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45节

作品: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分类:其他类型  |  作者:安静的九乔

    他把种建中的本官官阶报了出来。
    那驿丞顿时双眼发直。
    万万没想到,昨日随手收留的一个单身旅客,竟然是一个官,而不是一个随随便便上京传递信件的小吏。
    他昨日命驿卒收驿券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起来多问一句的呢?
    再一听种建中的姓氏——种!
    驿丞顿时回忆起了昨夜的可怕场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箭支居高临下,冲着他们的要害急射而来,他们无处可躲,无处可藏,只要听见弓弦响,下一刻必是一名同伴的惨叫——
    此刻驿丞才终于明白过来:种。
    种家,出了一代名将种世衡的种家,出了种谔、种诂、种诊等诸多将领的种家。
    他究竟是怎么就没长眼,就得罪了种家人了呢?
    有种家人盯着,迁山县里的地方官绝对不敢再护着他这么个小小的驿丞——
    至此,这名驿丞眼一黑,终于晕了过去。
    第42章 百万贯
    迁山驿的案子, 注定成为一件轰动整个陕西路的大案。
    驿丞与盗匪勾结,谋财害命,并且动用了军械——
    如今民间禁止私藏军械, 除了猎户之家能够保有猎弓、柴刀之类的小型武器之外, 保有其他兵器都是重罪。迁山县衙门却在迁山驿附近的一间空屋里翻出了大量军械。
    迁山县知县得知案情后惊得胡子乱抖, 极力想要将这案件大事化小——这件大案是能让不少人丢官去职的。
    可偏偏涉案的众人之中,有一人是名将世家种家的子弟, 他与另外一人都是陕西大儒张载的弟子。案子怎么捂都捂不住。
    迁山县知县前往驿馆亲自勘察, 见到盗匪被弓箭钉了一地的情形,便能想象当时种建中的战力有多么恐怖。
    而明远特地留下了驿丞这个活口。那驿丞知道自己求生无望,当下一五一十地将内情全部交代。
    案情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迁山县令知道此案上报, 会在朝中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又会影响无数人的官员升迁任免。
    但这些明远和种建中都管不着。
    他们将需要作的证都做完,就与商英和一起重新上路。
    商英和吃一堑长一智, 解雇了一无用处且被惊吓过甚的洪四, 重新雇佣了十来名靠谱伴当。
    临近离开迁山县时,商英和选了县里最好的一件酒楼内设宴, 款待明远与种建中, 感谢他们两人在这次事件中出力,为他保住了性命和一车的财货。顺便也为他自己压压惊。
    然而明远最不耐烦这种场合,不喜欢人们在酒席上客套话像是车轱辘似的来来去去。
    相比之下, 种建中对这种场合应付自如, 商英和殷勤劝酒,他便酒到杯干。
    果然, 三杯两盏下肚, 商英和就现出醉态;再喝两杯, 商英和便舌头打结;
    最后商英和将面前的酒盅一推,伏在桌上酣然睡去。种建中抬头向明远笑笑:“耳根终于清静了。”
    明远:……原来你故意的。
    不过,这商英和自从箱笼上被人画记号的第一天起,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明远看着他被陈三带人扶走的时候还在呼呼大睡,忍不住觉得种建中这事做得也不算过分。
    明远终于有机会问问种师兄,为何会在迁山驿这种地方偶遇。
    种建中抬手便给明远斟了一杯酒,敛了笑容,平静答道:“嗯,我要上京。”
    明远:巧嘞。
    “我也上京。”
    师兄弟两个,大眼瞪小眼,终于发现他们竟然要一路同行了。
    这时明远赶紧给自己斟了一杯酒,一扬脖饮了,算是给自己压惊——他怎么就要和这种人一起上京了呢?
    种建中则冷着一对英俊的眉眼,目光犀利,紧紧盯着明远,看着他喝酒,再看着他白皙的面颊上透出一抹淡淡的红晕。
    “彝叔师兄为何要上京?”
    明远表面关切地询问。
    既然与种建中同行已是既成事实。明远便不再多想了,就当他这一路上多了一位武力值高超的“伴当”,至少不用再担心人身安全问题了。
    可谁知他这么一问,种建中眉宇之间突然没来由地透出一丝忧郁。
    他默默伸手,去取明远手边的酒壶。
    明远却抢了先,取了酒壶就为种建中斟了浅浅一盅温酒。眼见酒壶将空,明远一招手便让酒楼伙计再烫两壶酒送来。
    “我今次前往京中,是参加‘铨试’的。”
    “‘铨试’?”
    明远搜肠刮肚地回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是——”
    种建中长舒出一口气。
    “今后转文职,要做个文官了!”
