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672节

作品:策行三国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庄不周

    太史慈和他以前遇过的对手不一样。
    第1817章 大获全胜
    骑兵与步卒最大的不同就是形势变化太快,容不得主将安坐中军,从容指挥,为了能及时掌握情况,发出命令,将领必须亲临阵前,甚至亲自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一个武艺高、指挥能力强的骑兵将领就是整个队伍的灵魂,有时候甚至能以一己之力决定胜负。
    鲜卑人与汉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鲜卑人没有正面对决的习惯,他们更多的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习惯,利则战,不利则走,利用骑兵的速度与对手缠斗,直到把对手拖死。除非拥有明显的优势,可以碾压对手,又或者有不得已的理由非拼命不可,他们不会豁出命来硬碰硬。
    太史慈有过在辽东游历的经验,又有阎行整理的骑兵战术概说,对此一清二楚,所以一出手就拿出了战斗力最强的甲骑,强行突破阙机的阵地,随即又亲自上阵,率部冲杀,迅雷不及掩耳的重创了阙机本人,击垮了阙机的亲卫营,抢占了优势。
    亲卫营是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精锐,往往是整个大军的信心所在。亲卫营的阵地被迅速突破,对其他各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这些鲜卑骑士的装备和战斗力都不能和亲卫营相提并论,在甲骑和太史慈率领的亲卫营面前更是没有还手之力,被杀得人仰马翻。
    太史慈在飞马部落的阵地上往来奔驰,如入无人之境,杀入西北角的河谷。这里是飞马部落的骑士进入战场的通道,大部分人都以为前面有两万精骑,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里,都很放松。等听到喊杀声、马蹄声越来越近,看到汉军骑士出现,尤其是数百人马俱甲的甲骑轰隆隆的杀了过来,顿时大乱。
    甲骑呼啸杀入,战马如风,长矛如林,将鲜卑人的阵地冲得千疮百孔,一片狼藉。鲜卑人慌乱之际掉头就跑,也有一些勇士拉弓射箭,或者举起长矛、战刀迎战,却无法阻挡甲骑的脚步,就像一朵浪花,一闪就消失了。
    甲骑刚刚过去,太史慈等人随后杀到。飞马部落的骑士被甲骑杀得魂飞魄散,七零八落,哪里还有迎战的勇气和实力,再一次遭到蹂躏,伤亡惨重。
    谷中顿时大乱,正在入阵的鲜卑骑士被拦住,后面的骑士还不清楚状况,不断向前,很快就在谷口聚成一团,你推我攘,叫骂声混在一起,甚至掩盖了战场上的号角声、战鼓声和马蹄声。等后面的人听到战马奔驰的声音,知道前面正在大战,而且己方形势不妙的时候,他们都懵了。有的人想挤到前面看看,更多的人则想掉头撤退,互相挤在一起,乱成一团。
    听到谷口方面请求命令的号角声,阙机心急如焚,却无暇顾及。
    太史慈刚刚过去,阳猛率领的渔阳突骑又从山坡上冲了下来,时机把握得非常好,正是他冲到山坡下,不得不转向的时候。他面临着一个困境,要么往山坡上冲,要么转身尾随甲骑。往山坡上冲,不可避免地要减速,面对从山坡上冲下来的渔阳突骑,他必败无疑。转身尾随甲骑,他就不得不将自己的侧面暴露给对手,同样是一个噩梦。
    阙机恨得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选择转向,加速逃离。
    阳猛率部冲下山坡,借着坡度加速,轰然杀入阙机的阵中,再一次重创阙机的亲卫营。阳猛挺矛刺倒一名鲜卑骑士,策马向前冲击,奔向刚刚转过弯的鲜卑甲骑,心中充满了狂喜。跟着太史慈作战实在是太轻松了,敌人的每一寸都在太史慈的计划之中,简直就像是约好的一般。即使他率领的这些渔阳突骑远远算不上精锐,在太史慈的调度下,依然能轻松的击败对手,获取胜利。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会和阙机最精锐的亲卫骑作战,而且以这么舒服的姿势切入,干净利落的击败他们。
    鲜卑甲骑扑击汉军甲骑落空,不得不在坡前转向,绕了一个大圈转回来,马力已经有些不足,骑士们放慢了速度,让战马有个喘息的机会。当他们发现渔阳突骑从阙机的阵中突出,狂奔而来的时候,他们都傻了。仓促之间已经来不及转向迎战,也无法加速,只能勉强维持着阵形,放平了长矛迎战。
    没有速度,甲骑的威力大减,阳猛率领渔阳突骑从甲骑身边掠过,将外围的一些骑士杀死,又呼啸而过,杀入飞马部落的阵中。面对那些刚刚反应过来,还没来得及加速的鲜卑骑士,他们不论是军械还是士气都有明显的优势,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洞穿了对方的阵势,然后拨马向西,正好接上太史慈的队形。
