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我有一座随身海岛[天灾] 第89节

作品:我有一座随身海岛[天灾]  |  分类:武侠修真  |  作者:挽星霜

    “另一方面,”季明岑沉吟道,“我妈的情况好不容易好转,我不想再换陌生的环境刺激他了。”
    “你说的有道理。其实大家是被这个酸雨吓到了才离开的,觉得土地里不会再有收成。”梁衔月把自己对黄一峰说的那番话学给季明岑听,没想到季明岑也很有兴趣。
    “如果你们去市里寻找物资,能带上我吗?”
    “好啊,”梁衔月欣然答应,“人多更安全。”
    他们三家人还能在一起,梁衔月想到这里,心里就像拨云见日那样豁然开朗起来。
    第70章 种菜
    这是王秀莲一家人搬到安城粮食基地的第七个月。作为梁家村在地震里受灾最严重的几户人家之一,他们幸运的得到了入驻粮食基地的名额。
    她家里有五口人,来到这里以后,就被安排进了一套两居室,说是两居室,其实每个房间的面积都不大,加在一起不过四十多平方,因为屋里没有厨房,倒是节省了一部分空间。
    整个宿舍楼的人口过密,消防其实是不合格的,所以在粮食基地是不能自己做饭的,所有人都要到基地的食堂吃饭。
    王秀莲一家人来了以后,儿子被分配到地里秋收,秋收以后又被留下来建造大棚、种植粮食,倒是一直都有活做。不过他一个人工作并不能赚到足够全家人吃饭的工分。基地里常有零工发布,儿媳妇和他们老两口每天都要轮流去发零活的大厅抢活做。那里都是些干不长的工作,和水泥、收拾建筑垃圾、搬运物资,能抢到活做,他们的生活压力就没那么大。
    如果不能每天都接到零活,那就只能少吃几次食堂,每天吃点自己从村里带过来的食物。他们带的东西可不算少,一麻袋的土豆,好几个十多斤的大南瓜,还有大半袋米。
    不能自己做饭,但可以花很少的工分让食堂帮忙做。不过也做不了多么精细的吃法,一般都是蒸。听基地里有文化的人说,他们这是用基地热水房引来的蒸汽做饭,节约能源,所以食物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蒸。
    儿子挣的公分不够全家吃饭的时候,王秀莲就把家里的食物送到食堂,蒸土豆、蒸南瓜、蒸米饭,老三样吃得都腻了。
    食堂里出售的食物也没见得多好吃,为了不浪费粮食所以磨的很粗的玉米饼子、各种做法的土豆饼、还有掺了很少白面的杂粮馒头,这些占据了食堂主食的大部分。蔬菜种类也不多,听说都是蔬菜基地那边种的高产作物,丝瓜、茄子、白菜、萝卜,油水也不够多,王秀莲一家来了粮食基地,吃的没还没有在家的时候好。
    可是她依然是高兴的,来了这里不用担心柴不够烧,不用爬几个小时的山去砍树,再千辛万苦的拖回来。他们还用上了电灯,虽然晚上八点钟就熄灯,可也不像在农村时候天一黑就必须躺在炕上,睡不着也得干瞪着眼睛。尤其是他们来的时候赶上沙尘暴,基地里发了口罩和护目镜,熬了清肺的汤给他们喝,更让王秀莲觉得这种有人管的滋味真好。
    可是冬去春来,没有等到万物萌发,春暖花开,却等来了天边可怕的云彩,紧接着就是更加骇人的酸雨。尽管基地反复广播,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基地准备给大家发放雨衣和口罩,希望所有人不要惊慌,共同努力度过灾害。可王秀莲忍不住担心,这不会对他们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吧?
    担惊受怕了好几天,坏消息还是来了。粮食基地刚播下的作物种子在酸雨中全部失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时粮食基地之所以选在这个山坳坳里,就是因为这里的村子人都跑光了,但还有大片的土地。粮食基地建成以后,圈起了大片的试验田。去年建起了十几个大棚,但是还有大片裸露的田地。
    人们念叨着土地酸化、空气污染,王秀莲就知道,日子要不好过起来了。果然,几个工厂都传来了裁员的消息,理由是工厂能源不够。曾经是王秀莲在梁家村时候的邻居,现在也是宿舍楼里邻居的老赵一家,他们在罐头厂工作的儿子赵波就灰头土脸的回了家。现在一家人都每天守在基地大厅里抢零活。
    王秀莲的儿子在农业部门下属工作,叫什么初级农业技术员,其实只是听起来好听,干的活和在梁家村差不多,就是种地。他虽然没彻底下岗,但是人家说酸雨期间停工,让他回家等重新开工的消息。
    不干活就没有工分,没工分就吃不了饭,这不还是和下岗差不多?
