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792节

作品:农女有田有点闲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饭团开花

    再想起往日那几个不争气的棒槌儿子,张婆子此刻也只念着他们的好了。
    看完礼物,让人都给收拾归置起来,张婆子晚上就念叨着晚饭要用那七里墩送来的干菜。
    如今厨房里已经有了好几个人,丁婆子只总管着,也只负责几位主子的一日三顿。
    听了这话,忙不迭的答应着就去了。
    吃了一顿七里墩风味的晚饭,张婆子十分满足,将闺女和女婿赶回房间,自己倒是拉着丁婆子和吴婆子又回忆起当初在七里墩的日子来。
    王永珠和宋重锦回了房间,洗漱完毕。
    才说起对吴家人的安顿来。
    以宋重锦的想法,是想将吴中宝带在身边几日,先让他了解了解这赤城县的情况,再问问他自己的打算,再做安排。
    至于他们的住处,这几年,王永珠也没闲着。
    赤城县也陆陆续续开了几家铺子,也悄悄的买了些宅子地。
    在县衙隔着一条街不远处,就有一个小宅子,不过一进大小,住他们一家三口倒是没问题。
    这位置离县衙近,有什么事情,也来得及照应。
    就是将来吴中宝有事出门,留着吴夫人婆媳两人在家,也不担心安全问题。
    那附近住的都是赤城县比较富庶体面的人家,吴夫人婆媳也不至于觉得格格不入。
    宋重锦听了也觉得好,只点头说王永珠办事,他放心。
    王永珠一直记得当初王家陷入低谷时候,吴中宝父子给予的那点善意和帮助。
    后来救了吴老倌一命,还因此得了联邦那么多的好处。
    如今吴中宝一家千里迢迢投奔而来,她自然希望他们一家好好的。
    想了想,又道:“那宅子我倒是想赠与他们,只怕吴家不肯要,暂时也就罢了。只是我看那沈家姐姐是个心里有成算的,等他们出了孝,只怕就要预备生孩子了,手头没有点银钱也不行。”
    “直接给钱就打了他们的脸,我今日见那沈家姐姐倒是有一手好绣工,琢磨着,要不要开个绣花铺子,让沈家姐姐以技术入股,这样到年底了,也能多分些红利,让他们日子也好过些。”
    宋重锦听了,忍不住一把抱住王永珠,在她唇上狠狠的亲了一记,才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王永珠一把推开他,啐了一口,吹灯睡觉。
    第二日。
    吴家婆媳吃了早饭,就上门来拜访感谢。
    歇了一夜,两人的精神都好了许多,先谢过王永珠的细心,在前头小院子里住了一夜,什么都是齐备的,比家中的好上几倍,她们不是那不知道好歹的人,心里都感激的很。
    王永珠一笑:“咱们两家的关系,何必如此见外?”
    又寒暄了几句,吴夫人才试探着道:“这到底是在县衙前院,实在是太僭越了。有我们住在前头,只怕大人和其他人都有些不方便。倒是要劳烦夫人给介绍个本地的牙行,我们也好托着寻个住处才是长久之计。”
    王永珠知道吴夫人本事书香门第子女,只有她的尊严和骄傲,让她们暂时居住在前院几日还可,时间久了,吴夫人就不踏实了。
    因此只道:“伯母放心,就在县衙隔着一条街外,有一个一进的小院子,虽然不大,但是一家子住是足够的了。那位置虽然离街近,可还算清净。”
    “院子里色色也都是齐全的,出门没多远就是水井,用水也方便。附近的人家也都是体面本分的人家,不是那种乱糟糟的地方。”
    吴夫人一听,顿时两眼放光,期期艾艾的开口:“那,那我们能不能去看上一眼?”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搬家
    那自然是没问题的。
    不仅如此,王永珠也觉得这几呆在家里闷得慌,今这外头光正好,太阳照在上暖洋洋的,正适合出门走走去。
    干脆将张婆子也拖着,四人也不坐轿子,也不坐马车,径直出门了。
    后头也只跟了两个婆子和谷雨一个丫头。
    如今这赤城县谁不认识王永珠这位赫赫有名的县令夫人?再加上有宋重锦整治,赤城县如今虽然不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青天白里也安全的很。
    就算真有个什么,以王永珠的功夫手段,只怕最后哭的会是来找茬的人。
    因此宋重锦听后头有人来报了一声,也就一笑罢了。
    吴夫人和沈氏在船上那狭窄的地方呆了数月,跟着王永珠和张婆子出得门来。
    看赤城县这地方,建筑比荆县粗旷,就连街上的人,不论男女,都比荆县人要高大。
    如今因为宋重锦的治理,和王永珠的刻意引导,赤城县如今比三年前刚到,可是繁华多了。
    街道上的商贩也多了,不仅有从内地运送来的东西,还有从草原那边偷摸运回来的一些物品,也有西域的特产,虽然还比不过临水,可也很是闹了。
    赤城的百姓,因着这么多的商贩在此地盘桓,有将自家房子出租补贴家用的,有给人打闲工的,还有那专门贩卖各种消息的,子因此也好过了不少。
    吴夫人和沈氏哪里见过这样的,顿时都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
    王永珠和张婆子也不着急,慢慢的一边逛着,一边跟吴夫人和沈氏介绍。
    因为王永珠心中有打算,侧重都介绍这地方商业如何,比如谁家媳妇,咬牙开个什么铺子,一年下来,也能挣够全家的嚼用之类的话。
    说得沈氏眼中异彩连连,眼见是动了心。
    王永珠这才松了一口气,再说下去,她都觉得自己是搞传销专门忽悠无知家庭妇女的了。
    因为这两三年,赤城县民风更开放些,对女人要求更少,王永珠为了生意,也常在街上走。
    倒是不少人都能认出来她来。
    也知道这位县令夫人,虽然醋劲大了些,不许宋大人纳妾外,对百姓却是十分和气的。
    都纷纷上来打个招呼。
    这一路下来,就有不下十几个人凑上来说两句话,也并不是什么奉承话彩虹批!
