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777节

作品:策行三国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庄不周

    不知过了多久,刘晔慢慢转过身来,脸色苍白,神情沮丧。他走到天子面前,凑在天子耳边低语了几句。天子身体一振,转头盯着刘晔,眼睛瞪得溜圆。
    “袁谭好大的胆子,到了这一步,还敢逼迫朕?”
    “陛下息怒。”刘晔连忙按住天子扬起的手臂,急声道:“当此存亡之计,切不可意气用事。”
    “他一败再败,已经无力再战,还敢如此放肆,岂能容他?”
    “陛下,袁谭虽败,犹有兖冀二州,大军十余万,他挟二州世家与孙策谈判,正是以退为进,以守代攻,看准了孙策急于取益州,暂时无力进攻兖州。若孙策愿意接受他的条件,暂时停战,益州就危险了。万一他投降了孙策,转身进攻河内,更非朝廷之福。当务之急是稳住他,打消他与孙策谈判的计划。”
    刘晔一时着急,声音不免大了些,刘备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却听到了袁谭可能要和孙策议和——议和自然是客气话,实际上就是投降——不禁大吃一惊。他从幽州赶来助阵,不管是助袁谭还是助天子,都要经过冀州。如果袁谭和孙策谈判,他可就回不去了,幽州也保不住,他将又一次成为丧家之犬。
    “陛下,究竟出了什么事?”刘备忍不住问道。
    天子转了转眼珠,展颜而笑。“卿可知陆议其人?”
    “知道,他是吴郡人,故庐江太守陆康的从孙,很早就跟着孙策了。”刘备随即想到陆议是浚仪的守将,心里升起强烈的不安。看天子和刘晔的神色,绝不可能是荀衍拿下浚仪,只可能是陆议击退了荀衍,而且是重创。虽然他不清楚陆议的能力如何,可是参照守高唐的朱然,形势怕是不容乐观。“陛下,陆议……怎么了?”
    “陆议……击败了荀衍,袁谭大败之后,无力进攻,欲与孙策议和。”
    刘备面色大变。马超却只是眉头微蹙,并不意外。天子看得真切,正要发怒,忽然有些后悔。马超在孙策身边多年,了解的情况很多,早该问问他有关陆议的情况。
    “卿随孙策多年,熟悉陆议否?”天子强忍心中不快,语气平缓,又恢复了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马超点了点头,斟字酌句的说道:“正如左将军所言,陆议很早就追随吴王,深得吴王喜爱,尤其与吴王之妹三将军投契。他话不多,为人沉稳,臣……也不知道他都在想些什么。不过,吴王对他甚是器重,寄予厚望。”
    天子与刘晔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收到过类似的情报,却没有放在心上。毕竟陆议刚刚二十岁,只是孙策身边侍从之一,并不起眼,名声还不如号称三将军的孙尚香呢。听马超这么一说,才知道孙策对陆议的重视与众不同。以在孙策身边的时间论,除了孙尚香之外,陆议无疑是到目前为止最久的一个。
    如果早点重视马超的意见,多问问他,早做准备,也许不会有这样的意外。
    “孙策身边,还有几个像陆议一般的少年?”天子和声问道,甚至有几分请教的意思。
    “这个不好说。”马超有些受宠若惊,挠挠头。“吴王有教无类,不仅肯教,而且善教,出人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比如守高唐的朱然,初到吴王身边时不过是一乡里少年,稚气未脱,羞涩怯懦,谁能知道他现在可以面对袁谭的大军岿然不动。”
    “吴王是怎么教他们的?”
    马超看了一眼刘晔,忽然笑了笑,转身对刘备说道:“左将军还记得吴王当初是怎么军议的吗?”
