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137节

作品:天香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梦溪石

    门外传来绊倒的声音,于蒙哪里还不明白怎么一回事,赶忙起身往外走。
    就在这时,外头却传来声音:“诗情姐姐,焦娘子呢?”
    下一刻,诗情领着徐澈身边的一个叫徐奇的侍从出现在他们面前。
    徐厚因为向崔氏泄露顾香生的事情,而被徐澈打发到别处去了,如今的徐奇是新提拔上来的,口风也远比徐厚要紧得多。
    没多留意诗情与于蒙之间的暗潮汹涌,他一进来,匆匆便道:“太好了,于都尉也在这儿,使君有要事相商,还请二位立即过去!”
    顾香生与于蒙不由相视一眼。
    他们都有预感,徐澈所说的大事,肯定是与南平有关的。
    ……
    果不其然,待二人赶到刺史府时,宋暝也已经到场了,几人落座,便听得徐澈道:“京城传来的消息,夏侯淳遇刺。”
    几人俱是一惊,宋暝忙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徐澈:“五六天前。”
    这消息还不算滞后,约莫是正好被留在京城的商人得知,又一路传到邵州来的。
    如今邵州商贸发达,徐澈听从顾香生的建议,在驿站客栈等地都安排了人手,消息渠道多样便捷,比让人专门从京城传递消息过来要省时省力多了。
    宋暝问:“夏侯淳伤势如何,齐国有何反应?”
    徐澈摇摇头:“都还不清楚,但如果齐国有意对南平下手,肯定会往南平身上推。”
    宋暝接道:“天子无能,惊慌失措,为免齐国迁怒,必然极尽卑躬屈膝。”
    说罢他自己也叹息:“国弱则气短啊!”
    徐澈也跟着叹了口气,不管南平如何积弱,终究都是他出生长大的国家,现在邵州虽然袖手旁观,却不等于他真的就希望南平四分五裂。
    顾香生却没有他们的多愁善感,她冷静分析道:“夏侯淳在京城,天子护他尚且不及,绝对不可能派人刺杀他,所以这件事必有蹊跷,易州现在仗着兵强马壮,视朝廷如无物,天子也不敢发兵征讨,但如果有齐国加入,局势一定大为不同,我们还得有所准备才行。”
    这个问题他们先前已经讨论过了,但现在威胁越来越近,心中的紧迫感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强。
    宋暝面色凝重:“总之邵州近来防务要加强,城防巡逻也得加派人手才行,以防万一。”
    于蒙点点头:“我省得。”
    ……
    饶是他们再有心理准备,也没想到局面会以如此快速的形势发展。
    十二月中旬,刺杀齐国来使的凶手被抓住,经过询问,对方招供自己是受易州刺史徐年指使,因为知道天子向齐国人求救,所以方才行刺夏侯淳,意欲嫁祸朝廷。
    此事一出,齐国大为震怒,夏侯淳当即调遣齐平边境三万精兵,南下朝易州直奔而去。
    兵法云上兵伐谋,下兵攻城,打仗里最难的就是攻城,但这也并非一概而论,而要因地因事因人制宜。
    像易州,因为城大,足有四个城门,这就需要守城的兵员分散兵力在四处驻守,而攻城的人只需要利用惑敌之计,作出攻打的假象,再趁机找出守方防守最薄弱的那个城门进行攻击,攻城就有机会成功。
    更重要的是,齐兵之凶悍,仅次于回鹘人,三万精兵足抵寻常六万兵员,而此时的易州守兵,满打满算也仅有五万。
    这下子再来辩解自己没有派人去刺杀夏侯淳也晚了,对方找到这么一个出兵的借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轻易罢休,徐年想必知道一旦城破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故而下了死力守城。
    于是出现这么一幕:齐国在南平的土地上攻打南平的城池,南平的朝廷却不敢吭声,眼睁睁看着夏侯淳攻城,还得感谢他为自家出力平叛,南平天子心中作何感想,旁人肯定是不知道的,但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说不定他宁死也不会想当这么窝囊的皇帝了。