    王秀莲的儿子梁大志也加入了抢零活的队伍。他面前的办公室大门打开,走出了个拿着单子的工作人员。梁大志一跃而起,正准备挤到这个工作人员面前,谁知旁边的人比他动作还要快,把工作人员团团围住,他已经挤不到最里面了。
    “给建筑物加装防酸涂层,招二十个人,工期一个星期,有安全防护措施,但是恐高的不要!”工作人员吆喝着,“别挤,别挤!想做的到这里报名。”
    梁大志奋力地向前挤,面前的几个大汉身躯不动如山,像一堵墙一样堵死了他向前的步伐,梁大志只能转向侧边,浪费了太多时间,等他好不容易挤到工作人员面前时,她已经在单子上画下了最后一笔,把笔扣上。
    又没抢到活。
    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家里剩的那点存粮就快被折腾没了。将来可怎么办,全家人一起挨饿吗?
    他垂头丧气的坐了回去,把头深深地埋在膝盖间,过了一会,他似乎感觉到有人在拍他的肩膀,于是抬起头望去。
    “大志,你也没抢到零活吗?”说话的是赵波,邻居赵为民赵大叔的儿子,他家的情况也没比自己家好到哪儿去。自己好歹是有一个因为酸雨停工的由头,还有机会回去接着干,赵波是彻底没了工作。赵波家的人口也不少,赵为民本来不愿意到基地来,怕赵波养活不起他,拖累了赵波。后来被赵波连哄带骗,说是自己和妻子都有了工作,家里两个孩子没人看管,才把他劝到了基地来。
    “嗯,”梁大志苦笑了一下,“活太抢手了。这两天只有我爸抢到了一个搬运的零活。”
    赵波在他身边坐下:“你知道最近基地有一个新的政策吗?让我们到市里搜索物资,拿回来的东西可以自己留下,也可以交给基地,会折成公分给我们。”
    梁大志并不知道这事,他一琢磨,与其守在这里也抢不到活做,还不如到外面搜索物资。搜索物资这件事,他以前也听人提起过,但是好像被基地否决了,一个是基地已经派人把市里很多有资源的地方扫过一遍,再一个是基地的进出管理比较严,个人想去市里不是很方便。
    赵波既然来特意告诉他这件事,是不是想搭个伴一起去?梁大志刚抬头看向赵波,赵波就说:“咱们两家人组个伴去吧!”
    那当然好,梁大志在这基地里也没什么别的熟人,能和赵波一起最好。他站起身来:“我回家收拾收拾东西,咱们越早出发越好!”粮食基地选址偏僻,离市里特别远,要是走路半天才能走到,再加上搜索物资,说不定还要在市里过夜,得带上点行李才行。
    赵波赶紧伸手拦住他:“你别急啊,出发时间不是我们说了算,基地派车送我们到市里,也负责把我们接回去,只要记住集合点,时间也掐好了,来回都不用走的。”
    梁大志喜出望外:“这么好?”
    “对,我们要想出去搜索物资,也得去报名,报上名以后会发放工牌,有了工牌才能进基地。搜索队没有名额限制,就是先报名的能早点出发而已。”
    “那还等什么,我们赶紧去报名,还得叫上我老婆和我爸。”梁大志兴冲冲的走出了大厅。
    ————
    基地的普通人奋力求生,梁家村的村民也是一样。意识到酸雨隔三差五就会来上一阵,短期内都不会消失的现实后,他们琢磨起了各种继续种地方法。
    除了种菜种粮,也没有别的办法,虽然知道希望不大,但村民们也还没放弃。
    很多人家支上一个挡雨的棚子,有用铁皮的,有用塑料布的,把棚子下浸润过酸雨的土壤铲起来,在更底层的土地播撒种子,铲下来的土围在旁边做坝子,阻隔雨水淌进来。
    梁衔月、季明岑、黄一峰三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在家里收拾出一间空屋子用来种菜。季明岑指出来:“只在地上铺一层土种菜,空间利用率很低。黄大叔有很多空置的货架,可以改造成立体的菜园。”
    梁衔月立马接口:“地面表层的土壤都被酸雨浇过,土壤酸碱度一定有变化,很可能影响产量,我和我爸去挖一些深处的土来。”
    黄一峰点头:“我那里有很多货架,足够咱们三家人用的,但是货架得改装一下,不然没法盛土。”他拉着季明岑讨论,要用几家人能凑出的材料把每一层货架底板加上一层格挡,里面盛上土,就是个完美的苗圃。
    这下分工也很明确了,黄一峰和季明岑改装货架,梁衔月给他们拿了一些自己家的木板和铁板,两个人立刻取出锯子和螺钉开工了。
    梁衔月和梁康时去取土,季明岑叮嘱她:“小心天气。”只要人在室外,就得时刻留意着天气,看到云团有聚拢的趋势,赶紧放下手里的活,万一雨来得快,噼里啪啦的雨点砸下来,就算躲得快,身上也会发红发痒。
    “放心吧,我们都穿着雨衣去。”
