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重回80当大佬 | 分类:都市言情 | 作者:浙东匹夫
或许有人质疑顾骜这番操作表现出来的斡旋能力、与俾斯麦的差距。
但只要稍微对历史有点认识的人,大多会觉得这种类是恰当的。
众所周知德国统一的进程,军事其实并没有外行想象的那么强。
所谓毛元帅的大功,主要也是在划时代地善用了铁路调度部队、始终确保正面主战场集到优势兵力,并不是当时普鲁士军队单位战斗力多逆天。
德国能统一,关键是俾斯麦的外交胜利。人家能拉着奥地利人一起揍丹麦、揍完后回头稳住法国人揍奥地利、揍完奥地利再跟法国翻脸揍法国——
偏偏每一次刚刚跟前队友下完副本之后立刻翻脸揍队友,还不会让下一任队友产生戒心,总是觉得“这是一个意外”、“这种卖队友是事出有因的,俾斯麦本性是跟亚楠人一样纯良好客的”。
顾骜做的事情,其实是一毛一样的。他是拉着索尼揍任天堂,揍到任天堂明显被压在劣势之后、顾骜转身开第二个怪,居然还不会拉到公共仇恨值,总能暂时找到借口搪塞过去。
这远暴虎冯河的武力炫耀更加可贵。众所周知,所谓“靠绝对的实力碾压”的好事儿,在创业者身是不会发生的。
与其指望那些不靠谱的小概率事件,不如把心思花在连横合纵。
正如历史德国人后来指望靠军势强盛扩张的两次,都被打成了狗。而俾斯麦时代军事弱势、拉帮结派能力强势的时候,才开出了挂。
当然,如果是有系统或者玄幻系异能的世界除外。
那种世界的个人战力是指数级升的,不是线性升的,练级平推是了,何必浪费精力在拉拢小弟的权谋之术呢。
还活在地球的生物们,别做这种意**了。
摆平了这一波最大的外部连横合纵威胁后,天鲲系的cd随身听铺货也消弭掉了渠道经销商层面被暗下绊子的麻烦。
只要索尼稳住不倒戈、盛田昭夫的账算得过来,顾骜一个月卖出15万台还是很轻松的。
同时,顾骜也大致刺探到了索尼的应对节奏——
在跟盛田昭夫觥筹交错的时候,盛田昭夫固然不会傻到把索尼整改d50的新研发计划泄露给顾骜,但至少“盛田昭夫对d50目前背着电池包的模式不满意”这个态度本身,顾骜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只要顾骜知道盛田昭夫要改设计,那他可以凭经验推算索尼的市计划要延迟多久。
天鲲系的技术工程师们,凭经验给顾骜远程评估了一个“起码延迟两三个月”的数据。
这个数据明显是以己度人了,小瞧了索尼系的研发实力。
不过,顾骜却没有完全相信手下工程师的判断。
他更多考虑的是商业契机。
顾骜觉得,以盛田昭夫这种社交控的脾性,绝对不可能放弃圣诞档这个出货黄金季的——圣诞节是米国人一年里最大的电子消费品送礼狂潮,不然两年前雅达利也不至于在圣诞档之前狂推《e.t外星人》了。
所以顾骜武断认为,盛田昭夫会强逼索尼研发部,有条件要加速,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加速,圣诞节前市d50。
这负负得正猜准了,而且是很合理的,并不是靠运气。
天鲲的cd随身听,在美国市场乃至曰本、欧洲市场,可以得到的先发优势,扩大到了4个半月左右。
也是天鲲cd随身听市后至少狂卖四个半月,竞争对手才会拿出同样定位的东西来抢生意。这前四个半月,完全是跑马圈地一样在空白市场肆意驰骋。
目前天鲲的cd随身听出货量是15万台一个月,不过考虑到产能磨合后的逐渐升、开学季流行趋势的扩散。
天鲲的营销团队一致认为,9月会迎来一波销量增长,然后能一直稳住,到圣诞季前再迎来第二波增长。
这两波都是可以在没有竞争对手的空白情况下舒舒服服吃掉的。
所以今年拿住80万台以的铺货量是肯定能轻松做到的,属于躺在那儿什么都不用干。如果拼一拼,冲一冲100万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确实好卖,顾骜可以考虑让汉乐电子和富士康那边转产一条游戏机产线过来。
天鲲的家用游戏机是去年5月份市的,如今在美国已经有15个月的市场铺货,在曰本也已经铺了10个月。
美国这边的累计市场存量已经达到了500万台,曰本100万台,其余欧洲市场全部加起来也有100万(都是靠索尼的渠道搭售卖出去的,顾骜自己无力铺设欧洲渠道,所以那边目前卖机器完全不赚钱,利润都成了索尼的渠道费。只有指望后续卖卡带赚点钱。)
另外香江、李家坡为代表的整个东南亚市场,加几乎忽略不计的内地市场,累计还有几十万台的游戏机存量。
顾骜觉得,到今年春节过完为止、也是截止到天鲲游戏机投放市场满20个月时,家用游戏机的全球存量能滚雪球滚到1000万台,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历史任天堂的fc/nec加起来,在全球市场累计出货也有四五千万之多,只不过这个数据是持续到80年代末、sfc即将出现时累计完成的,也是从84年卖到90年,累计卖了这么多,折算下来大约每1年半完成1000万增量。
