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古武高手在校园 | 分类:都市言情 | 作者:秋江独钓
“汉字简化前后有两个方案,今天我们使用的是一简表。后来又推出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俗称二简表,准备进一步简化。”顿了一下,曹越继续说道:“其实,一简表不是胡乱简化,我们今天使用的简体字有一定历史渊源,很多字形前身源自行书和草书。可到了二简表,那就真的是胡乱简化了,简的完全没有道理,一个个字缺胳膊少腿非常难看,完全破坏了汉字结构,结果遭到海内外的强烈抨击,于是试行一段时间后就作废了。”
“曹越说的不错。”门诗洛点了点头,告诉大家:“北野正司先生本专业是医学,但与此同时还是非常有名望的汉学大家,在汉语研究和华夏历史领域颇有造诣。当年推行二简表,北野正司在东瀛高校任职,得到消息之后联合海外诸多汉学家联署一封公开信,通过外交渠道递交给了我国。北野正司在这封公开信中力陈二简表的弊端,希望华夏能够从保护本国文化和历史角度出发,不要轻易推行这种简化。这封公开信引起了国内学界和高层的重视,最后二简表被废止不能说是一个人的功劳,但确实跟北野正司有关系。也正是因为这封公开信,北野正司与国内学术界建立了联系,偶有研究专著发表,必定引起重视。大概五年前,北野正司从东瀛高校引退,被我们学校特聘到国内教学,不过一直是在医学院那边任教。最近,学校考虑北野正司先生在海外汉学界很有影响,所以才做出这种安排。大家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让东瀛人来教我们汉语,其实曹越刚才已经给出答案,我们曾经失去的东西就要从国外找回来。”
门诗洛这一番话说出口之后,教室里非常安静,再也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就连刚才非常激动的沙文涛,也非常惭愧的说了一句:“确实,我们失去了太多东西……”
门诗洛很认真的叮嘱大家:“今天,北野教授第一次给大家讲课,我希望大家表现的热情一点。”
说着话的功夫,北野正司已经来了,而且还是沈道邻带来的。
北野正司其人看起来六十岁左右,中等身高,体型偏瘦,头发略有些灰白,穿着一身西装,没有系领带。
曹越在穿越之前跟东瀛人打过交道,印象里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但凡是有点身份的人,在公开场合举手投足都狠斯文,甚至可以说斯文的有些刻板。任何一个动作,都像提线木偶一样用固定动作完成,一点多余的动作都不会有。
北野正司正是这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甚至连一点表情都没有,简直就是一尊雕塑。
沈道邻站在讲台上,用非常欣喜的语气说道:“今天开始,将由北野正司教授主讲过去由我教授的课,北野正司教授是一位汉学大家,同时也是华夏人民的老朋友,大家能有幸在他门下学习,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机会……现在请北野教授给大家讲几句。”
北野正司走到讲台上,先是冲着大家鞠了一躬,也是直到这个时候,脸上才微微带上了一点笑容:“非常高兴认识大家,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希望能跟大家共同学习成长……”
北野正司这话刚一说出口,沈道邻立即带头鼓掌,教室里稀稀拉拉响起了一阵掌声。
沈道邻讲课的时候曾提到过,他非常反对汉字简化,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才对北野正司其人颇有好感,称之为“华夏人民的老朋友”。
这个北野正司是不是“老朋友”其实很难说,但绝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华夏通,说着一口非常标准的汉语普通话,略略带一点京腔:“我自幼被华夏文化所吸引,几十年来浸淫其中不能自拔,奈何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我也只能窥见其中一二。如今年事已高,能够继续探研下去的时间,想来也是不多了,我非常希望能把自己这些年来的研究心得和体会分享给大家,这样我也算不枉此生。”
北野正司这一番话说的很谦虚诚恳,获得了大家的好感,于是教室里又响起一阵掌声,这一次比刚才热烈多了。
简单一番欢迎之后,沈道邻和门诗洛就离开了,留下北野正司给大家讲课。
北野正司打开教案,问了一句:“不知道沈教授上一节课讲到什么地方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唐庆民在班级微信群里艾特了一下曹越,说道:“曹越,你那么有才华,是不是可以试一下,这位北野教授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曹越早知道唐庆民是什么人,本来懒得理会,不过仔细一想,却又觉得挺有道理。
中国失礼,求之四夷,道理是没错,但这“夷”也得有真才实学的,总不能从国外请个骗子来这胡说八道。
于是曹越举起手来,说了一句:“北野教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
“好。”北野正司点了点头:“是汉语有关的吗?”
