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284章 再见无期

作品:烈明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睿士

    崇祯十六年的三月二十九,关外满清的皇帝皇太极在盛京暴病而亡,霍五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回了山东,朱平安仔细算算,皇太极身亡的时间竟然比真实的历史早了一年多。和历史上满清最高权力处于真空时期的状态差不多,两个最强有力的皇位继承人选,豪格和多尔衮,各自率领着自己的支持者,在盛京城内剑拔弩张,相持不下。
    从三月底到四月底一个月的时间,豪格和多尔衮已经起了不下十次的冲突,但两人却都不是鼠目寸光的人,深知如果一旦开启真正的刀兵之争,那很可能便要重演当年蒙元时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的争斗,旷日持久不说,就连满清自身的实力也要元气大伤。
    加上以代善、济尔哈朗为首的八旗贵族在其中斡旋,虽然皇位还是悬而未决,但总算是暂时停止了武力对抗。
    大明总算因此得以喘息片刻,但也只是片刻而已。眼前最大的敌人已经悄然由满清转变为了李自成的顺军。四月初的时候,西安失陷,大顺军在西安劫掠三日,之后李自成志得意满的登基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大封文武。以牛金星为天佑阁大学士,总理朝政;顾君恩为崇文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宋献策为护国军师。刘宗敏为众将之首,仍为权将军,官封左都督,封爵汝侯;李过为大将军,总督老营六部人马。其余贺锦、刘方亮、田见秀、李岩、党守素、袁宗第、高一功、郝摇旗等俱有封赏,就连远在湖广作战的白旺都得了制将军的官职,总督湖广兵马数万之众。
    但对于贺人龙的封赏,李自成却是甚为头痛。贺人龙投效以来,可以说,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他贺人龙,孙传庭的大军不会败得如此之快。也不会有这么多陕军的精锐投靠大顺。到了如今,贺人龙麾下已经聚集超过了五万的人马,而且基本上都是原先官军序列中的精锐。
    攻陷通关,贺人龙当居首功,但是他却对“鲁国公”的爵位不感兴趣,甚至于没有追随李自成进入陕西,而是自顾自的带领着部下趁势杀进山西,最令李自成忌惮的是,贺人龙如今根本不听从大顺军的军令,李自成甚至感觉到此人所图非小,自己这是养虎为患,又捧出了一个“张献忠”和自己唱对台戏。
    为此,李自成在拿下陕西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命令刘芳亮和党守素两部火速进入山西,防止贺人龙大肆圈占底盘,扩充实力。李自成亲统大军随后而来,总算赶上了贺人龙的脚步。
    就这样,李自成以贺人龙为先锋,统率大军东进,山西传檄而定,唐通、姜瓖等大明将领望风而降。令派刘芳亮总督一路人马从平阳经阳城,走卫辉、彰德等地,经真定北上,阻挡可能由江南而来的各路援军。
    “京师立还没有传召各路督抚勤王进京吗?”朱平安翻检着手中的一份份文稿,并没有抬头,而是直接开口问道。
    “暂时还没有!”阴世纲和郭追、沈名先交换了一下眼神,回到道:“阿大传回来的消息,京师里很是动荡,从孙督师兵败之后,城里便有商贾百姓纷纷南撤。但文武官员还没有动静,但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将资财向南方转移!”
    赵光忭补充道:“三月里的朝议,左中允李明睿上疏建议朝廷南迁,圣上没说什么,但其他众臣工无一人响应,内阁诸位也没有一人出言,既不反对也不赞成。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力谏诛杀李明睿,称其是居心叵测,动摇军心民心,很多人附议。”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提出另一个建议,由太子监国南京,同时分封永王和定王至太平、宁国两府。”
    没等赵光忭把话说完,朱平安已经是幽幽长叹,“不用说了,朝臣一定又是坚决不同意了!”
    赵光忭点点头,“大帅明鉴。原本朝臣中是有人赞同这个建议的,但光时亨只说了一句话,众臣便再也不敢坚持了!”
    “是何言?”朱平安很好奇。
    “诸位难道要效仿唐肃宗灵武旧事吗?”阴世纲回答道。
    众人一听,顿时哑然。光时亨的这番话的确诛心。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仓皇出逃。马嵬驿兵变之后,部分朝臣唯恐唐玄宗到了蜀中之后清算众人擅杀杨国忠一党以及逼死杨贵妃的事情,因此,便坚持不肯入蜀,而是保护着太子李亨逃到了灵武,不由分说,便拥立其登上了帝位,遥奉唐玄宗为太上皇。
    光时亨的言外之意便是,坚持此议的大臣们阴谋拥立太子即位,逼迫崇祯皇帝下台。
    这个罪名一说出来,还有谁再敢坚持。
    因此,崇祯只能放弃对朝臣的最后一丝希望,表明自己的态度,“国君死社稷,吾将焉往!”