    不过是请个安。
    或者远远的招呼,说自家最近进了什么新货,请王永珠去掌掌眼。
    要么就是说自家得了什么好东西,问王永珠感不感兴趣。
    王永珠一一都答应了。
    吴夫人和沈氏在后头看着,只觉得神奇。
    不说荆县,就是别处,也没有这种县令夫人,逛街跟逛自家菜园子一般自在熟捻的。
    看王永珠和百姓的互动,就知道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方式了。
    婆媳里心里惊讶,面上还能撑得住。
    跟着王永珠走过了一条街,转个弯,就到了一个小院子面前。
    开了门一进去,果然,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各色家具也都还齐全,灶屋里也灶具和锅、橱柜什么的都有。
    院子里还栽了一棵枣树,如今已经吐绿了。
    三间正房,东西两边,一边是三间厢房,还有一边就是杂物房和厨房,一家子住十分合适,就算再多几口人也住得下。
    再听王永珠介绍,出了大门,右拐不过十数米就是一口公用的水井。
    站在门口看去,这一条街道干干净净的,沿街道的院子,有开着门,也有关着门的,有几个孩子在巷子里玩,还有老人搬着板凳坐在墙根下晒太阳。
    吴夫人心里就先满意了。
    “这房子我是极为满意的,倒是想赁下来,就不知道这租金?”
    跟着的婆子已经麻利的搬了板凳椅子在院子里,让大家坐下。
    谷雨又去巷子口,买了一壶茶和两碟子点心回来,大家坐着喝茶吃点心。
    听了吴夫人这话。
    王永珠极为诚恳的道:“我也不瞒着伯母,那院子是我置下的,平里也是租出去赚点针线钱。这前头租客有事退了院子走了,一时还没找到人住呢!伯母和沈家姐姐满意再好不过了,我也省得再去找人住进来。”
    “这要是碰到那不省心,不干净收拾的房客,我还怕我这房子给糟蹋了。伯母和沈家姐姐我自然就不担心了!这县城的租金也便宜,一个月给一百个大钱就够了。”
    吴夫人其实先前心里就有几分猜测,没想到王永珠这么痛快的就说清楚明白了,尤其是还收他们租金,并没有说白让他们住,倒是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这王永这和宋重锦对他们吴家的恩可比天高,若是再白住他们的屋子,那恩太深厚了,只怕她们都承受不起。
    如今这样就好,租金也不贵,吴夫人大致估计了一下,应该也差不离,当下就痛快的拍板:“那我就厚颜跟夫人租下这个院子了,先付一年的租金,明儿个就雇人搬进来。”
    王永珠也就顺势答应了。
    还十分有模有样的让谷雨出去找了个中人来,写了个契书,当面交清了一年多租金,将钥匙给了吴夫人。
    吴夫人和沈氏拿到钥匙,整个人的神色都松快了下来,去掉了心头最害怕最担心的事,自然是让人高兴的。
    王永珠也高兴,只说今难得出来了,又将房子租出去了,有了进项,她要请客,谁都别拦着。
    因着吴家人还在孝期,王永珠也便不请她们婆媳吃当地有名的羊牛,只寻了一家馆子,叫了几个小菜。
    吴家婆媳还有些不好意思,让王永珠破费了。
    王永珠只摆手,“往里只有他们男人出来喝酒上馆子的,听着就可气。如今伯母和沈家姐姐来了,正好给我们娘俩做个伴,咱们以后也常出来吃喝才好。”
    “等伯母和沈家姐姐出了孝,到时候我请两位去吃羊汤去,极是美味,到时候再配上一壶酒,那才快活呢!”
    王永珠这话说的亲密,吴夫人还罢了,沈氏看着王永珠的眼神就多了几分亲近。
    吃了饭,又逛了会街,王永珠买了几样常家用的物事,说是贺吴家乔迁安家。
    荆县那边有这样的规矩,吴家婆媳见价格也不贵,都是普通货色,也就没推辞受了。
    等到回县衙,已经是下半晌了。
    吴家婆媳充满就告辞回家打包行李去了,本来昨天就没打开多少,只需要略微收拾一下,就能搬走了。
    等吴中宝回家,就看到行囊又被收拾整齐了,顿时一愣:“你们这是要干啥?”
    就听吴夫人说已经找好了房子,明就搬家。
    效率这么高?吴中宝有点不相信。
    被吴夫人直接拖着去看了那房子,也十分满意,听吴夫人说是王永珠的房子,租给他们,已经收了一年的租金,忍不住就笑了。
    第二,吴中宝跟宋重锦告了假,王永珠直接让她和张婆子平里出行的马车,还有下人帮着将家给搬了过去,安顿好了。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感激
    又过了两,吴夫人和沈氏上门,说是院子收拾好了,请他们一家子去坐坐,吃顿便饭。
    王永珠和张婆子欣然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