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304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  分类:其他类型  |  作者:鹿子草

    “估计是小孙叔叔回来了,你们谁去给他开个门?”宋恂支使儿子。
    延安率先跳下床去开门。
    门外的果然是孙叔叔,不过他旁边还站了一个挺陌生的年轻人。
    孙翊绕过延安,对里面的宋恂介绍道:“宋经理,这是孙家尖虾塘的负责人,也是孙家尖生产队队长的邱队长。他听说您是来考察虾塘的,下午特意跑到公社来迎接咱们。”
    孙家尖是他们下一站要去的虾塘,宋恂赶紧起身,与对方握了握手,将人请进屋里来。
    邱队长长得面嫩,目测只有二十出头,进来以后便拘谨地坐在那里。
    看样子也是第一次出来拉投资的。
    见到正主以后,便腼腆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吉安帮忙给客人倒了一杯热水,放在了对方的手边。
    谁知,邱队长可能是太紧张了,竟然一边连声道谢,一边伸手要与吉安握手。
    众人:“……”
    邱队长似乎也觉得自己的举动有些可笑,一时窘迫得脸都红了。
    然而,他的这个举动却让第一次被人主动握手的吉安心情大好,眯着眼睛笑了起来。
    他握上那只尚未来得及收回的手,用力摇晃了两下,还学着爷爷的样子在对方手背上安抚地拍了拍,笑眯眯地说:“邱队长叔叔,我是小宋秘书!我爸爸可好啦,一点也不吓人,你不要紧张,有事就跟他说吧!”
    第190章
    邱少波是专门跑来公社邀请宋恂的。
    他从公社领导那里听说, 海浦渔业公司可能会投资虾塘。
    所以为了堵人家领导,他放下电话就跑了过来。
    “宋经理,我突然上门打扰, 确实有些冒昧。”邱少波搓着手上的细汗说, “不过, 我是真心实意想邀请您去我们孙家尖看看的。”
    宋恂玩笑道:“刚才小宋秘书不是说了嘛, 我一点也不吓人,你不用紧张。”
    双胞胎都附和着猛点头。
    吉安对于这个肯与他握手的邱叔叔很有好感, 将水杯向前推了推, 请人家喝水。
    “我们孙家尖也是养对虾的,但我们跟其他渔区的虾塘不一样。”谈及自己熟悉的领域,邱少波就没那么紧张了,“其他渔区一般是在沿海围堤筑池的,但我们是用网箱养殖对虾的。”
    吉安下午刚见识了虾塘, 他先入为主地觉得几千亩的虾塘看上去非常壮观气派。
    这会儿听说他们有不一样的虾塘, 便少有地赶在爸爸说话前插话问:“邱队长叔叔, 你的虾塘,跟黄伯伯的虾塘有啥不一样啊?谁的更厉害?”
    邱少波下意识就想谦虚两句,但是思及自己今天的任务,他又厚着脸皮说:“我们孙家尖的更厉害一些!”
    双胞胎捧场地“哇——”。
    “网箱养殖的敌害少, 基本没有其他鱼虾入侵。而且成活率高, 密度大,我们的亩产能达到1300斤, 是普通虾塘的三四倍。”
    邱少波上个月才通过社员的民主选举,当选为孙家尖大队的大队长。
    队里定下的五年目标就是发展对虾养殖业, 他是高中毕业生, 又是虾塘的负责人, 在对虾养殖方面有经验和优势,这才被社员们推举了出来。
    自打他上任,一直想给队里做点什么,帮助社员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所以,即便他不善言谈交际,还是硬着头皮找到了渔业公司的负责人。
    邱少波竭力想办法给队里的鱼塘加分,而后邀请道:“宋经理,您要是有时间,还是去我们孙家尖看看吧?”
    宋恂笑了,“即便你今天不来,我们明天也是要去孙家尖的。小孙刚给你们队里拨了电话。”
    邱少波:“……”
    “对的,邱队长,我刚从邮电所回来。”孙翊笑着说,“我们怕乡下没有住处,才留在了公社,否则早就出发去孙家尖了。”
    “……”
    *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宋恂便按原计划,前往孙家尖考察。
    邱少波这个人看上去腼腆老实,但人家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大队长,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
    他昨天跟宋恂介绍的都是网箱养殖的优点,而劣势却半点没有提及。
    其实,网箱养殖对虾还只是在试养阶段。
    这是地区水产研究所的一个研究项目,孙家尖只是众多试点之一。
    所以他们的养殖规模非常小。
    并不得宋恂中意。
    不但宋恂不中意,双胞胎实地考察以后也有些失望。
    这可比昨天看到的虾塘小多了。
    顶多只有人家的四五个养殖池那么大。
    宋恂认真考察过这种养殖模式后,婉拒邱队长的留饭,便带着秘书们离开了。
    坐进后座以后,吉安问:“爸爸,你是因为邱队长叔叔的鱼塘太小了,才不想要的吗?”
    宋恂盯着前方的路面,“你觉得是为了什么?”
    吉安就是心里不确定才会有此一问的,他一时没有回答,延安却回道:“肯定不是因为太小了!”
