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434【论死】

作品:朕  |  分类:玄幻奇幻  |  作者:王梓钧

    凡公审之前,必先上演《白毛女》。
    话剧版本,只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让宣教员迅速学会这部戏。
    若是人手充足,则是唱大戏,也即戏曲版《白毛女》。
    明朝初年,元杂剧盛行全国,被俗称为北曲。
    明代中期,南曲逆袭,弋阳腔、青阳腔、徽州腔、太平腔、昆腔迅速流行。
    昆腔经过标准发音改革之后,被誉为“官腔”,念白全部使用官话。其余剧种迅速跟进,也纷纷采用官话念白,因此名角必为普通话高手。
    到了明末,南曲统治全国,又分为南方腔调和北方腔调。
    北方腔调,以弦索腔、梆子腔为主。其中,鲁豫两省的女儿腔、姑娘腔、罗罗腔属于弦索腔。秦腔也已发展壮大,被归类为梆子腔一脉。
    南方腔调,以昆腔、高腔为主。其中,高腔由弋阳腔、青阳腔等诸多南腔混合改良而成。
    南腔北调,就此成型,乃后世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的祖宗。
    山东不需要太多演出,因为地主士绅都过不下去了。分田也不会受到地主阻挠,无主之地太多,百姓得到田产之后,就算地主家里有田,又有几个农民愿意佃耕?
    说实话,便在山东有万亩良田,接下来一两年也只能荒着。
    孔家属于异类!
    异类自然要重点照顾,被派往曲阜的宣教官,人人都会唱大戏。
    他们此时唱的是高腔,山东百姓也能听懂。
    一部《白毛女》还没演完,看戏的百姓已经沸腾。幸福多种多样,悲伤总是相同,白毛女的遭遇,也能引起曲阜百姓的共鸣,这里的孔老爷就是无数个黄世仁。
    有人痛哭哀嚎,有人愤怒唾骂。
    “带恶奴孔林!”
    公审大会,早就有了套路。
    对付地方大族,不能直接公审士绅。因为有些士绅伪装得很好,甚至还颇有善名,一切恶事皆为家奴所做。
    必须先对恶奴进行公审,再由恶奴攀咬出士绅。
    最后必然变成狗咬狗的局面,士绅与恶奴互相指责,将百姓的怒火彻底点燃。
    那个叫孔林的家奴,被拖到公审高台上,两腿发软噗通跪下。
    宣教官举着铁皮喇叭,指着此人说:“孔林本姓杜,原为东昌府泼皮。几年前,白莲教攻占曲阜,孔氏之人多逃亡。这孔林便在东昌投靠了孔胤茂,白莲教匪灭亡,孔林随孔胤茂回到曲阜……请苦主上台诉说冤屈!”
    一个青年被带上来,当即给宣教官跪下:“草民孔贞祥拜见官老爷,请官老爷给草民做主!”
    宣教官说道:“快快起来,陛下有令,民见官不得下跪!”
    孔贞祥告谢站起,指着孔林说:“就是这厮!草民本也是曲阜地主,白莲匪寇来了,草民的父亲、兄长皆遭不测。母亲带着草民逃离曲阜之前,曾在院中埋下千两白银。等草民回到家中取用,便被这厮给盯上。不知从哪弄来一张欠条,硬污我在东昌借了他银子。天可怜见,草民逃难时只去了东阿,根本就没有到东昌,也没有见过此人,哪会借他的银子?”
    宣教官问道:“后来如何?”
    孔贞祥说道:“当时草民只有十五岁,少不更事,便跟他起了口角,又棍子打了他。这厮佯装被打断腿,又与孔兴禄串谋,把官司打去族举那里。族举偏听偏信,判我归还欠债,还让我赔十两汤药钱。草民的母亲不甘蒙受冤屈,悬梁自尽以证清白,竟被这厮倒打一耙,说草民的母亲是畏罪自杀!”
    宣教官又问:“把银子给他了?”
    孔贞祥已经说得双眼通红:“这厮纠集十多人,夜里把银子抢去。草民去族举那里报官,族举却催我赶紧归还欠债。草民家中的上田,全是靠着水渠的上田,皆被用来抵债,悉数落在孔胤茂、孔兴禄父子手中!”
    为啥兵灾饥荒之后,山东已经人少地多,还有人处心积虑谋夺田产?
    因为大旱不止,距离水源较远的土地,纷纷被地主抛荒不耕。有权有势者,便仗势欺人,盯上了能够灌溉的上田!
    那个叫孔林的家奴,只不过是一条听命行事的狗而已。
    “冤枉啊!”
    孔林哭喊道:“这位官老爷,草民一个外地人,那里有能耐欺负本县的地主?都是主人指使的,草民只得到十两银子的汤药费,事后的赏钱才二两银子。”
    “带孔胤茂、孔兴禄父子!”
    一个老头、一个中年,被拖上公审台。
    宣教官问道:“孔贞祥、孔林所言,是否属实?”
