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盛世华年[胤礽重生]_423

作品:盛世华年[胤礽重生]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vendredi

    这下,胤禔终于是彻底愣了住,回过神已经用力抱紧了他,双眼也渐渐红了起来。
    许久许久,感觉到了抱着自己的人无声的哽咽和身子不自觉地颤抖,胤礽也跟着微微红了眼。
    “保成……”
    “嗯。”
    “……真的是你?”
    “嗯。”
    在胤礽的断续的解释中,胤禔才知道自己离开京下江南之后,胤礽他就大病了一场,在床上时而清醒时而昏迷躺了三个月,差一点就回不来,后来彻底醒来之后,就已经想起了从前的所有事情,之后就直接找借口退了婚脱了旗籍,正好这次皇帝南巡,便就跟着一起来了江南找他。
    “皇帝不来我也不会来的,”胤礽脸挨着他的脸蹭了蹭:“还好还没成亲,要不又得多个大麻烦。”
    胤禔噗嗤一声笑了,又是心酸又是高兴,庆幸道:“……还好你来了。”
    “对不起……”胤礽其实很愧疚,只要想一想这十几年胤禔过得是怎样煎熬的日子,他就忍不住替他难过心疼,只恨自己想起的太晚了。
    胤禔摇了摇头:“你回来了,就都无所谓了。”
    胤礽抬起头亲上他红了的眼睛,郑重承诺:“我不会再把你丢了的,一定不会。”
    作者有话要说:省略5000字H……定制里补上_(:з∠)_
    番外三十一:此生共白首〔上〕
    世济十五年,胤礽退位为太上皇,皇太子弘皙登基称帝。
    做了太上皇,胤礽就当真不再管任何国事,完全放权给了弘皙让他去干,自己则和胤禔搬去了西郊他们的私家庄园里去。
    三个月之后,鸦片战争爆发,南洋英荷联军率舰三十余艘,近四千海军陆续抵达南海海域封锁珠江海口,朝着大清沿海地界发起了猛烈的炮火攻击。
    这一场战事他们已经谋划了有好几年,早在五年之前,胤礽亲自点燃第一把火销毁英、荷两国偷运入大清的鸦片并与之断绝一切贸易外交往来,对欧罗巴诸国表明大清抵制鸦片的坚定立场之后,拉响这场战争的导火线就已经埋了下来。
    因为大清国的插手,英荷在欧罗巴战场西班牙王位争夺战上没有占到他们预期的便宜,法兰西得大清相助筹齐军费重新再战,很快东山再起收复失地,最后英荷被迫与之签订合约握手言和,之前从法兰西与西班牙手里抢来的美洲海上殖民地只能再次双手奉还,如此,此二国迁怒于大清,又在本已跟大清撕破脸皮谈无可谈的情况之下,干脆排派出驻扎在南洋的海军联手出兵,准备用武力解决问题。
    在胤礽退位之前其实就已经收到了英荷两国蠢蠢欲动的风声,原本打算解决了这事再行禅位,哪知因为天气突然转凉竟就病倒了,最后在胤禔的劝说之下,还是按着原本拿定的主意,在十五年年底之前,退了位移居西郊庄园。
    于是这样的一场战事便就成了弘皙登基之后的第一次考验,也是他在朝中树立威望的机会。
    胤礽虽然不再管国事了,私下里却也时时刻刻地盯着关注着前方战局,因为之前几年的铺垫,大清在南洋海上诸国当中本已就有了一定的声望,也收编了几个藩属国,这是一次大好机会,他们大可借此赶走盘踞其中的欧罗巴人,将南洋尽数收归己有,所以胤礽也是兴奋得很。
    而胤禔,虽然嘴里说着不想再打仗了,但真正闲了下来却又觉得无所事事,整日里摩拳擦掌想去前线瞧一瞧,最后俩人一合计,干脆就决定直下江南转往广东去亲眼看一看前线情况。
    于是俩人日夜赶路,到达广州时,南洋的海上战争也才爆发不到一个月。
    而就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联军部队就已经在福建广东海军的两路包夹之下连着进攻又溃败退回反复了几次。
    原本自平定朝鲜和日本之后驻守在东洋的海军也在圣旨调令之下,于几日之前开始南下,备战充分准备只取英荷两国在南洋的大本营断他们的后援。
    关于这场战事的结果究竟如何,虽然战争还没有结束,但胤礽和胤禔两个每日站在码头岸边礁石上,听轰隆隆的炮火炸响声逐渐远离海岸线向着对方推进,便就足以预料了。
    他们在广东待了两个月,亲眼见着战事朝着有利于大清的一方发展,在胜局基本已经定下了之后,胤礽提出去江南,胤禔欣然答应。
    在那之前,俩人还先去视察了一番胤礽在这边的买卖,属于太上皇私人名义开办的商行。
    胤礽登基之后就把被康熙流放了的凌普捞了出来扔来了广东,而在这里给他打理买卖的人,正是凌普。
    商行虽然也挂靠在十三行名下,不过比起其他那些家大行实在是不起眼,而胤礽也几乎没有给过凌普任何特权或是私下里叮嘱人关照他,只让他按照朝廷规矩老老实实地做买卖,所以经营了十几年,规模虽不小却也委实不算大,但胤礽看过便就已经很满意了。
    这一间商行一年的收入就足够他和胤禔挥霍个两三年,何况胤禔也有自己的铺子买卖,至少他们两个不用一把年纪了还觍着脸伸手向儿子讨。
    最后他们两个还是回了江南去,把几座江南名城都转了一遍,依旧是选定了几年之前他们就已经在扬州保扬湖边上买下的那座庄子,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