    刘备心中不快。马超一再二,再而三的挑衅,揭他的伤疤,让他很不爽。可是在天子面前,他又不能发怒,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孙策议事,与众不同,文武共聚,由军谋处拟定方案,各方质询,互相辩驳极是激烈。若方案有所不妥,必被众人讥笑,毫无谦让之风。”他咂了咂嘴,又道:“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没人敢偷懒敷衍,务必思虑周详才敢发言。众人所议,也多有真知灼见。”
    刘备说了几个例子。他在孙策身边时间并不长,参加军议的次数也不多,但那有限的几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行军作战,常常有意无意采用这种方法,受益良多。只不过他学得不够,没有像孙策一样带一些少年侍从,让他们跟着实习,所以现在依然无人可用。
    马超也补充了几个例子。不过他的重点却是文武一起议事,针对天子定策时不怎么向将领征询意见的习惯。天子虽然重用凉州人,却还是倾向于那些读书人,他这样的将领在议事时只有听的份,甚至连听的机会都不多,都是由刘晔、杨阜等人商量好了,再通知他们执行。
    刘晔寒着脸,一言不发。马超借机对他发难,他自然不爽,但马超知道很多他不清楚的情况,天子现在有求于马超,他也不能拦着。荀衍一战而亡,浚仪还在陆议的手里,形势如何发展,实在令人神伤。
    天子倒是听得津津有味,最后问了马超一句。“卿于当前形势,可有解决之策?”
    马超不知是有自知之明,还是不想与孙策为敌,没有直接回答天了的问题。他想了想,突然灵光一现,说道:“陛下,臣愚笨,无计可献,不过臣可以推荐一个人,或许能为陛下解忧。臣在吴王身边时,常见吴王提及此人,称其为平生之敌,言语间颇是敬畏。若能得此人之助,或许能为陛下解忧。”大概是自觉此计甚妙,马超竟忍不住笑了起来。
    “哦,是谁?”天子既意外,又有些失落。他一直以孙策为敌,没想到孙策却没把他当对手。
    “贾文和。”
    第2042章 时机未到
    天子哭笑不得。
    贾诩?这怎么可能。朝廷不是没有下诏征召过贾诩,问题是贾诩不肯接受。况且朝廷也不可能信任贾诩,更不可能指望贾诩为朝廷出谋划策。马超这是哪根筋搭错了,居然提出这样的建议?
    天子忍着不快,含笑说道:“卿有所不知,朕曾下诏征聘贾诩,奈何贾诩托言有疾,婉拒了诏书。”
    马超却胸有成竹。“贾诩有什么病?他身体好着呢,有病也是心病。之所以不应征,恐怕还是无法取信。他上书朝廷,请杀皇甫嵩,被朝廷拒绝,皇甫坚寿反而成了陛下的大将,他岂能不疑?”
    “那他现在就能为朝廷效力了?”
    “臣不敢保证,臣只是觉得有这个可能。”马超笑道:“陛下,臣听说,李儒已经去了南阳,贾诩如果也想为吴王效力,他为何不去南阳?他现在既不是并州刺史,也不是河东太守,却留在河东不走,臣以为,他必是有所观望,待机而动。”
    天子觉得有些道理,贾诩现在是布衣白身,既不去南阳,也不回凉州,实在不合情理。“卿言吴王以贾诩为平生之敌,可是亲耳听孙策所言?”
    “陛下可知,自初平二年吴王出战襄阳以来,专程见过的人有几个?”
