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332节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风雪云中路

    “要尽可能考虑的详细和周全一些。你不要有什么顾忌,你们的军工壮大了,我们今后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没有弹药、没有了武器,我们还怎么作战?还有,没事去政委和参谋长那里多汇报一下工作。最根本的去政治部高主任那里,给人家赔礼道歉。”
    “虽说都是革命同志,矛盾也都是为了抗日工作,老高更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但你那张毒舌,也够损的。人家老高嘴上不说,但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你小子今后再人员调拨时要想有什么特殊照顾,最好和老高处好关系。我和政委,不能老替你出面。有些工作,还是要你自己去做的。”
    “还有军区政治部,项主任那里,你也要勤去跑跑。现在军区和野战军建制已经分开,军工部直属军区建制,不在隶属野战军。所以,今后人员调配与还是要以军区政治部为主。项主任刚刚由新四军调过来,资历又老,你小子别给我欺生。”
    杨震的话,让熊大缜忙不迭的点头道:“一号,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去找高主任检讨,找项主任汇报工作。您放心,我一定会尽快的改正自己性格上的缺点。保证不再给您和政委添乱子了。一号,咱们以观后效好不好。”
    熊大缜忙不迭的表态,却是并不让杨震很是放心。如果他骨子里面的那股子与生俱来的傲气和清高,要是因为自己短短的几句话就能改变的话,那就是不是他熊大缜了。当然,也就不会再有狗改不了吃屎的这句话。但今后怎么做,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杨震不想在这件事情牵扯太多的精力,他很疲倦,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熊大缜一个人身上。人的命运,是和本身的性格有很大关系的。没有人能一直护着你,事情总归还是要靠自己去解决的。命运,还是要靠自己去把握的。
    而且相对于军工生产,杨震还有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要询问一下进度:“老熊,美国人的雷达现在已经开始运行。你们要抓紧时间派出一批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协助航空兵摸清楚雷达的性能和结构。”
    听到杨震问起雷达的事情,熊大缜却是有些哭笑不得的道:“一号,美国人对这两部雷达看的很死。他们那几个技术人员,对两部雷达几乎是寸步不离。就连睡觉,都在雷达边上的帐篷内。”
    “这两部雷达运来已经将近三个月,但他们只教会我们使用和简单的维修。至于结构和原理,什么都不和我们说。所有的资料,他们都牢牢的掌握着,根本就不让我们看。即便是教我们使用方法,也全部用口头讲授。”
    “我从军工部调了两个专门受过培训的无线电技术员,以受训学员的身份,接近这几个美国人,想要试图摸清楚这种雷达的结构和原理。并想方设法的想搞到一些这东西的资料。哪怕是一部说明书也行。”
    “但咱们的底子太差,这么多天过去了却依旧是一头雾水。我也去听过他们的讲座,也没有搞的太明白。不过现在我们的人,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这种设备的使用。也就是说用没有问题,但是构造咱们却不明白。”
    “后来参谋长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请这些美国人喝酒,想办法把他们都给灌醉。趁着机会将他们自己携带的资料都复制下来,尤其是结构图一定复制下来。只是虽说按照参谋长的法子取得了成功,但这些资料我们却是看不懂。就是我,也只能部分的看懂。”
    “通过搞无线电干扰设备,我对发射理论倒是没有问题。我原本是学光学物理专业,对于信号显示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接收系统,我们却有些看不懂。一号,还是缺人手啊。尤其是无线电高级专家。”
    听着熊大缜的汇报,杨震皱了皱眉头,想发火却没有发起来。熊大缜说的没有错,雷达无论是在这个时代,还是后世都是一个高精尖的技术。雷达技术的发展,是要有无数的科学家支撑的。
    军工部本身搞研究的人员就不足,而真正搞物理出身的只有熊大缜一个人。军工部目前更多的是停留在仿制基础上,以及依靠自己拿出的图纸和性能要求,复制产品。能搞出目前这么多的东西,已经很是难得了。对于雷达这种高精尖的技术,的确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吃透。
    但雷达是今后防空作战的关键装备,更是支撑今后根据地内军工产业防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装备。没有雷达这样一个不受白天、黑夜、阴天和雾天影响的千里眼,对整个根据地内的空域实施二十四小时监控,自己所有的苦心都有随时化成一堆废墟的危险。雷达,即便是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搞出来。