    几乎就在同时,公孙续也冲下了山坡,向阙机发起了第三波攻击。
    十余名白马义从弯弓跃马,护着公孙续和白马战旗,大呼入阵,箭矢如蝗,射向阙机和他的飞马大旗。阙机被射得抬不起头,也无法调整阵形迎战,只得加速逃离,想拉开空间,重整阵型。可是公孙续却不给他这个机会,紧追不舍,追得阙机连停下来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公孙续刚刚过去,甲骑便追了过来。那些被冲散后又重新聚拢,准备追杀公孙续的鲜卑骑士一看甲骑杀到,顿时作鸟兽散。轻骑兵无能正面迎战甲骑,这是每一个鲜卑骑兵都清楚的道理,面对这些比鲜卑骑士还要凶狠的汉军甲骑,他们根本没有胜算,只能逃得远远的。
    至此,七八千汉军精骑在鲜卑人的阵中形成了一个环,将两万鲜卑人分成两个部落,来回冲杀。阙机被公孙续紧紧咬住,已经无暇分心指挥。鲜卑人虽然兵力更多,却无法发起像样的攻击,号角声此起彼伏,却得不到一个像样的命令,只能各自为战。
    乌延来到公孙续的阵地,居高临下,总算看清了整个大阵,惊得半天没能说出一句话。
    宽达数里的战场上,明明是鲜卑人更多,乌泱泱的一片,但最显眼的却是往来冲突的汉军,尤其是甲骑。这些人马俱甲的甲骑就像一柄寒光闪闪的战刀,无情的收割着鲜卑人的生命,所到之处,当者披靡,鲜卑人连迎战的勇气都没有。太史慈、阳猛、公孙续三部衔尾而追,对失去了阵形的鲜卑人痛下杀手,扩大战果,留下一路的鲜血和尸体。
    乌延也是久经战阵的勇士,看到这一幕,他非常清楚,阙机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了,没有机会列阵,无法形成有效的冲锋阵型,就算是兵力再多也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溃败是迟早的事。
    “阎兄,我们……该怎么办?”乌延试探着问道。
    “别急,再等等。”阎志心花怒放,根本没什么心情关注乌延。胜负已定,乌延和他带来的一千骑士上阵与否已经不重要了,他宁愿乌延再等等,至少要等到阎柔上阵再说。
    阎柔在坡上立阵,俯视着整个战场,自然不是在看风光,而是在等待一击致命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怎么能让给乌延。
    不出所料,当阎柔确认鲜卑人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不可能出现意外,而阙机又被公孙续追得如同丧家之犬,再一次经过面前的时候,阎柔举起了长矛,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战鼓声响起,早就按捺不住的汉胡骑士举起武器,齐声呼喝,跟着阎柔冲下了山坡。
    看着山坡上飞奔而来的骑士,阙机一声惨笑,这柄悬在头顶的刀终究落下了。他竭力嘶吼,下令亲卫营向东突围,那里通向柳城,是辽西乌桓的地盘。他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只希望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号角声再响,早已没有斗志的鲜卑骑士纷纷策马向东,沿着河谷而行。
    阎柔却不给阙机逃命的机会,他猛踢战马,全速狂奔,很快就追上了阙机,长矛舞动,连挑数名阙机的亲卫,大笑一声,一矛刺中阙机的后腰,双臂用力,将阙机从马背上挑起,又远远的扔了出去。
    阙机摔落马下,随即被纷乱的马蹄踩中,几声惨叫后就没有了声息。
    两名骑士赶上,杀死掌旗兵,砍倒了阙机的飞马战旗。
    战鼓声再响,将胜利的消息传向四方。汉军将士欢声雷动,士气大振,齐声大呼“降者不死”。
    鲜卑人彻底崩溃,再也没人愿意战斗,有的策马逃跑,有的干脆投降。
    听到胜利的战鼓声,遍寻不着阙机的战旗,公孙续知道阎志已经得手,懊恼不已,狠狠的唾了一口唾沫,眼神不善。“这阎伯温,还真是会捡便宜,老子追了这么久,斩将的功劳却给了他。”
    “少君侯,你别急啊,太史都督不是说了么,只要打赢了,都有功劳。”
    提起太史慈,公孙续心情好了很多。跟着太史慈作战不用担心功劳的问题,他心里都有数。阎柔就算有斩将之功,也无法和他相提并论。公孙氏已经和孙策绑在了一起。
    只有乌延那蠢货,这么好的机会都不知道抓住,带着人在坡上看戏。公孙续回头看了山坡上的乌延一眼,冷笑连连,眼神轻蔑。
    第1818章 虚惊一场
    牵招率领乌桓骑兵,沿着渝水河谷向前,一边走一边警惕地注视着前方。
    渝水流经白狼山,是白狼山与柳城之间最重要的通道,鲜卑人随时可能出现。一旦遭遇,很可能就是一场恶战。楼班年少,牵招是主将,不敢有丝毫大意,严格控制着行军速度,随时准备应战,并派出大量斥候向前侦察,打探消息。
    即使如此,牵招还是有些紧张。这次要面对的不仅是兵力数倍于己的鲜卑人,还有太史慈。虽说太史慈答应了乌桓人的请求,暂时是盟友,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谁知道太史慈会不会突然变卦?
