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357章

作品:揽月映同尘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黑色墨尘

    随着陆寒尘在战场上展露锋芒,几次为谢令月挡下偷袭,雍朝将士更是心服口服;果然还是他们的陛下,眼光与见识都过人,选定的心爱之人都是如此令人心折,能与陛下并肩作战冲锋在前,配合还那般默契,这才是真正的神仙眷侣···
    陆寒尘当然能察觉雍朝将士对他的态度逐日改变,他喜欢这种变化,也变得越来越爱笑,时不时便能见到他在营地中与碰到的将士微微笑着打招呼;本来他就生的绝艳容貌,如此的和颜悦色,更是叫将士们受宠若惊,私下里议论皇后殿下哪里是传闻中那般狠戾无情,分明是个很好的人,可见还是大宣帝王不如他们雍朝的陛下···
    这些议论之言自然也传到了谢令月与陆寒尘耳中,被夸赞的人还有些不好意思,觉得雍朝将士也未免太过可爱;谢令月却笑道,哪里是将士们可爱,分明是哥哥可爱···上阵杀敌时面不改色,下了战场还与军医一起为伤员治伤包扎,又关心将士们的伙食···真正胜过诸多千古贤后。
    被心爱之人如此夸赞,陆寒尘彻底红了脸,却还是大胆吐露心声;他喜欢这样的氛围,喜欢这种陪爱人征战的辛苦,更喜欢给他信任与所有机会的爱人···
    “阿月可知,这是我活到如今最欢喜的日子。”凤眸中是全然的柔情与欢欣:“便是当初我们在云州那几日,也不曾有这般舒阔畅快的欢喜···阿月,多谢你···”
    谢令月并未多言,只是将爱人紧紧抱在怀中,他想自己了解陆寒尘此时的心情;这个人生就的绝色容颜,又是在皇宫那种吃人的地方长大,偏他还是最令人不齿的小内侍身份···不知经历多少才会有后来的九千岁;狠戾无情···或者更是一种手段,遮掩他内心柔软的手段。
    夜深人静时,也不知这人有过多少次恨命运不公;更不知有多少次,这人芥蒂世人看他的眼光,想要得到真正平等的看待···然而,他哪里知晓,随着他的权势地位越来越高,更不可能得到真正平等的目光与对待。
    可是在这里,不只有谢令月的平等之心,雍朝将士更没有大宣人对他的种种揣测与非议;甚至因为他这两个多月的表现,雍朝将士对陆寒尘除了身份地位的敬意,还有从心而发的敬佩;不说揣测与非议没有,反倒多了亲近之心。
    这才是陆寒尘觉得欢喜的真正原因,这里没有人在意他是不是身有残缺,他在雍朝将士眼中与谢令月一般,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大丈夫!
    对于他的这种心境变化,谢令月其实比陆寒尘自己更高兴;三年前在北镇抚司初见这人见色起意,之后答应这人的条件,再到大婚后···谢令月一直想真正解开这人的心结;因而才有他在陆寒尘面前与前世截然不同的性子与说话方式,也才有他一次次的耐心沟通与敞开心扉,却都收效甚微。
    却不知来了西境战场后,两个多月的同进同出、并肩作战,几次生死相依,还有雍朝将士们的真心相待···彻底打开了这人的心结,让他真正找回了本来的性子,真正敞开心扉。
    如此大的收获,谢令月怎能不为爱人欢喜;这种欢喜于谢令月来说,甚至胜过已取得的几次大捷,因为爱人与他此时才算是真正的心意相融。
    秋日将至,西境之战才真正结束;得益于卫昭给设计制造出来的领先当下的武器,还有雍朝将士不畏艰险的浴血奋战,更有龙甲卫无孔不入的得占先机···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都被雍朝占据,原本属于沙俄帝国的整个瀚海地区彻底成了雍朝版图的一部分。
    大战即将结束时,沙俄帝国第三次派来的使臣彻底没了嚣张气焰,姿态诚恳请求与雍帝陛下签订停战条约。
    而谢令月最初的目的早已达成,得到瀚海地区便能解决雍朝整个西境的水源问题;虽则他有当世最先进的军备,然漠北地区的人口经过历年来的天灾人祸下降不少;更不提雍朝初立,更迫切的问题是稳定民生,战线实在不能再拉长。
    且沙俄帝国也好战,若真逼的太紧,反倒容易刺激其战意背水一战,此时的雍朝还经不起连年征伐;大宣之前的王朝便是教训,漠北人疯狂扩张版图,既劳民伤财,又没有相对应的国策稳定民心,更没做到真正的民族融合···
    种种原因导致王朝存在不到百年,便被大宣取而代之,漠北人又被赶回漠北这片荒僻之地,生存更为艰难。
    如此深刻的教训,谢令月当然记在心间警醒,也就痛快应下两国的和谈;然他还记得当初宣告的半年后为陆寒尘举办封后大典,帝王之诺必然践行;早在一个多月前便传旨回雍都,兵马大元帅谢栋前往北境镇守,调定北大将军谢九护送丞相陈阶前来西境。
    陈阶负责和谈之事再放心不过,这人就不会被人占了便宜去;谢九也能统帅调度这边的将士,还能给这夫夫二人创造更多的相处时机···谢令月深觉自己就是一个细心又周到的君王。
    而他,自然是携手心爱之人,与龙甲卫一同返回雍都。
    崔砚也早早传来消息,礼部早已准备好了封后大典,都是他这个礼部尚书亲自主持操办的,可谓是万事俱备,只等帝王携皇后返京,为雍朝缔造又一盛典。
    第214章
    不到月余时间,谢令月一行人便回了雍都,文武百官俱都出城接驾,就连雍都百姓也得知消息,大都跟着涌到了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