    想了想,杨震对熊大缜道:“我要的是摸清楚性能和结构,不是只简单的学会使用。我们一定要尽可能的争取到能自行仿制和生产。如果有可能,我们最好还要有能力自己改进。在未来的战场之上,雷达的作用很关键。你是学物理的出身,搞这东西正是合适。”
    “受人员所限,你们军工部之前一直没有配备专业出身的副部长。所以经军区要求,以及中央批准,你在冀中军区的老熟人,现任冀中军区卫生部长的张珍同志即将调任东北军区军工部副部长。同时中央已经调你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学弟,现任延安图书馆长的于光远同志,担任军工部副部长。”
    “至于你们的现任政委韩仁和调往嫩江军区任副政委,军工部政委,由原三路军政委,现任嫩江省委书记的冯仲云同志担任。你今后其他的工作,暂时先交给他们三个人负责。至于你,要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到雷达上。”
    “你的老师叶企孙教授和吴有训教授,以及部分理学院教授带着家眷和你在西南联大的部分师弟,已经缅甸、香港即将抵达东北。还有浙江大学的部分教授,也在束星北教授的带来之下,经香港抵达江北。”
    “现任厦门大学校长、国内最著名的无线电学家萨本栋先生也带着厦门大学理工学院部分应届毕业学生以及往届毕业生,经香港、江北即将秘密抵达佳木斯进行考察。其中包括了厦门大学理工学院全部的应届毕业生。”
    “中央这次为了动员这批学者和毕业生来东北,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也花了相当大的代价。这么一批国内著名的专家和教授,还有几乎今年毕业的所有理工科的毕业生,要想在地处西南腹地的国民政府眼皮子底下安全的转运出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国内大学的理工科毕业生本就比社会科学要少的多,这些人几乎包括了今年除了考取留学生之外的所有应届毕业生。一举一动,极为引人注目。尤其是在目前国共双方的关系,正处于一个微妙的状态之下,中央以及各个大学的地下党组织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军统的能力和嗅觉,不用我说你也很清楚。为了这次动员这批专家和教授来东北,在国统区的几所大学中,除了浙大之外几乎所有的地下组织全部暴露。相当一批的地下党同志暴露,甚至被捕牺牲。”
    “如果不是前年和去年,连续两次取得大捷,在国内打出了名气。加上美国人暗中的帮忙,以及我们急需能安排全部学生就业,我们也很难动员到这么多的著名专家和教授。这些人我都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将他们都给我留住。”
    “你要好好的珍惜这次机会,珍惜关内同志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机遇。不仅要将那些来的专家和教授,还有学生安排还好,还要千方百计的让他们在东北扎下根来。有了他们的参与,你的大部分问题都不会再是问题。”
    “你的老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在国内的教育界威望相当的高。我已经和中央以及东北局研究过,你的老师一到,只要他同意就任命他担任军区理工大学的校长。另外,萨本栋教授和束星北教授这次是来东北考察的。但你一定要给我想方设法把人给我留下。”
    “记住,这是东北局和东北军区交给你的必须完成的任务。萨本栋是国内著名的无线电专家,束星北教授是国内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们能不能留下,对于我们今后在无线电领域的发展很关键。”
    “现代战争,是立体化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真枪实弹的战斗,还有更多看不见的战线。我们的部队规模越来越大,仗打的也越来越大。我们不仅需要数量庞大的常规武器,还需要千里眼和顺风耳。而雷达就是我们最急需的千里眼。”
    “我告诉你熊大缜,你要是不能将这次秘密来考察的几个专家留下来,我就给你数罪并罚。你这个军工部长,也就不要再当了,去军区政治部宣传处照相去吧。反正我听说,你小子在清华读书的时候,利用自己学会的照相技术很是发了一笔小财。让你去照相,也算不上是人才浪费。”
    第780章 要做到信任无底线
    听到杨震说起自己老师要来,熊大缜的双眼不由的一阵阵的发亮。兴奋的就差没有跳起来一把抱住杨震。巨大的惊喜,甚至让熊大缜有些口不择言的道:“一号,叶教授要来,您没有骗我吧?真是太好了,自三八年我参加抗战,一晃都有三年没有见到老师了。”
    “一号,您放心。只要叶教授张嘴,我想吴教授和其他的教授绝对没有问题。叶教授那里的工作,我去做。我保证要是不能将他们留下来、安置好,别说让我去政治部宣传处照相,就是让我去炮兵部队背大锅,您说的最严厉的惩罚,我都去干。”
    说到这里,熊大缜想起一件事,突然又有些愁眉苦脸的道:“一号,那些教授要是提出参观我们的军工厂怎么办?还有我们的预定计划,是不是和他们说一下?这些教授都是怀揣着科学救国梦才放弃国外的优厚生活,返回国内任教的。”
    “而国内大学,又是一贯的重文轻理。就算我们清华,一年所有的理工类毕业生也不过百余名。加上国内的科研现状,几乎没有任何科学研究机构,让这些老教授常感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想如果将我们的部分计划和他们说清楚,一定会坚定他们留下的想法。”
