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民国投机者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有时糊涂
“恐怕他这辈子最危险的举动便是牛行大战。”李之龙在心里又补充了句,还有与你们的合作。
严重摇摇头:“恐怕不是,我看他最冒险的是西南开发,这个工程比牛行大战更冒险。”
李之龙从头到尾参与了西南开发,一度主持西南开发,他根本没想到其中有什么冒险的,可严重这一说,他才想起,西南开发的中的风险,从最初入川,夺取重庆,社会改革,庄继华几乎每一步都在冒险。
陈铭枢呵呵一笑站起来:“看来在田是身在庐山不知庐山真面目,不过,我也看好文革,他这人狡诈诡变,南京商丘,那么难的情况下,也能变出招来;平津会战,他手上的牌比冈村可多多了,以他性格,绝不会给冈村一点机会。”
严重和李之龙几乎同时点头表示赞成,黄琪翔也点点头,他没有与庄继华共事过,不过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与庄继华合作的,也正是因为他的建议,严重才入川到庄继华身边工作。
“老师,陈将军,你们这里的情况呢?”
陈铭枢冲着严重和黄琪翔大有深意的一笑,然后站起来,从旁边的文件袋中拿出一份文件交给李之龙:“我就估计文革会要了解我们的情况了,这是我们的计划。”
李之龙打开文件,这是一份第三党在冀东敌后的部队分布和近期作战计划,边看边记,过了会,又拿出纸笔记录下几个数字,然后将文件合上,闭上眼想了会。
根据陈铭枢提供的文件,第三党在冀东和热河各有一块根据地,兵力分别为五千人和七千人,两块根据地并没有连成一遍,其中热东根据地部分伸进辽西北,另外冀东根据地横跨长城内外。
为了配合平津会战,陈铭枢命令热东根据地部队主力南下,会同冀热根据地在冀东展开进攻,牵制日军,同时扩大根据地。
“陈将军,”李之龙想了想说:“关东军即将入关,总兵力高达三十万左右,到时,日军云集冀东,部队将难以生存。”
陈铭枢点点头,这个情况他已经了解,蔡廷锴已经将传过来了,不过他认为,平津会战是重中之重,即便有所牺牲,只要能获得平津会战的胜利,这些牺牲就值得。因为一旦平津会战胜利,日本人便再也没有机会。
“我的意思是,在冀东可能牵制不了日军,我认为可以挺进到东北,这才能真正牵制关东军。”李之龙说。
陈铭枢黄琪翔和严重没有立刻答话,陈铭枢轻轻的说:“东北?到东北?”
“对,”李之龙点点头:“为了增援华北,关东军几乎倾巢而出,不但抽空了东北内的兵力,也抽空了远东战场,整个东北几乎没有兵力了,现在正是进军东北的大好时机;其实,你们可能也知道,延安已经采取行动了。”
延安的行动,陈铭枢也清楚,下面也向他报告过,他也猜到延安的目的,不过他没在意。按照庄继华的计划,东北将是第三党和庄继华的天下,延安也有部分地区。延安之所以现在就采取行动,恐怕还是担心战后庄继华不认账。
陈铭枢有些担心的是,经过几年的敌后战斗,根据地的重要性从各种方面显示出来,一旦出关,就意味着脱离根据地,进入一个陌生的地区,部队很可能受到严重损失。
要开辟新区,要牵制日军;部队担负的任务过重,能不能完成任务,这让陈铭枢和黄琪翔左右为难。
“我看行。”黄琪翔看上去比陈铭枢更灵活反应更快,首先理解了这个部署的要点:“日本人在东北兵力空虚,我们进入东北后,尽量分兵,在南满北满活动,特别是中苏边境和中朝边境活动。”
陈铭枢也明白过来,但他不认为是在南满,而应该是北满。庄继华这是对延安的动作作出的反应,延安派兵进入东北,自然是要在战后分一杯羹,但庄继华也担心,延安在战后拒绝遵守承诺,不放弃占领的辽宁地区。
此外,进军北满看上去危险,实际上没有多少危险,这里日本人的兵力更空虚,而且这里山高林密,适宜进行游击战。
“好,命令他们以主力进军北满,在辽西留下一支有力部队。”陈铭枢也表示同意。
“临出来前,文革和我谈过,他让我转告陈将军和邓主任,可以在政治上采取更进一步行动了。”李之龙目光炯炯的望着陈铭枢。
