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勉强科举日常 | 分类:其他类型 | 作者:不懂云
作者有话说:
好累啊,努力码完今日份,明天还要继续努力鸭!
话说我越来越喜欢二妮了
再话说,程瑞这小子其实也挺不容易的,在家时要啥没啥,到了方家也是个挨忽悠的命儿。
第38章 上学啦
二妮喜欢学习。学习使她自信, 又改变了她的人生。
“福娃你放心,姐姐向你保证一定会尽全力学习,然后每天教给妹妹们, 再时时督促她们学习。”二妮坚定地说:“我现在每天晚上跟着你学完后还会和你姐夫一起学几句三字经呢, 所以你不用担心。”
“那就好。”方瑜看着提起学习就神采奕奕的二妮, 觉得他自己是真的做了一件大好事,让一个年轻女性有了自己的快乐和追求。
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家里还要提着灯笼到河边挑水,说这叫引田龙。方瑜从前在现代也没见过这样的习俗,就跟着大人们一起去看热闹。
从河边挑完水回到家, 男人们还要在家里点灯、烧香、上供,祈求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女人们就聚在厨房炸油糕, 油脂的香气飘满院子, 小孩子们都扒在厨房门边,吞着口水眼巴巴地看着锅里。
炸油糕一年也就能吃这么一回,毕竟谁家平时也不会舍得花这么多油, 只有龙抬头这天才能做上一点。
第一块油糕照例是给方瑜吃,方瑜接过碗筷, 旁边围着小六小七和小八, 她们的目光十分炙热,弄得方瑜都不好意思吃了。
方老太太见几个小孙女这样, 笑骂道:“别盯着你们兄弟瞧了,过来拿好碗, 你们的油糕这就好了。”
孩子们一人一块油糕, 吃得香甜满足, 小嘴油亮。
晚上, 方老太太搂着孙子, 交待了许多话。方瑜听得认真,心中有兴奋也有不舍,最担心的还是家里的女孩子,也想多照顾这辈子的娘,只可惜他现在还是小,能做的也只有努力读书了。
第二日天刚亮,方家的牛车就已经出发了。
这次还是方瑜他爹赶车,方老秀才和方老太太带着两个孩子。
方瑜回头和家里摆手作别,几个大姑娘只是目送,小的那三个追着车跑了一小段,方瑜这辈子的娘却是泪眼婆娑,她是真的疼这个儿子。
直到看不见家人,方瑜才回过头,靠在老太太的怀里,感觉心里有点闷闷的。
方老太太拍拍孙子,抱紧他,给孙子一些安慰。“等回去我也买辆牛车,这样就能去县城就方便了,也能多去看看你们。”
方老秀才客气道:“用我家牛车就够了,弟妹不用特意再去买了,省下来钱给福娃留着娶媳妇多好。”
“马上就春耕了,您家的牛还要用呢,我这再弄个车咱们两家可以轮换着用,能省下不少时间呢。”方老太太从过年就在想这事,她很有成算地说:“以后咱们可以隔半个月就去一趟县城,要不然两个孩子这么小咱们也放心不下。还有就是在县城卖东西能卖得上价,等过一阵子小菜下来了咱们就可以带过去卖,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方老秀才点头,也觉得不错。
牛车上,两个老人聊家里的事,方瑜和方瑾就说私塾的事,晃荡晃荡,快到中午时才进了县城大门。
这次,方老秀才直接来到学生家,刘秀原自然是出门亲自恭迎先生。
刘勤书也过来陪着方瑜和方瑾,一行人进了内院,秀才娘子也赶过来请安。之后就是上酒菜吃饭聊天的一整套流程。
吃完午饭,秀才娘子特意领着方老太太去看他们家给孩子准备的住处。
这处小院子环境清幽整洁,屋舍齐整,靠近前院私塾,院子里还有一棵一人多高的银杏树。
秀才娘子笑着介绍院子:“勤书住的院子就在旁边,两个孩子闲时找勤书玩也方便。瑾哥和瑜哥是头一次出来住,我就想着还是住在一起做个伴比较好,就让人在正屋里并排放了两张床,东厢房和西厢房都改成了书房,让两个孩子有单独学习的地方,还有个老妈子住在角屋里,是个手脚麻利的老实人,平时照顾两个哥儿,老夫人您就放心吧。”
方老太太看这比家里好了一百倍的条件,才算是放了心,她对秀才娘子感谢道:“没有再比这好的地方了,娘子你费心了,以后这俩孩子还要劳烦您多照顾,给您添麻烦了。”
秀才娘子见自己的安排受到了夸赞,也跟着高兴,之后的相处也更亲近了一些。
