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133节

作品:坤宁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时镜

    三万两。
    要知道便是把整个清远伯府都掏空,恐怕也未必立刻就能拿出三万两来。
    燕临这些年给了她多少,可见一斑。
    姜雪宁打开了那匣子,略略一点,里头都是一色的千两一张的银票,厚厚一沓三十张。
    她低低道:“父亲费心了。”
    姜伯游道:“勇毅侯府与我们也有故交,能帮上一些则帮上一些。只是侯府这案子很快便要交到三司会审,若是备着往后接济还好,若是想要疏通关节,恐怕……”
    姜雪宁道:“女儿有数,不会乱来的。”
    她话虽是这么说,姜伯游也的确觉得她近些日子以来变得有主意了一些,甚至用官场上的话来说,是……
    城府深了些。
    便说这一次宫里面温昭仪在梅园这一桩事,他方才听着宁丫头的言语总隐隐觉得她是早早看破了这局的,只是并没有搅和进去,也并没有要出这风头罢了。
    可朝堂上的事情,他还是不免担心。
    当下免不了又叮嘱了姜雪宁几句,怕她一个人拿着这样大一笔钱,闹出什么事来。
    姜雪宁又是一一应过,这一回倒并不是没将姜伯游说的话放在心上,相反,她知道姜伯游的告诫都是对的。
    勇毅侯府的案子三司会审,圣上亲督,哪里那么容易疏通关节?
    一个不小心出点错都要人头落地。
    只是朝廷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缝隙总归是有的,只看仔细不仔细,能不能找得到。
    若论消息,只怕再不会有一个人比现在的郑保更灵通,只是她人在宫外,与宫内联系不便,便是有这么个人,此刻也用不上。
    宫外则只有周寅之。
    姜雪宁从姜伯游这里拿了钱后,自己又贴了那张琴的三千两进去,总共有银三万三千两,次日便找上了周寅之,探听如今勇毅侯府一案的情况。
    周寅之虽已经是锦衣卫千户,这时也只能苦笑,道:“案子已经交到三司,锦衣卫这边只得了一个与刑部一道审问犯人的职权,要过问上面的事情却是无法了。何况千户之位也太低,顶多能进到牢里,替二姑娘照拂几分,然而也不能尽顾周全。且刑部原本的郑尚书离任,原河南道御史顾春芳这两日刚刚上任,锦衣卫与刑部争权被此人压得太狠,怕没有多少插手此案的机会了。”
    三司会审的“三司”,指的是刑部、大理寺、督察员。
    这里头可没有锦衣卫的份儿。
    但凡锦衣卫的人想往里面伸伸手,便会招致三法司一致的攻讦,可说是寸步难行。
    姜雪宁却道:“勇毅侯府家大业大,抄没的东西无数,如今一应证据应当还在整理清算。你虽无法插手,可三法司的人却多进出天牢,你且留意一下有没有什么奇怪的人。”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勇毅侯府这桩案子很奇怪。
    一开始是搜出了侯府与平南王逆党往来的信函,为的其实是二十年前那可能早已躺在义童冢里的定非世子,但三司会审大半个月后却是多出了一封信,这封信乃是燕牧写给天教逆党的,信中竟提及要暗中扶植天教势力,愿将天教教众编入军中。
    信函一出,顿时称得上铁证如山。
    一府上下斩了一半,流放千里,到那百越烟瘴之地,满朝文武都没几个敢为他们说话的。
    为什么这封信半个月后才出现?
    为什么燕牧写给天教逆党的信会从家中抄来?
    再说了,抄家不特别快,可也绝对不慢。
    这封信若一早抄到按理说该送到了皇帝手中。
    姜雪宁并不知道中间到底有什么事情发生,可如果这中间存在什么机会,而她却因以为没有机会而错失机会,必是要扼腕抱憾的。
    是以才对周寅之一番交代。
    周寅之虽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脑海中念头一闪,便想起她当日也是坐在堂上一语道破了他隐藏的心思,那种隐隐然的深不可测之感于是再次浮现在心头。
    这位二姑娘,似乎越发不简单了。
    周寅之不知道她背后究竟有什么人,可越是这种时候越是半点不敢怠慢了。
    回到锦衣卫衙门之后,他就跟住在了天牢内外似的,时不时去转上一圈。
    经常会碰到刑部来的人。
    比如那位顾春芳,又比如顾春芳颇为信任的那刑部清吏司主事张遮。
    三法司的人自然见不惯锦衣卫,可也没理由赶他走,只当是他们锦衣卫贼心不死还想要插手中间的事,有不客气的言语间便颇多讽刺。
    周寅之也不在乎。
    如此,没过上多久,还真让他发现了那么一个奇怪的人:似乎是刑部下属的一名小吏,时常跟着来天牢转悠,目光总向关在牢里的人看去,好像在筹谋什么东西。
    周寅之连着观察了两日,终于觉得这人是真的有鬼。
    第三日他便找了机会直接在小巷子里堵住了这个人,将刀压在了对方的脖子上。
    威吓之下,还真问出件攸关的大事来!
    二话不说暗中将人控制起来关进自己府里后,周寅之便连夜拜访了姜雪宁,道:“抓了一个人,是天教埋在官府里的暗线,得了什么‘公仪先生’之令,要寻找时机,将一封信呈给刑部,说是这封信能让侯府万劫不复。但这些日子那位‘公仪先生’忽然没了消息,多次联系却没回应,叫他心里发慌。他自己很怕这个公仪先生出了事,又不敢声张,有这一封信便生了贪心,想要借此敲诈侯府一笔,办成事就走。没想到紧张之下露了行迹,被我抓个正着。”
    姜雪宁一听简直头皮一炸!
