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事业脑咸鱼在八零 | 分类:其他类型 | 作者:词酒
她拿出叫宋红琴提早准备好的纸笔来,构思‘助农’产业的一环。
——————
‘助农’产业已经稳步推进开来,单单是食品加工厂,万物集团旗下就添了七百多家。
这些食品加工厂均是靠近食品产地的,经过或简单、或复杂的制作工序后,能够长途运输的食品靠着供销总社的渠道,流通向全国各地。
这会儿就彰显出了陶娇杏当初收购供销总社的远见。
供销总社在万物集团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改革,去除了那些臃肿的部分,删繁就简地处理成了三块业务——从原产地收购、途中转运邮寄、销往全国各地。
这三块业务给万物集团带来的收益不是最多的,但业务量却是最大的,也切切实实地盘活了乡镇的经济。
通过食品厂这种听起来没多少技术含量的工厂,将乡镇也链接到了全国的经济版图中去。
而且万物集团旗下的食品加工厂在设置时都选取了就近原则,哪里离食品原产地近,就把厂子开在哪里,就近采集,就近收购,就近招工,就近推动优质品种的培育与种植……食品厂的税收交到了当地政-府的钱袋子里,当地政-府手头有了钱,自然就有了修桥修路的资金。
老百姓不仅能靠卖自家种植的经济作物赚钱,还能进厂打工挣工资,每一份收益都不低,口袋自然是一天比一天鼓了起来。
存款多了,自然就有钱消费了。
消费的人多了,各种产品运过来也都能卖得动了,小商店也就跟着开了起来。
城市与乡镇的差异就在这一日一日的靠近中逐渐消弭。
……
陶娇杏这会儿着手设计的,是围绕那些已经办起来的加工厂去建设家属住宅区以及匹配的教育、医疗资源等等。
她深思过城市与乡镇的差异,衣食住行上都有差异,但最直观的表现是‘住’,乡镇人口住的普遍比不上城市。
住的地方分散了,供暖方面耗损就多了,原本烧一个大锅炉就能供应一整片的暖气需求,分散到农村需要家家户户都烧煤炭,黑烟从天亮冒到天黑……
陶娇杏打算围绕着食品加工厂设计一批家属住宅区,这样不仅方便员工上下班,而且也能采用集中供暖等方式,员工日常出行也不用走那么长的土路了,能走食品加工厂自费续到公路上的柏油马路。
这事儿推行起来很有意义,更关键的是,陶娇杏还打算满足一下自己的需求。
她想在华夏大地上重现出五千年文明的积淀,不希望这片土地上的文明都被几乎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给吞没。
放眼上-海、首都、大-连、沈市,这些城市中现如今最发达的片区,几乎都是欧美建筑风格的翻版,看起来确实时髦与科技版并存,但未免略显单调了些,而且居民居住的房子,本身就是天地间的一道风景。
陶娇杏之前收集过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志,见过各地曾经最辉煌的文明,唐风、宋风、元风、明风、清风,甚至还有魏晋南北朝风、三国风……虽说不能完全复制这些历史中的璀璨,但想要在外观设计上做一些还原,还是不难的。
而且文化的传承,并不仅仅意味着一成不变的墨守成规,还意味着不断结合当下人的审美去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演变,追寻更符合当下习惯的美。
让现在的人都学古代人去住茅草屋,那不是传承文化,那是文明的退步。
——————
《时代周刊》编辑部的人看书挺快,第三天上午的时候就看完了陶娇杏提供的那十二本书。
原先,他们给陶娇杏贴的标签是关注到了女性的美,帮女性重振自行、找回自我价值等。
在看完这十二本《探索人与自然的神合》后,他们看到的是女性在社会进化中的思考与努力,是有别于男性奋斗史的女性奋斗史。
步伐不算激进,但每一步都走得很稳。
没有男性奋斗史中的忍痛切割,有的是女性与生俱来的人文关怀与柔性智慧。
就像是水一样,一点一点浸润到深处,润物无声,滋养了无数的生命。
尤其是在看到陶娇杏从事‘助农事业’的那些篇章,《时代周刊》的主编目光越来越凝重,因为在他的认知中,这些事情应当是政-府去考虑的,而很多政-府都没有做到这一步——去帮助贫穷的人找回价值。
多数政-府要么是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群视而不见,要么是发放一定的救济金,让那些社会底层的人像是寄生虫一样没有尊严的活着。
