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让你窝心
在战场后方的一座小山包上,赵昺也在关注着这场战斗,宋军几乎是以一边倒的优势碾压敌军,打得痛快淋漓。但是他也清楚胜利是建立在强大火力的基础之上,双方的炮战在自己看来更像是一场攻城战斗的预演,虽然宋军在夺取西营后便迅速撤出战斗,并没有抢渡护城河。
这场战斗在赵昺的经历中可以说并不大,远不如攻打扬州时的跌宕起伏,没有与蒙元上下斗勇斗智的艰难;也没有大胆将敌军放入江东的惊险;更没有在战斗最为残酷的时候,他亲自领兵冲阵时的惨烈。而这襄阳城池却是他攻打的城池中最为坚固的。
赵昺历数自己攻打的城池。第一座城池是广州,那时他是抱着‘宁可战死,不能饿死’的心态去打的,胜者眼前的问题迎刃而解,败则输光家底。所以能攻下广州除了敢战之心外,也是因为广州城被蒙元拆了个七零八落,又加之守将怯懦,被他率领一群乌合之众夺了城池,现在想来胜的侥幸。
第二座城池是泉州,那时赵昺初登帝位,为了养活行朝一大帮子人,不得不进行的一场为了钱的‘劫掠’之战,虽说打的旗号是为了报当年泉州血夜,蒲氏屠戮满城宗子之仇,而实质上还是为了钱。不过这场战斗却是他第一次真正的组织攻城战,学会了一些原则和技巧。
在此后收复江南的战役中,赵昺可谓领军破城数十座,而其中只有临安和鄂州算是坚城。去岁开始的北伐也先后攻陷了扬州、寿州、徐州和应天府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坚城,但是与眼前的襄阳相比,还是逊色不少,让他不能不重视。
首先襄阳的护城河的宽达百米可以说是举世无双了,虽然对于见惯了大江大海的赵昺来说不算什么,可是挡在前边的却是一座屯有重兵的雄城,他们会用一切手段阻止过河。而更加麻烦的是难以将大型攻城器械送到城下,总不能真的将护城河填平,不说消耗的时间和人力,这护城河与汉江相通,水流不但会将泥土带走,还要设法将不断涌入的江水排空,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你怎么填?
其次,正是由于不可能填平护城河,大型攻城器械的选项就被排出了,使得可以攻城的手段受到限制。一个是从城门攻入,另一个就是破坏城墙,还有一个是利用云梯翻墙而入。这三种攻城方法,也是宋军常用的手段,在实战中广泛运用。不过,赵昺以为对付襄阳城并不好使。
因为一座大城的城墙不仅仅是一道隔绝内外的墙头,而是一整套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襄阳城墙的厚度几等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跑马和操练。每门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这样规模的城墙,大炮轰起来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除了城门设防严密外,城墙四个拐角的角台上还修有角楼,作用是辅助城门,观察和防御四面来犯之敌。整个城墙外侧,每隔三十余丈有一座马面,每个马面宽八丈,从城墙向外伸出三丈余,高低、结构和城墙相同,使城墙外侧成锯齿形。每个马面上建有可供驻守军队的敌楼,城墙和马面上有女儿墙,墙上有既能藏身又能瞭望、射击的凹口和方孔,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让攻城者三面受敌。
城门是防御的弱点,且攻破后可以长驱而入。但是,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小城,而不适用设防严密的大城。在大城城门由外郭城、月城、瓮城构成,环环相扣,所以古代如果要攻城门,就算层层突破穿越了箭楼的封锁线,终于打到了瓮城,依然难以入城。
瓮城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小城,套在主城门的外面,起到保护主城门的作用。主城门开在正面的话,瓮城的城门就开在两侧,正面没有门,没法攻击。且瓮城门前面,还有羊马墙等防御工事,起到遮护的作用。所以无论是用火药的大炮,还是发射石弹的配重投石车,直接命中城门几乎不可能。
