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霸蜀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庄不周
建兴十四年三月,陈震千里奔波,匆匆回到了成都。
他甚至没有回家,一脚就迈进了丞相府的大门。
“孝起辛苦了。”诸葛亮走进门,打量了陈震一眼,很亲热的招呼了一声。陈震却没有心思回应,他草草的拱手施了一礼,急不可耐的说道:“丞相,我觉得这么做害大于利。”
诸葛亮诧异的看着陈震,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陈震这么失态。看起来,这句话大概已经在他肚子里盘旋了很久,所以一见面就迫不及待的吐了出来。
“别急,孝起,先把你看到的情况说说。”
陈震应了一声,把自己这小半年的见闻说了一遍,特别是重点讲述了魏霸不为人知的水师,最后说道:“就目前而言,天师道势力大增,不论是官还是民,信仰天师道的人都不在少数。不过,现在的天师道仿佛和我之前了解的天师道又不太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多了实证的习惯。”陈震沉吟道:“以前的天师道也讲一些玄妙的道理,现在依然讲,但是更注意验证推理,看起来是一些不足为奇的东西,却争论得非常厉害,不仅是口头辩论,而且还要做一些实证。”
诸葛亮听得莫名其妙,不知道陈震究竟在说些什么。陈震想了想,问了诸葛亮一个问题:“丞相,你觉得一件东西从高处落下,快慢与什么有关?”
诸葛亮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带有明显魏霸风格的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细细思量之后,就会发现根本不简单。他没有回答,只是看着陈震。
“很少人都会认为,是轻的慢,重的快,对不对?”
诸葛亮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不对。”陈震摇了摇头,讲了一个交州流传甚广的铁球实验。这个实验来源于一次争论,双方都是天师道的信众,但是争执不下,最后特地建了一个高达二十丈的木楼,经过多次试验,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下落速度的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与空气阻力有关。
诸葛亮非常意外,一时为之出神。
“我想提醒丞相的不是这个结论,而是魏霸治下的学风。从中原迁往交州的世家依然在传承儒家经典,可是在儒家经典之外,也有不少人开始关注其他的学问,比如这天师道的学问,比如这实验的学问。丞相,要设计这样的一个实验,可不是想想那么简单。”
“这有什么复杂的,找两个轻重不一的东西一起扔一下就是了。”
“不然。”陈震摇摇头,苦笑不已:“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实验的确是这么做的,可是后来经过反复辩难,选定了两个大小不一铁球,丞相可知道是为什么?”
诸葛亮沉吟片刻:“铁球重,不易被风所动?”
“丞相高明。”陈震挑起大拇指,感慨道:“丞相与那些人相比,超出不止一筹。可是,若非我提及,丞相能想到这个实验,想到这里面的细微区别么?”
诸葛亮的脸色慢慢的有些发白。他懂了陈震的意思,那些人虽然不如他聪明,可是有无数人互相辩驳,反复论证,他们就能做出他所无法企及的成就。
也许魏霸治下不可能再有一个像他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可是当他把大量读书人的兴趣导向这些实证学问的时候,他就可能拥有数十甚至数百个比他更聪明的人,也就能做出更多他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创新发明。
魏霸本人也很聪明,可是他没有满足于自己的聪明,他让更多和人像他一样思考。而这个办法就是借助天师道。天师道在利用魏霸扩大传道范围的时候,也不知不觉的被魏霸利用了,他们传的道已经不仅仅是天师道的道,还有魏霸的道。
现在,魏霸不仅仅是一个神将,他更等同于一个精神领袖,是没有天师之名的天师。
那么,一个诸葛亮能和成千上万的人对抗吗?
有了这个解释,魏霸治下的实力迅猛增长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他将法家学术的耕战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诸葛亮喃喃的说道:“这样的人才不能为国家所用,反而成为国家的隐患,是我这个丞相的失职。”
陈震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道:“魏霸实力非同小可,现在所缺的只是一个名义。如果再授予王爵,则无能为制,必然失控。”
“不授王爵,就不会失控?”诸葛亮惨笑着反问道:“让他如此静养,只会让他的实力增长更快。与其如此,不如让他上阵搏杀。战场上,多少总能消耗一些实力的,说不定……还会有一些意外之变。”
陈震无奈的摇了摇头,诸葛亮已经开始钻牛角尖,寄希望在战场上再出现彭城之战那样的意外了。他也不想想,魏霸吃过一次亏,就一点教训也不吸取,还会再吃第二次亏?