    其实她不准备去挖土。众所周知,越往下挖土壤越贫瘠,铲去上面一层土,下面的土层好多石头和土疙瘩,就算没受到酸雨的影响,种菜的产量也上不去。
    所以梁衔月只是推着推车走到远处转了一会儿,让梁康时留意着四周,趁着没人的时候把海岛里的土取出来了。当时挖海岛小院附近的鱼塘的时候,挖出来好多泥土,现在取出来正好。
    梁康时一边眼观六路防着其他村民突然出现,一边和梁衔月说话:“在家里弄个专门种菜的房间也不错,吃饭的时候不怕邻居来串门,冬天的时候咱们就解释不了吃的青菜是哪来的。上次正吃着晚饭,忘了把大门锁上,张大嫂突然来借钳子,吓得我直接把炒青菜整个盘子塞到抽屉里去了。”
    海岛里有的是地方却还要在家里折腾,梁康时怕梁衔月觉得多此一举,才有这么一说。
    “我不嫌麻烦。”梁衔月表示其实这样还挺有意思的,“要是连这种事都觉得多余,那我们一家人干脆搬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算了,也不怕被人看到从空间里拿东西出来。在村里住就是得想办法做些掩饰。要是我们这个方法成果不错,也可以教给村里其他人。”
    梁衔月把从空间取出来的泥土弄散,又混了点从旁边的地里取的土,放下铁锹。“好了,回去吧。”
    他们回到黄一峰家的时候,季明岑和他已经改装好了第一个货架。单独一个货架尺寸是200cm*60cm*200cm,共有四层。两个货架一前一后错开摆在靠窗的地方,刚好能把阳光最足的地方占据,也有空间供人来回走动。
    这两个货架在窗前一放,其他地方的阳光就不太足了。黄一峰和季明岑正商量着呢,梁衔月父女两个就回来了。
    季明岑说自己家还养着兔子,只需要两个货架种菜,其他的地方种草就行,野草见风就长,无所谓有没有阳光。
    “两个货架哪够用呢?”黄一峰在心里算着,“一个货架四层,就是4.8平方米,两个还不到十平方,就这么点地方种的菜哪够吃的。你别不好意思,反正我这货架够用了,分给你四个。剩下的地方你再种点别的。”货架层高有限,种点青菜正合适,像是大白菜或者是需要更大空间的西红柿茄子什么的都种不了。
    梁衔月听到了就说:“我们家要三个货架就够了。屋里后面的地方我想种点红薯。”
    “巧了,我也打算种红薯。”黄一峰和梁衔月想到一块去了,红薯全身都是宝,红薯嫩叶能当青菜吃,收了红薯以后的秧子还能给季明岑家的兔子吃。
    梁衔月回忆起季明岑家的结构,帮他规划道:“你多拿几个货架,小超市原来打通的正屋好几个窗口,你把货架放在那里,菜一定会长得好的。”
    见他们两家人是真的不需要很多货架,季明岑这才点头:“等这一批小兔子长起来了,大家都到我家来吃兔肉。”
    光是黄一峰自己家需要的土就得好几车,梁衔月和梁康时把推来的这一车土卸在黄一峰家院子里,又准备再去推一车来。
    反正她不用真的费力挖土,几家人需要的泥土梁衔月都承包了。有几次他听到黄一峰和季明岑的讨论,说要在货架的最底层种一些丝瓜和黄瓜,让藤蔓顺着货架爬上去,连架子都省了搭。
    梁衔月一走出黄一峰家大门就拉住梁康时,压低了声音:“你看黄叔现在精气神是不是足多了,不像前几天见他,垂头丧气的。”
    梁康时也笑:“他这是找到事做了,心里就不慌张。峰子这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从酸雨开始那会就表现出来了,连小季都看出来了,你没看刚才小季哄着他,峰子说什么他都捧场。不知道的听了还以为峰子是什么种地奇才,金点子一个接一个。”
    两个人哈哈大笑。
    笑够了,梁康时催促道:“咱们快点把土运过去,别等到他俩改装好了架子过来帮忙,可就真的得一铲子一铲子地挖土了。”
    ————
    除了着手搭建室内小菜园以外,去市里搜索物资也被提上了日程。不只是梁衔月他们几家人,梁家村的村民这些天竟然也互相招呼着准备到市里碰碰运气。
    这种想法的出现来自于几户从粮食基地返回梁家村的人家。他们就是前几天和万翠一批出发去粮食基地的人,万翠一家人留在了那里,却也没有得到进入基地的机会,只是在附近住了下来。回来的这家人就是觉得进入基地无望,才果断原路返回,他们回来以后和大家讲。粮食基地现在人满为患,想要进去的人要满足条件才行。
    “什么条件啊?”几个村民围拢在返回的这户人家外面,急冲冲地问道。
    “第一,有特殊技能。”男人话音刚落,旁边的村民就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啥叫特殊技能?我会种地算不算?”
