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17节

作品: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分类:其他类型  |  作者:安静的九乔

    “彝叔也在,这太好了。”
    “某就想着,咱们这一拨人总得找个机会聚一聚,许是再过几日,便天南地北的,再聚便难了。”
    明远一头雾水:“苏公,苏公,你说,是谁在宴客?”
    苏轼则在转头与丰乐楼的伙计们说话,没听见明远所说的这句,等他回过头来,见到明远与种建中还杵在门口,连忙上前,一手一个,拉着他们的衣袖,就往丰乐楼内去。
    明远正在发懵,正好见到种建中转过脸来,眼中一样颇为疑惑。
    三人由一名酒博士引着,穿过一条长廊,显然是前往某一间閤子。
    大苏这时正在向那酒博士发问:“听说你们那‘酒露’很特别?”
    酒博士满脸笑容地回答:“客官也看了《汴梁日报》了吧?”
    苏轼一个劲儿地点头。
    “这‘酒露’原是南方所产,要运到京城,原本路途迢迢,极难办到。然而刚好前日有商船,从泉州出发,抵达杭州,又从杭州走运河,将这一船好酒运至京城……”
    明远算算季风的风向,心里暗笑:好家伙,下一船要再这么运来,恐怕就得是明年这时候了。
    “……运输不易,所以那‘酒露’,是极其珍贵……”
    酒博士的话和明远想象的完全一样。
    “这几日,已经在京中售出大半,客官如果不赶紧,怕就尝不到了。”
    苏轼顿时搓着双手,露出一副绝顶老饕的模样,连声应道:“一定的,那是一定要尝一尝的。”
    明远还是没机会问苏轼,究竟是谁做东请客,又是哪些人相聚。
    “子瞻公……”
    他再次尝试。
    他们这一行人刚刚好路过一间敞开门户的閤子。
    那间閤子中有一名歌妓正在弹琵琶,歌声曼妙,只听她唱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而苏轼走到閤子门口,见到座中一人,立即停下脚步,向明远和种建中告了个罪,然后溜进閤子,与里面的人打了声招呼,说了几句话。
    明远与种建中与那酒博士一道,都在外面等着。明远听着那歌声缠绵。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这是哪家的词?”
    种建中渐渐听得痴了,忍不住出声问明远。
    明远答道:“这是‘小山词’……”
    《小山词》是晏几道所作,而这位晏几道,正是北宋有名的官二代,宰相晏殊之子。婉约词名满天下,而明远正巧读过他的作品。
    那酒博士立即目视閤子中,没说话。
    这时苏轼已经转出来了,再次向明远与种建中两人举手致歉。
    “实在是对不住!不过这丰乐楼的歌妓也真是厉害,敢在原作者面前唱他的词作……”
    苏轼赶紧拉上明远与种建中两人迅速离开。
    而明远则做瞠目结舌状。
    那閤子之中竟然是《小山词》的词作者本人,晏几道?
    这北宋真是文化名人遍地,随随便便就能撞上一个。
    走出很远,那酒博士终于将他们引到了一间安静的閤子跟前。
    从里面同样传出琵琶声。
    明远刚开始时还有些担心,毕竟这丰乐楼是外面挂着栀子灯的酒楼,也就是里面有歌妓陪酒的。他不喜有人陪酒,因此也不知道在此饮宴是个什么风气。
    谁知进了閤子,却觉得还好。
    一名歌妓抱着琵琶,坐在上首,手挥五弦,刚刚要唱,一抬头见到他们三人进来,立即以手按弦,止住乐声。
    明远视线一扫,眉心已是微皱。
    他万万没想到,坐在主位上的,不是别人,正是蔡京。
    “元长啊……某这算是立功了吧?在丰乐楼前的人群中看到了他们两位,就给拉进来啦!”
    苏轼跟在后面进来,向蔡京打招呼。
    蔡京见到明远,眼中已是掠过喜色。他脸上浮起那等温柔款款但却虚假的微笑,马上起身,向明远行礼。
    “远之今日也来了?”
    “我遣人去府上送请帖,谁知竟没有找到你,去长庆楼也没有找到……”
    明远想,这是当然的。
    现在明家上下,还有长庆楼那边,见到蔡京都会说找不到明远。
    “真是对不住,小弟今日出城方返……险些错过了元长兄之请。”
    他也笑得温煦,比起表面功夫,谁又能虚伪得过谁呢?