    对于熊大缜的想法,杨震丝毫没有犹豫的道:“只要他们都能够留下来,他们问什么,你小子就回答什么。包括我们的计划以及我们目前遇到的困境,什么都不必隐瞒,全部如实相告。还有军区给他们的待遇,也要讲清楚。”
    听到杨震居然同意熊大缜将军区近期庞大军工的计划向这些教授传达,熊大缜很是兴奋,但旁边很少说话的王光宇和张镇华却同时反对。尤其是对今明两年军工建设计划极为了解的张镇华,更是激励的反对道:“一号,这不太恰当吧。”
    “今明两年的军工建设计划,除了东北局和军区的几个常委之外,就连新调来的项主任都不清楚。现在就向这些专家、学者泄露,我们很难做到严格的保密。一旦这些计划泄露出去,恐怕对安全很不利。”
    “国民政府那一边倒是无所谓,就算他们知道了,现在也对我们无可奈何。但是一旦被鬼子知道了,我想他们为了摧毁我们的持续作战能力,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摧毁这些军工厂。所以我认为这件事情,我们还需要慎重的考虑。”
    “可以将我们的部分计划转告给这些专家学者,但如果全部都说清楚,我认为不太恰当。毕竟我们现在还处于战时,一旦泄密对我们的威胁太大了。尤其我们某些项目,就连美国人和江北方面也要进行一定的保密。”
    对于张镇华的反对,杨震却是摆了摆手道:“老张,我们今明两年的这个庞大的工业发展计划,我认为和专家们说说,并没有多大的危害。只要不将我们新工厂的选址和确切的位置泄露出去,小鬼子即便知道了,也找不到。”
    “而且我相信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爱国心,他们不会将我们的这个计划泄露出去。这些人大多都是留学欧美发达国家后返回的,明知道在国内的收入远不及他们在欧美,明知道国内给他们发挥本专业能力的地方除了当教授之外,几乎没有。”
    “但是怀揣着科技救国、科技强国梦想的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返回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而在现在半壁河山沦陷,国破家亡之际,也没有一个人放弃他们的梦想。”
    “现在国统区物价飞涨,过去看起来充裕的薪水,已经减半不说。现在有限的薪水已经无法满足家人生活。很多教授、讲师为了填饱肚子,甚至依靠典当财物生活。但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之下,他们依旧没有人离开,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用他们一己之力,撑起了我们这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梦想。培养出大量的急需的理工类人才,为这个国家今后有可能腾飞的那一天,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国民政府给不了他们安定的生活,我们给。别人给不了他们一个安心育人的环境,我们全力以赴。别人给不了让他们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我们要做到人以致用,给他们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
    “对于这些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在这战火纷飞情况之下与国共同纾难。即便生活困苦,也没有放弃教书育人职责的人,我相信他们不会出卖我们。如果这样的一些人,我们都不能相信容不下,那么我们还谈什么发展自己。”
    “我更相信,这些一直怀揣着科技救国梦想的人,在得知我们这个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国防产业的计划后,会投入更大的热情来参与。老张,对于他们这些人我们不仅要给予最优厚的生活待遇,更要给予最大的信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要敞开胸襟,去迎接每一个怀揣科技救国梦想的人,来参与到我们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来。对于他们,我们要信任无底线。不要让某些政治因素,干扰了他们的参与的热情,发挥自己能力的决心。”
    杨震这一席话,不仅仅是说给王光宇和张镇华听得,更多的是说给熊大缜听的。先不说王光宇和张镇华听完那句信任无底线后的反应是什么,熊大缜听完后却是两眼冒光,激动的双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
    看着一副激动不已样子的熊大缜,杨震翻了翻白眼,转过头看了看身后靶场上的那排武器后道:“这些装备就地先封存在嫩江军区。你们几个今天先别回佳木斯,一起去老王那里,我还有事情找你们。”
    杨震虽然没有说找熊大缜和张镇华有什么事情,但反应也算灵敏的两个人,也大致猜出了杨震找自己有什么事情。既然没有在靶场上说,肯定是需要严格保密的事情。所以两个人谁也没有问,跟着杨震上了车。
    到了王光宇设在日军原驻齐齐哈尔五十一师团师团部的司令部中,在让袁芷若和李慧兰去休息后,杨震才看了看面前的三个人,没有先和王光宇说话,而是将目光直接看着熊大缜和张镇华两个人,沉默良久才道:“选址的情况进行的怎么样了?”
