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万事无恒常

作品:春秋小领主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赤虎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万事无恒常
    这次内乱,整个郑国混乱不堪,人心离散。良、驷两家第一次争斗之后,子产就想出走,被子皮(罕虎)劝阻,第二次又面临被攻击的危险,他真决心出逃了。但还没出门,就被子皮拦下。
    子产的事不是唯一,当月,另一位贤臣游吉(子大叔)从晋国“聘问”返回,途中听说国内发生火并,马上准备流亡晋国,他走到酸枣(在今河南省延津县西南),被驷带追上并劝回。
    内乱与外患往往如影随形——良氏被灭后,良霄的死党,郑国司马(国防部长)羽颉(羽氏)出奔晋国,晋国执政府任命其为任(在今河北省任县东南)大夫——自此,他成为中国任姓始祖,
    任羽颉时时酝酿报仇,就任任大夫后,他献上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攻击郑国,讨伐郑国的不恭。
    此建议当即被执政府驳回,恰好此时,早先出逃的郑国大夫乐成,奉赵武的召唤准备动身前往河间,任羽颉马上要求乐成带他同行,他要面见赵武,请求伐郑。
    乐成是冲赵武而来晋国的,他现在是赵氏家臣而不是晋臣。任羽颉丢下现任官职,一心想赶到河间。这让执政府很恼火,于是,执政府通过快船传讯,要求女齐责令任羽颉返回任城,立刻上任。女齐这一耽搁,齐国人追上了。
    赶来的不是齐国大军,晏婴很了解赵武,知道此人表面憨厚,骨子里奸诈。所谓表面憨厚,那就是说:赵武从不做有可能引起别人指责的事,但你如果手脚慢了,等他把事情干完,那么,赵武做的事就挑不出一点毛病,绝对的“伟光正”,让你有苦难言,只能自认倒霉。
    因此,齐国大军在动员的时候,晏婴就派出人手,用飞一般的速度向晋国递交出兵请求。紧接着,不等晋人的答复返回,他又派人冒险穿过冰冻的黄河南支流,赶往河间通知女齐……女齐也就在路上一犹豫,齐国人到了。他们立刻义正词严地要求伐燕,并组成联军护送燕简公回国。
    幸好幸好,赵武手脚快,齐国人堵上了女齐,没堵上赵武,等女齐无奈的领着齐人赶到博野,赵武已带着大军一路不回头地奔到了恒山脚下。
    博野之主投靠的效应,在这次行军中呈现无遗。沿着易水河上溯,河岸附近的农场主们,要么曾是博野之主的附庸,要么以前认识,甚至是亲戚,当然,晋国人的拳头也够硬,所以,常常是博兼上前一吆喝,堡寨的大门打开了,犒军的牛马猪羊要多少有多少,还唯恐晋国人不满意。
    犒军之后,听说晋人正在博野点校当地领主,并建立晋国的统治后,当地农场主立刻奉上质子,自己吐着舌头一路,一路烟尘地向博野狂奔而去……
    因为有沿途土著接应,赵武的行军队列也变换了,前锋改为轻骑兵,战狗队收缩,步兵乘上战车,整队行军速度大大提高。
    恒山,《舜典》称“北岳”;《禹贡》称“太行恒山”;《周礼》曰:“正北并州,其山镇曰恒山”。恒山在春秋时也称常山,因为那时“恒”与“常”是通用词,“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管子也曾曰:“恒者,天道之有常。”
    燕由指点着前方的山岳,给赵武讲解的起劲,这一刻他颇有点子产训范匄的感觉——其实他指点的的山岳是太白山,不过,这也没什么,春秋时恒山是泛指,大约这一带的山岳都可以称之为“恒山”。这一点赵武并不知道,当然,他也不知道自己进入的山谷,其实是太白山附近的小盆地灵丘县。赵武只是露出一脸崇敬的表情,看着燕由口若悬河。
    “博学哈——哦,我其实一直想问你,你在燕国是什么身份?”
