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风雪云中路
在宣城境内出发后,军部带着主力四个团星夜兼程,一路马不停蹄的沿着宣城西南山区,小心翼翼的避开有第二游击区的兵力集结地,全力向东北方向的南漪湖行军。却没有想到在敬亭山一线,准备渡过水阳江的时候,还是与第二游击区部署在这里的忠义救国军一部遭遇。
面对已经没有了退路的情况,在杨震这个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政委不在的情况之下。自北上以来,在作战指挥上一直显得有些犹豫,甚至有些瞻前顾后的军长这次终于拿出了北伐时候的魄力。集中全部机动兵力和火力,打垮了部署在水阳江东岸的忠义救国军一部,以最快的速度突破了水阳江防线。
第二游击区的主力被上官云相抽调南下,留在宣城、广德、郎溪一线的只有战斗力较差的忠义救国军。而且第二游击区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了旌德一线,对皖南部队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也没有丝毫的准备。
虽然依仗着有利的地形可以防御。但对于军长的全力一击,那些心思压根就没有放在作战上,之前都放在怎么利用这里地处敌占区与自己辖区交界处的优势捞钱的忠义救国军,根本就抵挡不住。
一个小时时间不到,驻守了相当于团一级一个支队忠义救国军的水阳江一线防线,便被冲的七零八落。见抵挡不住,部署在水阳江东岸的忠义救国军则干脆直接南撤回宣城,让开了水阳江一线。
水阳江一线的忠义救国军撤退的极为匆忙,甚至连被扣在东岸的近百条渡船,也没有销毁或是凿沉,就原封不动的扔到了江边上。反正他们是军统的人,别说第二游击区,就是三战区也奈何不了他们。
而对于皖南的军部和部队来说,眼下忠义救国军部署在水阳江一线的防线,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只要突破这里,也就意味着彻底的摆脱了三战区的围追堵截。只要过了南漪湖一线,就是苏南游击区。只要到了苏南,也就意味着军部和主力大体上已经安全了。
但这却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驻芜湖至马鞍山一线的日伪军不出动。但谁都知道,让日军坐视不管,放弃这一对于他们来说难得的消灭新四军这个心腹大患的机会,这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性。
自云岭出发以来,经过连续强行军、作战的主力部队,已经是疲惫不堪。弹药虽然还相当的充裕,但经过星潭一战,部队减员却是相当的厉害。表面虽然维持四个团的建制,实际上兵力已经不足三个团。面对养精蓄锐的日伪军,就算军长再能打,却也是有心无力。
在权衡了利弊后,军长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决定放弃走南漪湖北岸的原有计划,改为走直接走南漪湖。从漠村上船,在南姥嘴至大章一线下船。这段湖面面积不大,南姥一线又是一个深入到湖中的小半岛,使得横渡的直线距离并不宽。而眼下南漪湖又正处于冬季枯水期,这里原本就宽的湖面更加狭窄。
南漪湖向来为江南最重要的鱼米之乡之一,这里物产丰富,水产品种类甚多,造就了大量以捕鱼为生的渔民。这里又是苏南进入皖南的必经之路,所以虽然没有机帆船一类的机动船,但是湖中有不少的商船和渔船。
因为压根就没有预想到皖南部队在转移的时候,会突然改变路线。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南边的第二游击区,也压根就没有进行任何控制湖中船舶的举动。虽说大船没有,一时之间也无法征集到一次足够运输所有人员的船只。但依靠这里良好的群众基础,征集到分批渡湖的渔船还是没有问题的。
军部其他领导反对军长选择走湖面的原因,就是因为担心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征集到数量足够的船只。虽说在水阳江一线缴获了上百渡船,但那都是只能乘坐一二十人的小船,并没有大船。如果征集不到足够的船只,一旦敌军从身后追来,部队将是前进无门,后退无路,会被死死的困在南漪湖边。
而出乎所有反对者意料之外的是,仅仅两个小时之内军部就利用各种手段征集到了大大小小的七八十条中型的商船,以及近百条渔船和渡船。在加上从水阳江一线缴获的上百条渡船。凑足了一次可以运输三千人的船只。
