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六五八章:昨日与今日,孰好?

作品:唐朝最佳闲王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末日游侠

    鼓励生育……
    这个提议在不少人看来都感觉有些荒唐,世界其他国家可以搞鼓励生育,因为他们人口本不多,但是华夏,自古以来,华夏便是人口大国,无论在哪个时代,华夏的人口数量都是排行世界前列的。
    即便现在大唐仅有四千余万人口,不及整个华夏五千年历史的三十分之一,可是放眼现在,华夏的人口数量依旧是全世界最多的。
    但是太子李承光却依旧提起了这个建议,或者说,李承光是受李元吉的指示,提出的这个建议。
    至于原因,这个现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
    李元吉很少在民生方面在提出过什么新的建议了,而这些建议,全部转移到了李承光的身,这是在为李承光打基础,所有人都明白。
    同样的,所有人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事情依旧办了,只不过由皇帝提出改为太子提出,只要事情没有拉下,父子二人谁提出来,那是人家的家事,谁也管不了。
    但问题在于,大唐现在已经有这么多人了,而且平均每年还会净增长一百万左右,这个增幅已经很高了。
    因为按照这个增幅,接下来十年的时间,大唐人口将突破五千万,更准确的说,是会来到五千五百万左右这个数字。
    这个人口数量已经不少了,很多地方已经人满为患了,均田制为什么进行不下去?
    或者说朝廷不打算继续进行下去了?因为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的话,最多几十年,各地将无地可分。
    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也都同意取消均田制,但只是取消,而没有新的方案出台,长久以往,又会形成新的问题。
    四千多万人口的确不少,但也要分什么时候的。
    按照李元吉的计划去行事,这四千余万人口是远远不够的,差的太多太多了。
    无论什么时候,人口永远都是国家强盛的第一因素。
    至于原因,这还用多想吗?
    英国的日不落王朝,美帝的世界警察,看起来都很牛掰,可到最后终究是要交出来这个位置的。
    然而,华夏的老祖宗却早告诉了世人,最六的殖民手段是什么。
    翻开历史版图的演变,答案一目了然,移民,大量的移民,只有移民,才是长久控制一方水土的根本手段。
    大量的移民过去,几十年后,几百年后,这片土地的人自然会产生归属感,自然会将其看作是一体,而不会去搞什么分裂之类的。
    所以,这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口。
    济州是这样,李元吉移民十万人,这个数字几乎与济州原住民的数量是一样的。
    通过政策的保护,军队的保护,移民在那里可以迅速的吞并那些原住民,挤压原住民的生存空间。
    当然,华夏人的手段,在这方面自然是高明的,所谓的吞并,也并不是直勾勾的杀掉,而是通过联姻的方式去解决。
    唐人在济州岛是高人一等,且移民过去的也有不少的单身汉,娶一个当地的老婆,让土著少一个女人,少一个繁衍后代的机会,这不正是无形的吞并吗?
    所以,大唐需要大量的人口来支撑这一战略,虽然短期来看很难起到效果,但是几百年后,结果很明显了。
    “儿臣认为,朝廷当施以重赏,夫妇二人若生四胎以,每胎额外奖十亩,凡移民者,每胎额外再奖十亩,凡移民新地者,每人可分八十亩,新生人口每人可分六十亩,若生三胎以,每胎额外奖励三十亩。”李承光继续说道。
    这里用到的是每胎,而非每子,别看只有一个字的差距,但实际这差距可大了去了。
    子代表着儿子,是劳动力,胎,则代表不论男女,生下来算,这个政策一但推出,必然会促使大量的新生儿出生。
    虽说短期内看不到什么太大的效果,可是等个一二十年之后,这个效果彻底的出来了。
    人口红利,从来不会说立即能让人看到的,这需要漫长的等待。
    总而言之,走与不走,各有各的好处,留下来,没那么多奖励,每人是三十亩,最多也拿个生育的十亩奖励。
    但是移民,直接翻了一倍,分别拿到六十亩和五十亩,愿意前往新地的,那更丰富了,八十亩与六十亩,将近留下来的三倍。
    虽然有风险,但是利益也很丰厚,况且移民其实也没什么太多的危险,当年的镇北,那不是个很好的例子吗?
