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337节

作品: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宝妆成

    当然,汤宏恩对夏晓兰同样。有点怜惜这小姑娘,也欣赏夏晓兰聪明还努力。
    所以季雅张嘴就胡说八道,汤宏恩才特别生气。季雅侮辱他就算了,还把夏晓兰和刘芬扯进来——刘芬和夏晓兰母女俩,真要靠哪个男人也罢,明明在靠自己的努力生活,难道不该得到一分尊重?
    夏晓兰最终点头:
    “那就按您说的办!”
    是她没想对,她妈都敢跟着她离开夏家,敢开四里八乡的先河提离婚,端端正正的坐着,让季雅说声对不起有啥不行?
    夏晓兰要带着亲妈生活,不是让刘芬变成附属品,而是要让刘芬一起成长,不共同面对,谈何成长!
    ……
    “让我去京城?”
    刘芬也想女儿的很。
    还是之前去鹏城见过面。
    但临时叫她去京城,刘芬挺奇怪。
    “去就去呗,店里有我看着,你去看看晓兰!”
    李凤梅现在也想通了,赚钱不花捏在手里干啥,等刘芬去京城回来,李凤梅还想去鹏城转一趟呢。自己男人在外面赚钱,不能真的一年见一次。上次的小狐狸精是没把刘勇给勾搭走,李凤梅可是提高了警惕,决定多关心自家男人,免得别人惦记。
    于奶奶听说夏晓兰叫刘芬去京城,心里嘀咕着事若反常必有妖。
    “我也没去过京城,能不能跟你去一趟?可怜我一把老骨头,眼看着就要入土了,还没有去给领袖献过花。”
    于奶奶多刚硬的老太太,一旦示弱,刘芬根本拒绝不了:
    “那您就一起去。”
    就是老太太一把年纪了,坐火车好像挺折腾。
    刘芬难得向女儿提要求,问夏晓兰能不能买两张飞机票。
    这事儿,不用夏晓兰去办,汤宏恩安排两张飞机票显然很简单。
    隔天,于奶奶就和刘芬一起飞到了京城。
    ——这京城,变化还真大,于奶奶东瞅瞅西看看,倒真像第一次来京城的,刘芬不疑有他。
    第576章 于奶奶护犊子(加37)
    刘芬是第二次坐飞机。
    于奶奶说自己是第一次坐飞机,这话也就刘芬能信,老太太一点都没有坐飞机的不适感,反正夏晓兰见到两人时,于奶奶的精神头更好一点:
    “您跟我妈来,这次就在京城好好玩几天!”
    和于奶奶吧,说是房东和房客肯定不止。
    夏晓兰到京城上学,刘芬还和于奶奶朝夕相处呢。这老太太嘴硬心软,最护着刘芬,生怕刘芬吃亏,这次也眼巴巴跟着来,夏晓兰能不感动吗?
    于奶奶一点没白担嘴硬的名声,夏晓兰叫她好好玩几天,于奶奶哼了一声:
    “我还要回去扫大街,玩啥玩!”
    夏晓兰也是服气。
    这都又到了要交房租的时候了,就二七广场那栋小楼在,于奶奶就饿不着。每年的租金可比扫大街的工资高,于奶奶早超过了退休的年纪,加上老太太还有糖尿病,夏晓兰觉得扫大街的工作于奶奶不去也罢。
    一年拿着两千多块钱,在80年代绝对能生活的挺滋润。
    于奶奶要真的高寿,也不怕没钱用,夏晓兰是准备以后买下“蓝凤凰”现在的那栋楼。
    就只有一点,她妈要是来京城开分店,于奶奶怎么办?
    把一个糖尿病老太太给丢在商都独居,不太方便。夏晓兰想的是,要么让李凤梅带着涛涛搬进于奶奶家,继续当于奶奶家的‘租客’,也方便照看下于奶奶;要么让于奶奶和她妈一起来京城,双方的身份颠倒下,夏晓兰在什刹海那边买的院子,象征性收点于奶奶租金,让于奶奶照旧和她妈一起住。
    当然,这两种安排都要征询于奶奶的意见,正好于奶奶这次来京城,夏晓兰就趁机问问。
    夏晓兰没车,在机场接到她们,就是坐公交离开的。
    直接就把两人带去什刹海的院子了,刘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房子。
    夏晓兰说这是娘俩的房子,于奶奶瞅了瞅这地段,看看房子的制式,扭头就对刘芬感慨:
    “你命好,这是以前官宦人家的府邸。”
    几代都是贫农的刘芬,还能住上什刹海边儿上的四合院,除了命好生了个女儿叫“夏晓兰”,于奶奶想不出别的。刘芬的命就是先苦后甜,前半生过得不顺利,女儿一争气,将来刘芬会越过越顺。
    于奶奶自己就是先甜后苦。
    前半生把什么福都享过,到了中年时一朝跌下,命运给于奶奶开了个大玩笑,越过越苦。
    幸好她也没放弃,从大小姐变成扫大街的,扫着扫着,还有刘芬这样傻乎乎的人送上门当租客,于奶奶觉得这苦的像黄连的日子,过起来又有了别的滋味。
    刘芬傻归傻,人好玩啊,是个实心眼,于奶奶一边骂她傻,一边还要操心,到头来谁最傻?是她自己!
    夏晓兰哪里知道于奶奶在想什么,反正领着于奶奶转了一圈,刘芬摸摸窗台,又摸摸地砖。
    “晓兰,今晚我们在这里住?”