加上选择渡湖的路线,又是最短的一条。按照渡船的数量和距离,最迟八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将所有的人员全部渡到湖北。前提是,已经南下宁国、旌德的第二游击区主力赶不回来。
不过至少目前横渡的行动还是安全的。眼下第二游击区的主力,都被吸引到了宁国、旌德一线,整个宣城境内除了战斗力不强的忠义救国军之外,基本上已经没有大部队。至于忠义救国军,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实际上直接走南漪湖并非是军长的突发奇想,而是之前在云岭的时候,杨震事先就已经拟定好的应变计划之一。当时为了能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短时间之内,征集大量的渡船。杨震还事先派遣人员携带重金秘密的潜入南漪湖一带,事先做了安排。
不用渡湖则已,一旦需要渡湖,短时间之内便可以调集足够的渡船。否则短短的时间之内,想要征集足够的渡船,即便是分两个批次渡河的渡船,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要知道,此时的南漪湖即便处于枯水期,水面也不是后世干的都快底朝天的时候可以相比的。
这么大的水面,短时间能够快速的选择最短的渡湖路线,征集到足够的渡船,没有事先的准备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在皖南部队开始转移后,至少在其注意力被吸引到旌德一线之前,第二游击区对南漪湖和水阳江中的船只,控制还是很严密的。没有一定的事先准备,单凭临时征集是无论如何也凑不出这么多船只的。
第720章 差距太大
跟随军部行动的其他领导之所以反对军长当初选择改变路线,直接走南漪湖。就是担心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征集到数量足够的渡船。水阳江一战,虽然突破了忠义救国军的防御,但主力的行踪也已经暴露。
如果渡船不够,部队只能分批次渡湖。这样一来,本身现在实力就已经不足的部队,只能更加分散。一旦每批渡湖的部队形不成规模,很容易被人所乘的。而且渡湖的时间,也会很长。
一旦在第二游击区反应过来,抽兵回援之前,正处于最分散情况之下的部队无法完成横渡,将会遭遇到灭顶之灾。不用多,第二游击区只要在湖东岸部署一个旅,就可以将处于极度分散状态的部队一口口的吃掉。半渡而击,就是傻子也会选择这种最好的战术。
但军长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在短时间之内,就征集到了可以一次渡过军部和主力一半的渡船,让之前反对的人都没有了借口。至于在横渡的时候可能遭遇的敌情,倒是没有人放在心上。只要渡湖的部队成规模,即便在渡湖后与敌军遭遇,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虽说南漪湖并没有脱离三战区第二游击区的控制范围,但横渡的时候却有一个显著的优点,那就是没有日军炮艇的拦截。除了水阳江之外,南漪湖与长江无较大河流沟通。而水阳江流域是南漪湖唯一进出长江的航道,但又基本上控制在三战区手中,日军的舰艇想要进入南漪湖也没有可能。
没有了日伪军装备精良炮艇的阻击,单凭第二游击区那几条使用木帆船的巡逻船,即便是在湖面上遭遇,军长也不怕。在横渡之前,军长按照与之前杨震商议处置意外情况的办法,在船队中专门指定战斗力最强的老一团,成立了护航队。并将全部的重机枪和掷弹筒,都调拨给了老一团。
在横渡的时候,所有的轻重机枪,全部压满子弹就架在船头上。手榴弹则全部拧开保险盖,拉出保险绳。一旦与敌遭遇,就先敌使用火力压制,掩护主力船队冲出去。只要抢在第二游击区的主力返回之前,安全的渡过南漪湖,剩下的路上也就在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住皖南部队的北上。
位于漠村以北的一处芦苇荡中的一个小小的渔业码头上,军长举着望远镜看着渐行渐远的第一批渡湖的船队,才转过头对身边的作战科长道:“与政委还没有联系上?告诉通讯处,我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也一定要给我联系上政委。”
看着与之前的萧索相比,现在显得有些意气风发的军长,身边的作战科长李志高道:“军长,怎么想起走南漪湖来了?我真服气了,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一下子还能弄到这么多的船。您能事先料到日军肯定会出动,所以事先做了准备。军长,您的眼光真长远。”