    这件事情,知情者太多,而且家奴已经招供,他们父子根本无法抵赖。
    孔兴禄连忙说:“这位老爷,我与父亲也冤枉啊。侵占来的上田,我家只拿到两成,剩下的都被族举弄去了。”
    宣教官喊道:“带孔氏族举孔胤真。”
    又一个老头儿被拖上来。
    宣教官问道:“你霸占了孔贞祥家里七成的上田?”
    孔胤真叹息道:“这事当时闹得挺大,老朽确实拿走七成,但后来被族长家的次子分去一半。”
    一个串一个,一问就是一大串。
    只侵占上田的案子,就牵扯出十多个人。同宗同族,他们也真下得去手,无非欺负孔贞祥父兄皆死,家中只有十五岁的少年、未出嫁的少女,以及死了丈夫的寡妇。
    宣教官指着这十多人,拿起铁皮喇叭大喊:“还有谁,被这些人欺负过?有冤屈的都上来!”
    “我!”
    “还有我!”
    “……”
    数十人纷纷站出,被宣教官安排着逐一上台。
    有些案子,人尽皆知。
    有些案子,却别有隐情。
    而且,一桩案子必然牵扯颇多,台上的受审者迅速变成几十个。
    反正不论如何,随着恶事一件件道出,台下百姓已然群情激奋,开始捡起土石块,往那些混蛋身上扔。
    “行刑!”
    主持行刑的,是曲阜县的司法系统,公审内容全程都有记录。
    二十多人,一字排开,当场用绳子绞死。
    这些都是牵扯到重案的,比如谋杀、奸辱等等。
    还有四十多人,被判做苦役,必须无偿给官府服役五年。服役期间,不得落户,不得分田,财产全部没收。子孙三代不得做官,不得拥有专营商业牌照。服役期间若敢犯事,即刻流放台湾岛。
    “杀得好!”
    “青天大老爷啊!”
    随着罪大恶极者,一个个咽气倒下,百姓也纷纷跪下感激谢恩。
    “爹,爹你怎么了?”
    还没审到孔胤植父子,这位衍圣公就吓得晕厥。
    “带孔兴燮!”
    正在给父亲掐人中的孔兴燮,听到这话也晕了。
    真晕了,吓晕的。
    因为他做的事情,按照刚才那种判法,也肯定是死路一条。
    “哒哒哒哒!”
    一骑快马奔至,沿途大喊:“陛下手谕,陛下手谕!”
    正在旁观公审的毛奇龄,闻言微微变了脸色,难道皇帝是要放过孔家?
    毛奇龄接到手谕之后,仔细阅读一番,随即大笑:“哈哈,真圣明之君也!”
    毛奇龄把皇帝手谕,交到司法官员手里。
    司法官员立即重新判决,刚刚判处苦役的四十多人,其中十六人被改判为死刑——若有死罪案,知情且纵容者皆杀。
    这就是皇帝,凌驾于法治之上,一句话就决定众生命运。
    即便今后制定了宪法,真把皇帝惹毛了,皇帝也可以强行违宪。赵瀚的宪法,只能约束子孙,不可能禁绝子孙做什么事情。
    有了赵瀚这封手谕,孔胤植死定了,否则还真不好判死刑。
    曲阜孔氏,一个衍圣公,一个族长,一个族举,四十族老。还有他们的子孙和家奴,加起来被公审处死百余人!
    孔胤植、孔兴燮父子,是被冷水泼醒的,醒来之后被拉去绞死。
    孔胤植哭天抢地道:“莫要杀我,莫要杀我,我乃孔夫子圣裔,我要去南京觐见陛下……呜呜呜,不要杀我,求求你们,不要杀我啊!我没有杀过人,我还开仓放过粮,坏事都是他们干……嗯……救……救命……”
    阎应元看着满地尸体,忍不住问毛奇龄:“县尊,杀了曲阜孔氏这么多人,今后如何面对天下士子?君之名声,恐将于儒林所不容。”
    毛奇龄笑道:“儒林是哪个林子?我毛某人,十三岁考秀才,便是杭州府第一名。儒家经典,不说全部精通,却也都粗略读过。我读儒经,只看到仁义二字。来了曲阜,却看不到仁义,此乃藏污纳垢之地!为了孔夫子,我也要将这些人杀了!至于那些腐儒说什么,干我毛某人屁事。上次我进言触怒陛下,陛下依旧让我当官,我便知道该怎么做事了。君臣相宜,有什么君,便有什么臣!”
    “县尊见过陛下?陛下是怎样人?”阎应元好奇道。
    毛奇龄哈哈笑道:“人君也。非仁慈之仁,乃人民之人。在这大同朝廷当官,当知以民为本。把百姓治理得高兴了,皇帝就会高兴,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阎应元点头:“明白。”
    毛奇龄说道:“我是知县,你是县丞,想把曲阜治理好,咱们就得齐心协力。切记,切记,万事以民为本。”
    他们两个弄死衍圣公,弄死孔家一百多人,不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必然因此名扬天下。
    只不过,究竟是哪种名声,恐怕还不好说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