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322章 努力

作品:神圣罗马帝国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新海月1

    (第四卷的,发错了)
    进入改革状态的毛熊同样也不安分,欧洲大陆没有他们扩张的机会,就跑到了远东地区搞事情。
    先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落井下石,从清王朝手中割让了大片领土,接着又把目光投向了日本。
    1861年,俄国军舰闯进了对马岛(长崎县的一座岛屿),企图强占这里作为入侵日本的桥头堡。
    四分五裂的日本,自然是没有能力抵御俄国人的入侵。幕府向列强求助,希望借助其它列强的实力,打消俄国人对他们的野心。
    为了限制俄国人扩张在远东地区扩张,英、法、荷等国纷纷表示支持日本政府,英国人还派出了军舰和俄国人对持。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改变的话,迫于英国人的压力,俄国人就该退缩了。
    偏偏这个时候奥地利远洋舰队进入了东亚地区,不甘心失败的俄国人以奥地利求助。
    奥地利驻日公使将消息传递给了远洋舰队,远洋舰队司令官阿雷斯特头疼了,政治上的问题太令他为难了。
    按照俄奥同盟条约规定,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两国有义务互相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个力所能及的度不好把握了,大殖民时代一切都靠实力说话,在远东地区目前实力最强的就是奥地利远洋舰队。
    在远洋舰队抵达前,远东地区都只有风帆战舰。铁甲舰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踪,很多人还以为是谣传。
    奥地利远洋舰队的到来,无疑是开起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次全球访问,奥地利狠狠的刷了一次存在感。让世界各国明白,欧洲还有一个顶尖列强——奥地利。
    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满清政府的恐洋症更加严重了。即便是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访问,还是有很多人睡不着觉。
    表明了来意过后,奥地利远洋舰队轻松的获得了补给,沿途的官员就像是送瘟神一样,生怕惹出了麻烦。
    远洋舰队这次出来不是惹事的,通常只是在港口晃悠一圈,补给一下物资就前往下一站。
    现在舰队就停靠在大沽口外,负责外交事务的使臣胡梅尔,还在京城进行日常外交访问。因为通信不便这个麻烦的问题,就落到了司令官阿雷斯特头上。
    舰队参谋长钱德勒提议道:“司令官阁下,涉及到了外交问题,不如让驻日公使自行决定吧!
    反正我们还要访问日本,有什么问题到时候再说。就算是英俄两国真的起来了,我们也可以过去调停。
    现在圣彼得堡政府正忙着改革,沙皇政府是不会和英国人全面开战的,就算是发生了小冲突,也在控制范围之内。”
    参谋长钱德勒的政治敏感度显然更高一些,英俄冲突不等于英奥冲突。这次奥地利没有在远东地区扩张势力范围,双方没有利益矛盾,自然就冲突不起来。
    口头上的外交支持俄国人,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在使臣不在的情况下,把主导权交给驻日公使是符合规定的。
    司令官阿雷斯特揉了揉额头说道:“好吧,外交上的问题还是让外交部的人去处理吧!”
    能担任奥地利远洋舰队司令官,阿雷斯特自然不会是傻子。政治眼光不灵光,那是他从不参合政治。
    欧洲的事情他还关心一点儿,远东地区就超出范围了。如果不是亲自过来走一趟,在他的潜意识里远东各国和非洲土著王国没有任何区别。
    对政治的漠不关心,也是他平步青云的一个重要因素。反而是政治天赋牛叉的军官,一个个都混得不咋地。
    军人不得参合政治,这是奥地利的规矩。想要从政,先从部队退役再说。
    和大部分皇帝一样,弗朗茨也希望军人单纯一点儿,想多了就容易出问题。
    ……
    经过了数年的苦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过后,1860年10月中旬英军攻克了德里,俘虏了莫卧尔皇帝。
    印度起义军名义上的领袖不复存在,起义军联合的纽带被切断了,陷入了各自为战状态。
    紧接着,英军又先后攻克了勒克瑙、卡尔彼、瓜略尔等地区,起义军损失惨重,被迫转为游击队活动。
    擅长政治斗争的英国人,趁机发布了《致印度王公、首领和人民书》,拉拢当地的土邦王公、地主、宗教团体。
    见大势已去,这些土邦王公地主和宗教团体纷纷倒戈,起义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状态。
    到了1861年3月份的时候,这场声势浩大的印度大起义被扑灭了下去。大英帝国终于腾出了手来,继续执行他们的全球战略。
    英国人腾出手了,对想要干预美国内战的弗朗茨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
    美国,经过了英法奥西四国的外交努力,加入南方同盟的联邦州增加到了十四个,南北双方实力差距缩小了。