堂屋里,方老秀才把他们两家的学费和住宿费塞进刘秀原的手。刘秀原哪能收先生家的钱,连忙推拒。
方老秀才把钱按在学生怀里,坚持地说:“这都是应该的,而且这钱已经很少了,是我们家占了便宜,这点学费不过是个意思,要是你再不收下那就是让为师难堪,为师就把孩子领走送到别的学堂去。”
刘秀原是真不差这点银子,先生能送家里孙子来他这读书都是给他面子,他只有好好照顾的份儿,怎么还能收银子呢。
只不过方老秀才坚持,最后逼得刘秀原没法子,只能收下。刘秀原想了想,以后还是要把这钱花到两个孩子身上去,这样他也就能安心了。
之后就是两个孩子的拜师礼,和被忽悠的程瑞不同,方瑾和方瑜就是简简单单地给孔子的画像磕头行礼,然后再给先生和师娘磕头行礼。
看完拜师礼,方老秀才和方老太太就要离开了,刘秀原带着全家人一起去送,方瑾和方瑜也跟着。
方家的牛车走远了,方瑜还好毕竟前世就在外地读大学,从没离开过家的方瑾就难受了,有些想哭,又碍于面子强忍着。秀才娘子看这傻孩子可怜,就拍着他的背,又让刘勤书来安慰方瑾。
刘秀原对先生的孙子自然是关心的,他怕方家的两个孩子真的想家,就让刘秀原和这俩孩子一起跟他去了书房,检查他们学过的东西,把他们考得外焦里嫩,无暇想家。
还别说,对于一个想家的孩子,什么安慰都没有考试来得起效。
方瑾:……
这下他彻底想不起家来了。
最后还是秀才娘子知道自己丈夫的习性,借着吃晚饭的借口把书房的人都叫了出来。
考试总是很消耗体力的,更何况是一对三的高强度考试,方瑜他们全都饿得不行,每人都多吃了半碗饭。肚里饱食就容易困,方瑜和方瑾又是赶了半天的路,等他们回到住的小院里,照顾他们唐妈又给他们端来泡脚的热水,等泡完脚两个小家伙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夜里连梦都没有做。
第二天醒来,方瑜还愣了一下,然后才想起来他已经到县城读书来了。
唐妈端着洗漱用的东西进来了,先笑着和方瑜问了个好,然后又叫醒还在酣睡的方瑾,帮他俩收拾好,就带着他们去正院吃饭。
刘勤书已经到了,见方瑜和方瑾来了,就和他们谈了谈私塾的事情。
等一家之主刘秀原坐到主位上,这顿饭才算开始。
方瑜和方瑾这也是第一次在家外面吃早饭,不免就有些拘束。等吃完饭,刘秀原就领着他们一起去外院的私塾,给他们介绍几个同龄的学生。
方瑜和方瑾被刘秀原分进了一个班里,有坐在第一排紧挨着先生的讲桌。
这个班正好讲到论语,不过已经学了五六天了,刘秀原也不管原来班里的八个人,又重头给方瑾和方瑜讲课。
这时候的学生在先生面前可不敢多说话,学生的家长们也没有投诉老师的渠道和权利,尊师重道那可不是说着玩的,其他学生只能跟着方瑜和方瑾再重头学一遍。
课间休息时,旁边的一个瘦高个男生和方瑾玩到了一起,方瑜也和几个和气的同学说话聊天。
“你爷爷真是咱们先生的先生啊?”圆脸男生好奇地问道。
方瑜笑着点头,“是我的大爷爷,是瑾堂哥的亲爷爷。”
这圆脸男生叫王耀祖,是县城富户家的长子,在私塾里人缘不错,带着方瑜认识了不少同学。
方瑜和方瑾很快就适应了私塾里的生活除了不能见到家里人,其实和以前的生活也没什么两样。
私塾里现在一共分了五个班,人最多的就是蒙学班,里面有二十多个小孩。然后就是方瑜所在的这个班级,是刚讲到论语,一共十个人。隔壁屋子里的八个学生已经学到了中庸,再往上就是学到诗经的大班,和四书五经都学完已经开始准备考县试和府试的六个学生。
因为刘秀才教出过中举的学生,所以他的私塾在县城里是最有名的,想送孩子来他这读书的人也最多。
来的孩子多,刘秀才选学生的标准自然也就高,收上来的学苗好,他们私塾里学生考中秀才的数量就多,如此循环往复,刘家私塾自然就成为了乐平县第一私塾。
不仅如此,刘秀原还极有经济头脑,他并不拒绝收商人家的孩子,只不过是要挑那些名声好、家业又大的经商人家,当然了收商户家的束脩费肯定是要高出普通人家许多的。
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刘秀原靠着私塾越赚越多,同时在县里的人脉资源也越来越强。
作者有话说:
本云是个起名废,有小可爱说想给二妮她们起个大名,现在征集好听的名字,大家要踊跃留言哦!还有男生名,方瑜的同学们也需要名字!
