春和闻萱穿着先前做的,只穿过两回的新衣服,带着闻嘉嘉用旧布给她们缝的小包,出门拜年去。
她们去拜年,闻嘉嘉也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小孩儿。
等终于消停点儿了,闻嘉嘉还得带着闻春和闻萱去河沟乡拜年。
虽说没和公婆住一起,但该有的礼貌还是得有。
其实前几日魏父魏母就提过要不要去河沟乡过节。只是闻家父母去年才去世,总得留家里一年,闻嘉嘉便拒绝了魏家父母。
对于去河沟乡,闻萱不太乐意。
她牵着闻嘉嘉的手,不停问:“小姨,我们还会回家来的吧?”
闻嘉嘉:“会。”
“是在家睡觉的吧?”
“是。”
她忧心忡忡:“我晚上不跟你睡就睡不着,老是被吓醒。”
闻嘉嘉:“……”
她发现闻萱现在说话是越来越像大人了,鬼精鬼精的。
河沟乡的年和浮阳差不多,习俗差不多,吃食上也差不多。
让闻嘉嘉很惊喜的就是魏成才做饭很是好吃,他把闻嘉嘉带过来的扁肉包好后放到油锅里炸,炸完再煮汤,那味道和普通扁肉完全不同,比肉丸汤要香。
魏文珠带着两孩子满村玩,因为魏家的关系,她们好不容易瘪下去点的小包又满了,里面装着瓜子花生,还有几截甘蔗。
冬天没啥水果,甘蔗是好东西。
河沟乡种了好大一片甘蔗,浮阳也有种。但浮阳的甘蔗多是卖给糖厂,只留下一部分,闻嘉嘉得到两根,没两天就吃完了。
这会儿见闻春和闻萱兜里有,闻嘉嘉这个小姨二话不说,拿起来细细就啃。
嚼吧嚼吧嚼吧,清甜的汁水充满口腔,仿佛把这段时间肚里积攒的油水都给刮干净。
离开魏家,闻嘉嘉又是大包小包。魏父魏母确实是老好人,吃喝完全由着闻春和闻萱。
还好今天多带了些钱来,要不是塞给老两口20元钱,闻嘉嘉都不好意思回家。
——
时间过得很快,春节后没多久,各地就得翻地。
浮阳大队的肥已经沤好了,今年的沤肥法子闻嘉嘉贡献出一份力,搞得她怕怕的,生怕这肥不行,耽搁生产。
当地沤肥多是在初冬,闻嘉嘉需要她去提醒村里人稻壳也能拿去沤肥,谁晓得人家老农民早晓得了。
在农村,稻壳往往都是和秸秆一同放田里燃烧充当肥料的。
既然如此,闻嘉嘉提醒时也不必弯来绕去,瞅准机会,对正在田埂边思索明年该怎么安排农活的方队长道:“队长,我瞧书上说,炭比灰好。你说咱们这些稻壳烧成炭用来沤肥,会不会比烧成灰来得好。”
方保国嗒吧嗒吧抽着烟,不甚在意:“你说的灰和炭不是一回事儿吗?”
闻嘉嘉科普:“当然不是!炭它比灰吸水,能净化还能保湿啊。”
方保国是老农民,对保湿啊净化啊等高大上词汇搞不太明白。
但是吧,他这人天然对知识分子有种莫名的敬畏。闻嘉嘉这种架势一起来,他就不由得认真听。
方保国凝思片刻,转过身,用烟杆尾巴敲敲地面:“书上有说?你仔细说说。”
闻嘉嘉便把炭能吸附空气中的湿气,还能通气的特性说了。
“比起烧成灰,烧成炭后的稻壳和牲畜粪便、腐烂树叶这些东西混合沤的肥,要比没加炭的肥好得多。”闻嘉嘉解释道,“这就跟东北那边的黑土似的,还保湿保温透气,可以说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