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484章 崔刺史的工作

作品:昭周  |  分类:其他类型  |  作者:漫客1

    在朝廷坏消息不断的时候,青州突然送过来一个好消息,皇帝陛下自然很是开心,也很是重视,当即就让中书省拟了旨意,经政事堂和吏部的流程盖章之后,交到了钦差手里,让钦差带去青州。
    此时,是永德三年的年尾。
    也就是说,这位钦差大人注定要在路上过年了。
    而就在永德三年年关的时候,林昭也堪堪赶回了青州城。
    他是腊月十四离开的青州北上,也就是说,已经离开青州半个月有余。
    不管怎么说,青州才是他现在的基本盘,因此必须要保证青州不能乱,因此他不能在沧州停留太久,怎么样也要回青州看一看。
    这会儿,青州上下,都已经在准备过年了。
    相比较长安百姓的人心惶惶,青州百姓反倒没有那么担心,毕竟从叛军起兵以来的这大半年时间以来,青州上下不仅没有遭遇兵祸,反而比从前太平了不少。
    而作为青州刺史的林昭,则是带着几十个亲卫,悄悄的回到了刺史府里。
    此时还是傍晚,林昭回自己房间换了身干净衣裳之后,便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书房里,已经亮起了灯。
    林昭推门走进去,只见一个一身青衣的姑娘,正坐在书房的主位上,手持朱笔,很是用心的在批阅这些青州的文书。
    此时的“崔刺史”,在做了半个月刺史之后,对于这份工作已经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正在批阅文书的她突然听到房门被推开,被吓了一跳,抬头看到是林昭回来之后,她连忙放下了手中的朱笔,手足无措的站在原地。
    她微微低下头,脸色红了起来。
    “三…三郎,你回来啦。”
    两个人半个月前,也是在这间书房之中分别,临别之前,崔芷晴让林昭给她写一首诗,当时林三郎枯坐在书房里思忖许久,始终没有在古诗里寻到一首合适的。
    因此…他便自己编了一首。
    这首诗,以“家在越中江南地,二十余年堪长成。”开头,以“亲恩师恩皆可报,最难消受美人恩。”结尾,统共四句五十六个字。
    (中间两句略去…)
    因为身在其中,崔姑娘并没有觉得这首诗与林昭之前诗文水平有多少出入,反倒被最后一句大为感动,因此半个月来兢兢业业的替林昭在青州上班。
    更因为“最难消受美人恩”这一句,两个人的关系已经从朦胧,变成了暧昧,此时再一次相见,崔姑娘难免又红了脸。
    林昭笑着点了点头,迈步走到自己的书桌面前,伸头看了看书桌上的文书,简单翻了几份之后,便开口称赞道:“六娘不愧是崔相的孙女,处理起这些案牍,比我还要厉害一些。”
    当官本就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如何当上官,崔姑娘本身又比较聪慧,半个月下来她已经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崔刺史”。
    听到林昭的夸奖,崔姑娘脸上也露出笑意,她对林昭笑了笑,轻声道:“三郎在北边的事情,办妥了未?”
    “差不多了。”
    提起北边的事情,林昭也想起了沧州的事宜,从他给长安上书之后,裴俭便带着青州军开始征伐沧州其他的县城,州城清池都被拿了下来,其他县城更是不堪一击,在林昭离开沧州之前,沧州境内的鲁城,景城,东光,南皮等县,已经统统落入青州军的掌握之中。
    唯一麻烦的是,裴俭带过去的青州军数量太少,一旦分兵在各个县城,容易带来一些风险,更重要的是,林昭手下没有什么能够理政的人才,因此占了这些地方之后,也只能用当地的官员治理,并不能直接掌控。
    不过总的来说,整个沧州,已经落入了林昭的掌控之中。
    当然了,这种掌控只是暂时的,现在林昭只在沧州活动,远在河南府的康东平捏着鼻子或许就忍了,但是只要林昭在范阳九州进一步活动,便很有可能引起范阳军的反扑。
    他必须抵挡住,最起码抵挡住范阳军第一波的攻势,才有资格慢慢掌控已经拿到手的地盘。
    “办好了就好。”
    或许是因为那首诗的原因,崔姑娘现在,明显比从前活泼了不少,她笑意盈盈的对林昭说道:“这半个月,那个宋别驾,时不时的就要来这里见你,我在这里怕死了。”
    “他估计已经心生怀疑了,还好三郎你今天回来了,不然明天过年,我估计就挡不住他了。”
    “不用理他。”
    提起宋岩,林昭面色平静,淡淡的说道:“那些人的心里,装不下什么大事,他们觉得我不在青州,无非是担心我是不是临阵脱逃。跑回长安去了。”
    说到这里,林刺史有些嘲讽的说道:“这些人哪里知道,如今的青州城,比长安要安全得多。”
    在那些青州官吏眼里,林昭这个年轻使君,实际上是一个“相二代”,青州这样靠近范阳,他们肯定担心林昭弃青州于不顾,跑回长安避难去了。
    提起长安城,崔姑娘也微微叹了口气。
    “我听说叛军已经快要打下洛阳了,也不知道长安城能不能支撑得住。”
    崔芷晴虽然是清河人,但是她与齐宣还有周德这些“二代”们一样,自小是在长安长大的,对长安城自然有感情。
    “时至今日,谁也说不准。”
    提起长安城,林昭也微微叹了口气:“如果潼关守不住,长安城便很难守住,到时候只希望京畿禁军,能够帮着长安百姓转移出去,让他们免遭兵祸。”
    崔芷晴点了点头,低声道:“也不知道我阿爹现在在清河怎么样了。”
    当初范阳军即将打到清河的时候,崔家的家主崔寅,让族中子弟逃出清河,但是他自己却没有离开,仍旧留在清河,静静的等待着康东平的到来。
    到现在,清河崔氏还没有消息传来。
    两个人感叹了一会儿,崔姑娘又拉着林昭来到了书桌旁边,从一旁的纸堆里抽出一张纸,纸上密密麻麻写了两三百个字,记载着一些账目方面的出入。
    崔姑娘指着这张纸,轻声道:“三郎,这是北海县与千乘县送上来的账目,与实际花销有些出入,这两个县还在跟州里要钱,你没有回来,我不好处理他们,便都给他们记下来了。”
    林昭点了点头,把这张纸收在了袖子里,笑着说道:“切让他们过个好年,等过完年。我再好好跟他们算账。”
    崔姑娘又与林昭,在房间里交接了一番工作,等到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后,她看了看窗外,才连忙起身。
    “天色…天色不早了,我要回去了。”
    林昭犹豫了一会儿,点头道:“明日就是年三十了,六娘带着弟弟妹妹们,来我这里过年否?”
    崔姑娘摇了摇头,低头道:“不……不合适的。”
    林昭没有强求,只是亲自把她送到了崔家姐弟的住处,在住处门口,两个人拱手作别。
    互相行礼之后,林昭就要转身离开。
    他刚刚转身走出两步路,就听到身后的崔姑娘,在轻声呼唤他。
    “三…三郎。”
    林昭回头看向她,笑着问道:“怎么了?”
    崔姑娘微微低头,往前走了两步,来到了林昭面前。
    她声音很轻。
    “我…闺名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