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漂亮幺妹改嫁大佬后首富了[七零] 第134节

作品:漂亮幺妹改嫁大佬后首富了[七零]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姜姜有酒

    众人听完都有些失望。
    王福花面色落幕, 低着头吃着马鲛鱼, 食不知味。
    姜安宁看着母亲这样,心里也很难过,不死心地问了一句:“除了好吃, 就没有什么其他的感觉吗?”
    孔令生不解:“大酱除了好吃,还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吗?”
    “没有就算了。”姜安宁叹口气,见王福花兴致不高,用勺子舀起烫熟的腌马鲛鱼转移话题, “妈, 马鲛鱼真好吃。你也尝尝。”
    孔令生以阿奇的认知生活了十多年, 比起作为小舅舅的时间更长。久到错误的认知霸占了真实的认知, 短时间内就想他恢复不太可能, 只能慢慢来。
    吃完饭, 翁梅有心给他们机会和孔令生接触, 拍了拍正在洗碗的孔令生, “碗,阿妈来洗。你陪着福花和安宁去渔排上转转。”
    今天初四,连家船上的疍家人大都上岸去唱贺年歌了,留在渔排上的人并不算多。
    “安宁,王大姐,你们是想逛逛海湾还是想去附近小岛看看,或者都去?”孔令生热情地询问两人。
    姜安宁上次来得匆忙,没到处逛,她的目光往远处望去,只觉得海湾里风平浪静,绿树倒映在海面上,风景很美。
    至于孔舅舅说的小岛,应该就是海湾前面那些个,看起来不大,还有动物在上面。
    姜安宁问王福花意见,王福花觉得都好。
    孔令生:“时间还早,那就都看看吧。”
    海沙岛的建设开发时间不长,岛上道路坑洼,交通相对不便,从这里回部队大院距离又比较远,班车只有一趟,得明天早上八点才能坐车回去。今晚她们要在这里休息一晚。
    孔令生摇着小船载着他们在这一方港湾游玩。不远处还能看到渔船在撒网捕鱼。
    在船上的时候,王福花主动找话题和孔令生聊天,看到什么就聊什么,也不刻意去问他小时候的事。
    姐弟俩太久没见到了,她不应该操之过急,应该先熟悉熟悉。
    姜安宁一路上都安静看风景,只偶尔才插几句话,让妈和小舅舅多说些话。
    她发现疍家人生活的这片海湾是一片天然的避风港,海湾南北大约长五公里,东西宽八公里,看水质似乎也不错,就是不知道浮游生物多不多,海水盐度如何。
    从目前的条件来看,还挺适合养殖珍珠贝。
    “孔同志,这片海湾的海水研究所有检测过吗?”姜安宁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了孔令生。
    孔令生看着姜安宁,笑着道:“不愧是最年轻的国营厂长,你这才来第二次就看出这片海湾的价值了。其实我也觉得这片海湾很适合养殖。但这只是我的猜测,具体的情况还是需要数据来支撑,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什么?”姜安宁疑惑,既然孔令生看出这片海湾的价值,没道理不进行研究。
    “想要确认这片海域是否适合珍珠贝养殖,要检测的东西很多。除了要对水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等因素进行考察外,还需要考察陆地生态环境、水流、水质进行确定,工程量太大,光靠我一个人不够。水产研究所目前也没这么多人手。”孔令生推了推眼睛,看着海湾的目光充满了惋惜。
    疍家人一直生活在海上,靠打渔为生,与风浪斗争,拿命讨生活。他一直都想改变这种情况。可祖祖辈辈这么多年的难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若这片海湾真能养殖珍珠贝,就是一个机会。
    孔令生这么一说,姜安宁就明白了。
    前些年因为政治风暴,水产研究所大批的研究人员下放的下放,劳改的劳改,目前研究所技术人员断层严重。
    除了这个原因,恐怕也有经费的问题。想要把这片海湾利用起来试验人工养殖珍珠贝,显然不是靠一两个人就可以的,需要的技术和金钱都是非常多的。
    以红星养殖厂的能力,她们能采用的也只是小范围尝试,人工渔礁上种珍珠贝并不简单,这还是他们靠荔枝蜜和铁路局供货赚了不少,才有实力去养殖的。
    这样的方法显然只适合国营工厂,也只有他们有这个实力和财力。个人或者生产队很难。
    目前研究所已经有其他正在试验珍珠贝人工养殖的海湾,就算这片海湾可以,要抽调出人手和经费也要等其他的试验完成后才有可能。
    小花妖记得后世海水养殖的主要方式有港湾拦网、筑堤式养殖和网箱养殖,前两者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显然不适合现在,后者网箱养殖才是渔民主要使用的方式。
    只是网箱养殖要到七十年代末才传进国内,目前本土海水养殖方法比较落后,性价比低,不如打渔。
    王福花虽然不了解水产养殖,但她吃过的鱼虾贝壳不少,闻言,当即道:“这个什么珍珠贝不行的话,为什么不试试海水养鱼或者养螃蟹?”