    虽说那地方偏僻了些,可是现在再去看一看,论农民的生活水平,镇北那边的条件明显的要高于这边,因为地多,还有牧场。
    济州那边的情况暂且不知,毕竟隔着一片海,谁也看不到,但是听说还不错。
    “陛下,移民并非小事,所涉及到的东西更是方方面面的,臣觉得还是从长计议的好。”魏徵站出来劝说道。
    李承光话都说到这份了,大家在不明白其的意思那太笨了点,况且,打一开始,魏徵对这个提议不感冒,虽说没有鼎力的反对,但同样的也没有支持。
    如果都按照这样的话,地的问题的确是不用担心,大唐还有很多地都处于无人耕种的阶段,移民过去好了。
    “是啊陛下,移民总要给百姓安置临时的安身之处吧?若是允许其携带物资,移民的速度与难度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若不允许,一切生活物资,都将由朝廷来负责,压力的确挺大的。”
    接下来,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各有各的理由,且说起来也都很有道理的样子,至少李元吉一时半会儿的是找不到什么反驳的借口。
    恩,仅仅只是针对他们说的这个原因。
    李元吉自然不会开口,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李承光的身。
    虽然才刚刚十二岁,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准备了几年的时间,这么点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那也太让人失望了。
    李承光自然知道李元吉的意思,此时的李承光虽然年纪不大,但经过几年的洗礼,心性已经成长了不少,况且身边还有那么多的老师同伴,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他们早预测过了。
    李承光倒是没有任何的胆怯,直接站出来道:“孤且问诸卿,昨日与今日之大唐,孰好?”
    马周微微眯着眼睛,嘴角微微的扬,漏出了一副微笑。
    魏徵则是倒吸一口冷气,不由得看向了马周。
    两人同为东宫属臣,这个问题自己显然没有给李承光任何答案,甚至一直都是不冷不淡的态度,李靖显然是不会掺和这方面的,除了李元吉安排给他的任务以外,李靖这些年几乎是死守军校,甚至,为了不来回奔波,李靖甚至问李元吉要了块地,直接在军校旁边修建了新的府邸,一家人都搬到了那里,只是偶尔的回一次长安,述职,顺便教导一下李承光。
    自己没说过,李靖不可能,加马周刚才的反应,魏徵心便有了答案。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问的很刁钻。
    表面看,只是在问以前的大唐和现在的大唐哪个更好?
    可实际,李承光却是再问,你们是想守住大唐现在的样子,故步自封?还是走出去,让大唐变的更好。
    激进派与保守派固然会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看法,但是不论怎么看,这个提议的初衷是好的,是有利于百姓的,唯独朝廷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与物资。
    而且,这里面还涵盖了一个意思,是在质问这些大臣,你们是觉得大唐现在的领土已经足够了吗?那些领土空着无人耕种,要他又有何用?
    “昨日与今日,各有各的好,臣倒是认为,太子此议可行,但在计划的制定,需要相对的保守一些。”房玄龄站出来和稀泥道。
    “玄龄有何看法?”李元吉饶有兴趣的问道,这个私下里是真的没有沟通,但房玄龄的确知道这个事,也参与了进来,并且是支持态度的。
    “回避下,臣对其他并无任何看法,唯独移民这一块有些想法。”房玄龄拱手回应道:“以往的移民,多以宗族为单位,但宗族人数庞大,人多口杂,即便表面没有什么不合,心如何想的,谁也不清楚。所以臣倒是觉得,不妨以夫妻二人为基础单位来移民,同村,同乡,或者同县移民至一处,设立新的村,乡,县,也算相互间有个照应。”
    人多口杂,这是肯定的,两个人还会有不同想法呢,更何况是一个动则几十口、百口人的宗族?
    有人不想走,有人又想出去闯一闯,但碍于宗族的原因,不好意思自己走,朝廷给了一个理由,无形也会有利于移民政策的推行。
    话又说回来了,一个宗族那么多人,和和气气没有任何矛盾的,又有几个?
    谁家还没个鸡毛蒜皮的矛盾事?如果有这个机会可以单飞,飞一下又何妨?况且留下来基本也这样了。
    “先统计吧……”李元吉却没其他人那么乐观,主要是次的移民给他带来了不好的体验,所以这次心里多少有些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