这句话的意思陈铭枢和严重明白,黄琪翔就有些不明白。与军事上的巨大进展相比,第三党在政治上的举动可谓雷声大雨点小,章伯钧等人数次要求采取更进一步的举动,但都被邓演达和李济深联手压制;其中最主要原因便是庄继华的要求。
根据与庄继华达成的约定,庄继华要求在战争结束前保持政治稳定,所以第三党演变为民主促进会,也没有发动更大的举动。
现在庄继华开口了,不但解放他们,甚至要求他们采取些行动。这让陈铭枢和严重都有些奇怪。
“文革的目的是在战后保持国家和平,从目前的一党专制转向民主宪政,”李之龙继续解释道,来这里之前,庄继华给他送来一封长信,在信中详细解释了他的目的,和第三党应该采取的行动。
“民主促进会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文革建议你们成立一个政党,新的政党,依托这个党派展开活动。”
“有一个现成的东西,委员长同意在重庆十六县实行普选,建议贵党就在这上面下手,推动这个普选。”
黄琪翔微微皱眉有些不解:“在田,成立新党,这个在我们计划之内,可作为一个新党就要参加普选,我们可能赢不了。”
“赢不了没关系,要的是推进普选。”严重淡淡一笑,毕竟与庄继华工作多年,明白他做事的方式:“文革的目的是普选,谁胜谁败他不管。要的是普选这个方式。”
陈铭枢郑重的点点头,以庄继华在重庆为国民党打下的基础,不管第三党还是其他那个党都不可能赢得选举。庄继华这一招可以称为欲取先予,第三党这次作出牺牲,不过这个牺牲可以打开一扇门,消除战争,实现战后和平的门。
“好,我把文革的建议转告择生和任潮。”陈铭枢爽快的答应下来,按照分工,他主管军事,政治上的事情由邓演达和李济深作主。
李之龙对事情如此顺利有些意外,毕竟发动政治行动,是第三党在作牺牲,文革原本是打算在资金上予以帮助,毕竟成立新党需要大批资金。
“在田,你在这里能呆几天?”陈铭枢站起来了,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从抽屉里拿出两支雪茄,扭头问李之龙:“要不要来一支,他们两受不了那个味。”
李之龙摇摇头,掏出自己的纸烟,散给严重和黄琪翔:“待会就走,明天之前要赶到郑州,洪君器在那等我。我也受不了,陈将军,当你们采取行动时,静江先生和老爷子会采取行动配合你们,另外,云天那给你们准备部分资金,请邓主任去与云天联系。”
陈铭枢好像松了口气:“这太好了,我们正缺少资金,我几次给重庆去电,要求资金,可择生的回电却是让我们自筹,要不是别廷芳,我这里恐怕就断顿了。”
李之龙有点意外,他皱眉问道:“学校的经费呢?战区没拨?不可能吧。”
陈铭枢苦笑下:“我们这个学校招收的学员是定额的两倍,另外情报工作和直属部队也需要钱,我们的情报工作才刚刚成型,需要资金的地方很多,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我党收到的捐款大幅度减少,已经入不敷出了。”
第三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南洋华侨捐款,日军占领南洋后,捐款自然大幅减少,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要不是以前还有点积蓄,早就断炊了。
“我和别廷芳谈过了,他决定再动员两万人,想再组建一个新军。”黄琪翔问道。
李之龙一笑:“御行将军是不是手痒了。”
黄琪翔和陈铭枢苦笑下,说实话,作为军人,谁不想象庄继华那样指挥百万大军,与敌寇决战疆场。
“恐怕不行。”李之龙收敛笑容说:“平津会战后,部队必定有大量伤亡,你们这个时候要求建立新军,恐怕…..,委员长不会同意。”
陈铭枢的武装力量绝大部分在华北战区,在庄继华麾下,在陈铭枢刚才提交的文件中,详细列出了第三党的武装力量,总兵力已经高达六十万,比起八路军新四军来说,数量还不足,但质量和装备却超过了,特别是夏阳林等人统帅的主力部队。
不过,李之龙看看黄琪翔:“不过,黄将军的愿望可以得到满足。”
黄琪翔精神一振,连连追问,李之龙笑笑说:“按照文革的惯例,战后整顿部队是肯定的,作战中表现不好的部队会被整编,另外,还要整编出几个集团军,对了,你们和于学忠有没有联系?”