    北方诸州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很多联邦州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妥协的准备,毕竟英法奥西四国都是支持南方政府独立的。
    在很多人看来采用武力统一,很容易引来了各国的联合干预,搞不好又要重现火烧白宫的尴尬局面。
    这个时期,美国军队中大部分军官都是南方种植园主出身。资本家们没有扛枪打仗的习惯,军队的主导权一直在南方种植园主手中。
    南方政府宣布独立后,美国陆军就散了大半,军官变得尤为缺乏。
    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林肯总统就算是想要用武力解决南方同盟,短时间内他也没有足够的军官可用。
    只要拖下去,造成了南北分裂的既定事实。无论北方政府承认与否,最后他们都无能为力了。
    这个时候南方政府干了一件蠢事,引爆了战争。
    1861年4月12日,自我膨胀的南方政府出兵进攻萨特姆要塞,准备用武力逼迫北方政府承认南方同盟独立。
    南方政府先动手了,这一举动无疑是刺激到了北方各州民众的神经。资本家们立即操纵舆论,北方政府被包装成为了受害者。
    林肯苦苦等待的机会来了,战争爆发后立即下达征招令。
    原本抵制武力解决南方问题的各州,这一刻都站在了北方政府身后,支持联邦政府平叛。
    本来已经被各国联手说服,在内战中保持中立的几个北方州,现在受舆论的影响,立场再次动摇了起来。
    收到了消息过后,英法奥西四国公使都在痛骂猪队友。
    按照事先预订的计划,南方政府宣布独立,利用美国民众反对内战的心里,在各国的干预下造成既定事实。
    现在,这些外交努力大都付诸流水。除了多忽悠了三个畜牧州参与南方同盟外,好不容易才说服中立的北方州,又被卷入了进来。
    奥地利驻美公使德鲁克脸色难看的说:“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于事无补,我们还是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办吧!”
    法国驻美公使亚尔弗里得冷笑道:“还能怎么办,既然这帮没有信誉的美国佬想打,那就让他们打个痛快。
    等他们打到精疲力尽的时候,我们再出来收拾残局。只要我们保持一致,那怕是分出了胜负,也可以把局势逆转过来。”
    显然,亚尔弗里得对南方政府已经非常不满了。发动战争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没有和各国商议。
    要知道,现在南方政府的局面还是四国一起出力,才撑起来的。这才刚刚取得了优势,南方政府就飘了。
    美国人打不打,实际上大家不在乎。可是关系到了大家的政绩就不一样了,现在战争爆发局势失控,未来想要干预就只能依靠武力了。
    武力分裂美国和政治手段分裂美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要是靠政治手腕分裂美国,那么在坐的这四位就创造了外交史上的奇迹,凭借这一功劳,就算是混成外交大臣也不奇怪。
    别的国家政治稳定,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成为外交大臣还有困难。可是法国不一样,最多也就排上几年队,就轮到他了。
    这还是拿破仑三世时代,政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是在共和国时期,一年之内换七八次人都没啥好奇怪的。
    英国驻美公使马克奥立弗摇了摇头说:“逆转局势哪里有那么容易。最好还是南北双方打个两败俱伤,最后由我们出面调停。
    只是这个度不好把握,万一玩儿崩了,让一方赢得了战争,我们再想要干预要付出的代价就大了。”
    西班牙驻美公使弗朗西斯科报怨道:“都怪杰斐逊-戴维斯那蠢货,满脑子都是打打杀杀,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做政治!”
    “他要是不蠢,我们还支持他干嘛?扶植一个蠢货主导南方同盟,总比支持一个枭雄要好。”奥地利驻美大使德鲁克安慰道
    毫无疑问,大种植园主杰斐逊-戴维斯能够成为南方同盟的总统,也少不了四国的支持。
    杰斐逊-戴维斯能够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显然也不是什么简单货色。他参加过美墨战争,担任过战争部长(国防部的前身)。
    战争时期,自然要选一位精通军事的国家领导人了。至于其它方面的能力,欠缺一点儿也无妨。况且,能够担任战争部长就足以证明他的政治才能不低。
    法国公使亚尔弗里得提议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先支持南方这帮蠢货。反正他们的实力有限,就算是明天攻克了华盛顿,也没有统一美国能力。
    到时候,我们再支持北方政府打回来。反反复复来几次,尽可能的消耗他们的国力,免得成为了祸害。”
    英国公使马克奥立弗想了想说:“南方政府既然敢摆我们一道,怎么也要给他们一个教训。不如现在我们一起宣布中立,呼吁两国和平解决争端。”
    支持的方式有很多种,力度最大的自然是直接下场。显然,南方政府干的蠢事,令大家非常的不满,直接拉偏架不可能发生了。
    宣布中立,无疑是在警告南方政府,不要玩火。
    呼吁两国和平解决争端,换个理解方式,也可以看成是在为武装干涉制造借口。
    等到大家准备干涉的时候,潜台词就变成了:谁要是拒绝和平解决南北问题,那么四国就要用武力让他们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