“你是汉语教授,当然要请教汉语问题了。”
北野正司轻轻一笑:“其实,你如果对其他问题感兴趣,比如历史,我们也是可以探讨的。”
曹越试探着问道:“如果我请教历史问题,北野教授也可以回答?”
“可以。”北野正司毫不犹豫的道:“我对华夏历史一直非常感兴趣。”
“好。”既然北野正司都这么说了,曹越决定用历史问题考一下,而且选择的是自己最熟悉的明史:“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明成祖下诏迁都北京。虽然正式下诏是在永乐十四年,但事实上之前已经准备了十几年,包括修建北京皇宫、修建长陵、打通南北漕运,这也就是说,永乐帝其实早有迁都的想法,问题就是为什么花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迁都?”
唐庆民听到这话,在微信群发牢骚:“我还以为曹越多么有水平呢,这问题也太普通了,是个人都能回答。”
夏雪瑶在上课的时候很少玩手机,刚好这个时候看了一眼微信群,立即告诉唐庆民:“你错了,越是简单的问题,其实越是考验人,这是曹越的高明之处。这种百度一下就能找到一大堆答案的问题,北野正司如何回答,正好表明其水平。”
“永乐迁都”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北京城自此成了华夏的政治文化中心。
至于为什么还要迁都,当代已经做过许多研究,就像夏雪瑶说的一样,随便百度一下就能找出来许许多多分析文章,而且全都说的头头是道。
也正因为如此,曹越偏用这个问题来考北野正司。
“好,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北野正司点了点头:“多年以来,你们华夏人对永乐迁都的解读,无外乎是‘天子守国门’。因为明朝是赶走蒙古侵略者之后建立的,当时北方仍有严重边患,迁都北京有利于抗击蒙古南侵,同时有利于经营东北……我对你们华夏人的解读没错吧?”
“没错。”曹越面无表情的点了一下头:“北野教授难道也是这个观点?”
“我不是这个观点。”北野正司缓缓摇了摇头,随后说道:“我们在探讨一件重大历史事件之前,首先要探讨涉及到这件事的人,永乐帝为什么要迁都,就要搞清楚永乐帝是什么样的人。永乐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这是一位戎马皇帝,登基之前的青年时代是在战火中度过的,多次与包括蒙古在内的异族交战。这种成长经历,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异族文化,更懂得思考地缘政治,用今天的话说——朱棣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人。跟历代那些在皇宫后院长大的皇子不同,朱棣对国际秩序有着自己的构想,简单地说就是‘华夷秩序’。在这个秩序当中,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周边所有国家和民族都是野蛮人是为‘夷’,四夷宾服中国并且纳贡。那么为了确保这种华夷秩序,首都的选择就非常关键了。当年,蒙古人征服汉人之后建立元朝,定都北京,其时名为‘大都’,由此北京才成为一座城市,这也就是说北京从一开始就是一座国际化城市。明朝推翻元朝之后,北京的位置正好是汉文化的最北边,游牧文化的最南边,处于华夷交界之处,毫无疑问是新都最佳选址。永乐迁都之后,可以同时控制华夷,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固,可以说这是华夏迈向近代史重要的一步,永乐帝实在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后来不是有满人入侵,明朝自行完成华夏的近代化,也不是不可能,只可惜历史不允许假设。”
曹越深深地点了一下头:“华夏人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基本都是战术层面的,而你却上升到了战略层面。”
北野正司呵呵一笑:“希望我的解读能让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