    天子眨眨眼睛,心中恍然。刘晔收集的情报中提及过,孙策见过的人很多,但专程主动去见的人只有两个:一个就是洛阳督鲁肃,一个就是贾诩。初平三年,孙策与袁谭争争夺浚仪,大战刚接触,就赶到黾池与贾诩见面。至于他们谈了什么,那就不清楚了。
    不过孙策对贾诩的重视可见一斑。天子有些心动,觉得有必要重新考虑贾诩的心思。董越虽然率部从征,但他从心底里就不信任董越,也不敢重用他,还要拉拢刘备来制衡董越,生怕他乱来。如果能将贾诩召来,甚至得到他的效忠,与董卓旧部之间的矛盾也许可以暂时缓解,对董越部的使用也能放心一些。
    天子返回小平津关,一路上和刘晔反复商量。刘晔不赞成征召贾诩,他摸不清贾诩的心思,担心天子无法控制贾诩,反被贾诩抓住了空子。董越是莽夫,贾诩是文士,两人分开,都不足为惧,一旦联合在一起,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费了那么大力气,好容易将他们分开,又岂能重蹈覆辙。
    天子举棋不定。他反复考虑,决定与荀彧商量一下。荀衍阵亡,这个消息也要通报荀彧才行。只是弘农还控制在蒋钦手中,他们只能取道河东,一来一回,至少要十天时间,甚至更久。
    山东形势突变,天子不得不暂时搁置了整顿上党、太原的计划。为了解决辎重补给,他一面通过司马孚召见司马防,请司马防出面联络河内世家,征集钱粮,一面与董越商量,要求他从河东征粮。董越很不乐意,却又无可奈何。一来天子确实缺粮,二来河东世家未必听他的,天子跟他商量只是给他面子,他不同意也没用。
    此时此刻,董越有些后悔。要和河东世家打交道,还得贾诩出面才行,他只会用刀砍人,斗心眼不是那些人的对手。如今天子身边不仅有皇甫坚寿,又着意招揽刘备,明显对他不利。左思右想,他给贾诩写了一封信,说明了当前的形势,并奉上河东太守的印绶,派亲信牛盖赶往安邑,请贾诩重新出山,代理河东事务。
    ……
    贾诩坐在窗下,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
    初夏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落在窗前的石阶上,一地斑驳。树冠中有两只黄鹂,一唱一和地叫着,清脆婉转,情意绵绵。
    毌丘兴靠着柱子打盹,一卷文章落在手边。纸边已经卷了,上面用朱笔做满了标志。胡车儿鬼鬼祟祟地走了过来,举起手中的小弩,瞄准树上的黄鹂。
    “嗖!”弩箭射出,一只黄鹂鸟中箭落地,胡车儿上前一步,伸手接住。另一只鸟受了惊吓,扑愣愣的飞起,在空中盘旋着,悲鸣着。胡车儿转过脑袋,偷偷看了贾诩一眼,却发现贾诩已经睁开了眼睛,静静地看着他,连忙咧嘴,露出讨好的笑容,顺手将射杀的鸟儿藏在身后,欠身致意。
    “先生醒了?我去让人端茶来。”
    “射中了几只?”贾诩淡淡的说道。
    “呃……一只,另一只飞了。”
    “为什么不耐心点,找一个更好的位置,一箭双鸟?”
    胡车儿挠挠头,见贾诩没有责备他的意思,嘿嘿的笑了两声,转身下去了。贾诩叹了一口气,嘀咕了一句。他们说话的时候,毌丘兴醒了,却没说话,等胡车儿走了,才起身问贾诩需要点什么。贾诩让他取点水来洗脸。毌丘兴应了一声,将文章卷起,掖在腰间,转身去了。不一会儿,端了一盆清水进来,放在贾诩面前。
    贾诩洗了脸,净了手,重新坐好。毌丘兴看他做完了,这才问了一句:“先生,真能一箭双鸟吗?”
    贾诩看了他一眼。“你觉得呢?”