    听到杨震的问话,熊大缜和张镇华对视一眼后,才由熊大缜道:“一号,初步定在孙吴。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关东军在孙吴有大量相对完整的工业基础。发电厂年发电量,足以应付基建所需。”
    “这一带,日军修建了大量的秘密工厂。虽然很多还没有投入生产,但基建已经完成。我们将这里作为首要选址,可以尽可能的利用日军原有的基建,有效的节省大量的基建时间。而且日军已经完成基建的工厂之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半地下或是地下,可以有效的避免日军轰炸。另外就是交通线比较完备。”
    “孙吴的交通也极为便利。除了本身有铁路与齐齐哈尔、哈尔滨以及佳木斯联系之外。除了冬季之外,黑龙江全线可以通航。沿黑龙江走水路,经松花江可以直抵哈尔滨一线。其水陆交通,可以说极为便利。”
    “而且日军在孙吴境内的曾家堡一线修建有一个大型的永备机场。其主跑道长度达到一千一百余米,宽达百余米。辅跑道长度达到一千二百米,宽五十米。可以满足我军现役的所有飞机起降。同时修建有完整的地面导航和掩蔽所。”
    “这里还有丰富的资源。除了煤炭产量足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之外,这里也是伪满最大的黄金产地之一。这里也是北满人口基数最大的一个县,不算没有来得及跑掉的日本人、朝鲜人以及白俄,仅仅长住的中国人口就达到六十余万人。”
    “除了基建有相当良好的基础以及交通极为便利,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之外。那里与江北只有一江之隔。将地址选在那里,即可以保证后方安全,也方便我们进口物资。虽说距离海拉尔一线的日军有些近,但周边的小兴安岭可以形成有效的屏障。”
    “我们军工部东北局的统一指挥以及后勤部的配合之下,已经完成了对整个孙吴境内的勘察,并已经完成了选址工作。新建的几个弹药厂,已经利用原有日军修建的基础设施,已经安装设备。预计五一之前,便可以投产。”
    “剩余的汽车厂、飞机厂、坦克工厂以及重武器工厂,也已经在孙吴境内完成选址。也本着多快好省的要求,尽可能的选用日军已经完成一定基础建设的地方。只是虽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并不太适合作为大型的汽车、飞机制造厂的厂房,我们还要进行一定的改造。”
    “一待天气转暖,允许开工,便可以对日军已经修建完毕的基建进行改造。至于其他的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石油冶炼厂,我们初步定在哈尔滨以北的绥棱、通北、德都一线。而炼钢厂,我们选在了汤原。”
    “整个伪满境内最大的多宝山铜矿,就位于嫩江境内。这里还生产钼等贵重金属,交通也相对的便利。所以我认为将主要提炼铜的有色金属冶炼厂,选择在德都一线还是比较恰当的。至于石油冶炼厂,选择在绥棱,就是一号您在去关内之前的要求了。”
    第781章 选址的问题
    对于熊大缜关于未来飞机、汽车等一系列工厂选址方面的汇报,杨震听的可谓相当仔细。尽管他并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但后来越皱越深的眉毛,却表示出了他对于选址方面的不满。只不过他并没有打断熊大缜的谈话而已。
    直到熊大缜说完,杨震才道:“你们本着尽可能的利用孙吴境内日军原有的基建基础,大幅度的缩短工期,以便这些工厂尽快的投产。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在东北,我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基建的工期受气候的影响太大。”
    “按照你们尽可能的利用孙吴境内日军原有的基建设施,我们的工程所需时间可以大大的节省。但你们有没有过相对长远的考虑?难道你们的目光,还只限制于眼下的环境和根据地内?”
