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魏晋干饭人 第437节

作品:魏晋干饭人  |  分类:其他类型  |  作者:郁雨竹

    “那你有多少?”
    傅庭涵想了想,不太确定的道:“十万钱?”
    傅祗深吸一口气,道:“……当年逃难,我后来派人给你送了些布料和玉珏、银锭过去,其价值便不在十万钱之下了吧?你跟在含章身边多年,就没存下一些钱?”
    傅庭涵老实的摇头,“祖父,我们也很穷的,不仅我没钱,含章也没钱。”
    “她没钱也就算了,你是男子,以后总要养家吧,你怎么能也没钱?”说完傅祗反应过来,他们现在阵营不同,他不能给钱给他,绝对不能给。
    傅祗压下心中掏钱的冲动,冷着脸道:“没有钱,那就拿东西抵吧,我要钱也是为了买东西。”
    一百万钱,听着挺多的,但如果换成银子,那就是一千两,换成长枪,那就是两百杆,换成琉璃,视品质不同而定,最常见,最受欢迎的琉璃镜,那也只值五千张……
    五千张琉璃镜,对于傅庭涵来说还真不难。
    所以傅庭涵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跑回去找赵含章。
    傅祗见他付个赡养费都要去问赵含章,气得在他身后怒目而视,鼻子差点冒出烟来。
    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
    2022年应该是我过得最快的一年,这一年写的字最少,现实生活中的杂事最多,因此,我真的很抱歉,希望新的一年,我能够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的努力码字,保持住更新。
    这一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陌颜的鞭子,只不过她的鞭子挥的不是很利害了,我也就得过且过,她扬一次,我就吭哧吭哧的往前挪一下,她一放下,我立刻躺平……
    以上是有关于个人的,以下是关于集体和我们的。
    不管是大集体,还是小集体,2022年日子都过得有些艰难,今年有很多的变化,我们会跟着一起摸索,希望我们能够和大小集体一起共渡难关,越过越好。
    这种变化我愿意称之为新气象,新年新气象,我想与众位书友们一起焕发活力,共同努力,学习更上一层楼,事业更进一步,当然,新的一年,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平安。
    祝愿大家2023年平安顺遂,所愿皆达!
    第737章 告辞
    “赡养费?”赵含章吓得一下坐直了,问道:“多少钱?”
    傅庭涵:“一年一百万钱。”
    赵含章咋舌,好多呀,她好像没这么多钱。就算能够自己铸造铜钱,那些钱也是属于公中,她私库还真没多少。
    而且铜钱也不是她想铸造多少就铸造多少,且不说铸造的量需要经过计算,就说造钱得采矿、炼铜、然后才是铸造,所需工序复杂,时间跨度也长。
    但傅祗此时要赡养费,肯定不止是赡养费而已。
    赵含章心思一转,傅庭涵不等她问就道:“没有钱,可以用东西抵。”
    赵含章就松了一口气,问道:“他想要什么东西?”
    傅庭涵道:“琉璃镜、粮食和武备。”
    琉璃镜是当下较为受欢迎的东西,其价值和流通程度跟绸缎差不多,可以快速变现。
    粮食和武备更不必说了,傅祗也要养兵。
    一百万钱换成这些东西并没有多少,钱,赵含章没有,这些东西还是有的。
    她道:“除了粮食,其他两样都没问题。”
    傅庭涵:“你就不怕他拿了武备反过来打我们?”
    赵含章:“我相信,只要我不对晋帝出兵,傅祖父就不会对我出兵,而我相信我自己,我不会对晋帝出兵。”
    傅庭涵点了点头,这才去告诉傅祗,赡养费他出了,粮食的部分可以换成其他武备和琉璃镜。
    傅祗复杂的看着他,道:“待你们回去,一个月内让人送到长安吧。”
    傅庭涵应下。
    傅祗道:“你母亲是晋室公主,惠帝是你亲外祖,当今是你的外叔祖,她是一定不会接受你的道的,你想好了,真的不改变你的道吗?”
    傅庭涵抿了抿嘴,坚定的摇头道:“不改。”
    傅祗就叹息一声,疲惫的挥手道:“你去吧。”
    傅庭涵担忧的看了他一眼,还是拱手行了一礼后退下。
    看着他挺拔的背影,傅祗最后还是扭头和长随道:“给世宏传个信,告诉他中原不安定,在蜀地若还能坚持,那就留在蜀地吧,真的坚持不住了,让他们夫妻二人回长安来。”
    长随低声应下,温声道:“郎主还是心疼郎君。”
    傅祗眼中哀恸,“他说的并没有错,晋室实难安天下,即便陛下天资清劭,少著英猷,但立国之根歪了,再难扶正。何况现在天下群豪乱起,陛下的才德还是不能服众。”
    就算是忠心如傅祗,也不得不说,不论才德还是威望,赵含章都还在皇帝之上。
    “罢了,让他们去吧。”从昨晚开始,傅祗的内心便开始撕扯,两股力量互不相让,他的理智告诉他,傅庭涵说的是对的,他应该站在百姓的位置上思考;但感情上,他接受不了。
    他接受不了傅庭涵和赵含章对晋的背叛,更接受不了自己对晋的背叛。
    傅祗心情不好,便不想留客人,当即流露出送客的意思,杨澹虽不知发生了什么,但也能察觉到他们祖孙之间怕是有了分歧,于是识趣的告辞。
    赵含章也老实的提出告别。
    张茹却不愿意和杨澹回去了,她想和赵含章走,“我也要像赵刺史一样当个女将军。”
    杨澹:“……女郎,您已经定亲了。”
    张茹:“赵刺史不也定亲了吗?”