    “应该可以,但是很难。”
    “是啊,的确很难,不仅要有高超的射艺,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贾诩转头看向窗外的大树。那只刚刚失去了伙伴的黄鹂鸟已经飞走了,树上很安静。“如果没有耐心,射艺再好也很难一箭双鸟。”
    毌丘兴若有所思,抿了抿嘴,端起水盆出去了。贾诩先是放弃了河东,接着又放弃了并州,如今就是一个闲居的客卿,除了姑臧侯的爵位和五百户的食邑,一无所有。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离贾诩而去,他相信贾诩既然留在河东,就不会一直蜇伏,总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加上他也没有多少出人头地的机会,就留在贾诩身边做侍从,跟着贾诩读书。一晃半年过去了,他难免着急,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贾诩可能看出了他的心境波动,这才特意点醒他。
    毌丘兴出了门,倒了水,将水盆交给奴婢,正准备回后院向贾诩请教一些问题,一个青衣仆从快步走了进来,一见毌丘兴,连忙迎了上来,告诉毌丘兴门外有人求见,是董越身边的亲信。毌丘兴一听,心头一动,想了想,跟着青衣仆从来到门外。
    一个穿着儒衫的文士、十名披甲的骑士站在门前,文士正用袖角擦汗,神情焦急。看到毌丘兴,他喜出望外,连忙上前行礼。毌丘兴对他有点印象,好像是牛辅的族人,不久前刚到董越军中的,因为读过书,能会计,算是不多见的文化人,很受董越信任。
    “文和先生午睡醒了吗?我有要事求见。”
    “你从哪儿来?”
    “小平津。”
    毌丘兴吃了一惊。“陛下进兵洛阳了?”
    牛盖摇摇头,把大致情况说了一遍。他知道毌丘兴算是贾诩的亲信,不把情况说清楚了,他可能见不着贾诩。毌丘兴听说董越要将河东还给贾诩,心里乐开了花。若不是跟着贾诩也有一段时间了,刚刚又得贾诩提醒要有耐心,险些笑出声来。
    “你们在这儿等一会儿吧,我去看看先生醒了没有。”毌丘兴叫来仆从,让他们给牛盖等人准备点饮食,却不请牛盖进门。严格来说,贾诩是被董越和天子联手排挤出局的,河东更是被董越强夺去的,如今董越被形势所迫,愿意将河东还给贾诩,贾诩却未必肯接受,就算肯也要让牛盖等人等上一会,长点记性。
    毌丘兴来到后院,进门时,脸上已经抑制不住笑容。他进了门,走到正在看书的贾诩面前,笑嘻嘻地看着贾诩,却不说话。贾诩挑起眼皮,瞅了他一眼,笑了一声,重新垂下眼皮。
    “不管是谁,不见!”
    毌丘兴一愣,随即眨了眨眼睛。“先生,若是吴王的使者呢,也不见?”
    贾诩面不改色,翻了一页书。“若是蒋干,他早闯进来了,还需要你通报?”
    毌丘兴哑然失笑,没敢再开玩笑,把牛盖的来意说了一遍,特意提到了董越要交还河东的事。贾诩还是没什么反应,静静地看着书。毌丘兴有些摸不着头脑,等了一会,又问了一句。
    贾诩淡淡地说道:“我刚才已经说了。不管是谁,不见。”
    “可是……先生,为什么啊?”
    “时机未到。”
    毌丘兴松了一口气,没有再问什么,转身出去了。贾诩放下书,隔着窗户看了一眼毌丘兴匆匆的背影,遗憾地摇了摇头,重新拿起书,却没有读,坐着想了想,突然想起了什么,起身到一旁的书架前,翻捡了一会,从中找出一卷文章来,站在原处看了一遍,眉毛轻扬。
    “束水冲沙?”他来回转了两圈,一声轻笑。“吕蒙、蒋钦、庞统,诸葛亮、朱然、陆议,这吴国的人才还真是不少,不知道下一个会是谁,又会使出什么样的奇计,真是令人期待啊。”
    第2043章 毕业答辩
    毌丘兴礼貌而坚决的拒绝了牛盖,关上了大门。
    牛盖倒是有心理准备,一边派人回报董越,一边找驿馆住下,准备再请,以示诚意。董越利令智昏,惹怒了贾诩,如今再求到贾诩面前,吃点苦头也在意料之中的事。他很客气地向毌丘兴致谢,表示还会再来,请他在贾诩面前美言几句,通融通融,并暗示毌丘兴,如果能成功说服贾诩,董越许他一个校尉。
    他相信,就算贾诩沉得住气,年轻气盛的毌丘兴也沉不住气。
    毌丘兴回到后院书房,贾诩已经回到案前,却没有读书。他指指对面的坐席,示意毌丘兴就座。“就现在知道的浚仪战事,说说你的看法。”