    这场仗足足打了十来天,直到齐国那边增援三万,方才将易州城拿下,但夏侯淳深恨易州死守不降,城破之日便下令屠城,易州刺史徐年自戕,妻妾子女或服毒或跳井,有些来不及死或不敢死的,当即就被夏侯淳的部下下令拖出去凌、辱,这次攻城,齐军同样损失惨重,除去后来增援的那几万兵马,一开始被夏侯淳带来攻城的三万人,如今只剩下一万出头。
    既有夏侯淳的默许和屠城之令,这些人自然越发肆无忌惮,抢掠金银财宝,屠戮男女老幼,曾经繁华的易州城,霎时哀鸿遍野,血流成河,更有鸦声日夜啼鸣,凄怆惨绝。
    怀州、源州等原先与易州联合起来对抗朝廷的州府,被此仗震慑,纷纷主动投降,齐国大军所到之处,无不令人胆战心惊。
    然而这世上并非人人都是软骨头,强压之下,仍旧有不肯屈服的,与源州接壤的涣州便宁死不屈,死守到底。
    一月底,涣州城破,夏侯淳照样下了屠城的命令,就连南平天子向其求情,也无济于事。
    此举令南平人知道:面对夏侯淳,你只有两条路走,要么不战而降,要么就等城破之后,遭遇更加凄惨的命运。
    而此时,齐军离邵州也已经越来越近。
    ☆、第112章
    “殿下,邵州毕竟与其它南平州府不同,明日攻城,最好还是先遣使者进行和谈,若是和谈不成,再考虑出兵不迟。”
    说这句话的人叫宋帆,是夏侯淳的幕僚,正式官职则作为他麾下的参将。
    夏侯淳脾气出了名的暴躁自负,原先有不少人投到他名下又改换门庭,便是受不了他这性情,只有宋帆跟了他三年,算是资历最老,也最得夏侯淳看重。
    不过看重归看重,并不代表夏侯淳事事都会听他的。
    “前些日子我已派人过去,你不是也看到了么?”夏侯淳微哼一声,“邵州那帮人敬酒不吃吃罚酒,易州、涣州前车之鉴,他们依旧有恃无恐,既然如此,不妨也让他们尝尝屠城的滋味。”
    宋帆叹了口气:“为了攻下这些地方,我们已经损失了一万多人,陛下虽然派人增援,但心里难保有别的想法,您不在京城,必然有不少人眼馋您的军功,在陛下面前进谗言。”
    夏侯淳冷笑:“我那些兄弟也就只会这一套了,不过你不必担心,我已经上疏陈情,将此事因由一一说明白了。”
    宋帆有些讶异:“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为何属下竟一点也不知晓?”
    夏侯淳哂笑:“你还想不明白?皇帝要是想训斥我的话,早就派人过来了,现在朝廷那边迟迟没动静,还派援兵来助我,正说明皇帝也默许我的作为。没有我在前面冲锋陷阵,替他将那些不听话的硬骨头都杀了,他怎么有机会展现他的明君风度?”
    宋帆一愣,只觉得这番话大有深意,一点儿也不像鲁莽的景王能说出来的话。
    “可陛下对邵州的藏书楼另眼相看,若是逼急了,对方直接一把火烧掉,陛下必然要怪罪于您……”
    夏侯淳不以为然:“齐国要什么藏书没有,邵州的藏书再多,又能多到哪里去?能保全藏书楼和那帮酸儒,他面子上自然会好看些,可也仅此而已。我们要的是地,而不是人。等灭了这些城,日后再将齐国人迁来,过不了几年就又热闹起来了!”
    他并不觉得屠城有何不妥。
    因为北齐在与回鹘的历年作战中,对于回鹘俘虏,向来是鸡犬不留的。
    当然,回鹘人对他们同样也没留情——每回劫掠齐国边镇,回鹘人一般都会将成年女性掠走以作妾婢,老年男女则作苦力,至于青壮年男子,一律杀掉了事。
    魏国与吴越的疆域要比南平大得多,对付这两个国家,自然不能用屠城这样粗暴简单的办法,因为人是杀不完的,反而容易激起仇恨,引来无尽的麻烦。
    但南平不一样,这个国家实在太小了,齐国和魏国,随便哪个国家就足以将其碾压,对付这种实力不强,偏偏还没有自知之明的敌人,一味怀柔还不如杀鸡儆猴。
    夏侯淳相信,在邵州臣服之后,南平天子肯定会吓得屁滚尿流,连威逼利诱都不需要,对方就会乖乖交出玉玺和皇位了。
    甭管这种思路是否符合齐国的利益,但宋帆总算明白,夏侯淳其实也有着自己的考量,也许他的方法过于偏狭激烈,但也还是有一定道理在里头的。
    他还想再劝,夏侯淳却不想听了:“行了,不必多说,我意已决,今夜你派人去下最后通牒,他们若不投降,明日一早便攻城!城破之日,便是他们的死期!”
