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53章

作品:[综武侠] 江湖处处修罗场  |  分类:其他类型  |  作者:一笔朱红

    方艳青沉默良久,终究还是没有否认。
    低低道,“阿娘,谢谢你。”
    于是就这样时隔一年多,二十岁的方艳青再次踏出了古墓,并且这一去往后可能就不再能如从前那般想回便随时能够归来。
    她在古墓前跪下磕了三个头,方才下了终南山。
    或许是上天注定要指引她一步步断去俗缘,方艳青离开终南山不久竟然就遇上了杨逍,看起来他应该是特意来这儿找她的。
    秋风卷起泛黄的树叶,两道白衣的身影相对而立。
    “青妹……”
    杨逍牵着马站在不远处,看着不远处那道黑马上的白衣身影,只觉这近两年来内心的空虚和寂寥都在霎时间被填满了。
    方艳青从马上翻身下来。
    她没有再戴那顶杨逍赠予她的帷帽,曾经是出于避免麻烦,但从今往后她大概要不得不适应这样因容貌带来的目光了。
    而在此之前她还有些话要和杨逍说清。
    “杨逍,我父亲死了。”
    眼看方艳青下马向自己走来,杨逍本以为两年的时光终究让她放下了那件不愉快的事选择了回到自己身边,正暗自欣喜。
    但紧接着她就停在了几步之遥,突然如此说道。
    这两年来杨逍基本一直因为忙于教中事务待在西域昆仑,否则他早已抽出时间来找方艳青,中原这边的事还真不如何清楚。
    乍然听闻,不禁一怔。
    他并非擅长安慰人的性子,但他心知她与父亲感情有多深,明白她定然为此不知该有多么悲痛,一时后悔没有早出现在她身边。
    “青妹,节哀顺变……”
    怜爱涌上心头,杨逍不禁想上前拥她入怀安慰。
    但听到他所说的‘节哀顺变’看到他眼里的怜惜爱意,方艳青冰冷如霜雪的面容却是浮现出一抹似讽似悲的淡笑。
    “你可知杀害我父亲的人是谁?”
    杨逍见她如此神情已觉不对,一时竟不敢再听。
    “是谢逊啊!是明教金毛狮王谢逊!”
    方艳青明眸中已有泪光闪烁,这是杨逍第一次见她落泪,“七伤拳专攻人五脏六腑,我父亲便是死在这般五脏俱碎的痛苦下!”
    就如他们初见时她曾对他说的那样,她自小居于深山,不问世事,父亲只告诉她世上有穷凶极恶的蒙古鞑子欺压汉人百姓,我辈光复汉家河山义不容辞。
    方艳青因此视元兵如仇,但她从不知什么正派邪/教之分,明教在她心中和江湖上的武当少林从没有什么分别。
    昔年的桃花岛黄药师在江湖上被称为东邪,但他同样是天下五绝的宗师,他的女儿女婿亦是为国捐躯的义士英雄。
    所谓的名声自来都是真假难辨。
    所以方艳青从未将杨逍明教左使的身份放在心上,她只认她认识她了解的那个杨逍,她既与他真心相爱便自然而然与他在一起。
    从未顾忌过什么正邪之分,她的父母亦不在乎。
    可是现在她真的还能认为自己了解的就是真正的杨逍吗?
    她的师兄因他而死,她的父亲死在了明教法王手中,时至今日隔着两条血淋淋的生命她已决不可能与他在一起。
    “我终于明白明教为何被称为邪/教……”
    “不是因为你们与名门正派理念不同,性情异于常人,离经叛道,而是你们善恶不分,全凭一己喜怒肆意妄为!”
    方艳青看着杨逍的泪眼里有仇恨有痛苦,“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我今日便断情绝爱,从此江湖路远,再也不见……”
    说完她将袖中已暗暗攥了许久的物件抛在了杨逍怀里。
    杨逍下意识接住才发现那是自己曾在七夕之时以定情信物相赠与她的铁焰令,上面仿佛还残留着她温热的体温,触手生暖。
    但杨逍此时只觉寒意刺骨,遍布四肢百骸。
    然而下一瞬还未及他反应过来,一道凌厉的剑光便紧随而至,以为她是要杀自己为师兄为父亲报仇的杨逍一时心中只余悲凉。
    竟动也不动,只待她取走自己性命。
    但那剑光却并未落在他脖颈或者胸口的致命处,甚至未曾伤他身体一分一毫,它只是……只是将他腰间的香囊挑断。
    然而看着那地上已一分为二的香囊,杨逍只觉此时有一把无形的利刃落在他心上无情切割的痛苦更胜过皮肉刀剑之伤。
    “……你竟真要如此绝情?”
    杨逍眼眶已经微红,破碎的眸中的悲痛与方艳青如出一辙。
    方艳青红着眼微仰头,决绝地颔首,“……是。”
    但说完下一瞬,眸中清泪已滚滚落下。
    方艳青性情淡漠坚毅,二十年来的人生里只为两个男人落过泪,一是丧父之痛悲痛欲绝,二便是爱人诀别挥剑斩情丝。
    两年来她在清静的古墓里已想地足够多足够久。
    从与杨逍的初见到后来的相识相爱相别,以及过去和未来的打算,她本信奉及时行乐,逍遥快意,从没这样深远地考虑将来。
    但最终她清楚地明白,她与杨逍终究不是一路人。
    因为自小远避人世的缘故,方艳青受世俗礼教的影响不深。
    比如什么杀孽太多有伤天和,或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仁恕观念,在她看来作恶就应当有报应,该杀之人就是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