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541节

作品: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宝妆成

    胡县丞百思不解,语气稍微重一点吧,乡民吓得发抖,好似被欺负的鹌鹑。
    胡县丞没办法,只得抓住里长问话。
    一番敲打,里长被逼出了实话。
    胡县丞深吸一口气。
    他不能骂乡民,说乡民是杞人忧天。
    等程卿走后,谁会来当秦安知县,胡县丞也不知道。
    胡县丞曾经想过自己有可能,但也只是想想。
    秦安不可能永远是“县”,迟早要升成“州”,县丞升做知县还行,要当知州……胡县丞这样不是科考正途入仕的,连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胡县丞把乡民们的顾虑说给程卿听,程卿正带着武大巡视新城墙的进度,她希望在今年冬天前,新的城墙能派上用场。
    听了胡县丞的回禀,程卿笑着鼓励他:“老胡,你得再努力下,本官知道要扭转乡民的印象很难,但你要想做成这件事,总是有办法的。你不让乡民们信任你,如何让秦安新颜换旧貌?”
    胡县丞羞愧。
    说到底,还是以前的行事留下的遗祸。
    朱县丞和韦主薄虽然被治罪了,他在乡民们眼中还是这两人的同党。
    胡县丞喃喃道:“乡民们信任的是大人……”
    如果程大人愿意去乡下走一趟,效果比他去十趟都好。
    程卿反问他:“本官可以走这么一趟,等本官调任了,秦安百姓又该信任谁?胡县丞,每个人一生的机会都是有定数的,错过一次,可能再不会有第二次。”
    程卿这话好像在暗示什么,胡县丞心砰砰跳。
    程大人的意思是——
    胡县丞长揖:“下官不敢辜负大人的期望。”
    武大没想到程卿居然公然许官,这似乎不太符合程卿一惯的性子,武大欲言又止。
    “你想说什么就说,无需支支吾吾。”
    “您好像很看好胡县丞。”
    程卿点头,“人人都有缺点,我有,胡县丞也有,好在这个人还能办事,勉强能一用。”
    程卿的确看好胡县丞,想让胡县丞接任“秦安知县”这一位置。
    胡县丞从头到尾参与了她对秦安的发展计划,是计划的执行者之一,换了其他人来乱搞一通,不如让胡县丞上位。
    而且胡县丞的儿子是她学生,胡家指望着胡小郎有大出息,只要程卿一天不倒,胡县丞就不能改弦易辙。
    胡县丞的优点很明显,缺点也不少。
    只有秀才功名,从典史到县丞已经不容易,人也不年轻了,程卿能保他当上秦安知县,以后的事没法管。
    程卿望着秦安的新城墙,自语道:
    “进度还得再快些才好。”
    再快,就要征集更多的民夫。
    秦安县人口有限,修城墙的除了本县治下民夫服役,还有从附近几个州县雇来的有偿民夫,修建的速度已经到了极限。
    武大曾听说别的县修城墙要花几年时间,秦安已经非常快了,他不懂程卿为何这样急。
    程卿也说不上来。
    按说平凉府的隐患已经解决了,有兰州城顶着,就算阿古拉在今年冬天再起战事,秦安在西北腹地,战火也波及不到秦安。
    不知为什么,程卿心里就是空落落的慌。
    这个地方正按照她的设想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被战火波及,辛苦打下的基础一夜之间都会被摧毁。
    不管是不是她想多了,快点把新城墙修好才有安全保障。
    胡县丞受了程卿的激励,为了程卿许诺中的“前程”拼命奔走,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一遍遍的下乡走访中,终于有乡民被胡县丞打动,向衙门借了银子。
    这笔银子不会以现银方式发放到乡民手里,乡民最终领到的是种苗,胡县丞隔几天就要去乡下看看乡民代养的小羊,生怕乡民把羊养死了。
    乡民一开始害怕胡县丞,胡县丞来得次数多了,他们胆子也变大了些。
    胡县丞在乡民们眼中也是个有学问的人,乡民们遇到不懂的就忍不住问了胡县丞。
    胡县丞也不懂农事啊,被逼的反向儿子胡小郎请教,胡小郎把平时在县学里搞得小组作业带回去给胡县丞看,胡县丞抄儿子作业一点都不心虚,白日在衙门办公,晚上回家就狂补养殖知识。
    如此两月,胡县丞俨然有向技术型官员转变的趋势,有一次在县里见了邵大户,张口就和邵大户谈起了畜牧经,把邵大户吓了一跳。
    胡县丞自己都怔了。
    这是学魔怔了啊。
    不魔疯不成功,自从胡县丞弃暗投明开始,就在一点点量变,到了现在,才迎来了质变。
    胡县丞从小吏到典史,从典史到县丞,为了银子奋斗过,为了权势奋斗过,正如程卿所说,哪怕只为了儿子胡小郎的前程,他将来都得勤勤勉勉做好秦安知县。
    但胡县丞第一次感受到,不为银子,不因权势,甚至不为儿孙前程,就为了他自己在做官。
    这种感觉,又陌生又奇妙。
    ——都怪那些乡民们太信任他,太崇拜他,胡县丞不太自在地想。
    第792章 :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神物!