    顿了顿,夏侯淳转头问他:“我听说城中有一顾姓妇人,曾是魏帝的正妃?”
    宋帆心里咯噔一声,摇摇头:“这倒没有听说过。”
    夏侯淳露出一丝狞笑:“魏国不肯承认,左右送她回去也无济于事,不如让我和底下将士先好好享用一番,也好让齐国人体会体会魏国王妃的滋味!”
    宋帆面露震惊之色:“这,这,我记得陛下曾当面夸赞过顾氏胸怀锦绣之才,您如此做,只怕陛下知道了,会龙颜大怒啊……”
    夏侯淳不屑:“我就不信我将南平的玉玺奉上去,他还会为了一个女人与我过不去!”
    宋帆张了张口,最终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
    夜将过半,天地一片黑暗。
    原本应该万籁俱寂的邵州城,今晚却透着异乎寻常的热闹景象,这种热闹不是来自于城中百姓,而是来自手执火杖在城墙上穿梭的士兵,城中也有不少手握□□的士兵来来往往,整齐步伐与金戈顿地之声,使得原本就紧绷的氛围更添一层肃穆萧杀。
    家家户户紧闭大门,不少眼睛透过家里门窗的缝隙往外探看,那些家里有孩童的百姓,都巴不得将孩子的嘴巴缝起来,生怕他们一个不懂事半夜哭闹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邵州城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威胁。
    齐国以景王夏侯淳遭遇刺杀,帮南平天子平叛为借口挥兵南下,越过南平朝廷,直接攻打南平的地方,不出一月便已连克易州源州等城,更可怕的是,遭遇抵抗者,城破之后,将会受到惨无人道的屠戮。
    邵州往常的繁华不复得见,早在半个月前起,商旅便已逐渐绝迹,能走的人纷纷避走远方,留下不能走,不愿走,走不了的邵州百姓,与城共存亡。
    他们未尝不知道今日天亮之后的邵州,将面临什么样的境况,然而既然此刻还留下来的,那便是已经默认了这种境况。
    没有人出声,更无幼儿啼哭,半夜的邵州城,在近乎肃杀的夜色下完成了换防,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刺史府之内灯火通明,此时更无一人安睡。
    徐澈面色凝重,环视下座诸人。
    宋暝、于蒙、顾香生等州府官员僚属无一缺席。
    袁臻、郑敦谨等儒士竟也一个不少。
    看到他们的时候,徐澈微微露出一个苦笑。
    “袁先生,郑先生,你们现在若是要走还来得及,我派人护送你们出城,你们表明身份之后,料想齐军当不至于为难你们。”
    袁臻缓缓摇头:“我等立志修《梁史》,以为后人所鉴,如今史书未成,我等半途而废,岂非为天下所笑?”