    “算了吧,没有暖气,这里晚上睡觉冷……”
    老四合院是没通暖气的,夏晓兰还想翻修的时候一起改造。
    在四合院做饭的家伙是齐全的,都是夏晓兰蚂蚁搬家慢慢置办的。
    床和被子都有,不过现在晚上睡觉太冷,要烧炭盆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夏晓兰情愿刘芬和于奶奶去住招待所。再高档点就住酒店也行,夏晓兰也能出得起那钱。
    于奶奶围着屋子转了一圈,敲敲地面,十分鄙视夏晓兰没见识:
    “都说了这是以前当官人的府邸,大冬天的,你让官老爷们就那样硬扛着冻?这院子是有地暖的,买点煤炭回来烧着,整个屋子都暖和。”
    这种技术最早是应用在皇宫的,后来又被达官贵人们学到手。
    在地砖下砌好烟道,冬天通过烟道传烟,合理配置出烟窗,把整个地砖都加热了,室内的温度自然有温暖的效果。
    农村就是火墙、火炕,真要动脑筋,冬天取暖肯定有办法。
    夏晓兰被于奶奶给鄙视一番,她自己也在查四合院的资料,却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买的院子还有烟道,看来查的资料还不够细致。于奶奶的见多识广,是老太太的生活经验,夏晓兰羡慕不来,她和于奶奶的成长环境就不同。
    于奶奶见识过的富贵堂皇,不止是夏晓兰,估计好多人都没见过。
    当然,夏晓兰见过的诸多事物,于奶奶也不可能想到,这是时代眼光的差异。
    于奶奶说地暖也要花时间去烧的,今天先去买点煤炭回来试试,屋里地暖要是年久失修漏烟,晚上大家睡在这样的屋子里肯定要出事。
    刘芬自己就在家,她想把屋里好好打扫打扫。
    “您要擦窗子我不反对,家里有蜂窝煤,别心疼那几毛钱,烧热水擦!”
    那双满是裂口的手,养了整整一年半,总算变顺眼了,可别又泡在冷水里生了冻疮。
    夏晓兰和于奶奶一出门,离家不到200米,于奶奶就忍不住了:
    “大冬天的,你把你妈叫来京城干啥?可千万别说来玩,这天气,越往北走越难受,谁冬天也不愿意来京城受罪!”
    于奶奶真是个人精,什么都瞒不过她。
    夏晓兰就把季雅的事说了。
    简单讲解了一下其中的恩怨,于奶奶心里砸吧下味道:
    “你们母女俩的这运气……也不晓得是好还是坏。”
    一个领导才不会管刘芬有没有被侮辱,人只会因为身边亲近的人而喜怒哀乐,于奶奶敢拍着胸脯打包票,汤领导要是对刘芬没点意思,她提着扫帚,能把京城的大街小巷都扫一遍!纯义务劳动,不要工资那种!
    “你说他叫汤什么来着?”
    “汤宏恩。”
    “哦,有点印象。”
    这人在商都当过干部,当时也被打去牛棚了的。
    名声倒是挺不错,于奶奶没把话说破。汤市长是个二婚头,刘芬也是,汤市长有个儿子,刘芬有个女儿。按说这俩人谁也别嫌弃谁,凑合着也能过……但现实并不是那么简单,有时候大福分一下子落到头上,也要看当事人能不能借住。
    夏晓兰就没问题,皮厚心黑,于奶奶一点都不担心。
    刘芬不一样啊,就那性格,三婚是不太可能的,那二婚就要更慎重。
    唉,先走着看吧,这次跟着来果然是对的,还能见一见这位汤市长——于奶奶不自觉又开始操心,自己能骂刘芬傻,别人欺负,于奶奶是不能同意的明天见明天见
    第577章 不能随便被轻慢(1更)
    于奶奶是个精细人。
    这种人可能落魄,但有些习惯是深入到骨子里的。
    比如带着夏晓兰去买煤炭,一老一少的都是女的,黑乎乎的煤炭怎么拿回来?干脆就花点小钱请人给运回来呗,于奶奶说起这些事特别自然。
    煤炭当然是整块的煤石好,但这种原炭价钱高,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过多,仅仅是做饭的话太浪费,好些人家也舍不得。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把整块的煤打碎成碳粉,掺着一定比例的黄泥压成煤饼子,也能取暖做饭!
    煤饼子中间弄些孔洞助燃,就是‘蜂窝煤’。
    于奶奶没钱的时候能吃糠咽菜,手里一宽裕,她也是很大方的。
    她要不闹着来京城,夏晓兰不会多买一张机票,于奶奶说什么也把几百斤的煤炭钱给了,老太太买的还是整块的煤石。
    “掺泥的不要,地暖都好多年没用了,得把青砖全部烧透烧暖和,一分钱一分货。”
    这就是消费观的不同。
    换了刘芬和李凤梅,肯定是买便宜的,于奶奶是在自己能承担的范围内,尽可能挑最好的。
    那以前还是烧木炭呢,最好的木炭烟雾很少,现在工业发达了,煤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下午,老中青三个女同志,都忙着收拾屋子。
    房子多了烟火气息,做一顿饭吃,就有了家的感觉。
    地上有了暖意,屋子里都挺暖和,汤宏恩让小车来接夏晓兰和刘芬,三人都还舍不得出门。
    司机就是小王,夏晓兰的老熟人。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