    海里的能吃的东西那么多,不一定非要养珍珠贝这样的东西。其他的怎么就不行了。
    孔令生解释的原因,也和姜安宁猜测的差不多,无非就是没有可利用的滩涂或者渔具落后。
    她没有贸然提出网箱养殖,这方法具体如何操作小花妖也不知道,对所谓的网箱的印象也只停留在看纪录片时扫了一眼。
    等她生完孩子,有机会可以先在海沙岛附近试试。
    她摸了摸肚子,宁医生说还有一个月左右,她就要生了。
    这么一想,时间也很快了。
    初七那天,部队广播里通报了卢晓竹的事。师长当初派小刘去调查曹大丫推人的事,结果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
    曹大丫之所以会觉得后妈生的弟弟会抢走她的宠爱,完全是卢晓竹在背后捣鬼。这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后妈都是坏的,隔三差五就以关心曹大丫的名头叫她去办公室聊天。
    名义上是关心,实际上在背地里上眼药。
    她不停地给曹大丫灌输后妈都是坏人,没有好人,还颠倒黑白的编排曹大丫母亲的死和后妈有关系。小孩子天真,一开始不信,时间久了,不可避免受影响。
    卢晓竹和曹大丫说的那些话,都被小刘一字不差的记录下来。小孩子见识少,听不懂卢晓竹那些阴阳怪气的话,但在成年人眼里,卢晓竹内心的那些阴暗暴露无遗。
    曹大丫的事原本就在部队闹得挺大的,听说这些和卢晓竹脱不了干系,那些孩子在卢晓竹班上的家长都心里一咯噔,回去就找自己孩子谈话,问卢晓竹有没有找过他们。
    这一问,又问出了几个孩子。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是二婚重组家庭或者单亲家庭。
    卢晓竹做的这些事犯了众怒,祝红杰和她离婚,曹家和那几个孩子的家长直接把她告了。
    王福花正给自留地浇水,听到广播真的大开眼界,“你说怎么有这么坏的老师,竟然教唆孩子推人。安宁,你做的太对了,这种人就不配当老师,我还嫌弃投诉的迟了。”
    姜安宁也没想到卢晓竹这人这么坏,果然还是那句话——“当你看到一只蟑螂的时候,背地里已经有无数蟑螂了”。
    “幸好,这人已经被学校开除了。要是铁牛去上学,遇到这种老师,真是倒大霉了。”刘婶还在愤愤不平,她这人为人和善,最喜欢小孩子,更是痛恨卢晓竹这种人。
    因为卢晓竹的事,姜安宁在家属院的威望又上升了一层。出去散步的时候,碰到军嫂都在提这件事。
    “安宁,多亏了你,要不是你火眼精金看出卢晓竹的问题,我们家孩子还不知道要被她祸害多久。”
    “是啊,谁能想到学校里竟然藏着这么条毒蛇,亏她平日里装的挺像。”
    军属们是真的感激姜安宁,尤其是那些孩子被卢晓竹单独关照的家庭,感谢和夸奖的话像不要钱似地往外说。
    “安宁这孩子真是不错,人美心善还谦虚,王嫂子,有这样闺女,以后你就等着享福吧。”
    没有哪个当妈的不喜欢自己孩子被人夸,王福花笑得满脸褶子,“嫂子,你过奖了,我们家孩子只是做了她该做的。”
    姜安宁被夸的不好意思,拉着王福花找了借口赶紧离开。
    因着过年,大家兜里都随身带着东西,走的时候,那些婶子大姐的往她怀里塞了不少吃的。
    几个虾干,一把鱿鱼丝、一小捧卤花生,还有十几颗硬质水果糖什么的。
    每人给一点,就把她身上的军用挎包装得满满的。