    如果太史慈翻脸了,我该怎么办?牵招心里盘算着,想着涿郡的形势,心里隐隐不安。天下形势已然渐渐明朗,孙策独霸山东,能不能夺取天下且不论,袁谭要想逆转却是千难万难。冀州最后会落入谁手,对他来说是一个不能不关心的问题。
    “将军,前面有斥候回来了。”一个亲卫忽然叫了一声,抬起马鞭,指向远处。
    牵招一惊,回过神来,向前看去。只见一名骑兵飞驰而来,手中摇动的红旗表示发现敌情。牵招心里咯噔一下,凝神倾听,没有听到前面有马蹄声,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举起手,下令停止前进,调整阵型,准备应战。号角声响起,骑士们纷纷列阵,呼喝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骑士来到跟前,勒令战马,大声汇报消息,证明了牵招了猜想。前面有斥候发现了鲜卑人,但数量不多,可能是鲜卑人的斥候。
    牵招暗自皱眉。鲜卑人出现在这里绝不是一个好消息。太史慈在哪儿,是被鲜卑人击败了,还是没赶到?鲜卑人据说有四五万骑,仅凭乌桓人无法取胜,只有和太史慈联手才有可能。如果太史慈不能及时赶到,这一战凶多吉少。
    牵招不敢大意,立刻让人去通知郭图。郭图和楼班一起在中军,收到牵招转达的消息后,也清楚其中的利害,立刻让楼班下令停止前进,准备应变。他亲自赶到前军和牵招商议。两人很快达成一致,如果太史慈不能赶到,他们就撤回柳城,暂避鲜卑人锋芒。必要时甚至可以放弃柳城,退到塞内。
    就在牵招和郭图担心的时候,后续的消息送到,鲜卑人越来越多,但他们不是斥候,而是溃兵。太史慈在白狼山迎战阙机,鲜卑人大败,阙机生死不明,鲜卑人只能沿着渝水河谷向东溃逃,这才出现在这里。
    牵招和郭图面面相觑,心里很不是滋味。
    太史慈已经击败了阙机?这怎么可能。太史慈不过万人,阙机却有四五万人,就算太史慈善战也不至于这么轻松吧,居然打得鲜卑人无法原路返回,只得冒险沿着河谷向柳城方向逃?