第39章 奇怪脑回路
县城中的学子都以在刘家私塾上学为荣, 商户家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只要他们家的孩子能去刘家私塾,那就可以和未来的秀才乃至举人老爷成为同窗, 还能和其他有大商人家孩子交际来往, 兴许就能让自家生意得到助益。
这就是古代版的名校效应。
方瑜在刘家私塾生活得一切都好, 住得好吃得更好,旁边有方瑾陪着,还有老妈子照顾一切,他每天只用专心学习即可。
最让方瑜感觉开心的是,他们院里有一个单独的小屋里摆着个马桶, 虽然不是现代那种抽水的,但也比旱厕好了许多, 而且方便的时候旁边还没有人围观。
真的, 方瑜在上厕所这方面都已经有心理阴影了。
还有牙刷,秀才娘子还给他们准备了牙刷!不过不好用。
那牙刷的毛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做的,硬得很, 碰到牙龈就能给刷出来血,活脱脱就是个血刷。
最后方瑜还是放弃了使用古代牙刷的幻象, 继续用布擦牙。
刘秀才对他们很照顾, 每天都单独考他们的功课,唯恐先生的孙子在他的私塾里学不好。
刘勤书经常都是带着方瑜和方瑾一起行动, 方瑜想这应该是刘秀才特意嘱咐过的,估计也是怕他俩在私塾里再和别的孩子不学好。
秀才娘子对方瑜和方瑾更是关怀备至, 没几天就摸透了他们的饮食喜好, 顿顿都有他们爱吃的菜色, 还有什么水果点心的都紧着往他们院子里送, 生怕这两位在他们家里给养瘦了。
说实话, 刘秀才家里的生活水平和村里方家比起来那真是云泥之别,方瑜和方瑾都有些乐不思蜀了。
有一日,方瑾对方瑜说:“堂弟,我以后一定要考上秀才留在县城里生活。”
“这样的日子才叫日子啊!在咱们村里那日子都不是人过的。”别看我们方瑾年纪小,其实人家心里成熟到已经看透了生活的物质主义本质。
“考上秀才也不一定能过上咱们先生这样的生活啊。”方瑜习惯性抬杠。
“也对啊,我爷也是秀才,家里过得,嗯,挺落魄的呢。”这小兔崽子离开他爷后都敢吐槽他爷了,真是胆儿肥啊。
“小心我向大爷爷告状。”方瑜翘着二郎腿,休哉悠哉地啃着甜豆沙馅的点心。“你家日子过得也不差啊,镇子上不也有大宅子嘛。”
“河东镇多小啊,又小又破的,哪里比得上乐平县城。”见过世面的方瑾现在已经看不上镇子了,他现在只觉得县城好。“再说了我家那点钱还不够大伯和我那个好色的爹祸祸呢。真是搞不懂,我爷和先生明明都是秀才,而且我也还是先生的师父,为什么我家的钱反倒没有先生家多呢?”
方瑾自问自答道:“噢,差点忘了,先生娶得媳妇好,都特别有钱,尤其是勤书师哥的亲娘,陪嫁特别多,我听我奶说的呢。”
“你个小没良心的,勤书师哥对咱们多照顾啊,你背后就这么说人家。”方瑜爬起来弹了方瑾这小破孩一个脑瓜崩儿,又把他爱吃的点心都抢走了。
“你没说到点子上。”方瑜躺回床上,继续抖腿。
方瑾扑过来,把点心给抢了回来。“你会你说,别搁这给我装深沉。”
“和时机有关。”方瑜说:“先生是少年得志,十六岁就考上了秀才,他这才能娶到富商家的小姐,有大笔的钱财进账,进而能在县城安家置业,过到如今的日子。大爷爷三十多岁时才考中了秀才,那时大爷爷早已成家立业,虽然也能在中秀才后得到不好好处,但这和先生那时根本就没法比,手里的钱就只够在镇子上生活的。”
方瑾思索片刻,面容严肃,总结道:“为了在县城过上好日子,我必须要在十七岁之前考上秀才,然后娶个比先生原配还要有钱的富商小姐。”
方瑜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坐起来,看着对床的总结小能手,深深地感受到了无力。
他明明是想激励这孩子刻苦学习早早中举的,为啥这孩子就成天想着要娶个有钱老婆呢。
究竟是这孩子脑回路不正常,还是他本身没有讲道理的天赋呢。
方瑜陷入了沉思。
古代的小孩子真是早熟。这是方瑜最后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