    赵武突兀的问话一下子把燕由噎住了,燕由蠕动嘴唇想说,赵武微笑着补充:“我们商定完毕后,我问你是否回国——在我想来,这么大的事,你总要回国说一声吧,燕国贵族那么多,万一有不同意见怎么办?但你却不以为然,直接决定去接子离回国,你凭什么有那么大的把握,让燕国贵族都听你的?”
    燕由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嘿嘿,人都说晋国的赵氏孤儿是绝顶聪慧……当然了《百器谱》的作者,天下匠师之祖,赵城学宫的祭酒,能不是聪明人嘛?可惜,我跟你处的久了,如人之入鲍鱼之肆,久处而不闻其臭——我忘了这茬了……嘿嘿,嘿嘿嘿,执政以为我是何人?我能是何人?”
    赵武也嘿嘿笑了起来:“你不会是燕国贵族首领,发动逐君的,不会以你为首——我这么说,不是说首领爱惜自己的身体,不会轻身来跟我会谈。首领嘛,责任重大,在这个关键时刻,他肯定不能离开燕国。但你也决不会是首领的谋主,因为谋主不擅长做决定,总是习惯于提出建议,等待别人做主。
    所以,你是燕国贵族群里的第二?还是第三?……再不能低了,再低就不敢当我的面作决定了。应该是第二,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第二’,你做的决定,连首领都不敢轻易否决吗,是吧?”
    燕由大笑:“没错,我是孙由!”
    不是春秋人不明白燕由这回答的意思。燕由是说,他是燕国公孙后裔,但因为与当今燕国国君血缘远了,所以称之为“孙由”——贵族中的贵族!
    燕国公孙由报出姓名,期待的等了一会儿,但可惜,赵武没有表示出惊讶,或者久仰的表情,他只是轻轻点点头,仿佛第一次听说这名字一样——他却是第一次听说这名字。
    春秋时代,大多数人对燕国都不了解,而燕国正好是春秋唯一没有自己史官的国度,于是,连当时的历史记述都对燕国聊聊无语。而且,当时存在两个燕国,因为春秋时代是单音节时代,词汇量贫乏,人们说到南燕北燕时没有相应词汇特别区分,于是,连《左传》中对燕国的记述,都被认为有时说的是南燕,有时说的是北燕,无法分辨。
    所以,孙由是何人,赵武听了这名字,感觉跟他家东郭卖布的没啥两样——那位卖布的是孙林父远支。
    燕由等了片刻,没等到赵武的“久仰”……幸好,斥候赶来报告,解除了燕由的尴尬。
    “前方发现敌军哨探,士卒已赶去追逐!”
    赵武解脱了,他正不知该做出什么表情迎接燕由的坦白,现在顺水推舟,下令:“轻骑兵上马,前驱,武力搜索;步兵披甲,准备战斗。”
    前方,几名赵军游哨行过一个山坡,劈面与陌生数名骑兵相逢,双方都愣了一下,倒是赵兵训练有素,他们抢先将长戟放平,冲着对方奔了过去。
    对面的骑兵有点反应迟钝,他们刚想说点什么,赵军的马已经冲到了跟前,这些人当中的聪明着拨马就逃,迟钝的还想彼此试探一下。他们刚刚抽出长矛,放平矛杆,眼前便出现了长戟的锋尖,反应过来的士兵奋力扭身躲避戟尖……他们可不想赵军骑兵一样鞍鞯齐全。
