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带着军需来大明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浪子边城
农业为本,工商业、轻工业为主。这便是杨晨东选择的发展经济之道。
地大物博自然是中原大地的一种特色,可不要忘记跟在后面还有一句话,人口众多。想要养活这么多的百姓,仅仅从土地中抽税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反倒还会加重百姓的负担。所以,从一开始,杨晨东也仅仅只是像征性的收了点地税而已,反倒是把着重点放在了商业发展上面。
商人玩的就是贸易,玩的就是低进高卖,相对来说算是一个脑力劳动者。这样的人不旦出力少,反而赚钱会更多,相比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言,双方的付出与收获是完全不能成正比的。
这样的比例,短时间内或许还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是时间一长,矛盾必然开始加深,一旦穷富差距拉大的话,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事实也证明,每一个王朝的建立之初,社会秩序都是很好的,但是随着不断的发展,不公的事情越来越多,最后社会也是乱来越乱套,直到有一天压制不住的时候,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
为了避免收入不均,差距过大,杨晨东采取的是对商业抽重税,对农民只税很少的土地税。虽然这样做,也并不能完全的避免差距存在,但至少控制在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尺度里,只有这样两条腿走路,方才能够让社会正常发展,不断进步。
自然,抽重税的同时,杨晨东也给予了商业一定的尊重。就像是在社会地位方面,不断的给予抬高。这便与大明的国策背道而驰了。在大明,商人的地位之低甚至连普通的百姓都有不如的,在别人眼中,他们是不劳而获之人,他们是市侩之人,满嘴的金钱言论,被人所不耻。但在杨系控制的地盘之中,商人确是颇受尊重,因为他们向社会上交了重税,便等于是一种做了一种极大的贡献。
地位提升了,使得更多的商人愿意来到杨系地盘中,在这里发展。而事实上,他们赚的也并不少,谁让赤嵌城生产出来的货物都是那样的新奇,质量又好,数目还少,可谓是供不应求呢?
可以说,在当时的环境中,只要你有门路可以拿到赤嵌城出产之货,那便是不愁卖的。所不同的只是货物的价格可以高到什么样的程度而已。
如果一定要用八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商业如此的赚钱,已经成为了杨系发展的重要基石,即是如此,杨晨东岂能轻易的放过这样的好事。始城建设之初的时候,他就规划出了商业一条街,等着由赤嵌城于海路上运来的水泥钢筋等物一到,便开始建设,然后大批的货物开始充斥在这道街中,使得这里很快的就变得繁华和热闹了起来。
张全和许得义看到的正是这样的一幕。他们惊讶的发现,尽管外面是大雪连天,冰寒地冻了。可在商业街中,确是一片繁忙的景像,人挤人,人挨着人,远远看去,竟有如京师城中心一般的繁华。
一定要说不同的话,那就是这里人穿着上与北明京师的大不相同。在这里可以看到穿着各种奇装异服的商人,他们多是蒙古商人,其中或许还有更远一些地区和国家的商人,但让张全惊讶的是,在这里还看到了大明商人。
大明商人怎么会出现在草原之地呢?难道说他们已经私投了蒙古部落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张全亲自走上前去,与一名无论是穿着还是打扮都与大明人无异的商人前,似是聊天,但又在询问着什么。
那位商人也不知道张全的真实身份,只是感觉来人给他一些阴柔感而已。但对方说的是纯正的大明话,这是不会假,且看其穿着,与自己相同。即然都是大明人,商人便生出了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张全的有意之下,双方很快就聊了起来,还聊的十分投机。
足足有近半个时辰,张全这才重新回到了许得义的身边,可是脸色确是有些难看。