    徐澈语气诚挚:“修史一事,离开邵州也修得,几位实在没有必要与我们同生共死。”
    袁臻道:“如今南平战火四起,魏国亦一分为二,天下之大,竟无一处安静之地,各国忙于争权夺利,割据势力,即便是小国,也免不了醉生梦死,夜夜歌舞,唯独使君能够想到为千秋万代计,以邵州一隅之地,不惜征召竭尽财力,建藏书楼,召天下名士修史,此等功德,便是时下不说,数十年后,同样也会名垂青史,光照千古。我袁文道初时还暗暗轻视使君,觉得使君是沽名钓誉,不自量力之徒,如今细细回想,不由深感惭愧,幸而使君胸襟广阔,不与我一般见识,又有众人齐心协力,撰史之事,方能坚持至今。”
    “旁的我不知晓,但每年邵州税赋,用在藏书楼与修史上的,不说一半,起码也有三四成之多,而使君穿着用度,无不从简从俭,主政邵州以来,竟从未浪费民力,奢靡享乐,此等高风亮节,令我等感佩之至。可以说,没有使君,就没有邵州的如今,更不会有复始楼,不会有修史这件事情。”
    袁臻的声音慷慨激昂,回荡于厅堂之内,顾香生却也感同身受,她来邵州之后,虽说略有建树,甚至就连藏书修史,也都是她提出来的,可这些事情,都是建立在徐澈对她充分信任并且愿意放手让他们去做的基础上,换作另外一个人,也许不甘于府兵兵权依旧掌握在于蒙手里,或许不甘于继续重用像宋暝这样的中间派,更不会甘于听从一个女人的建言。
    徐澈虽然未必能干,可他却拥有一个上位者最为宝贵的东西,虚心纳谏,从不胡乱指挥,这才是邵州能够在短短几年实力跃居南平诸府之首的重要原因,否则就算底下个个能干,但谁也不听谁的,又有什么用?可以说,正是徐澈在上面坐镇,使得他们这些人都能放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连袁臻等人,同样也被徐澈的这种人格魅力折服,心甘情愿留下来修史,如果孔道周不是去了齐国讲学,现在也应该还在这里。
    “先生的称赞,徐某担不起。我愧为邵州刺史,却未能将这里保护好,致使齐人兵临城下,邵州危殆,这些话,袁先生就不必说了。”徐澈长叹一声。
    复始楼的典籍何等珍贵,有些还是千辛万苦搜罗来的孤本,虽说后来顾香生让人将孤本都誊抄备份,但原本依旧非常珍贵。在夏侯淳派人打过来之前,徐澈顾香生等人便已经开始着手将书籍转移到席家村的地窖藏起来,以免届时邵州被夷为平地,连这些书籍也付之一炬。但一来书籍实在太多,地窖藏不了多少。二来时间仓促紧迫,来不及转移多少。三来席家村也属于邵州,如果夏侯淳到时候到哪里就烧杀抢掠到哪里,这些书也未必能保住。四来现在天下都不太平,可以说无论转移到哪里,都不能保证那个地方日后不会打仗,而书籍一旦受潮遇火,基本上就算是毁了。
    袁臻摇摇头:“今晚不说,我怕不知何时才有机会说了,还请使君让我把话说完。”
    他话锋一转,视线落在顾香生身上,自嘲地笑了笑:“顾娘子,虽说我不赞同妇人修史,更不赞同孔公欲将女子列入史书,又非在列女传中,但我也必须承认,你做的这些事情,寻常女子做不出来,外敌入侵,你依旧坚守此地,同样也是寻常女子做不出来的,你我观点虽有异,我对你的品行,却是佩服得很,还请受我一礼。”
    说罢他起身,朝顾香生拱手长揖。
    顾香生也忙起身微微一避,叹道:“过往争执,不过是学问上的争执,与品行无关,譬如诸葛孔明与周公瑾,虽分属不同阵营,立场有异,却无碍于他们对彼此的认同。袁公实在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
    袁臻微微颔首,又转向徐澈:“我只恨朝廷无能,令百姓受苦,似夏侯淳这等暴虐之人,就算是降了,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与其如此,倒不如奋起反抗,挣出个生天来,使君既然已经决意抵抗到底,我身为南平人,自然也要誓死追随!”
    当初在邵州修史的文人有不少,许多听说要打仗之后,陆续都走了,就算不肯走的,也会被徐澈派人劝走送走,唯独袁臻、郑敦谨几个人,因为本身就是南平人,所以执意不肯走,还坚持要留下来。
    而他说的也没有错,除了易州和涣州那样死扛到底最后被屠城的之外,就算是源州那种直接投降的地方,据说夏侯淳大军入城之后,同样也是放纵部下奸、淫掳掠,顶多是少杀几个人罢了,百姓遭的殃,未必就比屠城少,所以袁臻才会说,与其投降之后被糟蹋,还落了个不抵抗的软骨头名声,倒还不如反抗到底算了。
    徐澈道:“其实袁先生不必忧心,事情还没有坏到那一步。”
    他看了看顾香生,后者接口道:“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城也该比守城多上数倍兵力,大军压境,以人力胜之,方才有可能攻下邵州。如今夏侯淳手中兵力有限,任是齐人再凶残精悍,经过易州涣州的战斗之后,也已经疲惫不堪,虽然中间有过休整,却不如邵州府兵准备充分,此其一。其二,据说先前齐国增援时,齐君便已经对夏侯淳的行为有所不满,如果邵州久攻不下,齐国那边未必会坐视不管,届时说不定会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