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遇名河畔有家客栈 | 分类:都市言情 | 作者:月令黄昏
闻言,李静安陷入了沉思,这小兄弟自知前路漫漫,也知道众人想留他,仍然不为所动,这样的人,怕是不好留。
即使用手段留下了,也留不长久。
也罢,店里需要的无非是能干活的人,谁都能做,何必强迫出家人呢?
他想劝刘馆陶放弃此人,一转头却发现刘馆陶正捧着陆白玉的手,眼里满是崇拜:“原来你是寻宝的旅人!请问,你走了多远?”
陆白玉想抽回自己的手,没有成功,只好乖乖回答她的问题:“从离壬山至燕州,已走了六城十八县。”
刘馆陶佩服万分:“壮士啊!你三个月就走了六城十八县!可我……”她想到此事就不由得悲从中来:“我十六岁立志走江湖,十七岁驾车离家,散尽钱财,只是从长安走到燕州……”
李静安顿觉大事不妙,立刻抓住刘馆陶:“刘馆陶,欠债还钱,别想跑!”
果然,刘馆陶的下一句就是“陆兄,你带我走吧!我是遇上战乱车夫不见了才被困于此!你带上我,我熟知齐夏周越四国所有官道、地形、风土人情,我知道怎么在野外取火,我什么都会干,你带我走吧!”
事实证明,李静安是懂刘馆陶的。
然而陆白玉很是为难:“小师傅,我没有车马,你跟着我,餐风饮露,饥寒交迫,随时会饿死啊!”
刘馆陶道:“我不怕!我擅长射箭,我会打猎,我每天给你烤兔子吃还不行吗?”
陆白玉看着她渴求的目光,有些不忍,但还是拒绝了她:“对不起,我真的……我不能带上你。”
“……”
陆白玉剥下刘馆陶的手,转身就要离开,李静安在后面幽幽道:“小兄弟,李某可否多问一句,你要如何寻找那些遗物?”
陆白玉顿住了脚步,道:“白蝉师祖已得道成仙,她遗留在人间的物件会成为缘器,缘器与常物不同,所在之处必会有异端,也会有传说。”
李静安笑道:“所以你是打算靠寻觅传说来寻找遗物?”
陆白玉道:“正是。缘器出自天星门,只要我有意寻找,它必然与我有缘。”
甄若情举手插话:“说了这么多,你要寻的三件东西到底是什么呀?”
陆白玉飞快地瞄了在场的人一眼,似乎在确认他们的品行,又看看趴在桌上一声不吭的刘馆陶,缓缓道:“一枚削铁如泥却不能斩断任何活物的小刀,一只能开出任何物品的木盒,还有……被白蝉师祖打碎成三块的红母石。”
“哦……”甄若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李静安问她:“你听说过。”
甄若情答:“我只是确定了他是个疯子。”
削铁如泥却不能斩断任何活物的小刀?苹果算活物吧?草算活物吧?一把不能削苹果,也不能割草的小刀,它究竟有何大用?只能用来削铁吗?
还有,一只能开出任何物品的木盒?意思是任何东西都能放进去是吗?那样的话,只是一个普通的储物盒而已吧?
还有那颗红母石,被打碎了还不扔进垃圾桶里,干嘛还要找它!
陆白玉被甄若情说是疯子,也只是低下头,保持沉默。
李静安问:“你现在有什么线索吗?”
陆白玉道:“没有。”
“此行去往何处?”
“再走走。”
李静安笑道:“小兄弟,人行路也好,为人也罢,不怕走得慢,只怕没有方向。”
陆白玉若有所思:“李兄不必担心,缘器与我有缘,只要不停下脚步,我定能找到它们。”
“我下山时师父交待过我,无论沿途有多美的风景,都不能驻足停留,否则我便再也不能回到离壬山。三位不嫌我脏,又给我饭吃,是我一路遇见的最好的人,我也很想留在此处,但师命难违,我必须离开,不能停留。”
三人听到这话都有些诧异,刘馆陶也抬起了头,注意到李静安对他微微一笑,做了个口型:“放他走吧。”
刘馆陶回头看看甄若情,她倒是一脸玩味,不知道在想什么。
刘馆陶叹了口气:“好吧。你言尽于此,我也不再留你,只是外面寒冷,喝杯热茶再告别吧!你要什么?小店有小山茶和铁观音,你点一个。”
她看起来很是忧郁,以至于陆白玉不敢直视她那双哀伤的眼,偏头沉思片刻:“……小山茶。”
“好。”刘馆陶道:“给他沏茶。”
甄若情从账台后拿出茶叶,李静安从火盆上端下热水壶。
二人用白玉杯沏了一杯绿茶,茶叶被冲开的一瞬间,绿叶伸展,如同万物生。
刘馆陶轻轻吹了吹茶水,待它微凉,递给陆白玉,道:“可以入口了。”
活了十八年,第一次有女子亲自为他吹茶,陆白玉头发下的脸颊已经红成了西斜的夕阳,他颤抖着接过茶杯,指尖不小心触及了她的指尖,吓得他迅速缩回,仰头饮尽。
茶香沁鼻,饮完口中留香,真是好茶。
好茶、好人、好客栈。
刘馆陶笑道:“陆公子,愿你早日找到师祖遗物,就此别过。”
他看了刘馆陶一眼:“就此别过。”
说完,他放下茶杯,毫不留恋地转身,向着外头的大太阳走去。
“等一下。”刘馆陶突然叫住了他。
“小师傅,还有什么事吗?”
“你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陆白玉眨眨眼睛,左右巡视一番,没发现自己落下什么东西,又看看李静安和甄若情,二人都笑而不语,他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最后看到那壶还微微沸腾的热水和白玉杯,忽然意识到了问题,浑身僵硬。
李静安笑道:“小山茶是皇室贡茶,一两茶叶五十两黄金,小兄弟真是奢侈啊!”
甄若情笑道:“对呀,明明铁观音是免费的。”
陆白玉的脸越来越苍白,刘馆陶慢悠悠走过去,摊开手心,道:“茶钱十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