对于李志高的话,军长却是摇了摇头道:“这不是我的事先安排好的,是政委事先已经做了准备。我们两个当初在研究北撤的路线时候,他想到的很多。对于一路上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都做了准备。”
“政委在转移之前,曾经根据几条路线上的地形以及敌情不同,拟定了多条的应变计划。此次走南漪湖,就是政委当初在我军可能的久战之后出现疲惫,与日军遭遇很可能会陷我们于险地而提出的应变计划之一。”
“咱们这位军政委年纪虽轻,但心思之缜密,工作之细腻、扎实,为我从军多年之罕见。虽少年得志,年纪轻轻便成为几十万大军的统帅。但却无一般年轻人之浮躁。我在他的这个年龄上,可是远远不如。他能在东北取得如此成绩,绝对不是偶然。”
说到这里,军长微微叹息一声,像是对身边的李志高,又像是对自己道:“好一个年轻有为的政委,好一个少年英雄。我军能有如此年轻却才华横溢的少年将领,我军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对于军长的这番话,李志高没有回答,也无法回答。当这个新政委抵达皖南上任的时候,李志高说实在的的确有些不服气。自己才二十七岁就担任新四军作战科长,已经觉得自己少年得志了。
但这位二十多岁的新任军政委居然年纪比自己还小一岁,还要年轻。自己一九二九年参加红军的时候,他还在读书。虽说在红军时期,很多师团干部的年纪都不大。二十多岁担任军政委,甚至十多岁担任师长、政委的也不新鲜。
但二十多岁弱冠之龄便担任东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政委这样一方战略区的统帅,手下几十万的精兵强将。手中的部队比红军时三个方面军加在还要庞大,最关键的是装备极为精良大军的人,在全军还是独一份。
自己十四岁参加红军,屡立战功。年纪轻轻的便受到重用的自己,在红军时期便已经感觉自己很是出众了。但与这位他眼中的三八式干部一比,李志高却觉得自己当初很让自己自豪的经历,什么都不是。
但杨震到来后,在工作之中低调但却坚定不移的工作方式,却是让他感觉到了服气。不是他带来的大批弹药和装备,而是展现出的那种铁腕手段,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一旦下定决心,从不拖沓的工作作风。
前任身为实际上政委的副军长,一直拖拖拉拉的没有行动北移事项。这位新政委来了,不仅几天就制定出了一个详尽的方案。还对于可能遭遇到的敌情,分析的极为详尽。针对可能遭遇到的意外,还做出了各种预案。
作为作战科长这些行动的预案,很多都是李志高带着参谋处的两个最好的参谋参与定制的。在制定的过程之中,他才发现这位年轻的政委,绝对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思路清晰,眼光极为开阔。最重要的是心思极为细腻,用兵正奇结合不拘一格,甚至可以用天马行空来形容。
单单出现南漪湖的这些事先已经准备好的船只,就说明了政委心思之缜密。无论选择哪条北撤路线,湖面广大的南漪湖虽说相对的安全,但都是军部极力避免的。就是考虑临时征集渡船的不易,而且部队在横渡时候过于分散,容易被敌人半渡而击。
更是担心第二游击区将船只全部扣起来,根本征集不到渡船。那里却想到,政委早就事先做了安排,动用资金秘密的征集了一批渡船。虽说数量不足以将部队一次性的全部运输完毕,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一批运送两个主力团的兵力。
这就保证了无论是已经渡湖还是尚未渡湖的部队,都有足够的兵力不至于被敌人围歼。在加上在水阳江一线缴获的上百条虽小,但数量却不少的渡船,足够将军部的人员也一起运送过湖了。
到这位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身为军部作战科的李志高对杨震由不服气转到服气,再加上湖边这一幕,让他更没有了脾气。本应该是自己这个当作战科长想到的,但是却都没有想到在必要的时候直接走南漪湖,这位年轻的政委却都想到了。
看到第一批船队渐行渐远,军长放下望远镜转过身来,却见到李志高正在发呆,多少有些恼火的道:“小李,你怎么还不去通讯科问问,与政委联系上没有?也不知道政委那边怎么样了,脱险没有。”
听到军长有些怒意的话,李志高连忙道:“军长,我想请示一下,是不是换一下大功率的电台?五瓦的电台功率太小,政委又不知道现在在什么地方。而且他们现在肯定在山区,地形复杂。电台的信号受干扰很大的。小功率电台,就更难沟通了。”
“政委之前是教过通讯科一些使用小功率电台远距离使用的方法。但通讯科那里,却总是搞不明白。这里一马平川,找不到太长的杆子架设天线。这信号的强弱,和天线长短是有直接关系的。可使用地线,通讯科却弄不明白使用的方法。”
