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753章 月如钩,锁清秋(13)

作品:相逢恨晚,余生皆你  |  分类:都市言情  |  作者:芳苓

    她站了起来,道了声:“阿弥陀佛。”请我进去。
    顺伯转身也看见了我,也站了起来。“孙少奶奶,您来了……”他擦了擦眼睛,收起了泪光。
    我就坐下了,我坐在他们中间,算打横。
    看了一眼,桌上的饭菜喝昨天吃的相比,没有多大不同。依旧是小米饭,依旧是馊豆腐,略有不同的是,新添了两个素菜:一样是煮竹笋,一样是炖蘑菇。
    和昨天相比,我已经不排斥这样的饭菜了。不管事美味佳肴,还是鱼肉荤腥,一概穿肠而过,只是在腹中做片刻的停留,就化为空气,化为污秽之物。那么,吃什么不是一样呢?
    也是怪了。今天再吃昨天吃过的馊豆腐,我的胃没有片刻的不舒服,相反,觉得很香。小米饭也是香喷喷的。竹笋清爽入口,蘑菇甜美滑嫩。我看顺伯吃的也是津津有味。当然了,能和隔阂了五十余年的恋人再次叙话,还坐在同一饭席上,顺伯吃什么都是香的。
    但我是觉得真好吃。一碗小米饭还不够,我又添了一碗。
    慧宁很安静地看着顺伯,看着我。
    “慧宁,我带了一点韭菜。”
    “以后啊,就不要带了。韭菜也是荤腥之物,吃不得的。以前你带的,我都送给山下的居士了。”
    顺伯的老脸就有点儿红。
    “我知道了,只是我的一点心意。”
    “你年纪大了,腿脚也不灵便,以后这些东西,别送了。”
    “我的心意……”在慧宁面前,顺伯变得很笨拙。
    “心意,我收下了。”慧宁告诉顺伯,山下经常有居士农人上山送菜蔬,山里一年四季的,也有野菜生长。“那要愿意的话,可以来山里种菜。闲时,陪我聊聊天说说话。”
    我惊异了。
    慧宁师父无疑是在邀请顺伯。
    顺伯只要不是傻子,就该点头啊。于是顺伯的脸再次红了。
    “我,我在老宅住惯了,住了几十年了都……”他还害羞起来了。
    我看了,都觉得窘。但又想叹息。慧宁邀请顺伯来庵堂,也不过就和老友一样,于男女情分上,是绝了念想的。慧宁是放下了,但顺伯放下了吗?
    我看出了顺伯的紧张。此刻,我是局外人,不宜插嘴。
    “我们的年纪都大了,时日不多了。晚年时候,就不要再分开了。你要不愿意种菜,那也可以种种花儿草儿。听说,你养的花很是不错。”慧宁指了指禅房窗户挂的一篮蘼芜。
    慧宁的邀请很是诚心。
    顺伯就叹口气。“好。我留下。换个环境,对我来说也是新鲜。更何况,其实我一直喜欢这里。”
    他说的该是真心话。
    那么,一切都圆满了。不是吗?慧宁是懂顺伯的,也看透了顺伯。人世间的男女,有很多种相处方式。同居,乃至于结婚,不是最重要的。这已经是他们之间能够找到的最好结局了。
    黄昏过后,顺伯随我回来了。
    而后,他就整理东西,要搬去山里了。
    我想,那儿应该就是他此生最后的归宿吧。虽然一个出家多年,一个仍是俗人。但在那僻静的山中,能够终日陪伴,人生真的了无遗憾。
    我觉得,顺伯和慧宁的故事,可以写一本书。这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此外,我并不认为会慧宁就不爱顺伯了。她的爱,是深埋在心里的。她信佛,或许期望肉身湮灭之后,期待来生,再次和顺伯相见。她一定做过这样的梦,有过这样的希翼,不管她年轻或是衰老。
    他们之间,一定有过这样的约定。
    对于我的看法,骆维森也赞同。
    “慧宁出家,是选择用另外一种形式来爱顺伯。这种爱更慈悲,更宽宏。”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把这个凄婉的故事告诉了谢颖。她喝着茶,也很感动。我建议她动笔。这是一个绝好的题材。但我亲爱的闺蜜,却认为这个故事该由我来写。
    “好吧,我勉力一试。”
    这以后,骆维森和我,也时常到山里来看望顺伯。顺伯是一个很棒的老人。他在庵堂附近搭建了一座小屋,然后就没日没夜忙碌起来。
    顺伯在老爷子身边呆了几十年,老爷子的那一套栽花养草的技能,顺伯早就谙熟于心。没过一个月,庵堂前后简直就是花海一片了。我第一次见时,震惊的以为走错了地方。
    不仅仅是庵堂,整座小山,只要是有土的地方,顺伯都别出心裁地栽了芭蕉、文竹、香橼、茶树、兰花……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花园。
    渐渐地,香客们就多了。
    香客虽多,但并不喧哗。只要一走上台阶,不管男女老少,就会安静下来,静静地欣赏山中的美景。心怀虔诚,一言不发。
    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这样动人的风景里,藏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谢颖约稿,我到底写了介绍慧宁和顺伯的文章。文章在报刊登出,几乎引起了轰动。是的,很多人都按照我书中介绍的地址,前来孤山,敬香献花。再有的,就是专为拜访慧宁和顺伯。有好事的外地记者,更将那段窄窄的石阶,称之为爱的阶梯,将顺伯住的白屋,称为爱的小屋。
    老实说,知道他们宁静的晚年生活被打扰,是我不愿看到的。为此,我还很内疚。
    “既然都这样了,也不必自责了。事情总是有好的一面。”骆维森如实说。
    我似乎多虑了。香客们都很尊敬慧宁和顺伯。他们什么都愿配合,唯一不愿拍照。
    “多拍拍这儿的风景,你们看,多美呀。”这是顺伯的建议。
    顺伯说这话时,往往慧宁就不在身边了。支开了香客,她就去禅房参禅了。顺伯喜爱花草,那随便他怎么栽吧。慧宁安心求佛,顺伯也自不会来相扰。
    每天黄昏之时,慧宁会煮一锅稠稠的粥。顺伯也就和众居士一起,过来喝粥,大家聊一聊农桑闲话。
    锡城是一座大城市。但更大的名气,却是因了孤山这座小山,也是叫人想象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