陶娇杏做的‘助农’,是带领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人重新找寻生活里的阳光与爱,找回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每一张照片上那闪着光的眼睛与笑容,都给了《时代周刊》编辑部这些人无与伦比的震撼。
《时代周刊》的主编原先还想着从十二本《探索人与自然的神合》中选一本出来刊登出去,可是在全部看完之后,他内心的震撼无时无刻不在告诉着他,如果不将这十二本书呈现给全世界的读者,那将是他从业生涯中最大的败笔,也会是他用一生的愧疚来洗刷的遗憾。
主编亲自执笔,极尽他能想到的所有问题,与陶娇杏一一交流完毕,记了满满三个本子的素材,这才回返美利坚。
临走前还给陶娇杏承诺,《时代周刊》发型这些访谈与书籍时赚取到的资金一分都不会留着,会全部汇入陶娇杏的账户。
同时他们还pua了陶娇杏一把——之前获得年度人物荣誉的人都是把这些所得资金捐助出去的。
陶娇杏心思一转,觉得自个儿也没必要盯着那点出版费,略微斟酌过后便与《时代周刊》成立了一项基金——专门资助世界范围内的顶尖科技成果。
至于评选专家,当然是邀请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了,不求华人占据全部席位,因为这本身就代表着不公平与不公正,只求华人能够公平公正地参与到这些屏评比、评选中去,能与全球精英人士同台竞争。
第103章 办大学
身为一位华人, 陶娇杏被评选为《时代周刊》的世纪人物,这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更别提陶娇杏还获得了一个人出版的书籍就比其它人加一块还多还厚的殊荣。
凭借《时代周刊》的影响力,陶娇杏的名字一下子就在欧美风靡了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买书的行列中去, 然后被那细腻的文笔与感人至深的故事所打动。
尤其是看到万物集团助农时的篇章——陶娇杏用极其深刻的笔触写了鼓励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等植物对于保护环境的好处, 还给算了一笔账,每多一亩林地, 就能为保护臭氧层与保护冰山不被融化而做出多大的贡献……
欧美人的保护环境之魂立马就被点醒了。
那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好一点国-家民众对此的感受还不算太深, 那些福利保障差的国-家的民众看书看着看着就得了红眼病——如果不是自家政-府把万物集团驱赶出市场,万物集团会撤掉柜台吗?会解聘员工吗?
如果万物集团还在, 那自己买个东西还需要跑去那些万物集团柜台还开着的国-家去买?
而且不是只要去买就一定能够买到, 因为万物集团按照自家政-府的要求,直接减少了百分之六十的货物供应, 很多好东西抢都抢不到,想买只能漂洋过海地去找代购!
有人实在忍受不了这些愚蠢的政策,扛着旗帜扯着横幅就走上了街头。
他们呼唤万物集团回归市场, 呼唤政-府解除对万物集团的禁令,呼唤万物集团将仅限于华夏的助农活动推广向全球, 为全人类的繁荣做出贡献。
为了保住自家国内工厂生产线而殚精竭虑的各国政-府:“……”
麻了。
一只蝴蝶扇动了下翅膀, 没想到就引燃了一大片的风暴,而且这风暴还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为了平息民众的愤怒,欧-联-邦只能派出专员来找万物集团商谈, 希望万物集团能够重返欧-联-邦市场, 但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1.开放优质食品出口;
2.生产线与生产技术向欧-联-邦内转移, 保证当地的就业率不变;
3.在欧-联-邦生产的产品需要保证税收符合当地的法律;
4.万物集团在欧-联-邦所有盈利产生的净利润的百分之十用于欧-联-邦内的公益事业, 包括但不限于公共教育事业、公共卫生事业、公共建设事业等。
这四条要求带着大段大段的说明呈现到了陶娇杏的办公桌上。
陶娇杏仔细看完, 乐了, “好家伙,求人还放不下身段,在这儿颐指气使地装什么洋大人呢?”
万物集团海外事业部的员工每天都会像总部汇报海外的情况,那些游-行事件陶娇杏清清楚楚,海外民众的呼吁她也知道。
这事儿还真不好办。
她要是拒绝了欧-联-邦的要求,难免会被欧-联-邦倒打一耙,说是万物集团没有重返欧洲市场的诚意,将民众的怒火转移到万物集团身上。
她要是答应了,那未免太过卑微了些,这四条要求,哪一条不是给万物集团划定条条框框?哪一条不得给她定规矩?