    蔡京这时也向种建中点头寒暄了两句,说了诸如好久不见之类。种建中则冷着一张脸,硬邦邦地一拱手,也不回复,一副和蔡京极不对付的样子。
    蔡京也不生气,转过脸继续望向明远,温柔开口。
    “远之还不知道吧,京过不了几日便要离开汴梁,前往钱塘了。”
    “这是……”
    明远脑子飞快地转着,突然反应过来:“元长要出外了?”
    出外,自然是指在汴京城中做官的官员得到新的委任,到外地去做官。
    明远这才明白:原来这竟是蔡京临行之前为蔡京办的践行宴。
    原本他打算与种建中随便找个理由开溜的,现在看起来……有点难。
    第107章 百万贯
    蔡京中进士之后成为一名等待差遣的“选人”, 后来得了太常礼寺的职务,管理社稷及武成王庙、诸坛、斋宫、习乐之事,凭蔡京的才具,几乎完全不费力气, 每日怕是不用半个时辰, 就能把工作处理完, 剩下的时间就写写字, 填填词章, 听教坊司的乐工奏奏雅乐。
    换个角度来说, 将蔡京放在这个职位上, 也是屈才。
    如今蔡京终于等到了放外任的机会。
    像他这样,进士出身的选人, 得官之后,在外做两任亲民官,然后就可以调回京中任京官,任满就有资格做知州知军,如果还能回京,就有资格进政事堂, 成为一代宰执。
    钱塘自古富庶繁华, 而蔡京又雄心勃勃, 此事当然可喜可贺。
    于是明远拱起双手,冲蔡京假笑:“如今元长可是得偿所愿了。恭喜元长!”
    种建中没多说什么, 只是跟着明远, 一起冲蔡京拱拱手,表示他们师兄弟是一个意思。
    蔡京面对这一对横渠弟子, 一团注意力自然全都在明远身上。
    他甚至会淡淡瞥一眼种建中, 然后再将视线转回, 看着明远,似乎在说:我蔡某人难道不比这厮官运亨通?
    种建中没有进士出身,本人是荫补官,又是武职转文职的。
    若是将种、蔡两人放在一起比较,无论是职业道路、上升空间还是上升空间,种建中根本无法与蔡京相比。
    明远只能转过脸,避开蔡京的热切眼神。
    他看向已在桌上摆开的一众果子咸酸,顿时笑道:“丰乐楼好些日子没来了,正好试一下它家的新酒新菜。”
    于是他与种建中入席,坐在蔡京斜侧面,不远也不近,又能避开与蔡京对视。
    蔡京却像是浑不在意,见众人坐定,只向远远坐在一边的歌妓点了点头。
    歌妓手中的琵琶顿时发出“铮铮”两声弦响,随即动人的旋律响起。只听那歌妓曼声唱道:“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1……”
    丰乐楼是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中的魁首,原本是矾业行会所在,因此叫“白矾楼”,后来又该了做“樊楼”,直到前几年才又改名丰乐楼。
    与大多数正店一样,丰乐楼前挂栀子灯,是有歌妓陪酒助兴的。
    刚才明远路过其它閤子的时候,都见到这些女伶们紧挨着酒客,殷勤劝酒。他不喜如此做派,原本还有些担心。
    但现在看来,蔡京安排得很是得宜。
    閤子中请来的这一位歌妓,已经不年轻了,容貌也不算特别出挑,但是一尾琵琶在她手中,弦弦切切,竟似与她合为一体,人琴合一,她的心她的曲她的情,就随着琵琶声调这么缓缓地流淌于整间閤子。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1。”
    明远听得出,这是张先的一首小令《江南柳》——蔡京即将远赴江南,在这送别宴上奏这样一曲,十分应景。足见这位歌妓通晓曲律,又熟悉人情世故。
    蔡京今天选了“高雅路线”。
    一曲终了,人人都鼓掌叫好。明远更是直接送了两枚金豆子过去——这种能让他花钱出去的机会,他是不会错过的。
    这时苏轼却像突然想起来什么,警惕地左看右看。
    “元长啊,你今天有没有请元泽来?”他问蔡京。
    元泽当然是指王雱。
    身为宰相之子,王雱是他们所有人中最忙的。
    “当然!”
    此刻与他们坐在同一间閤子的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王雱的妹夫。蔡京出京,没道理不请王雱。
    “元泽托人带了话,说是会晚些到。”
    蔡卞接话:“许是该到了吧!”
    苏轼一个激灵,顿时嗖地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幅“便面”,与当初他在大街上遇见章惇时一模一样。
    “元长,对不住。”
    “今日某实在是不方便面见元泽。”
    “刚才当街捉到远之和彝叔两人,算是向你赔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