    胡县丞感受到了做官的真正乐趣,沉迷于被人需要的成就感中不可自拔。
    有乡民带头,胡县丞的工作就比较好展开了,陆续有乡民向县衙“贷款”,从单纯的守着薄田种麦,变成种田加养殖。
    胡县丞这边的工作展开了,新城墙的进度却不尽人意。
    时间进入了十一月,新城墙还只修了一半。
    大魏许多城墙都是夯土墙,“夯”字顾名思义就是大力击打土层,让土层夯实为墙。
    这样的城墙坚固性不够,平日里防御点盗贼还行,真要遇到凶悍的蛮人大军,几门大炮就轰塌了。
    比素土夯筑更坚固的是用木桩在每层夯土中加筋强固后的城墙。
    要想把城墙修筑更高更牢,就得以夯土为内芯,外贴砖石!
    秦安县的新城墙就是第三种。
    先垒起半人高的巨大石条作为墙基,再在条石上砌筑大城砖挡土。
    砖石都准备好了,粘合剂跟不上,砖石之间的粘合剂是糯米和蛋清,再加明胶、驴皮等现场熬制,砌一层了等粘合剂干透了才能砌第二层。
    为了城墙的稳固,对砖石表面的平整度要求也极高。
    开山采石,车马劳顿运到城外,由石匠打磨平整,所有过程都全靠人力完成,没有切割机,没有其他现代化工具,进度的确快不起来。
    所有人都觉得今年之内是不可能修好新城墙的。
    天一冷,两国边境又有小规模的骚动,战事将起。
    商人们还在热火朝天自掏腰包修货坊,这关系到他们自己赚银子的生意,进度倒是不慢。
    他们不觉得蛮人军队能打到秦安,新城墙今年修不好,明年继续修嘛。
    反正天气也冷了,民夫们僵手僵脚的,干活的速度更慢,辛苦了几个月,不如放他们回家歇一歇,明年农闲时继续开工也行。
    “不行,不能停!”
    程卿一向好说话,此时却很强硬。
    “大人,城里的糯米不够了……”
    秦安以及附近州县少有种水稻的,糯米存量低,没有粘合剂,工期进度也跟不上呀!
    在程卿犯愁时,孟怀谨就像及时雨一般,给程卿送东西来了。
    根据程卿的交上去的方子,孟怀谨命工部秘密试验,烧制出了水泥!
    经过多次试验后,工部搞出了最适合当下煅烧技术的原料配比方子,程卿不能自己烧这东西,不是她懒,是水泥需要用到铁矿石,而铁矿和盐矿一样归国家所有,任何人私自开采都是大罪。
    动铁矿的性质比贩私盐更恶劣,贩私盐是获利,开采铁矿,基本就等于“谋反”,铁矿能锻造兵器,任何和兵胄相关的事,在朝廷看来都不是小事。
    西北当然是有铁矿的,从京城把烧制好的水泥运来西北路途遥远,孟怀谨已下令在西北当地建水泥作坊。
    孟怀谨给程卿送来了一部分烧制好的水泥,又早已调征铁矿石,还有从京城来的工匠,要建起水泥作坊,无需很长时间。
    “无需糯米了!”
    程卿命人将灰白色的粉末浇水打湿,混以细沙调匀,涂抹在砖石缝隙间,亲自检验了工部烧制的这批水泥质量,效果让她很欣喜!
    何止无需糯米,有了水泥,程卿可以和沙石一起用水调和,直接搞成混凝土浇筑城墙,哪里还需要一层层去夯土铸造城墙内芯?
    西北地区最不缺的就是沙石了,随处都是取之不尽的原材料。
    押送水泥成品,并奉命到西北主建水泥作坊的是工部一位主事。
    这个主事带来了程六老爷的书信。
    此次烧制水泥,程六老爷全程跟进,他在信中好不吝啬赞誉之词,说“水泥”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神物!
    这东西太有用了。
    除了用在城墙修筑上,工部主管的很多工程都能用到它,特别是修大坝建河堤,预防水患决堤!
    中枢六部,工部一向是不太受重视的,所以六部尚书,程六老爷迟迟未入内阁。
    “水泥”烧制出来后,程六老爷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和“水泥”的重要性相比,入不入阁并不重要,程卿献方,程六老爷督造,“水泥”可以说是诞生在程家人手中,仅此一项,程六老爷就要被记入史书……程六老爷的政治追求,几乎可以算圆满了,便是立刻叫他致仕,他都没有多少遗憾。
    工部试验出了水泥,有了量产的技术,孟怀谨就没想过要藏着掖着,除了西北要建作坊,全国多地都是如此。
    生产出的水泥不仅是秦安县能用,别处也能用。
    程卿有了孟怀谨送来的这道及时雨,在腊月之前,修好了秦安的新城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