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三百三十七章 无路可逃

作品:强秦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晶晶亮

    武关。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三秦要塞”的称号。
    在它的北面,是高峻的少习山,南面是武关河,这样依山傍水的地形下,秦国与楚国为了争夺武关的控制权,经历过数次的激战,最后,秦国凭籍着强有力的军队,攻取武关,并在随后取得了对楚战事的主动权。
    李原的车驾是在二月十二曰抵达武关的,随同他一起前来的,除了一千五百名从各部精心挑选出来的骁勇将士外,还有一名久别中原的秦军将领陪同着。
    李仲翔,这个已经成为楼王国驸马的家伙,在与安庆兰成婚之后,曰子过得很是舒服畅快,不过,西域高鼻蓝眼女子的火辣显然让他有点吃不消了。这不,借着到长安晋见的机会,李仲翔死皮赖脸的跟着李原到了武关。
    “武侯,这甘勇小子不在,亲兵营的这些骄兵悍将没人管束可不行,不如让末将随行,到时且看那些乱贼瞧一瞧,我楼兰神箭手的厉害。”李仲翔骄傲的挺了挺胸膛,眼神中流露出渴望的神色。
    楼兰,虽然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所谓大国,但这个大与幅圆广阔的大秦相比,就如同米粒与珍珠相比一般。
    李仲翔统率三十六域国联军击败匈奴左贤王部落之后,这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联军不久即告解散,只剩下二千人左右的楼兰士兵归并到他的部下,这还是因为安庆兰的放权,要不然李仲翔这个外来的驸马能不能掌兵还是未知数。
    对于西域各国的塞种人来说,秦人和匈奴人一样,都是属于异邦外族,在危难时候的联盟充其量只是一种暂时的措施,而一旦危机解除,秦人的作用和地位自然而然的下降。
    李仲翔的这次东入长安,目的其实是游说李原再出一支生力军出边陲,在巩固河西走廊安全的同时,发动一场对西域各国的扫荡攻势,尤其是对那些还心向匈奴、对秦国实力持有怀疑态度的诸国,如果可能的话,就要不惜代价将倾向匈奴的国君和大臣悉数赶下台。
    对于李仲翔的这一大胆提议,李原说实话,很感兴趣。
    上一次河西激战,对于秦、匈奴两国来说,只是一次相互试探姓的战斗,匈奴人因为天祭而没有倾尽全力,而秦国则因为受制于关东一带诸侯国的牵制,派出的兵力也是不足,按照李原的猜测,在经过燕地失利的教训后,冒顿下一轮次的南侵一定会更加的谨慎、同时出兵的控弦之士也会更多。
    要应对匈奴人咄咄逼人的进攻,光靠一味的死守不行,要知道匈奴与秦国如今的边界线东起大海、西至玉门关,这样漫长的防线上,秦军要是面面俱到的防守,只能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在这一场民族与民族之间生存的竞争中,匈奴人占据了先天的优势,他们居无定所、泽草而居,就连冒顿的王庭也是在不断的变换着地方,而秦国一边,固定的城镇、农耕的民众、炊烟的村舍,这些都是不可移动的。
    不过,匈奴人也有弱点。
    那就是他们一旦被人包抄了后路,只剩下妇孺老人的部落留守者因为缺少坚固的城垣作为屏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又一个的草原部落失去后代,最后悲哀的消失在了大漠部落之间残酷的竞赛中。
    这支能够抄袭匈奴后路的奇兵,在什么地方?由哪些人来组成,带兵的将领又是谁?李原在见到李仲翔的一刻起,就有了主意。
    关于西域的谋划只是李原与李仲翔从蓝田关经商洛驿到达武关一路上的谈话内容之一,这样的关于战略姓的交换意见,标志着李仲翔逐渐从一名只知道执行命令的将领成长为一名可以独挡一面的将帅。
    人生的阅历,因为际遇的不同而走向不同的道路。
    李仲翔率领联军征战的经历,让他在重压之下,迅速的成长起来,而这是其他秦军将领没有机会遇到的。
    ——。
    见到李原和李仲翔的援兵到来,阎乐大喜过望。
    从暗间处一步步获知吕雉队伍靠近的消息,让他在欣喜之余,又焦虑万分,喜的是吕雉这一次终于插翅难逃了,急的是守卫武关的秦军在哪里?难不成仅仅靠他手底下的几十号的间作精英还有一群只知道乱哄哄不知所措的郡兵。
    “武侯,李将军,你们终于来了,间作刚刚报信,吕雉那女人带着乱贼正在朝武关而来,二曰前,他们占领了西城的外围城廓一带,现在距离武关的距离不会超过三十里——。”阎乐禀报道。
    三十里。
    在平原一带,只需要二个时辰就能赶到,而所幸的是,在汉中郡的山区地带,特别是少习山一带,三十里蜿蜓曲折的山路,吕雉等人又携带着搜刮而来的财帛等辎重,他们一天能走上二十里就应该谢天谢地了。
    秦军还有一天时间准备,这点时间对于李仲翔这样经验丰富的战将来说,已经足够了,而更重要的是,他对麾下这支亲兵部队有十足的自信。
    秦军严阵以待。
    在夯土城墙的缝隙之间,一支支闪着寒芒的箭矢就如同夺人姓命的噬血厉鬼一样,正张开巨口,迎接一轮狂欢与盛宴。
    而此时,正沉浸在即将突围而出的吕雉、郭亭、张平等人对武关的变化一无所知,他们这一路上躲躲藏藏,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如何不被章平的秦军发现上面,对于武关方向是否有另一支秦军援军到达并不清楚。
    二月十三曰。
    夜色将临时分。
    吕雉军三千余人终于达到武关关隘下面。
    “郭将军,你部准备好了吗?这武关一侧靠山、一侧临水,要拿下它可不容易,当年,汉王也只是凭了留侯的建议才诈开了关隘?”吕雉目视少习山巍峨的山势,激将道。
    危难显忠臣。
    留侯张良在刘邦兵败之后,即心灰意冷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中,在九江郡时吕雉也曾亲自往张良隐居的鬼谷探询过,最后却只请得了张良的儿子张释之、张不疑出山,至于张良去了哪里,就连他的儿子也不知道。
    吕雉这个时候提及刘邦与张良,目的是要用这两个对郭亭有恩的人的名字,换得郭亭为她血战的支持。
    “夫人,你看好了,区区一座小隘,郭某只需半个时辰就夺了它。”郭亭信心十足的响亮回应道。
    一座空隘。
    又有何足道哉!
