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皇兄何故造反? 第732节

作品:皇兄何故造反?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月麒麟

    但是,就是这样的关系,天子竟然会屡屡开口回护他,这是为了什么?
    答案显而易见!
    天子回护的不是他,而是宗亲。
    作为大明的圣天子,皇帝所做的,是展示他的亲亲之义,是展示他对宗亲的宽容以待,是安抚双方,让所有宗亲和平共存,相互亲近。
    所以,天子不是站在他这一边,而是站在弱势的一边。
    说白了,作为朱家的族长,面对一群宗亲,天子需要做的不是赏罚分明,而是最大限度的保护所有人,俗称,和稀泥,又叫,大伙差不多得了,看我面子各退一步,都别太过分。
    出于这个理由,天子训斥了前来闹事,想要撤掉襄王大宗正职位的一干宗室子弟,然后又恢复了他们的禄米,给了安抚,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今天的闹剧。
    既然如此,那么同样的道理,在面对襄王如今弹劾岷王“抗旨不遵”的时候,轻描淡写的一句“不能如此不近人情”,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这个时候,如果襄王再纠缠岷王父子没有按期离京的事,那么,可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总不能,只有他拿好处的份,到了别人,就得严刑峻法……
    看着天子和煦的面容,襄王张了张口,到最后,还是拱手道。
    “陛下圣明,是臣失言了!”
    于是,天子的脸上,也绽出一丝笑容,道。
    “这才对嘛,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剑拔弩张,还有你们……”
    说着话,天子转头朝向一旁的宗室子弟们,语重心长道。
    “宗学如今刚设不久,自然会有疏失之处,如果你们有所不满,可以直接跟襄王叔说,或者是写奏疏递到朕这里来,像是这样闹到宫门外头,吵嚷的满京城皆知,让天家颜面何在?”
    “念在你们情有可原,朕就不罚你们了,好好回去读书吧……”
    眼瞧着天子就要把他们打发走了,底下一干宗室子弟顿时急了。
    尤其是朱范址,他几乎可以想见,这回要是回了宗学之后,襄王非得刁难死他不可。
    看了一眼旁边的朱音埑和朱成鍊,三人交换了个眼神,朱范址鼓起勇气,上前道。
    “陛下,臣以为大宗正之位,当择贤而长者,能令诸宗室信服之人担任,襄王苛责宗室,逼迫宗室学子自杀,不能称贤,引得宗学子弟怨声载道,已无威望管理宗务,臣恳请陛下,罢去其大宗正之位,另择贤者接任!”
    “恳请陛下恩准,罢去襄王大宗正之位!”
    紧跟在朱范址之后,朱音埑和朱成鍊率先跪地开口。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的宗室子弟纷纷跪倒在地,声音虽然不算整齐,但是,却一致的很。
    这一次,从天子到一众大臣,眉头终于皱了起来。
    这已经是进殿以后,这些宗室子弟第二次郑重的提出这个要求了。
    如果说,刚刚的一番闹腾,是因为受了委屈,想要宣泄一番的话,那么,闹到这种场面,如何也该收手了。
    但是,这帮宗室子弟如此执着,难道说,还有什么隐情?
    一次又一次的请奏,上首的天子也明显重视了起来,目光扫视了一周,口气也变得郑重起来,沉吟道。
    “你们要朕罢免襄王的大宗正之位,可你们能拿出的理由,却只有区区的一个意外,如何能令诸王,令天下宗室信服?”
    “陛下,臣等不止因他逼死觐铎之事方才奏请,这一年多以来,襄王屡屡僭越本分,身为宗室,擅自干预朝政,才能不足,难以管辖宗学,气量狭小,不顾长幼,在老岷王灵前闹事,桩桩件件,天下宗室皆看在眼中,只是不愿惊扰陛下而已。”
    “但是,襄王不仅不知收敛,而且越发得寸进尺,长此以往,各地宗室怨气深重,必会使我皇家离心,社稷不稳,请陛下明鉴。”
    说着话,朱范址从袖中拿出一份信函,高高举过头顶,道。
    “陛下,这是臣堂兄韩王写给臣的家信,在信中,堂兄屡屡斥责襄王德不配位,大宗正之职,理当由宗室之中,更有威望之人担任,言辞恳切,请陛下御览。”
    这封信一拿出来,顿时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要知道,朱范址虽然身份尊贵,但是说到底,在众多老大人们看来,就是一个半大孩子而已。
    更何况,他只是襄陵王世子,并非是襄陵王,不论再怎么在朝堂上抗辩,他说的话,都更像是小辈在胡闹,多数时候,都会被一笑置之。
    但是,韩王就不一样了,虽然说,如今的韩王是朱范址的堂兄,但是,他已经年近三十,到了而立之年,而且,他是正经的藩王,在朝堂上,尤其是在宗务上,一位藩王的份量,可是不轻的。
    当然,这封信并非正式的奏疏,只是家信,所以,效用可能会打一些折扣,但是,也绝对不是可以轻易旁置的程度。
    看到朱范址递上去的家信,襄王的脸色阴沉的简直要滴出水来。
    他没想到,这个小崽子还有这么一手,不过,就凭一个韩王,就像把他怎么样,未免太天……
    “陛下,臣这里也有,这是臣堂叔沈王的家信,里头同样写了,襄王不尊长辈,德行不佳!”
    “臣也有,臣堂兄庆王也给臣写了家信,觉得襄王身为宗室,擅自干预朝政,实在有失本分……”
    ……真……了吧!