“政委教的那些办法,不是不起作用,可是太先进了。咱们通讯科和机要科的那些参谋,技术能力有限。政委在的时候还好,政委不在了,总是搞不明白。地线也下了,可就是达不到政委在时候的通讯距离。军长差距实在太大了,政委那些东西咱们通讯科听都没有听过。”
“现在我们的电台只能听到政委那里不断的在呼叫,回答却是没有反应。明显对方接收不到我们的信号。五瓦电台的功率实在是太小了,那边的地形又很复杂山高林密,信号受到的影响很大。再加上电台功率小,政委他们接收不到信号也很正常。”
“军长,政委那边的情况很复杂。从我们周边敌情的表现来看,很明显政委已经将大部分的敌军吸引南下。尤其是第二游击区的主力,几乎已经全部被吸引到了宁国境内。我们周边的敌情,可以说已经从根本上得到了缓解。”
“只是政委那边,不知道怎么样了。我们走之前在星潭一线只有两个营,特务团和教导总队也不知道和他们汇合没有?还有老三团,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他们与主力失散后,也不知道甩掉五十二师没有。”
“我想是不是还是启用一下大功率的电台,和政委他们联系一下。我们现在已经基本上脱离了三战区的合围圈,周围已经没有大的敌情,形势与当初在宣城南部山区的情况已经不同。是不是启用一下大功率的电台?”
第721章 军长最担心的事
对于李志高的建议,军长摇了摇头道:“政委看问题一向都很全面,也很长远。他坚持我们只使用五瓦电台,肯定是有他的必然之处。我们还是按照政委的要求,等到了苏南之后再启用大功率的电台。既然他们在电台上呼叫,说明政委他们至少在目前,应该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说到这里,军长微微轻叹一口气道:“也不知道政委他们那边的情况究竟如何?整个三战区在皖南的部队都被他们吸引过去了,身边又没有多少部队,真的很为他们担心。好在我们当初坚持把李慧兰留下了,希望她利用她精通电台通讯的能力,帮助政委他们脱险。”
“李慧兰的能力我还是清楚的。有她在,三战区的整个军事部署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秘密可保,至少政委他们不会中埋伏。政委当初坚持不留女报务员,是担心被合围后女同志不方便。我们背着他坚持将李慧兰留下,看来这步棋还是走对了。”
李志高对于军长的坚持,却是显得有些无奈。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将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军长之前被压制的太久了,都快失去了自主意识。政委虽然自从到皖南之后,对军长一向都很尊重,对军长也敢于放权使用。
军长现在是有职有权,负责全军的作战行动。在分兵后,政委又再三强调,军部和主力的一切行动都由军长全权负责,任何人不许插手。给了军长充分的信任和权利,但只是可惜的是军长自己却身出了问题。只是这种事情,却是他作为下级无法说出口的。
作为作战科长的李志高在这件事情上选择了沉默,但对于其他的在自己分管范围之内的事情,却无法选择沉默。有些事情,该说的还是要说的:“军长,按照时间推算,第一梯队估计现在已经接近目的地了,是不是该和苏南的部队联系一下?让他们派出得力的人手,接应一下我们。”
“还有军长,周副参谋长跟随第一梯队。有周副参谋长跟随指挥,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您是不是也该休息一下了。您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这个节骨眼上,您可不能累垮了。您去休息一会吧,这边有我们顶着。”
对于李志高让自己去休息一下的建议,军长摇了摇头道:“相比政委那边以身试险,我少休息一会没有什么的。等部队安全了,休息的时间不是有的是?不差这一会。你去告诉第二梯队,让他们抓紧时间准备。第一梯队的船只返回后,半个小时之内务必完成登船。”
“政委用自己的安全给我们争取来的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等船队返回之后,按照原有的计划,各部要顺序登船。命令掩护全军的新三团做好战斗准备,在全军完成登船之前,如果有敌人来犯,无论是日军还是三战区,不管来的有多少兵力,什么样的装备。就算打到一兵一卒,也要完成掩护全军之任务。”
听到军长的这番话,李志高皱了皱眉头道:“军长,第二游击区的主力不是已经被政委吸引到了旌德、宁国、泾县交界地区了吗?除了第二游击区之外,我们周围已经无大股的敌军。难道你是担心芜湖的日军,趁第二游击区南下的时候出动?”