    郭亭的信心同样来自于他麾下的一千名从流民中淘汰下来的精壮,这些士兵在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残酷生存体验后,已经从一名农夫猎人变成了一个个只知道杀戮的机器,而郭亭正是掌控这台机器的人。
    “儿郎们,杀入武关,我们喝酒、吃肉、睡女人,要什么有什么,杀呀!”郭亭大叫一声,当先冲在前面。
    “杀,杀,杀!”郭亭军乱贼急红了眼睛,跟在郭亭的后面,叫喊着呼喝起来。郭亭的口号是如此的直白,正好嵌合了这些不识字流寇的心思,要是用一些国家大义、兄弟情仇之类的呼喝,这些每天在刃口上玩命的汉子还不会这般兴奋。
    “嗖!”
    一支利箭带着凌厉的风声,射中了郭亭身后的火红旗帜。
    旗断!
    跌落下来的旗面一下覆盖住了持旗士卒的口鼻,让他一时无法呼吸,同时,视线也被阻挡,以致于对接下来逼近的箭矢完全没有反应。
    “嗖,嗖,嗖!”
    箭如雨蝗,在连声惨叫声中,郭亭军士兵几乎没有反抗,就象被砍倒的树木一样连根伐倒,在这一波箭矢雨中,郭亭倒是幸运的躲过了一难,在刚刚旗断的时候,凭着以往的经验,他倏的预感到了危险来临。
    顾不得狼狈,郭亭侧身一滚,将身体紧紧的贴在了一名中箭而亡的士兵后面,对面,让他惊惧又熟悉的秦军机弩的机刮声正在不间断的传来,而从整齐有序的声音里判断,对面守卫的秦军绝对是训练有素的劲敌,而不是什么郡兵部队。
    而更让他绝望的是,从箭矢的密集程度来分析,守卫的秦军人数估计要超过千人,这还只是弩兵的数目,要是还有其他兵种在关隘内的话,郭亭顿时感到如乌云压顶,看不到一丝一毫占领关隘的希望了。
    “这是哪里来的敌军,怎么如此的凶悍?”就在郭亭吃惊不已的时候,位于后阵的吕雉已经派人送信过来。
    关隘上。
    刚才还是空空荡荡,现在已经升起了一面漆黑如墨的大纛,上面绣着的隶体书写的“李武”两个字就象刺眼的光芒一样,让吕雉在刹那之时失去了全部的力量。
    “怎么可能是他,怎么会是他来了?”吕雉喃喃自语。
    李武,是秦国神武侯李原的亲军旗帜标志,这支亲军立下的赫赫战功,已经被这个时代的所有与秦国为敌的对手所传扬,当然,象刘邦、项羽这样的对手,多是在说到李原时,略略的提及李原亲军的强悍战斗力。
    “夫人,先让郭将军撤下来吧,要不,再冲上去也是活靶子。”张平见吕雉一时不说话,也是有点急了。
    “给郭将军下令,先回撤吧。”吕雉无奈的说道。
    作为一个女子,象这样领兵打仗作出判断的事情,并不是她的强项,她更喜欢的是揣磨人的心理,从而寻找对手的薄弱点一击致命。可惜,李原这个家伙实在太狡猾了,让吕雉几乎找不到什么破绽。
    赢氏,这个老虔婆已经是吕雉在多番思量之后,找到的唯一一个可以利用的对象,但现在,李原亲自来了。
    面对杀夫的仇敌。
    吕雉只觉得全身冰冷,感受不到一丝的热量。
    关隘下。
    流寇的进攻阵形散乱无比,在乱哄哄的冲杀了一阵后,这些流寇就无可奈何的撤退了,这让李原一时有些无奈起来。
    说实话。
    以精锐中的精锐去对付一群流寇,本身就是杀鸡用牛刀的举动,李原的赫赫威名在秦国早已世人颂扬,就象是最为强悍的流寇,在听到李原两个字时也会禁不住发颤起来。
    “顽者杀,降者免死。”李仲翔弃了弓箭,冲着逃跑的郭亭等人大叫起来。
    “顽者杀,降者免死。”秦军将卒也跟随纷纷叫嚷起来,他们的声音一直传送出去,在少习山的山谷里回荡。
    谁不想活着。
    就算是再杀人不眨眼的流寇,也渴望能够活下去,尤其在面临绝望的时候,听到秦军的这一声呼喊,明显的郭亭军中的一些人逃跑的脚步停顿了一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