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分手后,我进了省纪委 | 分类:其他类型 | 作者:方片2
中央领导冲陆安来的?
从白展亭到牛军,整个167班都懵了。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怎么能有这个结果。
有人小心提出是不是还是因为新模式的缘故,毕竟已经这么长时间过去,新模式很有可能已经在全国铺开,中央收到了正向反馈。
但很快摇头否认,因为要说对陆安新模式的了解,全国没有人比学了一个学期的他们更清楚。
陆安新模式看起来十分简单,可事实上需要操作人对电脑以及材料写作都有一个相当扎实的基础才行。
因此反而是一个需要时间的累积过程。
况且就算有人能数量掌握,但对整个官场体系,甚至是对秘书部门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都需要时间来证明。
可如果不是新模式,那还能是什么原因?难道是因为他考出一个相当厉害的分数?
但不管白展亭郑元峰,还是一直被安排辅导陆安的学习委员,他们都不相信陆安能有这本事。
“在平时辅导的时候一直藏拙,模拟考的时候藏拙,只为了在最后期末考试的时候爆发,这不是人能做到的!”
确实这不光要相当能隐忍,而且还要对自己的分数把控有超强能力,他们不相信年仅二十出头的陆安能做到这点。
此外更重要的,是干校的影响有限。
白展亭和郑元峰都知道干校历史上不是没有出过天才,而且是那种不管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一会就精,任何题目都能做到过目不忘的天才。
可就算是那种人,就算他的成绩接近满分,也不过就是得校领导出面表扬而已。
因此他们就算给陆安不断高估再高估,顶天了也就是校内表扬,怎么还能惊动中央领导呢?
白展亭他们真的都要疯了,同样是干校学习,怎么陆安就能搞出这样史无前例的轰动。
教导助理拉着陆安一路小跑,白展亭他们紧随其后紧紧跟着,很快来到学校大会议室,然后白展亭这些人又集体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老天!我没看错吧?怎么是这些大佬?”白展亭喃喃道。
作为中办干部,白展亭一眼就认出会议室里这些大佬的身份。
首先是老熟人中纪委的薛国合委员,他已经是纪委里排名靠前的人物,可现在却坐次最靠旁边。
同样和薛委员一样靠边坐的还有最高检的副检察长。
依次往里是国办和中办的领导,白展亭在单位都要低头叫领导的那种。
而最让白展亭瞪大眼睛的则是坐在中间的中年人,他叫汪时兴,是中办的办公室主任,虽然和薛委员副检察长一样都是副部级,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是首长的秘书。
白展亭感觉自己的呼吸都瞬间停滞了。
因为这位汪主任出现在这里就意味着背后代表了首长的意思,甚至于今天这些领导出现在这里,也是代表了中央的关注。
身后郑元峰小心翼翼拉扯白展亭的衣袖,他满脸惊恐和不可置信。
白展亭告诉他你没猜错,那就是汪主任!
随着白展亭确认了这些领导的身份,顿时整个167班上下全都如同一个个见到老师的小学生一般,乖巧到不能再乖巧。
陆安此时也有些紧张,一颗心跳得飞快。
刚才一路上教导助理已经给自己介绍了一遍各位领导身份。
可现在当陆安真的见到薛委员只能坐在最旁边,还是大开了眼界。
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陆安抬头:“各位领导好,我是陆安。”
只短短一句自我介绍,就让汪时兴几位领导高看陆安一眼。
要知道就是白展亭那些人还如同犯了错的小学生一样低头站在一边呢!
眼中的欣赏一闪即逝,汪时兴随后拿起一份文件递给陆安,示意陆安念一遍。
陆安接到手里一看,顿时有了底,然后大声道:“论新时代党风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时代变迁,党风党建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篇三千余字的文章,陆安很快念完。
好!
有人不自觉地为文章叫好,是167班的同学们。
不管白展亭还是其他人,他们都是秘书局从事文字工作的,他们最能看出这篇文章的高质量。
汪时兴顺着看过去:“不要害羞嘛,你说的没错,这篇文章写得确实非常好,结构合理立意深刻,不仅高屋建瓴指出了时下我们干部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给出了理论指导方案,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汪时兴随后再看向陆安:“这篇文章你是从哪里搞来的?”
“是我写的,这是我期末考试的申论文章。”陆安回答。
蛤?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尤其白展亭这些人,他们都不可思议的拼命摇头。
尽管在汪时兴拿文件给陆安的时候,就已经猜到很可能是陆安的杰作,可现在当陆安亲口承认,还是让他们无法接受。
他凭什么能写出这么好一篇文章?
凭什么只是小小一篇考试申论,就能惊动这些中央领导?
难道这就是他一直信心的来源?
此时此刻,身为班主任的萧淑妃看着陆安也同样感慨万千。
她清楚记得当初陆安找她帮忙,希望她能把考试申论闹大,萧淑妃第一反应是陆安疯了,你凭什么觉得一篇考场上的申论就能抹平所有的成绩劣势,那你得拿出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做到这一点?
最后是拗不过陆安的拜托,萧淑妃自己也是抱着一副死马当活马医的架势。
结果没想到他居然真的拿出这样一篇顶级质量的文章。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中央领导呀!
尤其是汪时兴,他作为上面首长的秘书,他的工作之一就是替领导把关所有的文件质量,可以说到他面前的都是从全国筛选出来最顶级的文章,但凡质量差一点,就不可能入得了他的眼。
而其他几位领导,他们或许比不上汪时兴,但不管从眼光还是在阅读量上,肯定也和汪时兴在伯仲之间。
就是这样一群领导,他们在看到了陆安的这篇文章以后,就马上集体被各自领导派来了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