    郭图毕竟经验丰富,这样的事见多了,见怪不怪。“子经,太史慈骁勇,麾下又皆是精锐,击败阙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具体经过以后再打听,眼下你要稳住,别被鲜卑人的溃兵冲垮了阵势。”
    牵招深以为然。这些鲜卑人被太史慈打败了,却不代表他们就没有危险。困兽犹斗,为了活命,这些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况且骑兵对决,胜负虽分,伤亡却未必很大,阙机有四五万人,溃兵至少以万数,还是有一定危险的。没赶上太史慈与阙机的战斗也就罢了,再被溃兵打败可就丢脸了。
    牵招下令骑兵列阵,阻击、收降鲜卑溃兵。见乌桓人拦路,鲜卑溃兵想夺路而逃,却被牵招指挥乌桓骑兵迎头痛击。得知鲜卑人已经被太史慈击溃,眼前这些只是丧家之犬,乌桓人士气高涨,在牵招的指挥下猛击鲜卑人,鲜卑人固然被打得狼狈不堪,就连楼班都惊呆了,第一次发现自己的部下这么善战。
    激战一日,鲜卑人见突围无望,有的投降了,有的选择从小路逃跑。牵招清点了一下,杀死鲜卑人两千余人,俘虏一千多,缴获战马两千余匹,收获颇丰,却没有看到牛羊、粮草等辎重。他审问了俘虏,这才知道这些鲜卑溃兵都是飞马部落的精锐,在阙机的率领下与太史慈对阵的,牛羊、辎重都在后面,没能进入战场,应该是被太史慈劫了。
    经由俘虏之口,牵招对白狼山之战有了初步的了解,相信太史慈的胜利绝非侥幸所致,而是精心谋划的结果。从战场选择到出击顺利,他将每一个优势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一点机会也没留给阙机。仅此一项,就足以证明太史慈不仅有强悍的个人能力和精良装备,更是一个优秀的骑将。
    战斗刚刚结束,阎志就出现在牵招面前,他是来传达太史慈命令的,太史慈要求楼班和苏仆延赶到白狼山述职,同时邀牵招去白狼山,洽谈进一步合作的相关事宜。
    牵招很尴尬。当初决定和太史慈结盟是迫于无奈,本想着鲜卑人实力雄厚,太史慈就算有优势也有限,到时候还可以再谈谈条件,至少可以让太史慈无法直接控制三郡乌桓,没想到太史慈一战击溃阙机,大获全胜,顺势要求楼班和苏仆延去述职,俨然以幽州之主自居。
    牵招不愿去,郭图却劝他去。不管他们答应与否,太史慈已经在幽州站稳了脚跟,四战四捷,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将东部鲜卑打残了,这样的武力绝非楼班和苏仆延所能抵挡的,他们不答应,楼班、苏仆延也会去,反倒让太史慈有机可乘。倒不如去白狼山与会,看看形势,至少能亲眼见一见太史慈。
    牵招觉得有理,和楼班商量了一下。不出郭图所料,听说太史慈大破阙机,楼班根本没有和太史慈对阵的勇气,反倒对太史慈钦佩不已,渴望着亲眼见见这位传奇英雄。牵招只好顺水推舟,与楼班、苏仆延一起赶往白狼山。
    ……
    阎志却没和他们一起走。他赶到柳城,面见袁靖。
    乌延的夫人叫袁柯,是袁靖的从妹,两人原本关系就不错,一起和亲到草原后,同病相怜,亲密更甚从前。袁柯托阎志带来一封信,向袁靖详述了最近发生的事,提醒袁靖,袁谭力弱,已经无法控制乌桓人。乌桓人欺善怕恶,绝不敢与孙策对抗,俯首称臣是迟早的事。好在袁衡是孙策的夫人,袁权又深得孙策宠爱,对她们来说,孙策也不是敌人,反倒比袁谭更可靠。趁着这个机会,促成三郡乌桓依附孙策,她们以后就不会再有什么危险了。
    看完袁柯的信,袁靖叹惜不已。她虽然没有遇到袁柯那样的遭遇,但她能想象得到袁柯那一刻的绝望,能理解她此刻的愤慨。可是事关重大,她没有轻易表态。
    “阎君,你见过吴侯吗?”
    阎志摇摇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太史都督可以想见吴侯风采,必是当世人杰无疑。”
    袁靖打量着阎志。她了解阎氏兄弟的情况,知道他们对孙策没什么抵抗力。在笼络寒门武夫这一点上,袁谭和孙策相比差得太远,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阎氏兄弟这次立下大功,自然是死心塌地的为孙策效力了。他们未必能像太史慈一样坐镇一方,但跻身仕途、建功立业却没什么问题。
    “阎君,尊兄是护乌桓校尉,如今又立了大功,乌桓诸部以后还要仰仗他多多照拂。”
    阎志笑了,躬身道:“夫人,你有没有想过,楼班将来有可能像金日磾一样列于朝廷之上,成为中原名族?”