“应该不会吧。芜湖至南京一线的日军十五师团驻扎的很分散,集中兵力可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完成的。虽说第二游击区的主力,现在已经南下。但如果日军出动,他们回援的速度不会太慢。而且第二游击区在泾县还有两个师的兵力。”
“日军兵力来少了,不起作用。兵力来多了,南京、芜湖可就空虚了。另外调动和集结兵力,也是需要时间的。皖南距离苏南太近了,小鬼子不会这么蠢的,将南京外围的兵力过多抽调。”
“而且这里虽然靠近敌占区,但是毕竟是三战区的辖区。日军要是出兵,不会不一点忌讳没有。我们兵力单薄,现在的确不是他们的对手。但三战区可还有十余万兵力。我就不信,他们出兵,三战区就会置之不理?”
对于李志高的话,军长却是摇了摇头道:“虽说十五师团和三战区是对手,但是消灭我们这一点上,他们之间却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芜湖、南京方面的日军出动,三战区绝对不会参战,甚至有可能会让开一条路。所以,我们必须百倍的小心。做好应对一切可能的准备。”
对于军长的推测,李志高没有答话。他知道,军长的担心绝对不会没有道理。两军虽然不会公开联手,但是在战略上形成一定默契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弄不好,现在芜湖一线的日军甚至已经可能出动了。
想到这里,李志高摇了摇头道:“军长,我想只要我们动作迅速还是有希望能抢在日军出动之前,全部渡过南漪湖的。只要渡过南漪湖,与苏南部队汇合,我想即便日军大举出动,对我们也是无可奈何了。”
“这样军长,我去新三团坐镇,您在这里指挥部队第二梯队登船。只要我们动作快,就算芜湖和马鞍山的日军出动,也无可我们奈何。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地面上的敌军,南漪湖周边河汊众多,可以成为天然的阵地可供我们利用。地面上的敌军即便来袭,我们也可以拖延一段时间。我最担心的不是地面,而是天上。”
“我们没有任何的防空武器,一旦日军出动大量的飞机对我们实施空袭。部队在渡湖的时候,又在无遮无挡的湖面上。日军一旦出动飞机,进行轰炸、扫射,我们的伤亡恐怕绝对不会小了。”
对于李志高的担心,军长却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我也正是担心这一点,才命令部队加快行动速度。在这南漪湖虽说不大,但是湖面也不算小。我们手头又没有机动船,速度本身就不快。一旦遭遇到敌机,很危险的。”
“但正像你说的,我们没有任何的防空武器,只能被动的挨炸。但是不管怎么说,损失毕竟还是少数,只要大部分的部队能够突围,受一些损失我们也只能认了。好在日军部署在南京的飞机数量不多,大多数的飞机都集中在武汉和安庆,正忙着对大后方空袭。不会抽出太多的力量,对付我们。”
说到这里,军长看了看周围的情况后,咬了咬牙对李志高道:“第一梯队如果顺利的话,现在应该快要登岸了,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让第二梯队找几条船,堆满芦苇。在船队之中交叉布置,一旦有日军飞机,就将这些堆满芦苇的船只点燃。等全军渡湖之后,多给船主一些赔偿就是了。”
“虽然我们对鬼子的飞机无能为力,但还是能降低一点损失,还是降低一点损失为好。听说政委他们东北军区已经组建起了一支空军,去年和鬼子航空兵还实打实的打了一仗。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战果。”
“什么时候我们新四军也能像他们一样有自己的空军就好了。在今后的战斗之中,我们就不会再拿小鬼子的飞机没有办法了。看着同志们在敌机的轰炸之下,白白的损失掉,我们却束手无策。”
“就算没有航空兵,哪怕能有一些高射炮或是高射机枪也行。只可惜我们连一挺高射机枪都没有,甚至就连可以高射的重机枪数量都不足,除了被动挨炸没有任何的办法。只希望今天我们能够顺利一些。”
看了看远处的天际,李志高正要说话的时候,他的话题却被兴匆匆领着一个人来的新三团参谋长给打断了。见到军长和李志高,新三团参谋长连忙道:“军长,我们刚刚接到了苏南部队派出来来寻找我们的侦察人员。”
被新三团参谋长领来的这个人明显军长是认识的。见到来人自与杨震分手之后,一直笼罩在军长脸上的浓云散开了一些,甚至有些兴奋的道:“小张怎么是你?江南主力北上后你不是留在江南指挥部任侦察参谋吗?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你出现在这里,你们的部队现在在什么位置?苏南的情况现在怎么样?芜湖、马鞍山以及苏南一线的日军动向怎么样?出动没有,出动了多少的兵力?你们与江北的联系如何?江北能否在短时间之内筹足渡船?”