    春天到了,海沙岛气候适宜,正适合种植。
    之前姜安宁因为太忙,种植的都是不需要太费功夫的蔬果,这次有王福花和刘婶打理,自留地重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果,都是姜安宁他们经常吃的。
    忙完了自留地,眼瞅着就是元宵,十五一过,这个年也快过完了。
    海沙岛元宵节流行“偷青”和“送灯”,偷青就是去别人家的自留地里偷菜,偷来的生菜表示“生财”,萝卜菜头表示“好彩头”……总之各种青菜有各种青菜的寓意,总逃不了好兆头。
    送灯也差不多,取的是“添丁进财”的意思。
    这会儿还是下午,铁牛就守在桌子旁,看着老姑帮她做椰子灯。
    家里人喜欢吃椰子,吃剩下的椰子壳,姜安宁觉得丢了可惜,就放在柴房里,这次正好可以用上。
    只是姜安宁看着椰子壳犯了难,到底做什么灯呢?
    正好这时,收音机里播报的新闻在介绍大熊猫。姜安宁突然想起后世听过的一则新闻,这个月尼克松总统访华,我们将赠送一对大熊猫作为国礼给对方。
    在这次外交中,我们在向美方介绍熊猫时,第一次使用了国宝的说法。
    不如就做熊猫灯吧。
    为了更逼真,姜安宁还特地用鱼鳔熬成胶水沾了两只耳朵上去,不过她做了熊猫脑袋,没有做身体,即使这样,也很好看。
    做好后,点燃里面的蜡烛,橘黄色的烛光从椰子上的熊猫眼睛和嘴巴里透出来。
    王福花出来,看到熊猫灯,惊讶:“这是熊猫?别说这样做出来后,还真的很好看。”
    铁牛双眼放光:“老姑做得最好看。”
    姜安宁也觉得好看,“喜欢吗?给你。”
    “谢谢老姑!”铁牛拎着熊猫灯,迫不及待地出去和小弟们炫耀去了。
    姜安宁觉得自己做的熊猫灯好可爱,若是放在屋子里当装饰也不错。
    再做一个放家里吧,她也想要。
    铁牛拎着熊猫灯一蹦一跳出去找小伙伴们。
    宁思明他们看到熊猫灯全都发出“哇”的惊讶声,“老大,你的灯最好看,最特别。”
    铁牛看了看他们手里用竹子糊的灯,挺直胸膛,“那是当然,这可是我老姑给我做的。”
    老姑做的什么都好看。
    有个小女孩是阿曼家的小金花,圆圆的脸蛋,扎着两个红绳的小揪揪,可爱极了。
    她围着椰子灯爱不释手,“铁牛哥哥,这个灯有两只耳朵,这是什么动物吗?”
    其他小孩一听都围过来盯着看,“好像狗。”
    “不对,狗的耳朵比这个大,像牛。”
    “不是牛,牛的眼睛不长这样。”
    小孩子们猜遍了所有知道的动物,都不对,把目光看向铁牛。
    小金花问:“铁牛哥哥,你认识这个动物吗?”
    铁牛昂着下巴,格外自豪:“这叫熊猫,只有我们老家才有的一种动物。老姑说这个宝贝动物只有我们国家才有,可以说是我们的国宝呢。”
    “哇,国宝!”小孩子们惊呼,追着铁牛问熊猫长什么样?
    铁牛想了想,描述了一下:“就长这个灯这样,这只有脑袋,实际上大熊猫比我还高,圆滚滚毛茸茸的,非常好看。”
    小孩子们听铁牛描述,越发觉得可爱。一个个都很想要熊猫灯,跑回去找自家大人做。
    这年代,信息不发达,家长们有的根本不知道熊猫是什么,更别说做熊猫灯了。
    “我不,我就要熊猫灯,要国宝灯。哇~”
    这一幕不止发生在一家,而是发生在好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