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福运农女之屯粮王妃 | 分类:都市言情 | 作者:蓝色小路
第三百七十一章 客气的钦差
太监宣布完圣旨,又将皇上的赏赐一一展示确认,这才将圣旨递到了主要受赏人叶安安手里。
“众位大人里面请,家中已准备好茶水,请众位大人赏脸。”
“不敢不敢,叶二小姐乃是国之重才,现在更是县主的身份,不必与奴才客气。”
“大人千万不可如此,小女不过出自乡野,家中也只是准备了些简单饭食,大人可一定要赏脸。”
赵县令也在身边劝,那太监才笑眯眯的满意点头。
“那就麻烦县主了。”
叶安安是新封的县主没错,但他能作为传旨的太监,在皇帝面前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若是叶家真的因为得了县主便嚣张跋扈,他在这里做不了什么,回去拐着弯说点什么对叶家影响就大了。
吴里正本也想进去的,毕竟叶家以前的贵客都有他在场。
谁知刚走两步就被赵县令的人拦住,还接受了赵大人一个冰冷恨意的眼神。
吴里正秒懂,以前来的人他身份排的上,也没人跟他抢露脸的机会。
但现在来的是燕京的钦差,赵县令还想露脸呢,怎么能给他机会。
再说了,他这点见识跟赵县令说话都够呛,凑到钦差面前惹了祸事可谁都保不住。
叶家说的是简单准备,等上了菜也是各种吃食都有,尤其是炸鸡炸鱼咸鸭蛋这些特色小吃,传旨的太监满脸惊奇。
“大人,这是我们临安的特色,也是叶家的生意,您尝尝。”
燕京的铺子其实是开了的,只是这太监常年呆在宫中,倒是没见过。
“这咸鸭蛋咱家见过,如今可算是有口福了。”
以前的咸鸭蛋肯定也是风清海卖出去的,今年他拿到了咸鸭蛋方子,燕京里咸鸭蛋的风才越刮越大。
太监见是见过,但没吃过,毕竟贵的很。
“大人玩笑了。”
那太监摆手。
“县主折煞奴才了,奴才本命卓桌,您叫一声小桌子便是了。”
这名字是邓公公取得,他叫小邓子,他叫小卓子,这样名字顺口,皇帝才能记得住。
“卓大人也别为难小女了,您千里迢迢的来传旨,叶家难道连一顿吃食都供不起?”
卓公公就是客气客气,叶安安就装听不懂,宫里估计也只有皇帝敢叫小桌子,她哪里能这么不识趣。
两个都是聪明人,卓公公也不客气,面前这些吃食他确实没吃过,自然是要好好尝尝的。
一顿饭吃的也算宾主尽欢。
“卓大人不若在叶家住上两日,安安一定好好招待。”
“呵呵,临安县主的好意奴才心领,但皇上还等着奴才回去复命,只能辜负县主了。”
“既然卓大人这样说,安安也就不留大人了,但这个大人可不能推辞。”
叶安安递上了两小瓶人参酒,刚才卓公公在桌上喝了不少,更是连番夸奖,这点眼色她有。
卓公公果然喜笑颜开。
“县主别说,这酒真是极品,咱家就不客气了。”
叶安安又端出十瓶来。
“乡野人家也就这点东西拿的出手,这些麻烦大人代叶家献给圣上,谢圣上的隆恩。”
“哈哈,叶二小姐放心,咱家一定带到。”
“还有这封信,是陈老请大人转交给圣上的,也麻烦大人了。”
陈先生的身份不是卓公公能轻视的,他说带封信,他一定得带。
大张旗鼓的来,浩浩荡荡的走,但叶家却因此转换门庭。
赵大人没来得及与叶安安说话,跟着去送人。
送走了大人物,叶家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一直不露面的陈先生也才出来。
“哼,算这小子有眼色!”
说的是皇帝给叶安安封县主的事,县主可是公主郡主之下的品阶。
一般只有郡王之女才能得县主的封号,还是得家里有功勋的。
陈先生本想着皇帝会赏赐金银,最多再赏个乡君便是皇恩浩荡。
没想到延顺帝还挺大方,竟然直接赏了县主。
“二姐是县主,那我不就是县主的妹妹,官家小姐了!”
秦氏没好气的拉回蹦起来的叶乐。
“高兴什么呢,你二姐是县主又不是你是县主。”
最主要的也不是叶山,秦氏为自己的自私不耻。
她知道不该这样想,红薯是安安找回来,也是安安种出来的。
出谋划策的是阿宁和陈先生,山哥顶多就是帮着除草松土,连那些吃食都是安安想出来的,叶山不该占着功劳。
但她是叶山的妻子,也是几个孩子的母亲。
忍不住的就要想,若是叶山得了官位,家里的几个孩子便彻底的有了靠山。
萍萍在那边有底气,乐乐,安安以后也能嫁个好人家,连猫儿都有了好出身。
安安得了县主之位自然也好,但她总算着没有叶山得了好处大。
叶山太了解她了,一听她这么说就正了脸色。
“阿兰你胡说什么呢,安安得了县主不就是叶家得了官嘛,乐乐说是官家小姐也没什么错。”
没有戳破秦氏的心思,但也劝慰她,谁的了官位都一样,只要出在叶家就行。
秦氏就是一时想左了,叶萍的离开还是伤了她,也让她意识到了权利的重要性。
叶家得官位,她当然想让每个孩子都能沾到光。若是日后安安嫁人了,乐乐和猫儿岂不就落空了?
陈先生继续道。
“皇帝赏了五百亩地,你可懂是什么意思。”
“安安明白。”
这个要求便是叶安安让阿宁替她像皇帝讨的,金银锦缎都不重要,但她要地。
叶家现在是临安有名的大地主,而皇帝给的这五百亩估计也就是临安大部分的官地了。
她要地不仅是为了叶家,为了西北,同时也是为皇帝分了忧。
红薯有是有了,但让百姓冒险去种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叶安安要地,她要把这些地全部种上红薯,然后将红薯的名声打出去。
看到利益百姓才会心动,没有风险百姓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更何况现在会种红薯的太少了,她要培养一匹熟悉红薯种植的农户,到时才好将红薯的种植方法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