    毌丘兴愣了一下。浚仪战事刚刚结束,没有战纪,只有牛盖转述的简略经过,这怎么说?不过贾诩发问,他也不敢敷衍。董越已经低头,贾诩复出是迟早的事,如果让贾诩失望,不带他去前线,他这几个月的辛苦就白费了。
    毌丘兴仔细想了想,灵机一动,决定先从浚仪的地理说起。初平三年,孙策与袁谭战于浚仪,初平六年,孙策再次与袁绍战于浚仪,尤其是初平六年那一战,许攸就曾筑堰,准备水淹浚仪城,只是后来半途而废,如今却被荀衍用上了。就战事而言其实是一脉相承。此外,陆议城中有三千人,荀衍有步骑五万余,即使吕布、赵云率领的骑兵不能参与攻城,荀衍统领的步卒也有四万多人,双方的兵力也有了,欠缺的信息就是双方排兵布阵。
    而这正是贾诩要考验他的内容。
    毌丘兴仔细斟酌了一番,便有豁然开朗之感。他先分析了浚仪的地形,又分析了双方的形势,最后说道:“袁谭倾冀州之兵而出,先是受挫于高唐,不得不进兵兖州,虽说进展顺利,却耽误了时间。因此,荀衍急于攻克浚仪,不得不利用许攸之前留下的旧堰,否则他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陆议应该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事先在旧堰上做了手脚,在荀衍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突然发动,致使荀衍一溃千里。”
    “所以,荀衍最大的破绽是什么?”
    毌丘兴本想说是旧堰,转念一想,又改了口。“是……心急。”
    “心急会如何?”
    “心急就会冒险,就会有失误。”毌丘兴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荀衍如果不是因为着急,就应该仔细检查旧堰,发现陆议做的手脚,不会中陆议的事。如果不是因为着急,就能将堰体筑得更加坚固厚实,而不是仅仅堪用。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势必要催迫将士,将士有怨气,时间又紧,施工难免会懈怠,监工的也会急于求成,堰体未必能按照荀衍的要求施工。各种细微的失误结合在一起,就算没有陆议做手脚,这堰体也算不上坚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很大。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心态,贾诩让他分析这件战例的根本目的还是提醒他不要急。急则生乱,急则出错,而战场上犯错的后果很严重,很可能要付出性命的代价。荀衍出自汝颍,是荀彧的兄长,早在官渡之战时就是袁军大将,这几年也算是积累了不少战功,已经独当一面了,却因为一时心急,败在陆议手下,送了性命。
    贾诩满意地点点头。“若是天子垂询,你将如何应对?”
    毌丘兴愣了一下,有点不敢相信。河东还在董越的手中,天子并没有直接管辖,知不知道他这个人都是问题,怎么可能会向他征询意见?难道说,贾诩认定天子也会派使者前来,而且打算推荐他出仕?
    毌丘兴顿时觉得心跳加速,一阵热血涌上了头。如果能由贾诩推荐,到天子身边为郎,那就是登了龙门,比在董越军中做个校尉有前途多了。
    贾诩似笑非笑,静静地打量着毌丘兴。毌丘兴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认真的思考起来。这等于是预演,能得到贾诩的认可,将来得到天子认可就容易多了。现在说错了,贾诩还可以点拨他,到天子面前说错了可没反悔的余地。
    “袁谭之失,在于犹豫不定。欲有所斩获,便当果决,集中兵力围困一城,稳扎稳打,不决胜负不罢手。敌若有援兵来,则破敌援兵于城下,敌若无援兵来,则围困其城,或是强攻,或是待敌断粮自溃……”
    毌丘兴说得入神,仿佛面前坐的不是贾诩,而是能让他一步登天的天子。贾诩静静地听着,轻轻摇晃着手中的折扇,不时地点点头,却不发表意见。直到毌丘兴说完,他才收紧折扇,轻轻的敲了敲案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