    勇毅侯府这一案里竟也有天教的影子,连赫赫有名的“公仪先生”都牵扯进来!
    只不过……
    这么重要一个人,半路上没了消息,又是怎么回事?
    她瞳孔微微缩紧,想想也真顾不上那么多了,深吸了一口气,径直问道:“信拿到了吗?”
    若能拿到这封信,绝对是个巨大的转机!
    第105章 阴差阳错
    然而, 在她这问题出口的时候,周寅之的眉头却蹙了起来,犹豫了一下, 才道:“没能拿到。”
    姜雪宁顿时一怔:“没有?”
    周寅之道:“信并没有在那人身上, 天教之中似乎还有接应的人。今日我抓到的那个据他自己说只是出来探探情况,要等到合适的时机才敢将信交出。因事发匆忙,我想此事对二姑娘来说必定极为重要,所以还没仔细盘问过, 便先来报上一声,不知接下来要怎么处理?”
    姜雪宁的目光便落在了周寅之的身上,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片刻竟道:“这人还在你府上?带我去看看。”
    这时候可是大晚上。
    周寅之有些没料到姜雪宁这般果断, 但转念一想便明白自己毕竟是锦衣卫的人,只怕姜雪宁不敢绝对地信任, 这样大的事情亲自去看上一眼才比较妥帖。
    是以也没有阻拦。
    倒是姜府外头守着的门房见到自家二姑娘大晚上还要出门,吓了一跳。姜雪宁只吩咐若家中问起便说她由周寅之陪着一道出了门办事,请家中不用担心, 之后出了门去。
    周寅之还真未有半点虚言。
    那人果然绑在他府中。
    只不过姜雪宁忽然发现才没过去半个月, 周寅之竟然已经换了一座府邸,到了柳树胡同里头,虽然依旧算不上是豪华, 可青砖黑瓦, 看着却是比原先那座寒酸的小院好上了太多。
    门口还守着一名身着玄黑的锦衣卫。
    看样子是周寅之的下属。
    换了府邸没什么好惊讶的,周寅之若不会捞钱那就不是姜雪宁知道的周寅之了,可在进入锦衣卫这样短的时间之内他就已经发展到了可信任的属下, 本事实在不小。
    从门口进去时,姜雪宁不由多看了这名守门的锦衣卫一眼。
    周寅之道:“叫卫溪, 武艺很不错。”
    姜雪宁便点了点头。
    那卫溪少年人模样,浓眉大眼,很是拘谨,不过在周寅之介绍他时也没忍住悄悄看了姜雪宁一眼,显然也是好奇能得自己上司这般礼遇的人是谁。
    没成想进入眼帘的竟是个漂亮极了的姑娘。
    一时意外之下差点看直了眼。
    回过神来时,却发现眼前这姑娘用一种似笑非笑的目光看他,眼底倒不锋锐,可莫名叫他红了脸,立刻把头埋了下去。
    周寅之瞧见这一幕,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蹙,只问道:“人还在吧?”
    卫溪立刻收敛心神回道:“没离开半步,还在里面。”
    周寅之于是带着人进去。
    姜雪宁却是眉梢一挑故意又多看了这叫卫溪的少年郎一眼,才迈开脚步,跟在周寅之后头进去,卫溪则是心里头七上八下地落在了姜雪宁后面。
    人关在府里西南角的柴房里。
    门推开之后里头倒算干净。
    一根粗麻绳并着一根精铁所制的锁链,共同将人捆在柱子后面,从门口进去就能看见这人身上穿着刑部小吏员穿的缁衣。
    姜雪宁在门口就停住了,没有继续往里走。
    周寅之却是一直走到那人的面前。
    还没等他说话,那人一瞧见他便用力地挣扎了起来,仿佛先前已经吃过一些苦头,十分恐惧:“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了,信也不在我身上,你不是说我说了就放过我吗!”
    周寅之俯视着他道:“那同你接应的人是谁?”
    那人直哆嗦:“我们教中都是秘密行事,我等几人都是秘密听命于金陵公仪先生那边,每日子时把信放到白果寺,自然有人取走,第二天再去便有信函回复。可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些人,看回信的字迹最少有三个人。周大人,您就是把我抓起来也没有用啊!信真的不在我身上!”
    周寅之便看向了姜雪宁。
    姜雪宁站在靠近门口的地方,皱了眉头,冷冷道:“你乃是刑部的吏员,且能接近天牢,那几个人却要隐身暗中靠你来探听消息,想必他们也需要依赖你来将这封信送交朝廷知晓吧?也就是说,只要你告诉他们时机已经成熟,他们便会把信交给你!”
    一听见这声音那人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直到这时候这倒霉鬼才意识到,此次与周寅之一道回来的竟然还有别人,而且还是一位姑娘,听这话的意思倒像是周寅之背后的人,一时生出几分惊惧。
    他下意识回头想要看看是谁。
    然而他才一动,周寅之已经用力一脚踹到他身上:“那是你应该看的人吗?”
    那人吃痛顿时叫嚷起来。
    周寅之只厉声道:“姑娘问你,是也不是?”
    那人哭号:“是,是!”
    姜雪宁便道:“那事情简单,你与往日一般与这些人联系,告诉他们三司会审时机已经成熟,到了能将信交出的时候了。你把信写下来,今夜子时便送过去,别耍什么花招。”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