用爆破的方式破门也不容易,因为城门和城角是最容易被攻击的位置,一般在城门上面和两侧守方会集中各种武器保护城门。再有城门除了有一道钉有大铜钉的厚木门以外,还有玄门,千斤闸等,即使击碎城门,马上就下玄门,或者落闸。
更让攻方抓狂的是城门一般还不是一道,大部分有前后两道门,加上瓮城仅城门就有四道。待你进入瓮城还会遭到城上面守军全方位无死角的攻击,所谓‘瓮中捉鳖’的典故就是来源于此。即使可以将城门全部被击碎,甚至城楼被轰塌,城墙被爆破,仍然有很多的办法可以驻成临时的防御工事,任然能够起到屏障的作用,所以就算一炮击毁了城门,十几米长的门洞也足够设置障碍,甚至干脆将城门封死,让你无法通过。
剩下的选项不多了,翻墙入城不说你千辛万苦冒着箭雨和飞石终于抵达了城下,竖起了云梯。还有几千年劳动人民集智慧和技巧创造的守城器械等着你。
撞车:一种专门用来撞击云梯的工具,在车架上系一根撞杆,杆的前端固定有铁器,当敌人的云梯靠近城墙时,推动撞杆将其撞毁或撞到。
叉竿:是一种既可抵御敌人利用飞梯爬城,又可用来击杀爬城之敌的工具。当敌人飞梯靠近城墙时,利用叉竿前端的横刃抵住飞梯并将其推倒,或等敌人爬至半墙腰时,用叉竿向下顺梯用力推剁,竿前的横刃亦可击杀不少敌人。
飞钩:有四个尖锐的爪钩,用铁链系之,再续接绳索,待敌人冲到城墙下,准备登梯攀城之时,出其不意,猛投敌群,一次可以击杀击伤数人。
夜叉擂:又名“留客住”,这种武器是用直径一尺、长一丈多的木头为滚柱,周围密密地钉满了“逆须钉”,钉头露出木面5寸,滚木两端安设有直接两尺的轮子,再系以铁索,连接到绞车上。当敌人聚集在城下时,即投入敌群之中,然后绞动绞车,可以起到连续碾压敌人的作用。
礌石和滚木:都是守城用的石块和圆木,也是古代守城方准备的最简易守城工具,我们在电视上也能经常看到,城墙上的守军常常用一些普通的大石块、圆木,在敌军攀登城墙时,抛掷下去,以期击中敌军,减少攻城力度。
看到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是不是已经头大了!而且守军能够在其中隐蔽而安全地集结兵力,选择合适的时机发起短促的反击,这种反击离城很近,可以得到城头投射武器的有力支援,这样往往会使攻方陷入两难境地,所以墙也不是那么好翻的。
至于采用火炮轰塌城墙的方法,赵昺也曾试想过,但他作为‘发明者’对当下的火炮的性能太了解不过了。号称‘重型火炮’的大炮用来对付小县城的城墙还是可以的,但是用来轰击襄阳这样的坚城实在是太困难了。自己弄出的火炮想作为城墙的终结者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首先当前的火炮使用的是黑火药,贯彻力和威力与后世的黄色火药相差甚远,加之城墙多是用土夯筑,具有良好的吸能性,进一步削弱了炮弹的威力;其次,火炮的精度不高,难以做到指哪打哪,难以保证对同一个点进行多次命中。
再有从远处使用大炮,慢慢地轰击城墙,直到获得足够大,足够多的缺口,守方手忙脚乱,来不及修理,才会将主力投入攻击。即便如此,防守方如果人力充裕,也可以在缺口内外修建起简单的寨墙,起到和瓮城相似的作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防守方实力强大,人力物力充裕,意志也足够坚定的话,是很难被攻下来的。
对于此历史上是有深刻教训的,赵昺记的该是二百年之后,那时的火炮技术水平应该与当下自己鼓捣出来的相近,那时在西亚曾经爆发过君士坦丁堡之战。土耳其为了攻破城池,铸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火炮,这些大炮如此之大,以至于仅仅将炮运到君士坦丁堡,就是一个耗尽国力的事情。每一门炮都由百头公牛,数百名工匠,上千名劳力的照料下,沿途还要有军队护送。
穆罕默德以巨型大炮攻击城墙,巨型大炮的每一发炮弹都足以摧毁一部分城墙,但仍未能轰出缺口。由于巨型大炮装填弹药极需时,拜占庭守军能够在每次炮轰后修补大部分的破坏,而守军只有八千人。最后土耳其人仍然需要投入巨大的兵力强行攻城,后来凭着一扇被拜占庭人忘记关上的小门才攻入城中。
赵昺当下没有时间,也没有财力来铸造巨炮,而他面对的敌人与自己兵力相当,且还能够动员上万的丁壮参加守城,所以破坏城墙的方法并不现实。考虑再三,剩下的似乎只有翻墙而入的方法最为现实和实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