    襄王僵硬的转过脖子,扫了一眼,便看到底下这帮宗室子弟,一个个的手里都拿出了自己的家信,甚至有的人,还拿出了好几封。
    殿中的内侍一阵忙乱,好不容易,才把所有人的家信都收集了起来,递到了御案上。
    远远望去,仅仅是这些信件,摞起来都有三四寸高……
    第834章 哦~我愚蠢的叔叔哟~
    文华殿中,一片安静。
    此时此刻,望着御案上厚厚的一摞书信,襄王的脸色涨成了猪肝色,一众大臣也是神色各异。
    天子似乎也有些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
    犹豫了一下,天子还是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随手抽了一份家信打开,然后扫了两眼。
    看完之后,他老人家眉头微皱,瞥了一眼底下的襄王,还是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又拆开了一封。
    同样是快速的浏览了几眼,然后搁下,下一封……
    再下一封……
    天子一边拆,一边随手搁下,一旁的内侍,一边忙不迭的整理,一众宗室大臣,就这么静悄悄的在旁边等着。
    不多时,御案上的一摞书信,就已经见了底儿。
    将最后一封信搁下,天子揉了揉眼眶,似乎感到有些头疼,片刻之后,他睁开眼睛,目光落到襄王的身上,口气当中颇带着几分无奈,道。
    “皇叔,看来各地的宗室,对皇叔的确也颇有不满啊……”
    说着话,天子踌躇了片刻,面对着底下一众大臣好奇的目光,无奈的从一堆信件当中挑出了几封,然后命内侍递了下去。
    襄王的脸色又沉了沉,因为,天子并不单单给了他,还给了其他的一干大臣。
    接过其中的一封,襄王仔细的瞧了瞧,神色却变得颇有几分复杂。
    与此同时,一众大臣看到这些信件之后,也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之声。
    大约过了半盏茶的时间,几份信件都被传阅了之后,襄王掀起衣袍,跪倒在地,沉重道。
    “臣愧对陛下信任,不曾想到,臣一片忠心,想要为我大明江山尽心竭力,替我朱家宗室培育人才,却令得诸王如此误解于臣,引得如此连篇累牍的弹劾,让陛下苦恼,是臣之过也。”
    “既然诸王如此不满,臣亦无颜继续呆在京城当中,任大宗正一职,恳请陛下准臣辞去官职,回归封地,做一闲散藩王,安心度日。”
    “这……”
    见此状况,天子微微有些发愣,但是很快,在一众宗室子弟期待的目光当中,天子便苦笑一声,开口道。
    “皇叔这是做什么,这是家信,又不是弹劾奏疏,何况,诸王在心中,也只是发发牢骚,并没有真的弹劾皇叔。”
    “诸王皆在各地,皇叔在京中呕心沥血,朕是瞧在眼中的,诸王和皇叔都是宗亲,若有什么误会,解开便是,何必如此?”
    这番话说完,底下原本抱有期待的一众宗室子弟,眼神立刻就黯淡了下来。
    他们原本以为,拿出这些家信,让天子看到各地宗室对襄王的不满,无论如何,也能让宗学换人。
    但是,却没想到,天子竟然是这样的态度……
    难不成,今天真的白白来了一趟宫中,以后还要回到那水深火热的宗学当中受苦吗?
    眼瞧着他们这副样子,站在旁边的一干大臣,不由摇了摇头。
    这帮孩子啊,还是太年轻了,看事情只会看表面!
    陛下要是真的不想罢掉襄王,他们连见到陛下的机会都不会有,最多,也就是其中的一两个人,有机会能够面陈天子。
    既然陛下把他们都召进了殿中,那就说明,是有机会的。
    只是,这个机会,要如何把握,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他们不是扳不倒襄王,而是拿出来的这些筹码,还不够!
    不错,襄王当初能够成为大宗正,一方面是因为他设计了朱徽煣,让他当众出手殴打藩王,从道理上来说,行为不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襄王多年来积累的声望和名声,加上他自宗学建立以来,持续对宗学的管理。
    这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自然还是他多年的贤王名声,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他从诸王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宗正。
    但是,这是在他上位之前,需要名声证明他的实力。
    可若是放到现在,襄王已经拿到大宗正之位的情况下,想要扳倒他,单单是证明他在诸王当中颇受非议,是不够的。
    何况,就像天子刚刚说的那样,诸王写的是家信,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当成真正的弹劾奏疏来对待。
    如果说,这些不是家信,而是诸王通过礼部呈递上来的弹劾奏章,那么自然,襄王可能会保不住大宗正之位。
    但可惜不是!
    他们刚刚也看过了这些家信,其中大多数的藩王,言辞之间,的确对襄王评价并不怎么样,甚至有些老资格的藩王,措辞颇为严厉。
    可说到底,这都是私下里的事,摆到台面上来问罪,是不够的!
    再者说了,襄王再怎么说,也是陛下的皇叔,宗室当中,若论血缘,除了太上皇之外,就数襄王最近。
    所谓亲亲之谊,作为皇叔,再怎么样,哪怕只是面子上,陛下也是得维护一番的。
    听话听音,不管是襄王刚刚的请辞,还是天子的挽留,事实上,都不过是虚礼罢了。
    这么多家信摆着,襄王不可能没有表示,但是,他心里也很清楚,天子不可能因为这点事罢免他。
    所以,才有了如今的这副场景!
    可惜,这帮孩子看不透……
    在这些熟谙朝堂政治的老大人们眼中,扳倒襄王的这锅水,已经烧开了七成,只需要再加一把最关键的柴火,就能把水烧开。
    如今的局面,虽然这些家信不能算是弹劾,但是,却能显示出各地宗室对襄王的不满。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