“还是得迂回一下,把这个皮球给踢回去。”
陶娇杏回头就给了欧-联-邦专员的答复:
1.同意开放优质食品出口,并会在欧-联-邦内设置符合当地经济生产条件的工厂,转移相关生产线与生产技术,挖掘欧-联-邦的特色产物,向全球输送高价值产品;
2.在欧-联-邦内设置的工厂的营业利润遵循当地的税收政策,但不保证工厂会均匀分布在所有欧-联-邦的国-家,以商业利益为驱动来选择工厂地址;
3.万物集团在欧-联-邦设置的工厂的定价会采用分别定价的模式,结合国际金融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产生净利润的百分之十用于欧-联-邦内的公共教育事业。
这样一来,不仅符合了欧-联-邦开出的条件,还给万物集团留出了充足的生存空间与腾挪空间。
价格随便定,那就卖高点,保证缴税之后自己的营业额也不会变少,顺带着分化一下欧-联-邦各国的关系,挑那些税收低的国-家去建厂,让欧-联-邦内部卷起来。
至于投资公共教育事业这事儿,陶娇杏想到了史古生在上-海市搞的那个万物医学研究院。
那边起先只是做皮肤学相关的医学与药学研究,后来在雄厚的财力支持下,逐渐向着其它领域扩展,通过高昂的薪资待遇吸引全球人才,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医疗研究单位,配套的附属医院也成为了全球顶尖的医院,吸引了全球各国的权贵人士前来求医。
当初无心插柳,如今不仅柳以成荫,还带来了丰厚的馈赠。
陶娇杏琢磨着,在欧-联-邦投资公共教育事业,培养出来的人心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这可说不定,只要锄头挥得好,欧-联-邦这一招保不准就变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
她回头就安排专人在柏林注册建设了喜马拉雅大学(university of himalaya),取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希望科研人员能够永攀科研高峰,挑战那些悬在人类心智之上的难题。
人才团队难以组建?
这时候就需要钞能力发挥作用了,开出高昂的薪水,承诺出贵重的设备,在许以巨量的研究经费。
只要锄头挥得猛,哪有挖不动的墙角?
至于说答应欧-联-邦这些看起来‘咄咄逼人’的条约会不会丢人,陶娇杏觉得为了赚钱嘛,不丢人。
现在丢了脸,那回头就把面子和里子都从钱上赚回来。
欧-联-邦想要赚个高高在上的面子,总得多出点血。
能被欧-联-邦派出来的访问团,怎么会看不出陶娇杏给的回复中故意露出来的漏洞?那就差明晃晃地摆在那儿了。
双方都心知肚明,并且达成一项各取所需的合作罢了。
——————
万物集团重返欧-联-邦,规模是要远超过之前在欧-联-邦的投资规模的。
陶娇杏都特地在欧-联-邦各国走了一圈,挑了一些当地的特产进行潜力挖掘,找了几口温泉,打造了一款用于引用的高档温泉水,专供欧-联-邦销售,还在当地搞起了珍惜黑松露的人工培育,鹅肝、鱼子酱等的生产线也都如火如荼地搞了起来。
鹅肝、鱼子酱等在华夏的需求量很低,只有少数的高档西餐厅会用到,多数还是卖给欧-联-邦内部。
陶娇杏砸钱投资把厂子建起来,在欧-联-邦招到员工生产、销售一条龙安排上,最终抽取其中的利益为喜马拉雅大学培育人才,还有一批钱会打到万物集团的账户上。
赚得比之前还要多上许多,都能分出一部分来反哺国内的助农政策了。
万物集团在助农上做的努力算是带了一个好头,有很多工厂有样学样地跟着做了起来。
他们没有像万物集团一样做规模那么大的野心,只想守着手里的技术赚点钱,比如陶娇杏建设沙棘果种植基地与食品厂的那边,当地的一个老牌食品醋厂就学着沙棘食品厂的模样做了起来,生产的老陈醋不再局限于周边省份与城市,而是朝着全国市场伸出了触角。
国外要求万物集团出口优质食品,点名要‘特级牛奶’和‘特级复原乳粉’,陶娇杏便安排东方食源去那些适合养殖奶牛的地方联系当地的奶站与养殖厂,与当地合作生产‘特级复原乳粉’,就如同当初与助长奶粉厂合作一样,只是这回合作的奶粉厂更多,规模有大的,有小的,但都有一个共性——生产出来的牛奶没什么花活儿,都能拿来制备‘特级复原乳粉’。
还有一些没被陶娇杏看入眼的蔬菜,菜农有些舍不得,便主动找上了门,希望能够搭乘供销总社的销售渠道,向周边地区售卖,陶娇杏正瞅着供销总社的民间寄递服务没盘活,还被邮政压着打,遇到送上门来的生意,可不得答应下来?
她不仅答应了,还给了这些老乡一个很优惠的价格,寄的越多,单价越便宜,还免费帮忙送到周边城市的超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