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林浩的电影时代 | 分类:都市言情 | 作者:扑街预定
四月中,北京已经不再寒冷。
在米国处理完杂事之后,林浩回国,依旧和选择宁浩待在一起继续做《无名之辈》。不管能不能选上吧,电影反正是要做好。
也有退路:
戛纳如果不行,那就直接转战东京电影节。到时候市三尚杉那边的关系应该可以走一走,还是比较有希望。
对此曾黎表示——管他呢,反正这家伙还算聪明,买的包都是好看的,还买到了限量版,就暂时原谅他。
好在剪到今天,也终于完事。
曾黎很自然受邀前往一起去观看成品,就是新公司剪片子的地儿离《武林外传》剧组里也不算近...当然是因为剧组比较远了,所以开车要两个半小时。
地址在北四环上一个安静的地方。
一路上,对于这部戏曾黎还是很期待的。毕竟怎么说,她也算是半个工作人员,所以上楼登记,还有安检,合同...
挺像那么回事。
“黎黎,这边!”然后,曾黎就看见袁泉在门口探头探脑,见到她就热情挥手。
“泉儿!”
曾黎立刻化身小姑娘,跑过去嘻嘻哈哈一阵,才想起什么的小声问:“诶,我没迟到吧?”
“没有,还早呢。”
袁泉指了指里边:“你家林老师都出去买吃的了,还没回来呢。”
“买卤菜去了吧?前几天就嚷着要吃。”
“可能是...”
“不管他,我们进去。”曾黎拉着袁泉的手,蹦蹦跳跳就进去了。
...
这是长林影业的一个小型放映厅,里面最多可以坐二十多个人。当然今天来的人不多,都是剧组的熟人,大家打了招呼又陆陆续续来了几个。
不到两只手的数吧。
再过了几分钟,林浩上来了。
真是买了卤菜,笑嘻嘻地和大家分一分,只是剧组其他成员还好,反正黄勃和王宝强,都有点紧张的吃不下的感觉。
上午9点28,电影马上开始。
林浩这时候却出去接了个电话,曾黎大概听到一句“李导”,估计是李安导演的事情。
《断背山》吧?
记得林浩说过,这部戏他前几天在美国看了,很不错。然后也要参选戛纳,估摸着这会打电话是有什么说头。
她转回头,刚好对上王宝强的眼神。
这孩子看见曾黎转向他,漏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姐,我为啥这么紧张?”
“额,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紧张是正常的。你看黄勃,他也紧张。”
“啊,嘿嘿。”
这时候黄勃也没了开玩笑的心思,众人便在一片沉默中,安静等着林浩回归。
“不好意思,大家准备开始吧。”几分钟后,林浩推门进来,坐下。
“怎么样?”曾黎问了一嘴。
“哎,就那样吧。”林浩叹气。
不说也罢。
这么多年李安两届金狮,两届金熊,两届奥斯卡,但就是金棕榈始终算是个遗憾。所以这一次嘛,重在参与,也幸好没有真的被选上了...
...
灯光关掉,屏幕亮起。
开场黑白的审讯肇红霞让人以为会是一部艺术性的电影后,直接王宝强和黄勃两个憨憨登场,喜剧登场,而这无疑是欢乐的。
“快点!还有四分钟了!!”
“走走走!”
“你捏着离合走个锤子?”
“干啥?”
“松离合!”
“啊,哦!”
于是摩托车“piu”地一声,冲上了天...
“哈哈哈哈!”哪怕都是亲身参与,其中还有人是看着摩托车被挂上去的,这时候大家也是笑声不断。
但这里面不只是欢乐。
欢乐里,暗藏了线索。
原版饶晓志导演的一个问题就是,他的水平不是那么足以支撑起一个丰满的故事,镜头也差了点,演员还不错。但你要就用这种水平去戛纳...
那还是去一种关注单元吧。
所以林浩剧本上,就是改了不少的。
...
第一是多线叙述.
原版主要就是两条线交织出来的,而要说完整性...
只有任素汐那一条比较完整。
因此除了完善保安线,警察这边,林浩是有补全一条线的,又额外埋了一条线的。
这三条完整的线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一环套一环,但彼此之间也有着联系。所以最后才呈现出来逻辑严谨,让人物的行为,不再只归于巧合。
巧合真的是剧情电影的大忌。
第一次:“真巧,在这遇见你?”
第二次:“可恶,居然碰巧我出来郊游就看见他偷吃!”
第三次:“天啊,这么巧,我居然偶然在地铁上听医生谈论得知,他患了癌症!”
喂,不是吧?
不是说不能有,但绝对不能多。
而林浩当初编剧的难度,就是在于三条线之间相互印证,让人物的行为逻辑可以正常得到解释。
至于埋下的肇红霞这条线呢...
这条线探究的意味就强了很多,也解释了一些比较剧情之外的时代背景——她这条线,贯穿整个电影,更多带了一些社会问题的讽刺,人性,还有灰暗地带。
林浩写的时候就非常非常小心。
但这一条线,可能是全片最重要的一条:故事的悬念就在她身上了。
因为她做的被敬茶一开始就抓住审问的人,她的背景一开始就交代,而她的行为是不可控的:她做出的每一步,都在影响着这三条线。
...
然后第二个修改的,就是情感的事情了——《无名之辈》是部黑色喜剧,里面也有感人的画面,不多不少。
“哥哥!”
“又咋了嘛!”
屏幕上袁泉皱了一下眉,隔着门喊道:“那算了,你走嘛!”
台下的众人都沉默。
这一段,就算是剧中最多的感情丰沛的部分了。
林浩拍之前,其实非常怕一件事情:
就是拍出来的效果,不自然。
因为“起承转合”这几个字吧,所以你很容易就知道导演在什么时候,该上价值,上感情了。
但这件事情太可怕了。
不是说不好,但是就少了点意外:
比如《流浪地球》里,我们都知道快到结尾的时候,吴京撞过去,肯定要死的。所以结尾处漫长铺垫之后,就到了高潮...
这已经算处理的自然了。
但是我们都知道,导演已经告诉了你这一段是该哭的点。
就,他不太想这样。
林浩自己做电影,自己做编剧,超级害怕这一点。他宁愿让宁浩把这些东西藏在镜头里,藏在背景里,藏在模糊的光影中,也不愿意让观众感觉他们被导演摁在了屏幕前:
快看啊,他就要死了!
多感人!
你给我哭!
不行,坚决不允许。
...
第三是视听语言的改进,第四是环境的铺陈,第五是故事节奏...
总之这部电影拍这么久,剪这么难,是有原因的,可以说这算是原版的一个升级吧。
至于大胆的尝试是否让大家买账...
林浩回过神。
那就从现场的第一批观众,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