    袁靖眼神微闪。“还请阎君指教。”
    阎志再拜,将太史慈的化胡说详细地解释了一遍。太史慈奉命坐镇幽州,绝不仅仅是为了征服,更要化胡为华,将乌桓人变成与汉人一样知礼守法的百姓,从根本上解决边患,乌桓人也好,汉人也罢,都能安居乐业,不分彼此。
    袁靖静静地听着,脸色很平静,眼神中却多了几分惊讶。她是袁氏之女,从小到大都受人尊敬,如今却和胡人生活在一起,穿着粗劣的胡服,还被迫按照乌桓人的习俗先嫁蹋顿,再嫁楼班,要说心里不后悔,那是骗人的,只不过她知道高门女子的婚姻从来不能自主,打落了牙也只能往肚里咽。如今有机会重为华夏衣冠,她自然是求之不得。
    但她心里很清楚,辽西乌桓是三郡乌桓中实力最强的,只要辽西乌桓低了头,三郡乌桓就和袁谭没什么关系了,袁绍当初的设想也就宣告全盘失败。孙策也许宠爱袁权、袁衡姊妹,但他鼎立新朝后,袁氏最多只是外戚,而外戚从来都不会长久。从长远来看,自然不如袁谭问鼎天下对袁氏有利。
    但袁谭能够成功吗?
    袁靖迟疑不决。她听过孙策的很多事,但她没见过孙策,也不觉得他一定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历史上先胜后败的例子不在少数。太史慈连战连胜,只是战场上的胜利。能不能将这个胜利维持住,化胡能不能成功,还取决于战场以外的很多因素。
    见袁靖迟迟不表态,阎志心中明白。“夫人,我言辞笨拙,可能有些解释不清,太史都督就在白狼山,我幽州名士田子泰也在,你若有什么疑问,不妨写封信向他请教,或者请他亲自来一趟。”
    袁靖吃了一惊。“田君子泰也在白狼山?”
    阎志笑着点点头。他就知道袁靖不会相信他,却一定会相信田畴。
    袁靖没有再犹豫,敛容施礼。“我当亲赴白狼山,当面向田君请教。”
    第1819章 书生意气
    田畴捧着一摞文书,低头走进了太史慈的大帐。
    太史慈正在写信,抬起头,见是田畴,笑道:“是子泰兄啊,请坐,我马上就好。”
    田畴应了一声,在一旁坐下。太史慈又写了两行字,这才放下笔,拿起写好的信又从头开始读了一遍,厚厚的一摞,足足有二十页纸。他起身送到田畴面前。田畴接过一看,原来是白狼山的战事经过。他早就听说过孙策麾下诸将每次战后都会写一篇战记,今天却是第一次亲眼见识,不免有些好奇。
    “这样的文书还要你亲自写?”
    “当然,写的过程也是重新检讨的过程,有助于审视得失,不宜倩人代笔。况且我自己的安排我自己最清楚,由别人来写难免有所隔膜,安排不当之处说不定还会有所掩饰。”他笑着说道:“子泰兄也是亲历者,帮我看看有没有讹误之处,不吝斧正。”
    田畴看了太史慈一眼,倒也没拒绝,谦虚了两句便一行行的读了起来。太史慈的文风很质朴,谈不上什么文采,但叙述很有条理,从战前分析到任务安排,再到临阵交战,战后复盘,一一道来,既看不出炫耀张扬之意,也没有刻意谦虚,就像在叙述一件与他无关的战事。田畴一边看一边感慨,太史慈立下如此惊人的战功,心态居然还能保持得这么好,这份养性功夫就算是很多读书人都做不到。
    “都督是不是太谦虚了?”田畴放下文章,摇摇头。“我何德何能,得都督如此看重,分功于我。”他是参加了几乎所有的会议,还随太史慈上阵冲杀,但他不觉得自己有太史慈在这篇战记中说的那么重要。况且他对当官也没什么兴趣,功劳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
    太史慈摇摇头。“子泰兄,你的功劳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你斩首也许不多,但没有你,招降鲜卑人绝不会这么容易,我们的伤亡也会更多。以利而言,我们要多支出多少抚恤?以每人一万钱计,如果换成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人?况且杀伤太重,将来抚化的难度就大,不知要费多少力气。”
    见太史慈说得诚恳,田畴既开心又觉得有些怪异。他是反对杀人的,但那只是出于仁义,太史慈的理由却是少花了钱,这与他的本意不符。
    “都督是不是为安抚幽州的费用劳心?”田畴说道。按照以往惯例,朝廷每个月要从青州、冀州割近两亿钱补贴幽州,其中有一大半是赏赐给胡人,以作安抚之用。如今太史慈接管半个幽州,在三郡乌桓之外又增加了不少鲜卑人,费用自然要由太史慈来筹措。
    太史慈点点头,又摇摇头。“我的确在想办法筹措钱,但这并不是着意减少伤亡的理由,两件事有关系,却并非一体。不管在哪儿作战,伤亡的抚恤总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能减少就尽量减少,毕竟对我们来说,最贵重的永远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