    “将弹药工厂设置在那里,我没有意见。弹药生产设备,相对于炼钢和有色金属冶炼都设备还是比较轻的。将来在搬迁的时候,相对容易的若。你们选择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和钢厂的位置,我也没有太大的意见。”
    “但是将汽车、飞机以及坦克等工厂放在孙吴,说实话我不同意。原因很简单,我们现在的敌人是日军,但不代表他们会是我们唯一的敌人。将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部门以及我们今后军工发展最重要部门的汽车、飞机和坦克工厂放在与其他国家只有一江之隔的地方,你们自己考虑一下是不是适合?”
    “如果我们有一天与江北翻脸,这么近的距离,对方都不用出兵。只要一顿远程炮火,就可以将我们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这些工业毁于一旦。这些工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你应该清楚。如果我是我们的对手,也会选择这些目标作为第一打击力量的。”
    “而且就我所知,这世上除了那些国土面积过于狭小的国家之外,没有一个国家会将自己的命脉部门,放在国境线边上。而且还是放在一个不确定,将自己利益放在了高于一切位置上,翻脸犹如翻书一样的邻居边上。”
    “在当今世界上,国与国之间没有纯粹的兄弟情谊。所谓的国际关系,不外乎相互利用而已。今天江北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支援我们抗战。但过几年,他们在认为我们的壮大已经威胁到他们的地步时候,一样对我们不会太客气。”
    “不要和我说什么国际主义,这个理由也就能拿出来骗骗人,糊弄一下那些天真的人。没有利益的事情,没有人会去做的。美国人是这样,江北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不能只看眼下的得失。”
    “的确,在我们中间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一个想法。你看我们现在的发展,没有江北的大力支持,根本就无法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而且我们又没有得罪他们,他们也不至于对我们下手吧。”
    “但老熊,论起国际形势来说,你是大学生毕业,眼光应该比我们中间的一些人看的长远一些。如果说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与江北有着旧怨,那么当年作为一个人口不过百万,军队只有几万人的芬兰又何尝得罪过江北?不是说打就打?”
    “所以我认为在工业布局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虑。那么多的大型工厂,要搬一次家,并不是我们个人家搬家那么简单。不仅耗资巨大,而且费时、费力。所以,我们在选择工厂布局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的是交通和能源的情况,更要考虑今后国防的发展。”
    这些话里面表达出来的意思,杨震还是第一次与李延平和郭邴勋之外的人讲起。尽管他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自己内心之中对江北的真实想法,但这些工厂选址的事情,却是涉及到百年大计。如果话不讲透,恐怕没有人会在眼下的情况之下,相信自己的。
    不过好在对于眼前的这三个人,杨震还是相当信任的。尽管知道自己的话,可能会给三人带来震撼,甚至会引起一些内心中的波动。但杨震相信面前的这三个人,应该明白自己的苦心。
    杨震的话,让几个人都愣住了。杨震虽然没有直接挑明,但是语气之中却也明白的指出他对江北的并不信任。这个意思一说出来,明显让几个人有些不知所措。毕竟抗联眼下与江北,可算是关系密切。
    能从当初发展到现在的地步,除了部队英勇善战、指挥得力之外,与江北在众多方面的扶持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关系。这个时候,他这个作为全军最高军事统帅的人,表面上显得与江北很亲密,口口声声老大哥、老大哥的叫着。内心之中却对江北如此防范,反倒让人很难理解。
    与一头雾水,心里面震撼无比的熊大缜和张镇华相比,王光宇在初期的震惊过后,心里接受程度还是相对较高一些。毕竟作为军事指挥员,虽然对那些国际形势分析不懂,但王光宇从军事分析上还是很赞同杨震意见的。