“张公公,怎么回事?这里怎么会有我们大明的商人?”许得义早就好奇不已,终于有机会便开口相问着。
“他的确是大明商人,还是我们北明的。”张全的地位自然在许得义之上,可是考虑这一次的安全还要对方来保障,这便知无不言的着。“他并没有投靠蒙古,也没能投靠忠胆公,在这里进货也是想要拿回我们北明去卖的。”
“啊!从草原进货卖回北明?这可以要走二十多天呢?”听着这个回答,许得义也被震到了,一脸不解的说着。
“可是我们北明已经没有货了,或是说有货,但被那些世家大族还有朝廷中的重臣控制着,像是这样的小商人根本没有份额。他们也是听说了始城的事情,还听说只要有钱在这里就可以拿到货,且做为真正的汉人,他们拿货的时候还可以打一个九五折,利益驱使,便是距离在远,他们也会赶来的。”张全面无表情的说着这些,可实际上心中确是在滴血。
说起来,张全能做到大同府的镇守太监,在皇宫中也是有靠山的,甚至他的名字在代宗朱祁钰的心中也是挂了号的,他也可以算是特权阶层了。但同样是特权阶层,也依然是要分帮分派。他对于一些京城中的权贵就很不看好,有些人只是仗着手中的权势做一些占便宜的事情而已,一旦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他们未必就拥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就是这样能力没有多少,只是会耍手段之人偏偏还就是官运亨通,甚至有的还会得到皇上的厚爱,这就更让张全心气不已。有这个底·火和认识在,现在又听到这位商人之言,难怪脸色就变得十分不好。
张全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大明的腐朽和败落。虽然是一件小事,确给了他不一样的感受。在这里他看到的是蒸蒸日上,看到的是朝气蓬勃,看到的希望...
许得义只是一个千户,或许还想不到这么多的东西,但却也知道,长此以往的话,怕是始城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终有一天,便拥有了取代大明之势了吧。
两位大人还在心中哀叹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名身穿军绿衣服的雇佣军传命兵,“两位大人,我们城主有请。”
终于要见到正主了吗?张全向着一旁的许得义点了一下头,随后才道:“烦请引路。”
这一走就是很远,一直便是出了城五里,好在的是这里已经准备了马匹,且要走之路已经被完全的清扫了出来,以保证他们可以畅通无阻。可饶是如此,也行驶了近半个小时后,这才来到了目的地,来到了一处处扣着塑料薄膜的蔬菜大棚区。
带路的传令兵从身上掏出了一个发着银光的特殊令牌,一路无人而阻,终于来到一处大棚区前的时候,他下了马,随后指着一栋大棚区说道:“两位大人,我们家城主就在里面,请吧。”
张全和许得义等人下了马,并没有在带随从,事实上,这个大棚里面也不是谁都可以进的。两人跟着传命兵一起进入到大棚之中,第一感觉就是温暖。
相对于外面天气的寒冷,这里不仅空气更加的清新,气候也是十分的宜人,给人一种四季如春之感。
映入眼帘的也不是一片的白茫,全然被绿色所取代。就是此时,在一处黄瓜架前的于冕回过了头,脸上带着笑意,热情的向他们招呼着,“张公公,许千户,你们来了。”
来之前就得知始城的始主叫于冕,是当初兵部侍郎于谦的长子。为了这件事情,锦衣卫和东厂还分别做了一个汇报给朝廷,大意就是怀疑于谦失踪之事与雇佣军有着莫大的关系。
可一切只是猜测而已,在没有实证之下,这件事情最终还是不了不知。如今终于看到了于冕,张全的第一句话便是,“于城主好?但不知道于侍郎还好吧?”
对于这明显的试探,于冕呵呵一笑,礼貌的回答着,“家父安好,倒是劳张公公挂心了。对了,初来这里,对我们这个大棚区感觉如何?“
并没有在于谦的事情上多说什么,这也是于冕当初请教了杨晨东之后的结果。他知道这一次北明即然派人来了,那就一定会对自己的身份感兴趣,自然也绕不开自已的父亲。当问及杨晨东时,得到的答案是,半隐半现四字。
充分的理解了这句话后,于冕就知道,即要说明父亲还活着,可做什么还不能告诉他们,这便有了现在的这个回答。
于冕主动将话题转开,张全就在心中叹了一口气,知道关于这个问题就到此为止了。且不说自己在问会不会惹来麻烦,怕就是自已在问,人家也不会回答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