    杨澹被堵住,目光扫过静等在一侧的赵含章,咬咬牙道:“女郎若想当女将,大可以回西凉,臣想刺史要知道西凉也要出个赵将军这样的女将,一定会高兴的。”
    “父亲会高兴,可大哥不一定,”张茹道:“我就留在赵家军中,待我做出一番事业我再回去。”
    张茹坚持,但杨澹更坚持,一直在劝说,比如,“臣将您带出来,若不能将您带回去,臣要无颜再见刺史了。”
    又比如,“刺史身体才有好转,女郎不在身边,他一定会担忧……”
    此话一出,张茹就犹豫起来。
    当着赵含章和傅祗的面,杨澹只能暗示,但张茹是知道的,她父亲的身体看着在好转,其实并不太乐观,毕竟中风过一次。
    现在虽然能如常交流和走动了,可那都是表象,她是知道的,父亲的身体还是大不如前,要是让父亲担忧她加重了病情……
    张茹咬咬牙,看了看赵含章后还是低下了头。
    赵含章就上前将她拉到一旁说悄悄话,“留在西凉不是更好吗?既可以尽孝,又能更快的进一步。”
    张茹心里有些委屈,“我不愿让人非议我依靠家里。”
    “我就不一样了,该倚仗时,我一点也不避讳倚仗先祖和宗族,”赵含章道:“只要我能拿出相应的成绩,或更强,这些倚仗就是互惠互利。这世上的官除了功名利禄外,追求的不就是封妻荫子吗?”
    “你也是张刺史的孩子,你三位兄长都能倚仗父亲的威势在事业上更进一步,你为何不能?”赵含章道:“你既然想当女将军,在事业上更进一步,那就不要害怕遭人非议,天下骂我的人不知凡几,你见我可抑郁?”
    张茹:“你一点儿也不在意他们的辱骂吗?”
    赵含章道:“那要看他们骂什么,要是言之有物,自然要思之纳之,有过就改;要只是因为偏见和利益之争而辱骂,你就当他们是放屁,偏过头去不听就是了。”
    张茹见她说粗语,却不显粗俗,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她眼睛闪闪发亮的看着赵含章,点头道:“好,我记下了。”
    她踌躇了一下,忍不住问,“赵刺史,我回西凉后能给你写信吗?”
    “当然可以。”赵含章握住她的手,眼睛也是闪闪发亮,“这天下,有志当将军的女子很少,就为你这志向我便钦佩你。”
    赵含章握紧了她的手道:“将来你若还想来我,只管来,我这里永远给你留一个位置。”
    这就是张茹的退路了。
    张茹眼睛微湿,她们才认识三天,没想到赵含章能给她这样的承诺。
    张茹也握了握赵含章的手,然后利落的转身离开。
    杨澹松了一口气,遥遥和赵含章行了一礼后便带着使团离开。
    赵含章便也和傅祗告辞。
    傅祗看着她,目光悠远,似乎在通过她看着谁,他半天才开口道:“三娘,望你莫要忘了你先祖遗训。”
    傅庭涵和傅祗那天晚上的谈话她也知道了,傅庭涵根本没瞒着她,所以她明白傅祗暗指的意思,她很爽快的点头,“傅祖父放心。”
    她是一定不会主动灭晋的,晋,很难长久。
    第738章 重礼
    赵含章觉得晋不长久,却没想让它现在就亡国,所以该守的地方还是得守,该她付出的,她还是要付出。
    因为晋一灭亡,天下会进入十八层地狱模式,现在不仅其他地区的百姓,就是她治下的百姓的也需要喘一口气。
    所以只要能保住晋,她还是得保。
    不是为了司马家,而是为了遏制住乱势,不让局势一泻千里。
    所以从傅祗处离开,赵含章还是回到了平阳城外。
    刚对平阳城外的大营起疑心,想要派人去查探一番的匈奴军便看到赵含章带着一支队伍跑到城外,丢下一个小箱子说是送给刘乂的礼物,然后转身带人跑了。
    正在安排人的刘聪脸色一下阴沉下来,看着被守城士兵抱回来的小箱子喘粗气。
    他的部将面面相觑,问道:“大将军,还派人去查探吗?”
    “查什么?刚才马上的人你没看清吗?”刘聪发火道:“赵含章都敢跑到我们城门下了,对面大营每天都炊烟袅袅,还查什么?陛下又不会对坐拥十万大军的赵含章出兵!”
    部将连忙提醒他,“大将军!”
    刘聪这才收了怨怼之言,只是心中的不服更盛。
    士兵抱着箱子站在一旁,等刘聪示下。
    刘聪上前打开箱子,出乎他意料的,里面是书,他翻了翻,在几本书间翻出一封厚厚的信来。
    刘聪拿着信停顿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放下,将箱子合上道:“将箱子送去给北海王。”
    士兵得令立即把箱子送到皇宫门口,自有宫中侍卫将东西送去给北海王。
    不错,北海王还没出宫独立居住,不过刘渊疼爱他,在给几个儿子封王分府时就顺便给刘乂也分了一个王府,就在距离皇宫不远的地方。
    不过他心疼小儿子,所以一直留他在宫中居住,刘乂是他几个儿子中除了太子外可以居住在皇宫中的儿子。
    在皇宫内,没什么事情能瞒得住刘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