    毕竟孙吴距离只隔着一条宽度并不是很宽的黑龙江的江北,实在是太近了。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抗联与江北翻脸。那么位于孙吴的重工业基地,将会在第一时间遭受到最致命的打击。打蛇打七寸的道理,王光宇还是很明白的。
    这几年的经历让他明白,在现代战争之中,军事工业基础就是一个国家进行一场战争的命脉,也是七寸。这些飞机制造厂、坦克制造厂、重武器制造工厂,可以说是抗联今后的命脉。一旦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对于目前工业基础还相当薄弱的抗联来说,绝对是致命的。
    一号说的没有错,以孙吴距离江北的距离,江北甚至不用出动远程轰炸机。仅仅动用远程炮火,就可以将孙吴的工业基地毁于一旦。如果直接出兵的话,在冬季甚至不用架桥和动用渡船,直接就可以从江面上过江。冬季的黑龙江冰层厚度,绝对可以承受坦克的重量。
    虽说作为日军进攻江北的一个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日军在孙吴修建的工厂设备大多都处于地下或是半地下状态,防空与防炮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但距离江北过近,却依旧显得很危险。江北一旦下决心出兵,朝发夕至都用不上。
    在抗联目前已经获得大发展,之前朝不保夕的状态已经得到缓解,并打下了一大片根据地的情况之下。对于江北来说,其东部边境的形势目前已经得到大致缓和。但江北在其远东军区部署的几十万重兵,成百上千的坦克和飞机的数量,却并未明显削弱。
    这一点在王光宇以军事眼光看来,这其中就多少有些耐人寻味。没有人能够保证,其部署的庞大兵力只对付日本人,而不会在有一天在需要的时候落在自己头上。这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王光宇很多事情必须要考虑。
    虽说眼下抗联与江北彻底翻脸的可能几乎是微乎其微,但对于王光宇这样一个实际上已经开始承担一个战略区任务的指挥员来说,他知道自己必须时刻的清醒。将所有的可能性,都要算计在内。包括也许成为未来假想敌的现在的盟友。
    至于杨震对于江北方面的态度,他早就从在拿下伪满黑河境内后,一号不仅一力否决了东北局将原有日军修建的专门针对江北的各个要塞全部炸毁,以换取江北方面的信任。甚至还特地交待军区作战部,将所有的要塞都进行一个详细的测绘后,全部封闭保持原样。
    一些江北方面并未发现的秘密要塞和仓库,一号甚至直接标为绝密。绝密两个字代表着什么?也就是说这几个要塞群的所有一切情报,除了军区的几个常委之外,别人是无权调阅的。而且就连军区的几个常委想要调阅,也只能自己亲自动手,不能假手秘书或是警卫员。
    而且就算军区和东北局的常委想要调阅,必须经过杨震这个军区一把手的签字。其阅读也只能在资料的保管地,只言片语都不能带出军区机要室,那个驻守了社会部一个加强连担任警备的秘密资料储备地点。
    这些要塞群,虽然没有派驻部队和部署兵力,但完整无缺的保留下来,其中蕴含的意味是什么,就只得考虑了。想到这里,王光宇意味深长的看了看面无表情的杨震,却是什么都没有说,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沉默。
    相对于私下里与杨震保持一致的王光宇,熊大缜的表情可就是丰富的多了。只是这个家伙不会考虑其他的事情,对于他来说更多考虑的是怎么样才能将这些工厂尽快的建立起来,并迅速的投入生产。
    杨震否决了将几个大型工厂设置在基建设备最完整的孙吴,却是让熊大缜有些头疼的道:“一号,重新选址到是并不困难,但我们在时间上耽搁不起。从目前根据地内各地的情况来看,只有选择基建相对完整的多,同时基础也好的多的孙吴才能将这些工厂尽快的投产。”
    “而且美国的设备今年六月之前,即将全部运到。如果不能尽快的将这些设备安装进入厂房,这些设备长期间闲置,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一号,从先选址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一切从新开始,单单一个基建项目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费用。”
    “而这却恰恰是我们耽搁不起的,所以我希望您能慎重的考虑一下。一号,您的眼光之长远,这一点我信服。但是您认为我们与江北在目前的形势之下,能够出现什么意外吗?而且正是因为孙吴背靠江北,恰恰可以后路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