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183节

作品:帝后六十年代生存手札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山楂丸子

    “大半夜的,笑啥?”颜立本被她吵醒了。
    “睡你的觉,瞎打听啥!”
    廖娟又嗤得乐出声,越想越觉得是,不去钻草垛,头上哪来的稻草呐!
    隔壁屋里,傅冉轻声埋怨着:“三哥,下回不许这样了,太丢人了。”
    天知道那会儿有多紧张,趴在草垛上不敢吱声,生怕被夜里守稻谷的庄稼汉听见。
    颜冬青低低笑,凑到她耳旁道:“不这样了...下回朕带你去河湾。”
    傅冉恼得捶他:“要去您自个去吧,别拉上我!”
    以后大魏子民要是知道他们英明神武的皇帝爱钻草垛,还不得笑掉大牙。
    万岁成天跟糙老爷们混在一块,自然什么话都听过,早就听人讲最销魂的地儿不是炕是草垛,到今天才试了回,果然妙不可言。
    两人卷在一个被筒里轻声说着话,颜冬青道:“朕明早去趟刘沟子乡。”
    傅冉轻声道:“要盖砖窑了?”
    颜冬青嗯了声:“朕先过去看看,给他们忙忙。”
    寒霜过后,旱稻就该收了,刘二柱跟大丫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在地里收割,颜冬青去的时候,两口子才刚收完一块地,还有一大块没动。
    见大丫挺着肚不方便,颜冬青道:“我来。”
    说话间,拿过她收里的镰刀。
    大丫忙道:“那咋成...我还能干!”
    尽管大丫已经成了人妇,可对着颜冬青还是不好意思,她男人是个糙汉子,干重活累活,她觉得没啥,眼前的妹婿干干净净的,哪能让他染身脏。
    僵持间,刘二柱扬声道:“大丫,就让大兄弟给咱搭把手!你回家烧饭给咱送到地里!”
    媳妇眼见就生了,偏又赶上收粮,老子娘要给他们收,两个弟媳妇撒泼打滚不让,说老两口要是给他们收粮,也得给她们收,要不就把家砸个稀巴烂,谁也别想过日子。
    刘二柱跟大丫都不是会吵架的人,小两口抱着不吃馒头也要争口气的心态,谁也不求了,闷头自己干。
    “大兄弟,等俺把稻谷打出来,俺给你送点大米!都是粳米,煮出来的饭可软着呢!”刘二柱心里头感激他。
    颜冬青不客气的应声,捋一把稻穗看了看,扬声问刘二柱:“你这一亩地能收多少斤稻谷?”
    提起这个,刘二柱就高兴:“估摸着得三百多斤!”
    生产队地没分开时,一亩地最多只能收两百来斤,一来因为地是公家的,大家伙儿干活没积极性,拖拖拉拉上哪能种好庄稼,二来也是因为刘二柱去农机市场特地买了稻种,说是新出的杂交水稻,亩产量可比原来高太多!
    收成好,刘二柱也就有盼头,絮絮叨叨说了好些。
    颜冬青问他:“你说的杂交水稻,谁研究的?”
    刘二柱哪懂啥研究不研究,只顾着高兴:“俺听说他叫袁、袁啥来着...俺给忘了...”
    忙到天擦黑,颜冬青才骑自行车回城,途径邮局时,进去看了看,瞧见有农业杂志,花五毛钱买了一本。
    晚上坐台灯下翻看,傅冉喊了几声让洗脚,他也不理。
    “三哥,您看什么呢?”傅冉把洗干净的蛋蛋先塞进被窝里。
    颜冬青拉傅冉坐下,翻给她看:“刘二柱说他地里种的水稻亩产三百多斤。”
    “三百多?”傅冉惊讶:“这么多呐...”
    在大魏,太傅夫人私房钱存的不少,金银珠宝抛开不谈,光是良田就有千亩,每年佃户都会来交粮,傅冉有耳闻,一亩地只能收百来斤。
    “三哥,您的意思是?”
    颜冬青道:“等砖窑盖上,朕想去找找这个人。”
    地里的旱稻前脚收完,刘二柱后脚就动了工,盖砖窑不比盖房,砌墙的砖必须结实,青砖最好,但太贵,得要一分钱一块,红砖稍便宜点,八厘一块。
    “大兄弟,俺粗略的算了笔账,要是买青砖,整套下来,咱们手里头的钱不够使,用红砖吧,红砖也成,就是没青砖耐烧。”
    砖窑烧砖,窑孔里的温度高,长年累月下来,可能会烧塌方。
    颜冬青道:“用青砖,差的钱我垫上。”
    刘二柱直挠头:“总让你掏钱...”
    颜冬青抬抬手:“年末算账,挣的钱还上就行了。”
    刘沟子乡没砖窑,想买砖还得去县城,光是拉砖,两人来来回回就折腾了不少趟。
    大老爷们跟女同志天生就不一样,有些活儿没学过,自个也能摸索出来,万岁以前哪干过瓦匠工,现在照样能踩挑砌墙,还挺像回事儿。
    颜冬青搁乡下忙活,傅冉成天在裁缝铺,可怜蛋蛋,跟没了老子娘似的孤儿,天天野在外,追着矿上的大孩子跑,挥铁钩子冲锋杀敌,脏兮兮的像刚从煤矿里掏出来。
    赶着晌午太阳大,傅冉挂上澡罩给他搓个澡,黑乎乎的小手全是泥,一条一条往澡盆里滚。
    傅冉拾起给他看:“看看你有多脏。”
    蛋蛋还挺嫌弃,咦呜一声扭开头:“扔了,扔了!”
    傅冉好笑,改给他搓脖子,才注意到他脖子里起了红色小点,耳朵后边也有,上下查一遍,咯吱窝大腿里都是。
    傅冉被吓坏了,忙喊颜冬青过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