    有这些“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朝臣们在,崇祯皇帝只能守着京师这一座空城等死了,从那一刻开始,命运已经注定。
    算起来,崇祯皇帝的诏书也应该马上就会下达了,等勤王诏书一到山东,便是崇祯皇帝的最后计划正式启动。
    朱平安预料的不错,此时的京师皇城内,崇祯已经派人拟好了勤王京师的诏书,准备送往各地。
    “江南各地的兵马召集了吗?现在到了哪里?”趁着王承恩和怀德整理诏书的时候,崇祯问道。
    “回禀身上,总督庐州、凤阳的总督马士英已经召集两万人马,目前出了南京,正在向南直隶一线疾进……!”
    咣当一声,崇祯皇帝一脚将身边的香炉踢翻,香灰洒落一地,殿中的宦官、宫女连忙跪地请罪。
    崇祯叹口气,疲乏的挥挥手臂,“都起来吧,朕早该想到的,朝臣无论南北,都是一丘之貉,一个月前,马士英已经出了南京,至今仍然徘徊不前,打的什么主意,他心里清楚,朕的心里也清楚!”
    “圣上!”王承恩欲言又止。
    崇祯摇摇头,吩咐众人都退出去。“大伴,这些诏书你拿去方正化那里用印,将所有的印玺符绶都一并取来,传召太子前来,以后,这些便由他一并保管了。太子年幼,虽然这两年跟在朕的身边处理国事,但历练还是太少了些!”
    “圣上宽心,南京六部齐全,史可法又是忠贞干练之人,必然会全力辅佐太子殿下!”
    崇祯皇帝苦笑练练,“史可法此人忠贞是没的说,朕也放心,可这才干……!太子这些年身边也聚拢了一些人,但真正有些才干的,也唯有杨廷麟一人而已。朕这么多年打压,便是为了给太子留下一个可用之才,等太子到了南京,便以杨廷麟为兵部侍郎,总督兵事,必然会有起色。”
    一说起来,崇祯才发现要安排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他的手指有节奏的敲击着桌面,“还有山东的方岳贡,也是可以大用的干才,太子到了山东之后,他和杨廷麟可为左膀右臂!”
    “大伴,朕命你准备的诏书怎样了?”
    王承恩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呈递到崇祯的面前。崇祯仔细看了看,点点头,“一并用印吧!等朱平安入京,便昭告天下,册封朱聿键为唐王,封藩福州。朱平安归入宗族,为唐王世子!”
    王承恩心中一颤,点头应下。
    崇祯皇帝松了一口气,疲倦再度袭来,挥手让王承恩告退。
    王承恩退出殿外,立刻赶赴司礼监的值房,怀德也从旁边跑过来,将几份早已准备好了的诏书混到王承恩怀中的诏书中,这才转身回殿内侍奉。
    王承恩用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几份诏书,心里的一块大石也落了地。
    等到了司礼监值房,王承恩却是有些吃惊。偌大的值房竟然是空无一人,等到了掌印太监的值房,王承恩这才发现,现任的大明内相方正化竟然在值房内自斟自饮。
    “方公,您这是……?”王承恩有些惊愕。方正化往常滴酒不沾,律己甚严,但今日却为何一反常态,在当值的时间内竟然喝起酒来。
    “是贤弟啊!”方正化招招手,招呼王承恩在自己身边坐下,将书案上推挤如山的文册,信手一推,全部推到地上,又找出一个酒杯来,为王承恩斟满一杯酒。
    “今日这一杯,权作你我兄弟离别之酒!”方正化举着酒杯,和王承恩轻轻一碰。
    “方公说的这是哪里话?”王承恩诧异万分。
    方正化呵呵一笑,“贤弟恐怕还不知道,愚兄我明日便要出京了?”
    王承恩吓了一跳,杯中酒险些都泼洒出来。“方公为何这样说,如今正是要紧时分,司礼监缺了方公如何能行?”
    “皇上已经下旨,命愚兄前往保定执掌军务!”
    “啊!”王承恩吃了一惊。
    “莫要吃惊,不仅是我,杜勋、李凤翔、高时明等人都要奔赴各地掌兵。万岁爷已经对各地督抚武官失望透顶,所以才命咱们这些体己人到各地掌兵,抵御流寇!”
    王承恩的心头一阵黯然,方正化是个老实人,平日里与世无争,所想不过是安安稳稳的做好自己的差使,想不到,危局之下,连他也不能幸免。
    “方公稍待,您已经上了年纪,又有一身病痛,如何能操劳兵事,我这就去圣上那里……!”
    方正化一把拉住他的手,反而笑起来,“我已经请辞了一次,如今却是再也推脱不了了,人活百年,终究不过是黄土一抔,既然躲不过,那便尽心王事,死得其所罢了!”
    方正化一饮而尽,信手将酒杯一扔,揭开身边案几的红绸,露出大大小小的十几个木箱来,“印玺都在此处,想来是圣上命你来接手,这样也好,也免得我受奔波之苦了!”
    说完,方正化站起身来,冲着王承恩一拱手,“贤弟,愚兄这便告辞了,再见无期,万望保重!”
    王承恩呆呆的还礼,眼睁睁的看着方正化慢慢走出值房,身影慢慢隐入迎面而来的万道霞光之中。胸口像是憋了什么东西,让他万分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