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43章

作品:重生北魏末年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我怎么可能是曹贼

    崔季舒选择留在高澄身边,以备咨询。
    高澄于是留孙搴在邺城主持听望司,自己则与杨愔、崔季舒忙着授田。
    信都事务则交由高乾、封隆之、封子绘等河北士人。
    一来,信都的草台班子确实没多少事情,军务都归高欢在邺城一人而决,民事中最要紧的授田则由高澄自己跟进。
    二来,在信都搭台许久,高澄了解这些人的能力,能够放心的把信都交给他们。
    ……
    “世子大恩大德,我等永世不忘。”
    乌泱泱的人群跪倒在高澄面前,他上前将前面几位老者扶起,冲瀛洲流民们喊道:
    “大家快起来吧,为你等分配田亩也是指望大家能够过上好日子,有余力为朝廷输送粮米,诸位无需感恩戴德。”
    高澄面向众人,继续喊话道:
    “今日澄再次重申:男丁和妇人年满十五,均可授田,男丁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若有牛,每头加授三十亩,至多加授四头牛,若在产麻地,男丁授麻田十亩,妇人授五亩,另外男丁授桑田二十亩,桑田可传于后世子孙。
    “租税为每丁出米粮二石、绢二丈、绵三两,产麻地须用麻布为调,一夫一妇纳麻布一匹。
    “若有滑吏从中克扣,你等可往邺城寻我,我在府外立有一座大鼓,你等可击鼓鸣冤,即使我不在府中,幕僚也会通报,届时我自会为你等主持公道,若情况属实,来往盘缠,澄为诸位开支。”
    瀛洲流民们闻言齐呼万寿。
    高澄这段时日与杨愔、崔季舒辗转于相、殷、瀛三州之地,亲自为流民们盖印授田,两个月的时间不曾有过休息。
    再加上他曾在信都时主持过冀、沧二州田亩分配,至此,河北南部五州全部完成授田。
    如同今日的场景,高澄见得多了,但此刻他依旧振奋,田亩的分配,意味着五州之地重新恢复生产,将为朝廷源源不断的提供钱粮。
    也能减轻他们父子对河北士族的钱粮依赖。
    中兴二年三月初九。
    等候已久的尔朱氏联军终于进抵相州,沿洹水(安阳河)两岸驻扎,共有晋阳尔朱兆、关中尔朱天光、洛阳尔朱度律、东郡尔朱仲远四路联军,共计二十万。
    高澄得知消息后立即与杨愔、崔季舒快马赶回邺城。
    由于高欢攻邺城时,破坏了邺城城墙,虽有修复,但依旧难以御敌。
    三月二十,高欢留段荣守邺城,自己领军屯驻于紫陌桥,抵达邺城后稍作休息的高澄、杨愔等人主动请缨,随行在侧。
    高欢麾下共计骑兵两千,步卒三万。
    一场关乎尔朱氏与高氏命运的决战,已然拉开序幕。
    第三十四章 准备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邺城周遭。
    为了隐蔽战车出城这一行动,高欢派出斥候四向出动,疯狂绞杀尔朱氏哨骑。
    远处一名敌方哨骑中箭落马,薛虎儿放下骑弓。
    总算没有白瞎了儿时为人放牧,驱赶野兽练就的准头。
    他不知道高王为什么会下令,不许敌方哨骑靠近邺城北门至紫陌桥一线的命令,但他们还是在忠诚的执行这项军令。
    薛虎儿转头望向妹婿张末,平素心思最多的家伙,居然拼了性命不要,在与人近战。
    薛虎儿不敢耽搁,赶紧拍马过去助阵,可不能让小妹年纪轻轻守了寡。
    一场斥候间的战斗终于结束,薛虎儿将张末拉至一旁,喝骂道:
    “你疯了!”
    他瞧得清楚,先前与敌接战时,张末招式大开大合,完全就是一副搏命的架势。
    “虎儿哥,我是疯了,可这一仗我们不能输!只要我们得胜,哪怕我死了,高王也承诺过会替我们照顾家眷,但若是输了,纵使我还活着,小妹和她肚里的孩子也要被契胡奴役致死,你知不知道!虎儿哥!我们不能输!”
    张末咆哮道。
    他的嘶吼引来了全队人的注意。
    带伤的刘延寿呐喊道:
    “没错,我们不能输。”
    众人纷纷高喊:
    “对!跟那些契胡杂碎拼了。”
    “死也要多拉几个垫背。”
    他们都是在契胡奴役下侥幸活命的人,河北的生活说不上富足,但也安稳,没有人会逼迫他们与家眷做苦役,欺凌他们。
    在河北生活了近一年,没有人再愿意过回被契胡奴役的日子。
    紫陌桥大营。
    战车已经全部运抵营中,被秘密安置起来。
    高欢很满意这次哨骑行动,至少从贺拔胜处得来的消息来看,尔朱兆等人并不知道高欢用战车拦截甲骑的计划。
    这一战,高欢将麾下野战精锐尽数带了出来,其中包括新收编的侯渊部曲以及高敖曹麾下三千汉军。
    对于随自己东出的六镇旧部,因两份伪造文书的作用,高欢毫不怀疑他们的战斗意志。
    在战斗意志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这群生活在北疆苦寒之地的鲜卑武人,战斗力更不需要质疑。
    他所不放心的,是新近归附的侯渊,以及高敖曹麾下三千汉军。
    ……
    结束了战前会议的贺拔胜回到自己军中。
    他将尔朱氏作战部署尽数写下,交待身边亲信道:
    “你速将这份文书送给高王,行事切忌小心,莫要教人瞧出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