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长安风流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萧玄武
“倘若犬子今后再敢违反军规或是犯下其他的错误,肯请陛下不要顾忌于臣的颜面,一定要将犬子赶出百骑并严肃处理!”长孙无忌铿锵果决的说道。
“嗯,好吧。”李世民点了点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朕会一切按律法章程来的。既不会偏袒,也不会因为他是你的儿子实行什么双重标准去刻意刁难。”
“谢陛下。”长孙无忌马上又转向秦慕白,说道,“秦将军,在下也要与你约定一事。今后在军中,长孙涣就是你的属下,请你不要对他另眼相待。既不要因为他之前与你有过摩擦对他耿耿于怀,也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而有所顾忌。当是如何,就是如何。在下的意思是,无论如何,不能因此影响到到百骑的团结与正常秩序。”
“嗯,卑职答应司徒。”秦慕白拱手回礼,“司徒胸襟如海,有其父必有其子,卑职相信以后能和长孙公子相处融洽的。司徒说得对,不管怎么样,我们不能忘却了百骑的本职,这才是最重要的!”
长孙涣也连忙拱手道:“秦将军,其实在下对你也并无成见,只是因为秦将军实在太过优秀……在下略感嫉妒而已。如今看到秦将军才德过人胸怀宽广,由衷的佩服。从今往后,在下愿诚心辅佐秦将军带好百骑,一起向陛下尽忠。”
秦慕白十分爽朗的拱手一笑:“求之不得!”
“呵呵!握手言和了,多好。”李世民笑道,“辅机,你可是快有半年没有穿上这一身官袍,来朕的议事正殿了。没想到今天因为长孙涣的这么一件小事,如此兴师动众的跑了来见朕。既然来了,朕可不能轻易放你们走——你们且都退下,朕要与司徒叙旧详谈。”
“微臣遵旨!”秦慕白和长孙涣拱手拜退。正在这时,一直站在另一旁没有吭声动作、几乎就要被人当作他不存在的另外一名年轻人,也弯腰拱手拜下:“儿臣告退。”
“唔,泰儿,你也不必走远。朕稍后还要考较你的才学。”李世民说道,“你就与秦慕白、长孙涣他们到武德殿外走走吧!”
“是,父皇!”
这时秦慕白心中一动:泰儿?难道是魏王李泰?!
早就听闻,李世民对他的四子李泰分外的宠爱,现在已经是将他接到了皇宫里居住,在武德殿内为他专设了居舍。反而,李世民对他早就立下的太子李承乾不那么感冒,而且日见失望。因此,朝堂之上流言纷纷,说李世民有废李承乾而改立李泰之心。
正因为如此,朝堂之上因为这潜藏的夺嫡争储变得云波暗涌,所有的臣子都在彷徨,究竟是该往哪一边站队?是现成的太子李承乾,还是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姿态的李泰?
据说,这个李泰在文学方面的才能非常的出色。他结交的也多半是些鸿儒才子和名仕之流,自己也是敏而好学才高八斗。李世民因此破格准许他开设了文学馆,招收了大量的才子名仕与李泰一起讲经求学,编书著文。
按常例来说,只有太子才有权建立崇文馆收纳学士的。
就冲这一点,就足以让臣子们心惊肉跳,认为皇帝有废立之心了。因为当年,李世民自己就曾在秦王府组建文学馆,鼎鼎大名的‘十八学士’便是他的智囊团,如今都已经成了朝堂上的高官臣宦。譬如贞观名相房玄龄、杜如晦就是十八学士之一。
再加上皇帝破例让李泰住进皇宫,而不是像李恪等其他皇子一样按规定远赴到封邑为官,更让大家暗暗认定,皇帝的确就是要改立李泰为太子了!
……
三人一起走出御书房,秦慕白不经意的打量了李泰几眼,心中暗道:原来李恪是个走路都气喘吁吁的大胖子……乍一眼看上去倒是慈眉善目人畜无害,脸上的笑容如同春天般温暖。
但前世诸多电视剧都告诉我,不管这个是李泰是真的人畜无害还是面慈心狠,也不管他现在是如何的得宠,最终他和李承乾可是都没有当上太子,自然也是没份登上皇位的!而且,这两个哥们的结局好像都挺惨……嗯,覆巢之下无完卵,咱离他远点,才不像其他人那样跟风,屁颠颠的想在这时候讨好魏王,好在他登基之后因为“从龙之功”而谋得一点好处。
相比之下,这个长孙皇后生的嫡子李泰可比庶子李恪锋芒毕露多了,简直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跟他套近乎,可比跟着李恪更危险嘛!
“二位将军如不嫌弃,可否随小王逛逛这附近的御花园?”李泰呵呵的笑,笑得还挺憨厚,拱着一双肥硕的大手对二人道。
“魏王有令,自当从命。”秦慕白和长孙涣一起拱手道,“殿下,请!”