    “种地算什么技能?你可别做梦了,我是木匠,行不行?”
    “你这就叫特殊技能了?招你去给基地领导打家具吗?”刚才被他狠狠反驳的村民嘲笑道。
    返程的那户人家表情平静:“那上面也没写什么叫特殊技能,反正你要是觉得你自己有人家能看得上的本事,就去报名呗,看能不能通过。”
    几个村民都不说话了。粮食基地是那么好去的?先别说他们没去过,能不能光听别人讲的路线找到粮食基地,就是走着去也得花上两三天,路上要是遇到一场酸雨耽搁,那时间就更长了。他们要是真有什么特殊技能,还用窝在梁家村?
    大家催着男人说其他条件:“有没有别的?不能就这一个吧。”
    “要不是第二个条件不满足,还可以看看别的,第二个条件,有钱有粮。一个人五百斤粮食,或者100g金子。”
    100g金子在场的人可付不起,可是五百斤粮放在以前也不是个难事。
    一个年轻的村民小声嘀咕道:“这要是在两年前,五千斤粮我家也拿得出来。”那时候谁家没个几千斤粮,就算放到去年冬天,也有不少人家能拿出一千斤粮。可那时也没听说过粮食能换进基地资格的事。
    旁边的人瞥了他一眼:“两年前还没有粮食基地呢。”
    “现在进基地都不分配工作,就算拿了粮食进去,最多安排个住处,吃饭还得自己解决。”从基地回来的男人说道。
    “所以你们就回来了。”旁边的人了然点头。
    一个大娘的声音中饱含怒气:“这不是欺负人吗?当时粮食基地招人,根本就没有知会咱们!净挑了些城里人,现在想进去比登天还难,是从头到尾都没想过我们这些人要怎么活吗?”
    他这话一出,旁边的人也愤慨起来。“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进基地住,天天下这个酸雨,我们守着几亩地还有什么用?!”
    他们和从基地回来的那户人家说:“我要是你们,就硬闯进去,实在进不去,你就躺在他们的门口,就没这个道理不让我们进。”
    男人苦笑一声:“有几户人家没跟我一起回来,就是这样想的。闹是不敢闹的,那门口的人都配着枪,怎么敢乱冲进去。他们赖在那不走,基地里的人就给他们发了帐篷和雨衣,还登记了他们的信息,说一旦基地里空出来位置,就把他们安排进去。有了这个盼头,他们才愿意留在那里等。”
    “那你也该在那里等着,怎么回来了呢?说不定就真等到位置了。”一个年纪大的长辈劝到。
    “住帐篷又不是什么舒服的事,地震那时候我就住过。现在的天气不但没有暖和,反而比开春的时候还冷上几度,还要时刻提防酸雨灌进帐篷,本来就是没多大指望的事,再把全家人拖病了,现在缺医少药的多麻烦。”
    他叹了口气,“再说了,进了基地又比现在好上多少呢,我遇到咱们村的梁大志,他现在也没了工作,得自己想办法糊口。好些个工厂都不要那么多工人,大裁员。咱们进了基地,也就是多了个住的地方,还不如村里宽敞。”
    “那肯定还是基地好。”旁边一个村民笃定的说道,他也说不出具体怎么好,反正比现在又没人管、地里又种不出来东西的情况好。
    “那你这次回来?就不再去基地那边碰运气了?白白折腾一趟,”说话的这个村民叹了口气,“我还好意思说你呢,我前两天还撒了批种子下去,想看看能不能种出东西来,说不定也是白折腾。”
    这话一出,男人清了清喉咙,挺直了腰板说道:“我在基地看到很多人组成了搜索队,到市里寻找物资。他们能去,我们也能去!有没有想跟着我一起的,家里不管是缺生活用品,还是米面粮油,只要手脚勤快,我不信这么多楼房就找不到能用的东西!”
    很多人听到这话眼睛就亮了:“对,我们也能去!”
    人们兴奋的讨论着何时出发,怎样去到市里,又要和哪个交好的人家组成同一个队伍,仿佛又找到了新的出路。
    作者有话说:
    扒拉一下大纲,下月初就要完结了,还真是六十万字左右,开文那会估计得好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