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364节

作品: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宝妆成

    人手跟得上吗?
    夏晓兰听到那利息,就没考虑人手够不够的问题。
    “……那我再买2万国债券,支援国家建设!”
    第620章 周诚,你有话要说吗?(3更)
    伍行长心情舒畅。
    和夏晓兰打交道就是痛快,多伶俐的一个小姑娘,话都不用说透了,夏晓兰就知道要有回报。
    伍行长一点也不心虚,他又不是给自己谋福利,贷款也没收过回扣,让人买国债券也是一心为完成任务。国债券说到底还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伍行长没拿一分钱好处,有啥好心虚的。
    至于贷款给夏晓兰……呵呵,夏晓兰能还上贷款的可能性,要伍行长说比那些只剩一口气吊着的厂子强。
    伍行长也搞不懂,改革开放才几年呢,以前的厂子就不行了,连发工资都等着银行贷款。
    这贷款,夏晓兰还不起,她还有那么多有钱的亲戚朋友,伍行长心里是不慌的。
    夏晓兰不知道伍行长的想法,贷20万,她的资金就充裕了。
    买2万的国债券不算啥,国债券是能兑换的,不过是要等几年。夏晓兰就当是存了利息极低的定期理财了,这钱她能在京城多开一家店。
    一只羊和两只羊有什么差别。
    第一家店选西单,第二家店夏晓兰准备选秀水街。
    秀水街是80年才有的,街道的年龄小,满打满算现在才5年时间,那里是使馆和外交公寓,住户零零散散的,商铺也零零散散,远没有眼下的西单热闹。
    “那地方开店,能赚钱吗?”
    伍行长不是多管闲事,他总算开始稍微担心起还没有贷出去的20万。
    夏晓兰能拿到手是18万,还有2万是买了国债券的,但她要还的仍然是20万的本金和利息。
    “应该能,选址这种事还得看运气。”
    夏晓兰说的神神秘秘的,伍行长十分无语。
    其实夏晓兰是知道秀水街要不了两年就会翻身,那里会成为中外游客到京城必去的一个“景点”,和长城、**一样,到了京城不去秀水街逛逛,和秀水街坑人不偿命的老板们砍砍价,哪里算到过京城嘛。
    有人称秀水街是“用改革开放的剪刀裁剪出来的21世纪清明上河图”,可想而知有多热闹!
    秀水街不仅卖各种服饰,还有丝绸、茶叶、瓷器等华国特色文化商品。处在使馆区,很容易遇到外国顾客,好多摊位的老板会宰客……夏晓兰倒没有这个想法,定价稍微贵点行,卖点带华国文化特色的商品可以吸引外国友人,专门宰客就不必了,外国人也不傻,被宰过一次,想让他们长期掏钱买东西就不好办了。
    秀水街现在已经比80年刚建设那会儿热闹了,伍行长这次找店铺倒是很快,银行放款也快,贷款和店铺基本上是一块儿到手的。
    夏晓兰忙的飞起,低息不是没有利息,钱到手一天,就算一天的利息。
    什么杜少爷杜老爷的,夏晓兰根本没空去理会。
    ……
    周诚的人生没什么大挫折。
    会投胎没办法,小时候周诚就有保姆带,别的小孩儿吃玉米糊糊是美味,周诚喝的是奶粉。
    以周国斌和关慧蛾的工资,周诚这个唯一的儿子,也不太可能吃苦。
    再说了,周家二老也会时不时的补贴,那时候周老爷子的工资最高,儿女都跟着沾光。周老爷子比较欣慰的是,两儿两女都没有游手好闲的,不说个个都成气候吧,靠工作养活自己没问题。
    所以周家二老的补贴,更多是贴第三代。
    不仅是周诚,连觉得爷爷奶奶偏心的周怡,小时候也是享受过二老补贴的。
    那些补贴,就是让周诚和周怡等小辈没有亏过肚皮,周老爷子堂堂一个领导,也就只能做点这些,在那个年月已经很了不起。20年前,绝对是比现在更穷,饿肚子的人多,能吃饱的就是幸福。
    周诚的第一个挫折,是从前线回来后,他晋了少校,自有人看不惯他,他和潘保华走的太近,潘保华为了报仇把对方致残,最终不得不提前退伍。潘保华一走,别人也看不惯周诚,就在军演时给周诚下绊子。
    周诚的处理方式有点激进,双方闹得不可开交,部队上是各打五十大板,就要处分周诚。
    周诚当兵几年的假期都没用过,干脆休了长假。
    就是这休假期间,他遇到了夏晓兰。
    当然,那个处分最终不了了之。
    第二个挫折就是和方士忠闹矛盾的那次,把周诚的积极势头给打断了。为此,他不得不到陆军学院进修两年,淡化不好的影响,顺便弥补自己欠缺的文化知识!
    第三次,就是前一天抓走私份子立了功,后面就被怀疑是和走私团伙勾结,被隔离审查了!
    审查又不是不给周诚饭吃,一日三餐照常供应,就是不能和别人交流。
    别人在出任务,他在驻地闲的没事儿干。
    周诚只能申请给他找几本书。
    不是要学习文化知识吗?
    现在别的干不了,学习总行吧。
    审查的人觉得周诚挺淡定,看起来一点都不心虚。保不准都是装的,用来麻痹他们,获取信任的手段。
    周诚是真的在看书。
    他觉得自己和晓兰的文化差距在变大,他媳妇儿是华清的学生,以后要是再念研究生,他和晓兰还有共同语言吗?周诚自觉比别人帅,也比别人对晓兰好,到底是和晓兰隔着距离,怕华清里有优秀的男生挖他墙角。
    出来时匆忙,不知道季家的事搞定没有。
    那个姓季的小子,说不定就对他媳妇儿有意思,要不季家人无端端发什么疯。
    周诚就是靠着这种危机感在看书。
    他脑子本来就不笨,念书时成绩中等,那是没把心思用在学习上,现在有危机感,再加上要转移注意力,还真的学出了点感觉。
    不会的知识,把它彻底分解明白了,就有一种成就感。
    就和敌人在隔着障碍影影倬倬的在跑动,抬手射击,一枪命中——那种感觉真是爽!