“呵呵,不必这么见外嘛!”李泰笑道,“长孙兄,咱们可是有些日子没见了。你荣膺了百骑副使,小王还没有恭贺你呢!——还有秦兄,虽是初见,小王却对你的大名如雷贯耳。你的琵琶,酿酒,尤其是武艺人才,那都是皇帝陛下赞不绝口的。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魏王殿下谬赞了!在下这些许雕虫小技,实在是难以登得大雅之堂。”秦慕白说道,“臣下倒是早有耳闻,说殿下才高八斗极为博学,为当世名仕鸿儒所推崇。在下一介武夫盲流,向来敬仰博学多才的人。对殿下,更是仰慕得紧。”
“哈哈!”李泰放声大笑:“咱们可不可不要这样相互吹捧了?长孙兄,秦兄,咱们都是年轻人。结伴而游,当聊些年轻人喜欢的开心事。你们说呢?”
“呵呵,殿下所言极是。”长孙涣和秦慕白自然只好笑着应承了。
三人且走且聊,到了御花园,在这里逛足了一个时辰,直到太阳偏西了方才散去。
显而易见,李泰与长孙涣的私交不错。而且,他也有意拉拢秦慕白,时不时的套近乎示好,还隐约的暗示,要长孙涣不要和‘自己人’闹什么矛盾。尤其劝他,回去后务必说服尉迟宝云那头犟驴,让他主动来向秦慕白道歉认错。
尉迟敬德现在出任外官刺史,尉迟宝云的事情到现在或许还不知道。李泰这么一个态度,大有一点代替了尉迟敬德来效仿长孙无忌的做法。
长孙涣自然是应允。当着李泰的面,长孙涣也多次表示要与秦慕白尽弃前嫌握手言和,从此通力合作,会“亲如兄弟”一般的相处。
秦慕白心里感觉一阵别扭。
很虚伪,很虚伪。
他明明感觉到长孙涣仍然咬牙恨着他,偏却脸上能挤出一堆笑容来,极度诚恳的说出那些官冕堂皇的话。
长孙无忌那边,且不论他是真心还是假意,或者是故作姿态,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儿子跟外人闹了别扭,这等鸡零狗碎的小事根本轮不到他一个司徒来亲自料理。唯一让他这么做的原因,恐怕是因为这件事情闹得让皇帝知道了,而且他极度希望自己的儿子今后还能继续留在百骑当职。
长孙无忌可不想皇帝因为这件事情,讨厌上了长孙涣,从而影响到儿子将来的仕途与发展,或者给长孙家蒙上什么阴影埋下什么隐患。
能让长孙无忌这种级别的选手出面的,自然是同级别或者是更高级别的人——他针对的,只是皇帝。或许,都没有把秦慕白这样的小人物真正瞧进眼角里过。
而李泰呢,则是用意更加明显——他在拉拢人。
虽然秦慕白现在只是个官职卑微的新人,可用不了多久他将成为皇帝身边寸步不离的御前近将。这就意味着,秦慕白能够见到、听到许多人包括他这个最受宠的皇子也见识不到的东西。
这对一心争储的李泰来说,太有用了。
而且李泰还有个习惯。他的身边,聚集了大量豪门贵族与功臣巨宦家的公子哥儿。比如长孙涣一家的几个兄弟,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柴绍的儿子、驸马柴令武,杜如晦的儿子杜荷,尉迟敬德的儿子尉迟宝云等等。这是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的‘魏王党’骨干。
再来拉个秦琼的儿子秦慕白进去,仿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秦慕白的心中,早已经一门心思认定了:离这个李泰远一点,我可不想跟他混在一起今后跟着遭殃。
眼看到了军营的开饭时间,秦慕白和长孙涣结伴朝百骑营地而去。二人也就真像是尽弃前嫌不打不相识的一对好兄弟,你一句秦兄,我一句长孙兄的唤着,并肩谈笑着走进了军营。
百骑的人看到这副情景都有点傻眼愣神了:怎么回事来着?一山不容二虎嘛,这两头老虎,什么时候攀起交情做了朋友?
