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明末传奇之钢铁脊梁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国立诚
赵率教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四千士兵,这些人就是他手中的精锐。都是一战一战打出来的精兵,就算对上相同数量的女真甲兵也能全身而退。
若是遇到数量差不多的蒙古人还有战而胜之的可能,但就是这样一支嫡系力量要与他一同冒险进入遵化县。
只是不知道等下进入县城后还会剩下多少人了,尽管心中有着万分的不甘,但赵率教还是咬牙下了全军突击的命令。
一声令下四千人如同一道洪流冲向遵化县,正在外围巡视的蒙古人探马被突然出现的明军吓了一跳。
这么多人一起突击,人数少的蒙古探马根本不敢阻拦,急匆匆的回去报信。
蒙古人射手骑在马上围绕着遵化县不停的游走,看准机会就会张弓搭箭射向城头。
骑射对于蒙古人来说就如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这种已经刻进他们骨髓的东西使用起来驾轻就熟。
蒙古射手的箭术十分的精准,站在城头上防御的明军稍有不慎就会被射中,倒在城头上。
就算城头已经支起悬护,还是不能挡住蒙古人的箭矢,城头上不断的有士兵发出惨叫。
而城头上弓手的反击显得苍白无力,要想射中城下高速奔驰的蒙古射手十分的困难。
遵化是皇太极进入大明境内的退路之所在,这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为了退路的考虑,皇太极必须要拿下这里。
遵化城下的护城河早已被填平,无数的蒙古士兵抗着云梯冲向城下。这些蒙古人将身上的皮袍子褪到腰间,赤膊着上身冲向城下。
他们悍不畏死的爬上云梯,就算被守军一次又一次的打下来也在所不惜。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命,只要能打在来遵化城一切都值得,哪怕为此战死也在所不惜。
布尔噶图正在指挥着蒙古人攻城,他已经买皇太极面前夸下海口,一定要亲自攻下遵化县城。
而皇太极也许诺布尔噶图,只要打下遵化县城,蒙古人可以优先进城。城内的一切尽皆归蒙古人所有。
这下子蒙古人疯狂了,悍不畏死的冲击着遵化县城。哪怕城下已经尸骸遍地也没有停止的意思,人人都憋着劲想第一个冲进城内劫掠。
遵化县在蒙古人的进攻下已经有些摇摇欲坠,若不是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国彦亲自在城头督战,早已被蒙古人破城了。
好不容易杀退了蒙古人的一波进攻,总兵朱国祚手提染血的长剑走上城楼。
“王大人!遵化真的守不住了,守城器械已经耗尽,现在完全就是兄弟们在用命与鞑子拼。
一但遵化陷落鞑子肯定要屠城,城内之事还望大人早做打算!”
听了朱国彦的话,王元雅面色微微的动容。看向城头上哀嚎的伤兵,神情有些落寞。
“真的守不住了吗?”他的声音低沉,好似在问朱国彦,又好似在问自己。
王元雅从怀中掏出了一条白绫道:“若遵化城破本官守土有责,唯有一死以谢皇上圣恩!朱总兵还是找机会冲出去吧!城内的百姓能救几个算几个吧!
这是本官能为他们做的最后一点事情了,朱总兵好自为之吧!”
朱国彦看到王元雅手中的白绫神情有些肃穆,这位王大人虽然贪财了一些,但该有的气节却丝毫不少。
千里做官只为财,这天下又有哪个官员不贪财呢?
女真人与蒙古人已经将遵化城围得水泄不通,就算自己想要突围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朱国彦没有继续说话,转身去查看哪些伤兵了。
鼓舞士气的话根本就没有必要再说,瞎子都能看出来遵化城坚持不下去了。
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希望有援兵能赶到给遵化解围吧!
这只能出现在朱国彦的想象中,不提凶狠的蒙古骑兵,就是那些女真人大明又有哪知军队野战中能战而胜之呢?
也许那位不世定国公手下的长兴军能做到吧!但这里可是内陆,不世定国公的长兴军就算有翅膀也不可能飞到遵化来。
走在遵化的城头朱国彦看了一眼城外正在准备进攻的蒙古人,叫来一名士兵说道:“把靠近城墙的民居全部拆掉,砖石木料全部用来守城!”
那名士兵一路小跑着下了城墙,但朱国彦知道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遵化县最需要的是援军,蒙古人已经进攻了两天,每一名守城的士兵都十分的疲惫,再这样下去有再多的守城器械也扛不住蒙古人的猛攻。
就在朱国彦想着如何拖延时间,坚持到援军到达之时,城头上的一名士兵叫嚷起来:“蒙古鞑子又上来了!”
这声呼喊就是战斗的命令,刚刚还东倒西歪坐在城头休息的士兵立刻怕了起来,紧张的看着城外进攻的蒙古人。
朱国彦站在城头,双眼紧紧的盯着进攻抗着云梯的蒙古人,当蒙古人进入射程后下令道:“放箭!”
一声声放箭的命令传递出去,城头上的箭手立刻向城下抛射箭雨。
城下的蒙古人实在太多了,根本不用瞄准,就能射中奔跑中的他们。
那些骑在马上的蒙古射手也开始反击,城头上只要有人露头立刻就会遭来数支箭矢。
又是一场激烈的攻防战展开,没有多少守城器械的守军丢完了滚木擂石就只能向城下丢砖头。
砖头若是随便扔下去,砸中蒙古人也不会有太大的伤害。
要想阻止蒙古人登城就需要双手用力的将砖头使劲的砸下去,每当士兵想要双手往城下砸砖头时,城外的箭手就会有箭矢射到。
一时间城上城下的惨叫不断,很快就有蒙古人跳上了城头。
朱国彦亲自率领亲兵冲向跳上城头蒙古士兵,他的亲兵人人身穿铁甲,对上蒙古士兵好不吃亏,还能占据不少的上风。
但他的亲兵实在是太少了,百十名的亲兵分部在遵化县城头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蒙古士兵登上城头,朱国彦的心也沉到谷底。
“援军来了!”这一声喊让遵化县守军的精神为之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