陈震没有再说什么。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
……
天子下诏,因战事紧急,诏使者赐车骑将军魏霸牛酒夺服,负责东海的战事。
诏书下达之后,火速送往朱崖。
李严得到消息,无动于衷。陈震去朱崖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他已经和魏霸多次交换意见。
李严早就知道魏霸在成都有眼线,而且眼线并不掩人耳目,甚至有些张扬。魏家庄园还在成都,他们能打听到不少消息,传往交州。李邈是彭小玉兄妹的亲舅舅,也是魏霸布在成都的眼线。除了这些人之外,成都那些有家人在魏霸麾下的当然也会时时保持联系。
但是李严想不到魏霸有更快捷的联系方式,当李邈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将魏霸的回复送到他手中的时候,李严几乎怀疑是诸葛亮伪造的。原因很简单,这么短的时间,就算用最快的马,也无法将消息传递到魏霸手中,更何况是收到回复。
可是李严不仅一次收到过魏霸的亲笔信,魏霸的书法和诸葛亮的书法的确很像,可是他能分辩得出来,因为这里面有一些只有魏霸和他两个人知道的标记,这些标记就是李邈也不知道。
李严这才知道,魏霸和成都之间的联系居然紧密到了这种地步。事实上,成都的消息传到交州,最快只要五天而已。
能将这个秘密透露给他,自然是魏霸对他的信任进一步加深的结果。李严惊讶之余也松了一口气。
能和魏霸做朋友,大概是他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陈震还没有回到成都,李严就接到了魏霸的亲笔信。魏霸向他承诺,他们之间的联盟不变,这次李严向诸葛亮发难,为魏霸再次出山创造了条件,魏霸感激在心。君投之以木桃,我必报之以琼瑶。交州支援朝廷的钱粮,将指定给关中军团使用,为了防止诸葛亮从中截流,他会将相当的一部分以私人贸易的形式运往关中,希望李严能善加利用,借以立功。届时一东一西,夹击曹魏的同时,也打破诸葛亮的如意算盘,让他自食其果。
有了魏霸这个承诺,李严虽然不能完全放心,多少也松了一口气。他也清楚,魏霸这么客气,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联盟,而是因为魏霸目前有无法克服的短项:战马。
魏霸要靠他提供战马来维持骑兵的规模,否则,魏霸就很难在陆战中与魏军争锋。当然了,这个优势不是永远的,等魏霸占领了辽东,拥有了自己的战马来源,他这个优势就会慢慢的消失。
李严要做的,就是在这个优势消失之前将利益最大化,壮大自己的实力。现在他要做的是争取早点回到关中,将兵权从吴懿的手中夺回来。而要回到关中,就需要魏霸出面力挺。魏霸要力挺他重回关中,当然不能通过这些见不得关的渠道,只能经由正式的途径。
所以,李严只能等,等诏书送到朱崖,魏霸正式回到朝堂,发出他的声音。
就在这时,李严收到一个消息,敦煌太守姜维不知道什么时候兼领护羌校尉,移驻金城。
李严勃然大怒。护羌校尉是武职,任免理应归大将军府负责,现在他这个大将军连一点消息都没收到,姜维怎么就兼任了护羌校尉,由敦煌移驻到金城了。金城和敦煌隔着上千里呢。诸葛亮这么做,是让姜维先靠近关中,为夺兵做好准备吧。
李严立刻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很淡定,他告诉李严,姜维这次调动,主要是由敦煌太守转任金城太守,护羌校尉只是暂时兼领,并不是正式任务,所以没有通知大将军府。
就在李严准备发飚的时候,诸葛亮又说,其实,调姜维转驻金城是为陛下亲征做准备。姜维的一万骑兵到时候是要归大将军辖制的,先由敦煌转到金城,是为了不引起魏军的注意。
李严顿时一怔,他听出了诸葛亮的话外之意:“陛下亲征,谁是主将?”
诸葛亮无声的笑了起来,目光在李严的脸上来回扫了扫:“正方,除了你这个大将军之外,还有谁有资格当此重任?”
.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