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214章

作品:[原神+星铁] 已知物种研究报告  |  分类:其他类型  |  作者:明目饮

    只是短生种的身躯,确实经不起消耗,很平常的一日,活下来的人看见她,一并看见了她头发上的霜白之色。
    她身体里的岁阳已经不祈祷自己能够吃掉她了,就等着她死了好恢复自由。
    “战争持续了这么长时间吗?”他怔忡的。
    “先别感叹了,我新做了一把弓,你可以试试手,应该会很顺手。”
    这是清心为他制作的最后一把武器,材质不明,对丰饶民的杀伤力极为出众,对那人而言,也确实很顺手。
    他们也拍了最后一张阿乐丽与仙舟将士的照片。
    之后,化外民阿乐丽以身作饵,陷于造翼者包围中,以未知方法催动岁阳之力,其与造翼者,尽皆付之一炬。
    岁阳幽火,数日不息。
    阿乐丽的相机里,最后一张照片是不知名的将士一箭斫断建木的景象。
    亦即巡猎诞生之时。
    第119章
    亦是不朽与巡猎命途交织之日。
    那时候巡猎是未知命途,这个描述一开始是——
    不朽的命途出现了异动,与未知命途发生交错现象。等到光矢示现之时,这种交错现象更加明晰。
    而出现命途交错现象的原因,在巡猎星神被测定后,答案比想象中要简单。
    不朽出于未知原因,将自身鳞片融入巡猎星神的弓箭之中,导致巡猎星神射出的每一箭都会引动不朽命途的力量。至于巡猎星神是否可以控制这种引动现象,目前暂无相关观测记录。
    不朽为什么这么做,巡猎又是如何诞生的?
    仙舟人细究起来,倒是真有相关记录。
    奇物——「阿乐丽的相机」。
    这是记录了巡猎星神诞生之时的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具有一个相机的基本要素:清晰、自动记录拍摄日期,以及让人身临其境。
    在巡猎与不朽命途交错的同一时间,由普通的照相机成为奇物。
    一个将自己的所属者的名字加入自己名称的照相机。
    正是因为它的存在,仙舟上下才得以看见成神前的帝弓司命和疑似与不朽星神有关的阿乐丽的合影。
    在奇物的作用下,复现了这张照片上的记忆,可以听到两个人失真的声音:
    “……我新做了一把弓……”
    “……试试……”
    “……材质……”
    “……秘密……”
    失真到听不出男女的声音,和可能是命途力量交错后引发的不可修复性损坏。
    照片上清晰的两个人,奇物复现出来的记忆跟镜头摔碎了一样。
    是人形的影,是斑斓的火,是模糊得勉强组成景的色块。在斑斓的火里,这些承载了朦胧的影和色块的记忆,凝固结冰升华,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了。
    阿乐丽的照相机从此以后无法复现任何记忆。
    这段记忆里提到了一把弓。
    一把在之后被帝弓司命用来斫断建木的弓,用未知材质做成的弓,也是阿乐丽与不朽星神有所关联的佐证。
    持明一族,在建木的断口上看见了不朽的气息,也是他们,收集了建木边上四散的光矢余烬。
    与不朽有关联的行者通过他们进入仙舟,为帝弓司命打造了一把弓,那么弓上融入了不朽龙鳞一事,又是如何被知晓的?
    一是阿乐丽灵魂陨灭,身躯却因与岁阳协议之故留存至今,作为可供岁阳行动,隔绝“人性之病”的躯壳。
    目前连同体内岁阳一并被十王司看管。
    那岁阳在仙舟方面提供一座图书馆后,眼睛放光:“有什么快问,别打扰老子学习。”
    “我曾听闻阿乐丽对锻造之法颇有心得,不知岁阳大人可有留存?”
    “那可太多了,那邪门玩意儿的脑子不知道怎么长的,各种偏门方法都有,但这图书馆不够大,你挑一个重点出来再问。”
    “那就她最后锻造出来的那把弓?”
    岁阳捧腹大笑,“别怪老子没提醒你,那弓可不简单,指不定要杀几条持明呢。你确定要听?”
    “但说无妨。”
    要是真的能成,强烈要求旁听的几位龙尊,说不定为了这把弓会直接拔了自己一身鳞片。
    问话的人心有戚戚焉,为了点不朽的擦肩而过,已经有持明将自己的名字固定成“行舟”,生生世世不可改了。
    一身鳞片要是能换的不朽力量加持的弓……唉。
    “切”。
    岁阳见没哄住,兴致一下子没了,“那弓你们打造不出来,那邪门玩意儿打造的时候,一开始还正常,后来就不正常了。”
    “这?”人的眼神尽显疑惑。
    “别用那种眼神看老子。”岁阳直接炸毛了,“老子敢看吗,那弓后半段的锻造过程,那邪门玩意儿直接就是在……”他忍住了快要脱口而出的“那什么不朽”换成了“天渊万龙之祖”,“天渊万龙之祖的注视下锻造的。”
    好消息,龙尊们不会拔自己鳞片了。
    坏消息,岁阳和工造司要遭殃了。
    他看不见龙尊们的眼神,但能想象出他们眼睛会亮的像灯泡。
    咳,这个暂且不提,那么结论是——
    据阿乐丽躯壳寄居岁阳口述,斫断建木之弓疑似阿乐丽在不朽注视下完成。
    一己之词,自然不能偏听偏信。
    故而,“二”与“一”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