第45章 百骑军魂
继秦慕白与长孙涣“握手言和”之后,百骑营中再传出一件怪事——前些日子被秦慕白毒打到几乎残废的尉迟宝云,捂着还在流血没有结好疤的屁股,挪到秦慕白的公属里,当众推金山倒玉|柱的向他赔礼认错了。
大有点廉颇当年负荆请罪的味道。
秦慕白嘛,自然也是顺坡下驴,给足了尉迟宝云的面子。也反过来给他赔了个不是,兄弟长兄弟短的执手抚肩,把酒言欢。
三名副使程怀弼、长孙涣和尉迟宝云,加上秦慕白与李君羡与其他一些文官佐将,大摆了一场宴席,算是给新来的长孙涣等军官接风洗尘。
在外人看来,这绝对是一幕不打不相识、英雄惜好汉的场景。只有秦慕白等几个人自己心里清楚,大家这都不过是迫于皇帝的压力,不得不摆出一副和睦相处携手奋进的模样。至此大家也就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僚之间彼此的矛盾再大,大不过皇帝;大家内斗和竞争的底线,就是不能违背了百骑为皇帝服务保护皇帝的宗旨,不能惹了皇帝不快。否则,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现在这情形,像极了李世民当初给秦慕白说的一个事儿:当年李靖带队伍时,他手底下的人不管如何争斗有什么样的私怨,队伍的整体风气仍是团结的。
现在秦慕白算是明白了。李靖的能耐是有过人之处,但一支队伍的团结是必须的。假如有谁不团结搞分裂,那就是跟皇帝过不去,跟军队的宗旨过不去。因为私怨与内斗而触及了一支军队的底线,这样的人非倒霉不可。
长孙无忌跟了皇帝多年,虽然从未亲自掌兵,但深刻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于是,他不得不小题大做带着儿子亲自到李世民那里请罪,还屈尊折贵的向秦慕白赔不是。就是因为他明白,不管是谁,胆子再大别在军队里调皮。皇帝才是整个大唐所有军队的最高长官,所有的军队都是以他为首脑并向他尽忠服务的。谁敢在军队里搞内斗搞分裂破坏军队的气氛,下场一定很惨。这样的底线,连李靖那样的大唐第一帅也不敢触碰,他儿子长孙涣又算是什么东西?
于是从这一刻起,百骑里的气氛换了样。长孙涣等人刚来时,对秦慕白是左右不顺眼,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跟他做对,最好是拉他下台取而代之。现在,他们不得不老实了。因为现在,皇帝摆明了是在支持秦慕白这个百骑使。不难想像长孙无忌一定明里暗里教育了长孙涣多次,再加上魏王李泰也一定做了尉迟宝云的工作,他们哪里还敢再来调皮。纵然是对秦慕白恨到骨子里,一百个不服气,那现在也得乖乖的惟秦慕白马首是瞻。
换作是朝堂上,这样的事情可能不大会发生。大家只要政见不同,必然争得面红耳赤而且彼此不肯相让,明争暗斗你死我活也是正常。
但军队与朝堂不同。令出如山,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官大一级压死人。调皮者,死。
入军没几天的长孙涣等人,算是见识到军队的利害了。这相比于早几天进军队的秦慕白,可是后知后觉了不少。因为秦慕白就是出身将门,早前也是当过兵的。在家里的时候,秦叔宝可没少跟他说军队的事情。
相比之下,秦慕白可就比长孙涣等人有觉悟多了。要不然,他也不敢在一开始就断言,能把长孙涣等人吃得死死的。
私怨算是暂时解决了。接下来,秦慕白也是时候大刀阔斧的训练百骑了。
六百余人,全是精挑细选选出来的精英。大唐是个尚武的国度,老幼妇孺尚且拉弓骑马,仕族家庭中的孩子自幼习武的条件更好。所以,这些人当中虽然不乏纨绔子弟,但能通过层层严格选拔、竟争淘汰进入百骑的,可都是手底下有活儿的好手。
这支军队的基础素质,的确是很好。
秦慕白与李君羡和其他三位副使,连续商议了多日,最终定下“百骑十八项”基本技能。这其中包括大唐军队传统的箭艺、骑术、刀剑、力量等项目,也有秦慕白从21世纪带来的诸多其他技能培养。比如:自由搏击一招制敌、野外生存、急救自救、侦察与反侦察、胆量与耐力、速度与反应等等。当然,皇帝反复叮嘱的“政治教育”,那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天都有文化课时间,除了学习律法军令,就是进行“爱国与忠君”的教育。
两个月的时间下来,经过多次的调试与摸索改进之后,百骑的一切工作算是完全走上了正轨。现在,这六百余人就像是一台精密完整的机器,运行得有条不紊。全营上下秩序井然,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又不失严肃与庄重。
无形之中,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在不断的加强;每个士兵的个人素质,疯狂的增长。
百骑的将士们自己不觉得,一直耐心旁观的李世民却是看在眼里,乐在心头。他不止一次的听了李君羡的汇报之后,对秦慕白这个年轻的军事将领大家赞赏。说,这小子有干劲,有见识,有作为一个将军应有的统率能力与个人魅力,也有想像力与创造力。他对百骑的正式登场,相当期待。