陈铭枢想都没想便答道:“有,早在西安事变之前,我党便与张学良杨虎城有联系,不过西安事变后,联系少了。抗战开始后,我们和于学忠和何柱国周福成都有联系,但他们对我们有戒心。”
李之龙想了想便明白过来,西安事变时,邓演达率第三党通电反对,主张和平解决,此举让东北军上下耿耿于怀,不过,抗战这些年了,东北军中的有识之士也明白过来,第三党实际是他们最好归属。于学忠、何柱国和周福成开始小心翼翼的与第三党恢复接触,原东北军重将刘多荃干脆参加了第三党。
不过,蒋介石对东北军防范很严,整个东北军被分散使用,于学忠的五十一军和缪徵流五十三军在山东,刘多荃的49军在淞沪作战后,被缩编为一个师,刘多荃被调任军事参议院,剩下的部队在王铁汉率领在江西作战;五十三军先是在湖南,现在江淮战区;此外还有被缩编为108师的67军,何柱国的骑兵第二军。
这是一股庞大的力量,蒋介石想消灭这支部队,gcd和第三党在拉拢这支部队,庄继华也在打这支部队的主意。
“老师,陈将军,平津会战后,就是进军东北,”李之龙想了想说:“你们可以联系与你们熟悉的东北军将领,要求参加光复东北的战斗,不过,委员长肯定不会就这样同意,文革,到时候就会向委员长提出改编东北,将东北军打散,与西北军和部分地方部队混合整编,重新任命一批将领,文革估计,这个条件下,委员长有可能护同意,黄将军,这样你的机会便来了。”
严重和陈铭枢几乎同时露出笑容,整编杂牌军,这是蒋介石坚定不移的方针,庄继华这个设想的确很可能得到蒋介石的批准。当然他们也同时想到,庄继华当然不会这样“善良”,肯定有部分落入他的手中。
平津会战,部队伤亡肯定惊人,陈铭枢知道,新一期的预备役士兵已经应征入伍了,正在后方加紧,河南每个县都设有新兵营,湖北山东的情况也差不多,当然西南地区更是如此。实际上,此次征兵,已经波及到两广,广东广西的新兵已经送到鄂北。
这里必须解释下,抗战开始后,李宗仁白崇禧宣布接受中央领导,广西的所有资源愿意全部交给中央,李宗仁白崇禧说到做到,广西兵源除了补充桂系军队外,也补充中央军。
这样一场大战后,军队肯定有三到五个月的休整,这给了庄继华一个整编军队的机会,这个时候肯定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御行要到部队中,恐怕现在就要作准备。”陈铭枢提醒道,李之龙当然听懂了,黄琪翔不能从军校直接到部队,最好现在便以某种名义到庄继华身边。
可这是困难的,庄继华身边已经有了蔡廷锴,突然增加个黄琪翔,以蒋介石的多疑,不产生怀疑才怪。
但李之龙也没有立刻拒绝,第三党的几个重要将领重返部队掌握军权,这是原本定好,只是需要一个机会。
接下来,四个人到作战室,对着地图商议出关部队的数量和活动地区,在这方面李之龙就显示出他的弱点了,他缺少带兵打仗的经验,长期从事行政和政治工作,作战反而成了他的弱项,因此他主要是倾听。
主要是陈铭枢在讲,黄琪翔偶尔插话提出疑问或补充说明,旁边的参谋又不断补充,最后陈铭枢决定让冀东热河两个根据地调集八千兵力出关,不过陈铭枢也请李之龙向庄继华报告,在出关前,为出关部队补充一批武器弹药。
李之龙看看时间,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三个小时,已经到了上路的时间了,于是便向陈铭枢和严重告辞,可严重无论如何要他吃了晚饭再走,于是匆忙吃过晚饭,李之龙才上路。
陈铭枢和黄琪翔没有送李之龙出门,依旧在小院内。望着李之龙的背影,黄琪翔有些不解,李之龙传递的内容固然重要,但用不着李之龙亲自跑一趟,让蔡廷锴传达不就行了。
“这就是庄文革谨慎小心的地方。”陈铭枢叹口气。
这次李之龙过来是代表庄继华过来,主要问题是两个,一个是政治问题,一个是军事问题,庄继华担心他们有疑惑或意见,所以安排李之龙来告诉他们,也向他们解释;当然,同时也是为了保密。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章狂澜第二节反击之反击(六)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章狂澜第二节反击之反击(六)