    刺过来得戟来势凶猛,士兵们不得不全力扭动身子,一不小心,他们身子在光滑的马背上坐不稳,摔落到马下……当然,他们要不躲的话,也会被打落马下。
    仅仅一个冲突,对面已没有骑在马上的士兵。
    马蹄奔腾,出战得手的赵军并没有停步,两名骑兵转身而去,通知后续部队,现场留下五名士卒,慢悠悠爬下马来,追被捆绑俘虏,收拾战利品。剩下的三名骑兵则继续催动战马,四个马蹄翻飞地追逐逃走的敌军。
    对面的骑兵没有像样的马鞍,追逐当中,他们的身体在马上坐不稳,不敢全力奔驰,赵军无所顾忌,他们将马的速度提至最高,从背后追上敌骑,毫不客气地用戟尖勾啄。一名敌骑被戟尖勾住了胳膊,他长声惨叫着,奋力一挣扎,一股喷涌的血线冒出,敌骑胳膊上的衣物被扯开,白生生的骨骼翻露在外,鲜血狂涌,惨呼着坠落马下。
    一名赵兵追逐到敌骑的身后,这名敌骑身手非常灵活,他抱住马脖子,身材灵巧地翻到马的一侧,借助马身挡住赵军刺来的戟,赵兵马略一减速,让过对方马身,绕到另一侧,对手一见赵兵出现在自己同方向,他再度翻身,身体扭到了另一侧……
    追逐的赵兵几次伸手,没能得手,暴怒的赵兵不管了,他挺戟刺向马脖子,想刺伤对方搂抱的手。敌骑一见,立刻爽快地松开抱住马脖的手臂——这家伙灵活地跳到了地上,然后甩开大脚片,窜向了附近的山林。
    追她的那名赵兵又气又急,一抬手,从马鞍上取下弩弓,放上一支弩箭,瞄向了对方的背影。正在这时,跑在前方的一名赵兵气急败坏的返回,大呼:“万骑,前方有万骑列阵!”
    这一愣神,那名身材灵活的敌骑已逃入山林。追他的赵兵只好遗憾地收起弩弓,仰脸向刚才喊叫的赵兵发出质询的目光。
    “我追一名敌骑跑过山坡。猛然发觉,山坡下,约万骑正在缓缓移动,见到我追逐而至,他们立刻停下脚步列阵,被我追赶的那人马上跑进对方阵中——他们是一伙的!”
    “去看看”,收起弩弓的赵兵尾随着两个同伴跑上坡顶,顿时,吸了口冷气。
    万骑,赵武一直寻找的代国骑兵,就在坡下。
    这伙骑兵队伍很杂乱,服色很不统一。大多数人就一身羊皮袄,五色杂乱的,很少有配置铠甲的……当然,在这方面,晋军其实没资格嘲笑代人,他们自己统一军服与铠甲,才是多久的事。
    赵军认为他们很杂乱,是因为这伙人连武器都不统一,代人队伍里有拿木棍的、有拿长斧的,还有木棍上绑一块石头充当流星锤的。
    他们的鞍鞯也很不统一,有一部分人明显配备着缴获赵人的马鞍与马镫,这部分人武器配置很齐全,明显身份高贵。但显然,狼多肉少,队伍中更多的人只是在马上披一块毯子,很多人连毯子下绳索做成的单边马镫都没有,就那样七倒八歪的骑在马上。
    这就是让赵获来不及反应,便被快速击败的代人骑兵吗?赵获怎么说,带的都是赵氏别宗的武士,晋人一向讲究纪律性,赵氏即使是别宗,骑兵技术也长于列国,竟被这样一群散兵游勇击溃?