不过因为摩尔定律,电子设备的加权物价是逐步下降的,肯定是越到后来消费者觉得越便宜、卖得越多,所以这个曲线并不是平均增长,后段会有一个加速。
顾骜的天鲲做到20个月破1000万,已经非常不错了,另一个时空的任天堂同期还要好。更何况因为顾骜的出现,本时空家用游戏机市场的竞争激烈度,一开始是另一个世界强的——原本只有任天堂大战世嘉,顾骜出现后却变成了三方大战,还是顾骜废了不少手脚和斡旋,把世嘉打残后,连横合纵把世嘉弄出了圈子,实属不易。
在游戏机业绩如此稳健的情况下,略微拖一拖产能、向新起步的cd随身听倾斜一下,完全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是一片新的蓝海,要赶快圈地。
……
铺开了cd随身听的市场后,顾骜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是变现。
因为光靠卖cd机,着实是没什么赚头的。
在索尼的台式机cdp-101定价600美元的时候,天鲲的disc-n裸机售价198,这是价格杀手级别的定价。
可以说,目前每月15~20万的出货,完全是靠“小型便携式该是便宜货,很划算”这个深入人心的定位拿到的。
历史索尼公司刚做d50随身听的时候,也是不赚钱的,出井伸之甚至是做好了“先亏一年多,等摩尔定律和工艺提升后降低成本,后面再慢慢赚”的打算。
顾骜现在卖cd机也是不赚钱的,只是占住“天鲲是世界第一个做cd随身听”的这个江湖地位和名望,把品牌扩散出去。
如果今天天鲲是一家市公司,那么这个数据会非常好看:公司可以把销量、营业额这些数据都放到公司报表里,画饼告诉股民们“虽然现在没利润,但凭着目前的市场占有率百分,过两年我们会有多赚,所以你们要提前买进股票等着两年后分红”。
这样一来,公司现在能立刻收到因为两三年后预期大好带来的利益。
但天鲲还不是市公司,哪怕是即将拆分的“天鲲音乐”都还没呢。所以顾骜不甘心白等未来的利润预期,他决定现在先制造点纯利润现金流。
他选择了把史育朱这个y壶再拿出来用一用,去找环球唱片和华纳唱片谈判。
谈判的理由,当然是“贵公司都才刚刚介入cd唱片发行行业,难道不希望天鲲的cd随身听在销售时,搭售套餐里捆绑贵公司歌手的专辑么”?
众所周知,cd是82年出现的,虽然在cd出现之前,华纳和环球的音乐公司也已经叫“唱片公司”,但那时候它们指的“唱片”是黑胶唱片。
另外如果不讲究音质的话,它们也录磁带卖。
而cd唱片,本来是83年开始,环球和华纳才逐步尝试的。因为技术专利授权拿的时候磕磕绊绊,它们的起步肯定是不如宝丽金这种技术标准第一方地位的公司快的。
也不如已经在跟索尼有媾合趋势的哥伦亚唱片快。
顾骜之所以宁可让买方竞争激烈程度下降一些、少一家供应商竞争,也不去找哥伦亚,是因为想跟盛田昭夫保持更久的和睦,不想和索尼翻脸。
他知道哥伦亚系已经是盛田昭夫的禁脔了,虽然历史还要过一年才会被索尼正式收购,但既然划分了江湖地盘,那遵守吧。
顾骜复制了索尼跟哥伦亚目前合作的模式,找环球和华纳,争取收个几个美元的好处费,帮忙捆绑套餐。
华纳和环球果然也是钩的。
顾骜是目前低价cd播放器市场的唯一占领者,而第一次买cd机的消费者,是必然要顺手买几张cd回去听的,不然光有机器没有碟不是成摆设了么。
因此cd机搭售cd的转化率是非常恐怖的。
如果顾骜卖cd随身听的时候,让经销商出“迈克尔杰克逊套餐”、“麦当娜套餐”,拿几张这些歌手的cd做个优惠,愿意买单的消费者会非常多,还会觉得便民。
美国的音乐还是较昂贵的,80年代初,一张新发行的黑胶唱片的售价都能有20~30美元——谁让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得好呢。
cd作为刚出现的新技术,暂时是卖得黑胶还贵的,只有未来黑胶绝版了,才因为收藏和稀有而变得更值钱。
于是环球音乐甚至答应了顾骜“一台cd随身听搭售3张环球系的cd组成套餐,环球方面给每张碟5美元的渠道加盟费”。
华纳唱片给到了6美元。
这样的出价,环球和华纳卖这部分cd唱片时,基本也处在不怎么赚钱的状态了,但他们想得也很透彻:cd音乐是才出现了一年多的新玩意儿,占住坑圈住地盘最重要,暂时赚不赚钱不重要。
天鲲不是市公司,华纳和环球可是市公司。天鲲画不了的远景预期饼,华纳和环球是可以画的。
这样一来,顾骜在机器不赚钱的情况下,硬生生靠搭售碟片的套餐,从唱片公司那里捞到了每台15~20美元的额外纯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