“看报看报看平津前线最新消息国军包围固安,倭寇猖狂反扑”
“看报看当今武圣大战平津倭寇死伤惨重退守固安廊坊”
福特轿车鸣叫着喇叭,从精神堡垒(现解放碑)下穿过,精神堡垒巍峨的基座上方悬挂着巨大的华北地图,上面用红蓝两色清楚标明前线战况的进展。
从南京保卫战开始,但凡重要会战,精神堡垒便会悬挂起大幅地图,新闻报道报告的战斗进程标注在上面。
这种方式已经从重庆蔓延到成都、昆明、贵阳、武汉、西安、广州等重要城市,连刚刚光复的郑州济南,都在闹市区悬挂起大幅地图。每天都有大批市民在地图下焦急等待工作人员将新进展标注上去,只要有点进展便会响起欢呼声。
平津会战,从一开始便被新闻界炒到最高热点,《渝州晚报》以决战平津为主题进行连续报道,每天发布从前线传来的消息,刊载军事专家的分析。《中央日报》则以对日寇最后决战为轴线,连续报道前线消息,《新华日报》《醒狮周刊》《新民日报》等所有报刊每天都在头版刊登来自平津前线的战报。
平津前线,吸引了全国目光,前线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全国各阶层的心。
轿车穿过人群,人们看着车头的上的星条旗,自觉的让开道路,史迪威面无表情的望着车窗外,他是上周从缅甸返回的。缅甸现在被记者们形容为安静的战场。这条战线实在太安静了,日本人守在萨尔温江东岸,英国人守在萨尔温江西岸,中国人守在仰光附近,双方谁也不想开枪,生怕引来对方的报复。
整个缅甸战场最有战斗精神的恐怕就只有史迪威这个醋性子乔,醋性子乔,这是记者们给史迪威起的绰号。史迪威为了让中国人英国人同意进攻,使尽手腕。
恐吓,利诱,但所有手段都无效。逼急了,中国人便推到英国人身上,英国人便提出种种要求,这些要求又引起中国人的反驳,于是双方开始陷入无休止的扯皮中。
史迪威给马歇尔的报告称,这里唯一的敌人是缅甸潮湿的气候,他在缅甸已经没有任何作为,缅甸的中国人和英国人都希望中国国内战场决定这场战争的结果,然后接收印度支那日本人的投降;中英两国士兵在缅甸的唯一目的是与缅女**。
可让史迪威失望的是,一直支持他的马歇尔这次没有支持他,马歇尔在回信中明确告诉他,目前中国国内的进展非常顺利,中国人已经收复山东,这里距离东京更近,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美国向远东提供的物资要首先保证华北作战,至于印度支那,就让苹果熟了,自己落下来吧。
史迪威失望至于,心生去意,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离开中国,可等了几个星期后,他的调令来了,随着调令来的还有一份决定。
新任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中将在详细考察了中国军队和军事工业后,认为美国从开始就低估了中国的军事力量,经过五年发展,中国工业能力大为增强,虽然还不能满足全部军队需要,也已经能满足一百八十万到两百万部队的需要,中国人很快便会不再需要美国,仅凭他们自己便能在大陆上击败日本。为保持战后美国对中国的影响,美国应该加强与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合作,这种合作应该现在就开始,具体是华北作战应该除了有美国的物资外,还应该有美国军队的人员,经过与蒋介石商议,决定在每个战区设立一个美军参谋长。
罗斯福很爽快的同意了魏德迈的建议,马歇尔决定将史迪威调到华北,作为华北战区的参谋长,与史迪威同到华北的是美国在南亚的唯一一支作战部队,梅里尔突击队,这支突击队是美英联合部队,总兵力三千多人,但英国人不愿离开缅甸,梅里尔只能带美国人到中国战场,兵力也就不到两千人。
史迪威很是郁闷,他不是很愿意到华北战区,在他看来,江南日军实力薄弱,而国民党军在江南四周有超过百万兵力,如果趁机在江南发动进攻,可以很容易收复京沪杭。
其次,华北战区司令庄继华是个很难相处的家伙,当初自己将他赶走,现在自己又到华北战区,去当他的参谋长?成为他的下属,他能听自己的吗?