    宋恂从后视镜里看他一眼问:“那你说我是因为什么才不想要的?”
    “我猜不出。”延安摇头。
    宋恂没再为难他们,给出了答案。
    “他们的规模太小,没有租赁的价值。如果投资合作经营的话,这里又没有虾苗的产卵场。虽然现在还看不出什么,但是一旦虾塘扩大,虾苗的供应将会是很大的问题。”
    吉安对邱队长很有好感,便帮他吹了吹风,“但是邱队长叔叔的虾塘可以养很多大虾,比黄伯伯的还多好多,有1300斤呢。”
    孙家尖的规模小,网箱又是直接放进海水里的,受病害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小,所以去年非但没有遭遇减产,亩产量还增加了许多。
    吉安又翻了翻自己的小本本,补充说:“黄伯伯的只有三四百斤。”
    “这只能说明水产研究所的新项目不错。”
    他们可以绕过孙家尖,直接找研究所合作。
    宋恂点到即止,后面的话就没再说了。
    这个年纪的小孩子不需要知道这些。
    他对年轻的邱队长也很有好感,但渔业公司是国营单位,他们不能像小朋友一样,凭借个人喜好为企业做决策。
    兴许以后会有机会合作,但是这次不行。
    *
    双胞胎陪着爸爸在外面跑了三天两夜,去了大大小小五个对虾养殖场。
    再次返回瑶水村的时候,小哥俩已经能比较出各虾塘间的不同了,口中还时不时能蹦出几句行话来。
    两人急慌慌地跑回家,想要跟妈妈展示一下他们这几天的收获。
    但是在自家和姥姥家都没找到妈妈的身影。
    “你们娘到公社办事去了,一会儿就回来。”苗玉兰正在炸过年要用的面鱼和素丸子,挑了几个刚出锅的面鱼端给刚进门的父子三人,“你们先吃着,咱们今天稍晚点吃饭。”
    家里这会儿没什么人,项队长去队里安排过年分肉,项大嫂带着两个孩子去家属院的新房打扫卫生了,其他人还在上班。
    宋恂吃了几个素丸子,就挽起袖子进灶间帮丈母娘忙活了起来。
    “这里都是油烟,别弄你一身味儿。”苗玉兰不舍得让大经理女婿干这个。
    “没事,我这套衣裳穿了三四天,也该洗了。”宋恂接过丈母娘手里的长筷子和笊篱,帮忙炸起了丸子。
    项家人口多,每年炸年货都是不小的工程。
    这几年家里条件好了,实现了面油自由,苗玉兰要炸的分量就更多了。
    不但要炸自家吃的,还要给村里几个同宗同姓的老人也送一份。
    苗玉兰见他动作还算熟练,也就由着他干了。
    这要是放在一年也见不到一面的大女婿身上,她还得客气客气。
    但宋恂是那种跟岳家来往非常密切的女婿,几乎天天来老丈人家报到,跟项家儿子也没啥区别了。
    他能挽袖子进来,就是真的想帮忙,不是跟丈母娘假客气卖乖。
    两个人一起干,速度果然快了很多,苗玉兰心里高兴,就一边干活,一边跟女婿谈起了自己的生意经。
    “你大嫂那边马上就要开小卖部,丫丫也该上小学了。我就说,不让她跟我一起卖烤鱼片了,专心搞家属院那边的生意,顺带着抓一下丫丫的学习。”
    说起孙女的教育问题,苗玉兰也想叹气。
    丫丫和双胞胎同岁,还比他们大了半个月。
    但是外孙们如今已经能写会算了,小小年纪就在电台讲过故事,马上还要参加外国话的比赛。
    而丫丫还在村里跟着一帮孩子玩泥巴呢。
    虽说孩子的教育问题,跟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关,但也要父母肯花时间精力才行。
    老大常年在海上漂着,没时间管孩子,这个担子就落在了儿媳妇和他们两个老人身上。
    只不过,她这两年带着儿媳妇闷头赚钱,没怎么操心过小孩的教育问题。
    村里其他人家怎么养孩子,他们就怎么养。
    直到发现小闺女经常喊侄子侄女去她那边跟双胞胎一起认字、写字、听英语磁带,她才反应过来,他们恐怕是把丫丫耽误了。
    “不让大嫂帮忙,你自己一个人能忙得过来么?”宋恂问。
    “我已经想好了,开年以后就在村里招几个干活利索的妇女一起干。我给她们开工资!”苗玉兰笑道,“我这边的风声刚一放出去,田婶和隔壁的一婶,就跑来说想给我帮忙呢。切鱼片有机器,她们只负责加工,我每个月给她们开十五块的工资就行。”
    每月十五块在农村就是很高的工资了。
    苗玉兰向外瞅了瞅,然后回过头小声对女婿说:“让你大嫂去开小卖部真挺好的。原来我俩一起干的时候,我每个月得给她开八十块的工资,卖得好还得给她提成。这小半年基本上每月都得给她一百块。这回好了,她去开小卖部,我能用省下来的工资,请六七个人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