    明远惊得差点儿当场跳起来。
    “彝叔,什么,你……你要转文官?”
    种建中现在身上的官职是正九品右班殿直,是武职中的起步级别。
    明远远以为他会像种家父祖一般,沿着这条道路慢慢地升上去……当然,很可能是升到某个级别就突然挂了。
    所以历史上从没有“种建中”这么个人,至少明远在后世从未听说过。
    但是现在又多了一个解释。
    种建中半道上转了文职,从此籍籍无名,像无数大宋基层官吏一样,籍籍无名,碌碌无为,一直到死……不像种师中,当真为国捐躯,马革裹尸。
    或许这对种建中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这明明应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尤其考虑到明远与种建中毕竟有着同门之谊。
    可是,这恭贺的话,明远竟觉得说不出口。
    为什么?
    当他想象着眼前这名在党项阵中三进三出,勇武难敌的青年,从此劳于案牍,在各种鸡毛蒜皮的公务之中消耗生命,又或是在无休无止的朝争中慢慢熬白头发……
    而北宋却无力改变如今“积贫”“积弱”的现状,更加无力抵御北方蛮族南下的铁蹄,在若干年后,便要上演一场最屈辱,最凄凉的“北狩”?
    “彝叔……这是为什么?”
    明远终于开口,问得无比艰涩。
    他语意中的疑问与遗憾也一时显露无疑。
    种建中长长地叹息一声,将头低下,在双臂间埋了一会儿,直到酒楼的伙计将新烫好的两壶酒送到。
    这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立即起身,接过新酒,随手给自己斟了一杯,一扬脖直接饮了,抹嘴叹道:“这武职……不当也罢。”
    言语里尽是灰心与落寞。
    在这一刻,种建中想起的是延州之围,是在第一次贸然突围时失去生命的那些袍泽们。
    命令是延州知州所下,武将们均有劝谏,却当不住轻飘飘的“尔等武将想要临阵抗命不成”一句话。
    果然,损兵折将,大败而回,那狗官却第一时间想着如何上书自辩,以减轻自己身上的罪责。
    后来援军将至,种建中力主突围,那狗官却千方百计地阻拦,最后还要种建中留书画押,说明“责任自负”……
    纵是这样一个人,在延州之围被解之后,竟然厚颜无耻地为自己报了功。而且从朝中的反应看,日后还要升迁的。
    那些死在战场上,那些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与来犯者拼命的袍泽们,他们又是什么,他们的命又有多不值钱……
    种建中又是一声长叹。
    大宋朝抑武而崇文,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没武将们什么事——这是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就注定了的。
    文臣可以带兵,可以对军事指手画脚。相反,任何坐镇一方武将的势力都不允许坐大。
    就像司马光等一干文臣在并州时出了馊主意导致大败,也只是司马光的上司庞籍贬官出外而已;但如果出这主意的人是个武将,职务必将一捋到底,下狱流配都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种建中只觉得心灰意冷。
    “族中原本也早有让我转文职的想法,否则当年也不会投于横渠先生门下读书……”
    种家向来文武兼修,但有这种安排也并不奇怪——这个将门世家应当也早就规划好,要让一部分子弟渐渐入朝,从事文职。这武将,谁爱当谁当吧。
    明远望着眼前的种建中,心里生出不少同情。
    他很明白眼前这年轻人心中的挫败:自己辛辛苦苦立下的功勋,却让最不该居功的人得到封赏。
    但眼下他也只能出言安慰:“凭彝叔之才,进京之后必定有大用的。将来又是一片天地,也未可知啊!”
    在文职上碌碌无为,总好过年纪轻轻就战死疆场。
    种建中继续低头喝着闷酒,不理他。
    明远搜肠刮肚地想了一阵,安慰道:“可是文臣也有能带兵的呀!”
    大宋朝文臣带兵有不少先例,韩琦带过,范仲淹范文正公带过,这两年在陕西路,因上《平戎策》而受到官家重用的秦凤经略使王韶,其实也是个书生。
    种建中终于抬起头,看了明远一眼:“谢你吉言。”
    明远只能干笑两声,掩饰着喝酒。
    种建中却好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远之确实学过箭术,对吗?”
    明远心虚地回答:“学过……君子六艺嘛,先生亦时常提点,小弟自然不敢放松。”
    种建中上上下下地看了看他,说:“我看你射箭时准头极佳,但是欠缺在力量。不如这同行上京时闲来无事,愚兄便教你射箭吧!”
    明远睁大了眼睛:“你……要教我射箭?”
    他回忆起昨晚站在高高的屋脊上,怀中抱着种建中的那张硬弓死活拉不开的情形。
    他这双用来调香、点茶、写字、打高尔夫的手,得用来拉那么重的硬弓,得练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