魏德迈看了眼史迪威,心里微微叹口气,史迪威在庄继华问题上犯了个大错,严格的说,史迪威在战略上犯了错。他之前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总统的报告中,对中国军队和中国将领的一切指责,在最近两年的战争中被证明是错误的。中国军队极其将领不但不畏缩,相反他们骁勇善战,足智多谋。
两年里,他们两次在缅北击败日军,收复了大片国土,消灭了几十万日军,将战线推进到七年以前战争爆发时的地区。
中国军队取得的胜利越多,史迪威在华盛顿的军政高层的威信就越低,按照他的判断,史迪威将很快调离中国战区,可能到欧洲去,英格兰现在大军云集,艾森豪威尔急需大量有经验的将领。
魏德迈向华盛顿推荐的华北战区参谋长是原五战区顾问布雷恩,可马歇尔出于私谊,将史迪威调到华北战区,魏德迈猜测,这是马歇尔在挽救史迪威的军人生涯。
“华北战局非常激烈,目前中国人的情况不错,”魏德迈开口打破车内的沉默:“中国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作战。”
史迪威将目光从车窗外收回,闷闷的回答道:“在华北战区,我发挥作用的可能很小,我倒愿意去江南战区,要不然去江淮战区也行。”
魏德迈心中直摇头,这个问题他向蒋介石提过,但蒋介石和陈诚都坚决拒绝,蒋介石甚至不愿意他去华北战区,委婉的告诉他,他认为史迪威是个果决的将领,最好能单独领导一个方面。
在中国战区实现单独领导,这显然不可能,印度的蒙巴顿勋爵也不会同意,中英两国现在默契的联手压制史迪威,认为他现在是个麻烦。
“江南战区最近也没有作战任务,中国军队实行防御作战。”魏德迈耐心的解释道,这个问题史迪威此前已经表示过,魏德迈也解释过一次。
“为什么?战争必须付出代价,战争结束后,可以重建麻。”史迪威还是不能理解,魏德迈解释了中国的战略,以及为什么不对江南实行进攻的原因,但史迪威不能接受这样的解释,他认为如果在江南战区发动进攻,江南战区和江淮战区南北夹攻,可以消灭日军江南主力,收复京沪杭。
魏德迈有些失望,史迪威显然没有听懂他话里的意思,他的目的是提醒史迪威,在作决定时,要考虑中国人的想法,而不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委员长告诉我,中国财政非常困难,京沪杭地区是中国财税的主要来源,一旦这个地区被破坏,中国没有战后重建的资金,就会陷入内乱。”
这几乎是蒋介石告诉他的原话,魏德迈开始还不是很明白,后来在高斯的提醒下才明白,蒋介石担心,这个财税之地,一旦被破坏,国民政府没有力量进行重建,无力救助大量难民,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延安势必利用这些问题向国民党发起挑战。
魏德迈理解蒋介石的决定,况且,击败日本,只要华北决战获胜,是不是攻克京沪杭就没那么重要,攻克了东京,战争就结束了。何应钦说得更直接,进攻京沪杭,在战略上没有那个必要。
史迪威冷笑一声:“这就是花生米的行事方式,就想不劳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