    没错,这群人当中装备着不少缴获物,证明了他们以往的战绩……显然,缴获物还不足以分配给所有人,另一方面,代人的工艺水平显然也达不到赵氏平均水平,即使有缴获物作为样本,因为缺乏相应工具,他们也仿制不出来。所以,除了他们当中的身份高贵者之外,连那些贵人的侍从,都没配置齐全鞍鞯,以及铁器。
    眨眼间,坡下的骑兵也发觉了坡顶窥伺的赵军。他们吹响了牛角号,开始整队。乱糟糟的代人骑兵竭力想摆出严正以待的队形,紧接着,一支约百人的骑队来开大部队,赶过来驱逐赵氏哨探。这伙赶来追逐的百骑是白种人,金发碧眼者居多,也有些红发者。
    坡顶上的赵兵取下了弓箭,稀稀落落地射出几只箭来,且战且走。就在他们将要走下坡顶时,代人骑兵队伍后方响起了一声牛角号,随着这声号角,一支军旗从林中探出头来,紧随军旗的出现,一队步兵散漫地走出丛林,接着,越来越多的步兵出现了,人山人海。
    新出现的情况让赵氏哨探不肯就此罢休,他们兜着圈子与来骑游战着,来骑似乎颇有点晋人的风采,他们不慌不忙地展开宽大的正面,然后向赵兵兜裹而来……可惜,他们单兵作战能力不强,兵力散布开了,虽然局限了赵兵的活动范围,但兵势单薄。赵兵往来冲突,对方的阵型一捅而穿,没有一人能将与他们的战斗拖到第二回合。
    代人百骑队的首领似乎发觉了这点缺憾,他用赵兵听不懂的语言大声吼叫着,他的叫喊引来赵兵的集中射击,但此人不慌不忙,连续挡下数支弩箭,与此同时,代人骑兵队伍也在他的呼喊下收缩,变成“两彻”队形。他们阵型变厚了,也变得更加难缠,但这时,代人步兵依旧在源源不断步出丛林,赵兵游骑见纠缠下去没便宜可占,一声唿哨,转身奔向来路。
    代人百骑队似乎被激怒了,他们紧追不舍,数百只马蹄隆隆地蹬踏着地面,发出类似春雷般连绵不绝的响声,赵军游骑且战且走,依靠精准的弩弓,他们不时把靠近的追击者射落马下,但追兵依旧不依不饶。三名游骑在途中汇合了其余游骑,因为追兵跟得紧,他们丢弃了大部分俘虏,只留下一名,捆在马上一路奔跑。
    再转过一个山脚,赵军大部队豁然出现,这时,赵军正在赵武的指挥下展开两翼,见到败退回来的游骑,百余名骑兵上前接应,赵武则在阵型中央下令:“重骑兵披甲!辎重队就地扎营,准备驻防。”
    这会儿,轮到敌骑站在远处观察赵军了。赵军着急着展开队列,顾不上驱逐这伙敌军。赵武接回了游哨,紧着询问:“敌军多少?兵力分配如何?敌军所在位置怎样?”
    车战最讲究地形,当然,重骑突击也非常讲究地形配合。
    “骑兵万余人,步兵不计其数”,游哨顿了顿,带着回忆的神情答:“开阔,敌军所在的位置恰好是一片疏林,疏林前方约有五里纵身的开阔地,宽度约二十里——转过两个山坡,就是那片开阔地,现在敌军正在那里列阵,骑兵在前,步兵在后。”
    赵武咧嘴一笑,转向燕由:“看来,子离是不肯轻易认输啊。”
    燕由——孙由嘿嘿一笑,笑而不答。
    游骑等赵武说完话,又带着犹豫的神情,欲言又止:“主,这伙代人不一般,他们似乎很有组织性,比如追来的代人百骑队,驱逐我们的时候,竟然知道布阵。”
    赵武淡然一笑:“子离手下亲卫,理应如此!”
    说罢,赵武一挥马鞭:“轻骑第一旅,给我驱逐那伙代人百骑队。”
    话音刚落,隆隆的战车声响起,赵丹挥舞着短小的童剑,带着浩浩荡荡的侍从出现,他挥舞着短剑吆喝:“父亲,我为头阵,才百十个人,我来我来!”
    赵武一伸手,拎着赵丹的脖领子,把他拎下战车:“此地山势起伏,不适合战车冲击……再说,乘坐战车,战败了连跑路都跑不快,下来下来,骑上战马!”
    因为山路崎岖赵军队伍里只有三乘战车,一辆是赵武——人元帅,贵族就要在贵族面前摆谱。所以一辆战车赵武自己乘坐,一辆是燕由乘坐,最后一辆是赵丹的战车。
    说话间,赵氏轻骑已越阵而出,冲向了观察他们的代人百骑队……奇诡的是,代人百骑队似乎没有逃跑的意识,他们对着赵军的旗帜窃窃私语,等到赵军骑兵突出,百骑队的首领反而跑出队列,白马、银枪,很有点“恒山赵子龙”——哦,“常山赵子龙”的风采,大声呼喊:“对面是晋国赵氏吗?可是赵盾的血裔——我隗氏啊!”
    胡人也敢称隗氏,打招呼还很亲热?!
    你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