听到军长这一连串的问话,这个被苏南部队派出来侦察的江南指挥部侦察连长张涛连忙道:“军长,我们苏南部队接到政委接应主力的命令,除了留下部分兵力监视苏南日军以及留守根据地之外,现在已经全部出动。”
“主力部队现在已经抵达南漪湖的西北岸。并与与芜湖一线出动的日军遭遇,现在正在激战之中。我们司令员和政委,因为在电台上一直无法与军部取得联系,便派我前来寻找主力。”
“军长,政委联系不上你们很着急。我们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到主力,并掩护你们撤到苏南。我们在电台上一直呼叫军部,可军部的电台却迟迟没有回应。军长,政委对迟迟无法与你们联系上很是着急。”
对于这个人的话,军长只能摇头苦笑道:“通讯科搞不明白政委的那套用小功率电台远距离传递信号的方法。政委又再三要求我们不能动用大功率电台,我们也只能是在电台上听到对方的呼叫,去无法答复。”
第722章 他该杀,你该死
军长的话,让张涛不由的一愣后才吃惊的道:“军长,您怎么还不知道政委已经再三要求你们启用大功率电台了。在得知我们与军部也没有联系上后,政委在第一时间就让你们启用大功率电台了。政委那边在一直都在为你们担心那。”
“是不是军部这里出什么问题了,政委那边已经再三要求军部启用大功率电台了。我们的电台也始终在一直呼叫军部,也从未能得到反应。军长,政委那边离着远,五瓦电台不起作用,这可以理解。”
“可我们部队的位置现在与军部已经是近在咫尺了,可军部怎么还没有反应?军长,我们的部队距离您现在的位置,可是还不足五十公里。如果军部和主力不直接横渡南漪湖,而是绕湖东进的话,我们早就会师了。”
听到张涛的话,军长与作战科长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甚至后怕。虽说军部使用五瓦电台无法与政委取得直线联系,但与已经近在咫尺的苏南部队取得联系绝对不成问题。
最关键的是,政委多次让军部启用大功率电台回应。但通讯科却从来没有汇报过。要知道五瓦电台虽然信号传递的距离不算远,但是接听却没有任何的问题。也就是说,政委的这道命令他们应该接收到,但是即没有处置也没有报告。
如果不是张涛赶过来,军部还一直不知道政委那边在拼命的呼叫自己。甚至还不知道,已经赶过来接应主力的苏南部队就距离自己近在咫尺。这么重要的情况军部居然一直都蒙在鼓里面。
“通讯科出现问题了,而且绝对不会是小的问题。”很快便想清楚的军长和李志高惊讶的对视一眼后,军长丝毫没有迟疑的对李志高道:“你马上带一个连去通讯科,将今天所有当班的报务员全部扣起来。所有的报务员,一个个的仔细给我审讯。”
沟通出了毛病,也就意味着通讯科自身出了问题。作为部队联络命脉的通讯科出了问题,这那还得了?身为作战科长的李志高立即就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军长下令将所有收发报人员全部隔离审查的命令被立即毫不犹豫的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