就在这时候,两个月的常规训练结束了。秦慕白向皇帝上表,请求一个月的“野外拉练”。将军队拉到终南山甚至是更远的八百里秦川去,进行野外训练。
李世民非常爽快的就答应了。
六百名百骑,带着千余仆役民夫,浩浩荡荡的开出了玄武门,出长安而去。
这是一次真正的野外极限训练与生存考验。在这里,秦慕白将亲自带领这些人,训练野外求生、侦察与反侦察等等这些实战项目。
这样的训练可就不比在营地里训练那么简单了。在营地里,顶多是在自由搏击对打中受点伤,鼻青脸肿流点血算是严重一点的了。但这种野外拉练,可能真的会玩出人命。别的不说,在侦察与潜伏中就有可能遇到毒虫猛兽,可能不小心失足摔下山崖,也有可能学艺不精没有实际掌握野外辩别方向的能力,在深山老林里活活饿死。
训练是分组进行的,都布置了不同的任务,大家也分别扮演不同的敌我角色。在紧张、刺激、兴奋与血腥之中,一个月的训练圆满结束。
这一场训练,让所有人都实现了一次褪变。毕竟大家都从小在不错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养尊处优的人大有人在,谁真正饿过苦过?这一次,饿到吃树叶吃蜗牛的大有人在,渴到喝尿几乎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此外,还有不少人受了或轻或重的伤。
自然不乏有人质疑,进行这样野蛮的训练,与给皇帝当御卫有什么关系?秦慕白的解释是:这是对意志的考验。身为大唐皇朝最出色的兵,如果在特殊的情况下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如何保护皇帝?如果皇帝遇险,不管上天还是入地,百骑都要有能力将他救离险地。当护卫比当杀手难。当杀手,失败百次只要一次成功,那便足矣;当护卫的,成功百次只要有一次失手,那也是完蛋。
所以,百骑中的每名将士,都要比天底下最厉害的杀手还要厉害。
秦慕白还说,这三个月的训练,只是个开始,更苦的,在后面。顶不住的,自己退出。
三个月的训练结束了。
皇帝第一次亲自来到百骑营里,监督百骑进行十八项技能与政治军令的考核。
眼前的百骑,让李世民这个十六岁从军、带兵打仗十余年最终得到天下的马上皇帝,眼前一亮颇为惊艳,大肆称赞——“这是朕见过的,最彪悍又最内敛、最激情却又最沉稳的军队!几乎每一名将士,都能成为战场上的猛虎与江湖中的高手。”
“这样的军队,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朕要给每一名百骑将士赐封勋官!”
勋官,没有俸禄,也没有食邑与田产匹配,只是一个象征荣誉的称号,是军队里特有的、用来奖励有军功的人的封赏,如同现代的‘战斗英雄’勋章。比如秦叔宝,就是最高勋官——上柱国。
百骑,也成了有史以来第一支集体被封勋官的军队,而且,是在没有上过一次战场的情况下。
百骑“毕业考核”的结果相当之残忍。有一半的人被淘汰了。这其中,大半是普通士卒,也有火长、队正这种低级的军官。
三个月的朝夕相处、荣辱与共,再加上野外拉练时的共励磨砺甚至是生死与共,百骑当中的所有将士之间,都结下了亲如兄弟般的感情。
宣布考核结果时,百骑将士们不顾皇帝在场,许多人高呼雀跃兴奋得无法自持,也有人失望透顶哭得像个孩子。许多人抱头痛哭,或激动庆幸,或是不想离开这支军队。
秦慕白的心里,何尝也不是对这所有的将士深怀感情。他也想和其他的将士们一样,大声欢呼,或是和一些人抱头痛哭去告别。但他只是冷静的站在台上,近乎于冷酷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就象征着百骑的军令,是衡量所有将士的标尺,更是百骑的军魂。
平常,秦慕白总是与将士们打成一片。但这种特殊的时刻既然身为统帅、上位者与精神图腾,就注定要独自忍受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滋味。哪怕被别人骂作冷酷绝情,被非议与痛恨。
[求点红票!]
第46章 粉墨登场
李世民看到这些军士们的感人情景,都主动来跟秦慕白“求情”。说考核的标准是不是可以适当放宽一点。尤其是第一次考核,是否可以考虑开个特例不淘汰人?要不然,这样好的三百名将士就给开除了,多可惜啊!
秦慕白十分“无理”的拒绝了皇帝,说,军令即是军令,规矩即是规矩。如果所有人都最终入选,对那些练得更苦、考得更好的将士,岂非是极大的不公?今后再训练起来,肯定无人愿意用心出力了。淘汰与竞争,将是今后百骑永恒的旋律。这样,整只军队才会日渐成熟与进步。
李世民这个带过兵的皇帝,也没多说什么了。摇头叹息之余,慨然长叹:“这小子果然够狠,是个办大事的料子。朕,果然没有看错人!今后,这天底下还会有比百骑更精锐的军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