    这还真是学习呢?
    能学习的进去么?
    周诚不会的东西,拿着书本就问。原本是来审查他的,搞到最后还要给他讲题。要不是这里有陆军学院的教员,还真的会丢丑。
    周诚都不会的文化知识,其他人也不见得会啊!
    他是初中学历,那别人也顶天是高中学历。
    除了军校念出来的,正常大学毕业生也不会来当兵。
    周诚唯一担心的是他媳妇儿,这都一个多月没联系,晓兰跑去冀北省找他,他却根本不在冀北省陆军学院里,他媳妇儿不晓得多担心呢!
    要结束隔离审查也行,让他说出和潘三的来往,承认潘三在走私,两人交换过哪些情报,潘三的据点在哪里,等等问题都摆在周诚面前——那怎么可能?没有就是没有,还非得逼他承认,也是周诚吸取过教训,现在脾气变好了,要不他怎会乖乖配合审查!
    “周诚,你真的没有什么说的吗?”
    第621章 虎头蛇尾的审查(4更)
    周诚知道,每日例行审问调查的到了。
    他依依不舍的放下书本……早年要是在学习上这么有兴趣,周诚可能就不会参军,而是走上另一条没那么危险的路了。
    仕途不顺,顶多就是升职无望。
    这炮火无情,到前线去挣军功哪有坐办公室安全?
    但国家需要干部管理,也需要军人保护,走哪条路都是奉贤。前一条路呢可能手握权力,让普通老百姓敬畏,后一条路奉献的很低调,当兵的在前线抵挡着,有整体安稳的环境,神州大地才能一门心思发展经济!
    选择参军,周诚也不后悔。
    他这刚咂摸出点文化知识的乐趣,又被打断了思维。
    周诚敬礼:“报告!我没有什么要说的,和潘保华同志的交往,已经向组织汇报完毕!”
    得,这小子还没服软呢,精气神十足,一点都没受到影响?
    意志力可真够坚挺的,像周诚这样的,要不就真是问心无愧,所以不怕审查。要不就是大奸大恶,没个是非对错观,不认为自己是错,所以理直气壮。
    周诚是哪种呢?
    审视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周诚的脸:
    “1978年,你15岁入伍,潘保华是新兵连的连长,1979年战争爆发你应征到前线,潘保华依旧是你的连长,1980年你火线提干,隔年和潘保华职务相同……1982年,调回京城,担任营长。同年,潘保华理应升任团长,却因致人伤残,被部队提前劝退。潘保华退伍后,没有到部队安排的工作岗位报道,反而纠集了一批退伍军人南下,这些人,和你一样都曾是潘保华的部下,他是你们的老连长,你还要说你们没有联系?周诚,要把所有证据丢到你面前,你才会承认吗?!”
    周诚面无惧色,“我和潘保华同志一直有联系,那是老战友之间的正常交往,这一点已经向组织做过详细的汇报,最近的一次联系是去年11月,那时候我并不知自己会到陆军学院进修,更不知学院会安排我们到闽省抓捕走私份子,和潘保华同志交换情报从何说起!潘保华同志也绝对不可能在我国的领土领海上进行犯错活动……报告,我说完了!”
    每天说的词都差不多,似乎要从反复的审问中寻找周诚话里的漏洞,从心理上击垮周诚。
    周诚并没有否认和潘三的联系。
    他知道部队要查,肯定能查出来。
    现在周诚庆幸自己没有贪图利益,对父亲周国斌的话阳奉阴违,香烟生意到底是违背了纪律,现在他手上的生意已经处理干净,连康伟也从中脱身。
    就算香烟生意查出来了,周诚自己干的事儿,违法说不上,肯定是违纪了,该怎么着周诚都认,他愿意接受处理结果。但是没干过的事,周诚是不可能认的,潘三哥既不是走私犯,周诚也没和对方交换过情报。
    周诚的口风很紧,审查的人是深有体悟。
    周诚说的,也的确对的上,最近一次联系是去年11月,周诚可能知道要去陆军学院进修,却无法知晓陆军学院的安排。这并不能说明周诚没有嫌疑,潘保华的嫌隙洗不清,周诚自然不能安全——可能是周诚在路上,或者到了闽省才设法和潘保华取得了联系,这两个人都是上过前线的,有默契有过命的交情,还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
    潘保华年年大比都名列前茅,脾气那么臭还能提干,是因为有真本事。
    周诚的综合素质也很强,年纪轻轻就当了营长,晋了少校,总不能是靠长得好看吧?
    这样的两个人凑在一起,破坏力是极强的。
    潘保华已经是自毁前途,周诚年纪轻,还能挽救。
    隔离审查是对周诚的怀疑,也是对周诚的保护,如果这个年轻的军官真的要坠入深渊,在他完全掉下去前,组织上还能将他拉回来。
    “11月,你和潘保华为什么联系?”
    “就是寻常的问候,我在部队不能请假,需要潘保华同志帮忙,就联系了他。”
    联系的原因也说了,是请潘保华帮自己对象的忙。
    军人要服从部队的纪律,假期不够,对象有点事要帮忙,周诚求助已经退伍的战友,逻辑上说得通。如果他求助的战友,本身没有陷入旋涡的话,周诚根本不会有麻烦。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