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二百六十四章 注定失败的上本(一)

作品:大唐之神级驸马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凤鸣岐山

    尽管才刚回到自家府上,可有些事却是拖延不得的,哄好自家婆娘当然是第一要务,这个没得说,家和才能万事兴不是吗?至于其二么,那当然是吴、乔两位有着救命之恩的侠士之安排了——太宗既是有了许诺,赵文振自然是不会亏待了二人的,在午间设宴款待二人之际,顺带着便问了问二人的意向。
    吴镇年事已高,加之也就只粗通文墨而已,自忖难以在仕途上站稳脚跟,也就婉拒了赵文振的好意。不过却答应举家搬到京师,出任赵家的客卿,负责教导赵家家丁们武艺,而乔铭到底年轻。进取心相对较强,有意去大理寺任职,对此,赵文振自然是乐意帮忙的,于他目下的地位而论,安排乔铭去大理寺担任一个专门负责缉拿逃犯的评事(从八品下),当真算不得啥难事儿。
    “文振兄,这才刚回京呢。怎地又忙上了?”
    处理好诸般事宜,又好生睡了个午觉之后,赵文振这才算是有了些精神,却不曾想他才刚在书房里坐下没多久,吴王李恪就熟门熟路地摸了来。
    “呵,赶巧有份折子要拟,殿下且请坐罢。”
    对吴王李恪的突如其来,赵文振其实还真就有些头疼不已的,可也没辙,谁让普安公主唯一肯亲近的兄弟就只有李恪一人呢,有着普安公主的特许,李恪这货进出公主府就跟进自己家一般随意。
    “《论武举疏》?哟,这主意不错呀,我大唐如今虽说名将荟萃,然,大多都已年过半百了,若再不设法提携新人,后继难免乏力焉,此本章若上,小王自当附于骥尾。”
    李恪在外头,那一向是翩翩君子之形象,唯独在赵文振这儿,那真是死皮赖脸得很,压根儿就没管赵文振乐意还是不乐意。伸头便凑到了文案前,只一看折子的抬头,登时便来了精神,叽里呱啦地便扯了一通。
    “多谢殿下厚爱,只可惜此本章断无通过朝议之可能,若是下官所料不差的话,或许在小朝会时便会被驳回。”
    太宗一直以为李恪跟自己最像,这话,在赵文振看来,还真就一点都不假,只可惜李恪到底不是嫡子,要想登上帝位。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些,当然了,赵文振也就只是在心里头感慨而已,说么,那是万万说不得的。
    “这……”
    一听赵文振说得如此之肯定,李恪不由地便是一愣。
    “殿下的差使办得如何了?”
    完全靠儒家来治理天下的弊端实在是太多了些,解释起来复杂得很,在没有决定要全力扶持李恪之前,赵文振自是懒得去多费这么些唇舌的。
    “还行罢。”
    听得赵文振问起了法律条文注释的事儿,李恪很明显地迟疑了一下之后,这才给出了个含糊的答案。
    “下官听闻魏王殿下如今正夜以继日地赶着书稿呢。”
    李恪这等表情一出,赵文振便知这货肯定是在压进度了。无他,左右不过是想着借此差使在京中多拉人脉罢了,这等想法看起来似乎很合理,可其实却是在自寻死路,原因很简单,太宗可不是老糊涂,京里头的事儿,少有能瞒得过他的。
    “不瞒文振兄。若是一切顺利的话,《律法释义》一书当可在中秋前完稿,只是……”
    李恪到底是聪明人,只一听赵文振这么句看似不着边际的提点,立马便猜到了此中之真意,问题是他又不免担心差使完毕后会再度被外放,若真如此,那大位估计就真没他的份了的。
    “律法虽已成文,然,掌握是否到位,终归还得看人不是么?”
    事涉夺嫡之争,哪怕私下关系再好。赵文振也自不可能将话说得太明,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含糊的提点罢了,至于李恪能不能听得懂,那就得看他的领悟能力了的。
    “文振兄教训得是。小王受教了。”
    李恪不愧是有明君气象之人,还真就是一点就透……
    “众爱卿,朕今日召卿等前来,只议一事。唔,徐恩,宣罢。”
    虽说对《论武举疏》的前景不甚看好,然则太宗既是有要求,赵文振自是不敢轻慢了去,也就只花了两天时间,便即将本章给赶了出来,太宗阅后,龙颜大悦,第一时间便将各部尚书以上者以及太子、李恪、李泰三个已然成年的儿子都召到了两仪殿中,打算就此事先统一一下认识。
    “诺!”
    听得太宗有所吩咐,侍立在侧的内侍监徐恩自是不敢稍有迁延,紧着应诺之余,一个大步便抢到了前墀的前端,抖手摊开了赵文振所上得本章,略一清嗓子。朗声便宣道:“《论武举疏》,圣天子在上,微臣赵彦有本上奏……”
    “陛下,老臣以为此策万不可行!”
    徐恩话音方才刚落,这都没等太宗有所表示呢,就见特进魏征已一个大步从旁抢了出来,高声便给出了反对的意见。
    “哦,爱卿何出此言?”
    这一见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居然是魏征。太宗不由地便是一愣,没旁的,概因魏征可是一向与赵文振交好,往昔在朝议时,两人几乎都是一唱一和的,而今魏征竟是打了赵文振一个当头炮,还真就叫太宗有些个反应不过来的。
    “陛下明鉴,自古以来,只有马上得天下,安有马上治天下者,今我大唐四海晏平,万邦来朝,已开盛世之基,当与民生息,行教化之道,岂可过度宣扬武事,故,微臣以为开武科之举殊有不妥。”
    在对外战事上,魏征一向是持着坚决反对之态度的——数年前,在商议攻伐吐谷浑时,魏征一开始也是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的,也就是慕容伏允那厮自己作死,硬要鸡蛋碰石头地去攻打大唐的鄯州,否则的话,魏征也不会转变了态度,说穿了,魏征就是个虔诚的儒家子弟,热衷于教化之道,却极度厌恶武事,哪怕他对赵文振一向很是欣赏,可一旦涉及到了根本之争时,魏征也自不可能站在赵文振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