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二百八十章

作品:桓容  |  分类:都市言情  |  作者:来自远方

    秦玦十六岁上战场, 杀敌斩将、冲锋陷阵不在话下。无论遇上怎样的强军, 照样眼也不眨一下, 直接带兵向前冲。
    今日面对南康公主, 莫名的头皮发紧, 下意识感到紧张。目光转向李夫人, 又会控制不住的脸红。
    这个难受劲, 着实无法形容。
    “令亲的书信我已读过。”南康公主开门见山,“信中提及几味香料,未知郎君可知晓?”
    秦玦握紧手指, 定了定神,回忆刘皇后写给他的书信,答道:“家母未曾多言, 只叮嘱我, 无论太后殿下作何决断,务必要等到回信。”
    这个答案在预料之中。
    南康公主和李夫人对视一眼, 话题转过几句, 又道:“去岁南北皆遇大灾, 粮食歉收乃至绝收, 今岁春耕可好?”
    秦玦皱了下眉, 三言两语带过去,无意多言此事。
    归根结底, 双方盟约仅为暂时,日后怎样还不好说。
    粮为民本, 民为国本, 未知南康公主真意如何,决不能轻易述之于口。
    秦玦有意回避,南康公主也没追问,转为提及北地风光,风土民情。
    眨眼之前,半个多时辰过去,秦玦告辞退出长乐宫,仍由之前的宦者带路,返回暂居的苑城。
    经过一处高墙包围,日夜有甲士守卫的院落,闻听声声虎啸,秦玦停住脚步,宦者则是见怪不怪,笑道:“这里是虎房,郎君居于苑城,想必早有听闻。”
    秦玦没说话,沉默的看着虎房,神情间闪过一丝莫名。在宦者以为他会开口询问时,却什么都没说,继续迈步前行。
    在他离开后,李夫人轻摇绢扇,笑道:“不错。”
    这个不错是说秦玦,亦或是另有所指,唯有天知地知南康公主知。
    “阿妹以为不错?”南康公主饮下半盏茶汤,放下漆盏,令宦者和宫婢退下。
    “的确不错。”李夫人轻声道,看向南康公主,话锋突然一转,“那几味香料,我的确还有,却不能给。”
    “为何?”
    “阿姊何必明知故问。”李夫人摇摇头,“刘皇后本意如何,未曾当面,实难以猜测。如果秦策这个时候驾崩,秦氏兄弟中,七成以上是秦四郎登上皇位。”
    南康公主收起轻松表情,神情变得凝重。
    “从长安传回的消息,秦策英雄一世,登基之后却变得糊涂,几番行错事,使得父子离心,夫妻反目。”李夫人继续道。
    “他在位一天,长安必不能上下一心。”
    “再者,其子各掌兵权,镇守一方。一旦秦策-暴-死,要么起兵重演永嘉之乱,要么兄弟齐心,拧成一股绳。”
    话到此处,李夫人顿了顿,一字一句道:“如为前者,则北地大乱,胡族之祸恐将重演。如是后者,官家想再取长安绝非易事。”
    李夫人还有一层顾虑。
    如果秦策是死在香料之上,哪怕只是间接,到时被长安利用,指桓汉包藏祸心,暗害秦帝,岂非要陷桓容于不义?
    战事一起,秦氏以报仇为名南攻,纵然不是哀兵,也是占据大义,实对桓容不利。
    “此事需得慎重。”南康公主拍拍李夫人的手,沉声道,“我会给刘皇后回信,婉拒此事。”
    “那倒是不必。”李夫人微微一笑,指尖滑过南康公主掌心,“不给之前的香料,可以换成别的。”
    “别的?”南康公主诧异。
    “依旧可以提神,却不会有助兴的效果。”李夫人笑道,“秦帝终归是耳顺之年,精力不济,用些提神香实有裨益。”
    香料提神不假,一样会掏空精力。只是效果缓慢,不如之前显著,更不会让秦策精神焕发,生出年轻二十岁的错觉。
    斟酌片刻,南康公主点点头。
    “可行。”
    “阿姊写信时,可言制香的材料难得。”
    事实上,此言并非杜撰。
    刘皇后想要的香料,里面含有龙涎香,海上方能寻到。此物曾被前朝方士指为龙涎,龙睡时流出,在海中凝固,故而得名。
    李夫人制香所用,实为桓祎在海上寻得。
    按照老船工的说法,打渔二十年,这还是他头次遇见此物。
    “这事需得告知官家。”李夫人又道,“官家同秦氏四郎情谊匪浅,总该知晓一二。”
    “嗯。”南康公主点点头,思及桓容和秦璟之间的关系,禁不住又回想起那枚鸾凤钗,不由得深深叹息。
    “阿姊?”
    “瓜儿难得遂心一回,偏偏……”
    “阿姊,官家是隐于世间的蛟龙,即将展翅的大鹏,早晚要乘风而起,俯瞰华夏九州,一统八荒六-合。”
    李夫人说话时,用力握住南康公主的手。
    “儿女情长不为过,然以为官家的性格行事,真到那一天,必会以国为先。”
    “我知道。”南康公主闭上双眼,眉心紧蹙,许久没有放松。
    正因为知道,她才会发出叹息,才会道出桓容难得遂心。
    “罢。”良久之后,南康公主摇摇头,“我子之志,当为秦皇汉祖,而非败于垓下的西楚霸王。”
    项羽随叔父反秦,大败秦军于巨鹿,英雄盖世,天下闻名。
    秦亡后定都彭城,称西楚霸王。
    如此英雄,终败于汉军之手,怎不令人唏嘘。
    想到项羽,思及彭城,南康公主忽然觉得,一切的一切,或许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阿姊在想什么?”
    “没什么。”南康公主摇摇头,压下突起的念头,“书信写好,再将此事告知瓜儿。”
    李夫人颔首,唤来等在殿外的宫婢,命其取来装有香料的盒子。
    “有几味香都合适,阿姊无妨一同挑挑。”
    说话时,李夫人面上带笑,重复往日柔情,再不见之前严肃。
    太元五年,七月
    秦玦怀揣南康公主和桓容书信,启程返回彭城。
    临行之前,幽州传来消息,马匹牛羊俱已送到,如数清点完毕,按照市价给付金银和海盐,并有部分绢布和白糖。运回西海郡之后,将由商队带往草原和大漠。
    太元四年,南地遭遇水灾,粮食歉收。即便有西域和海贸补充,也不可能给付大批谷物。
    桓容同秦璟书信,在信中商量,以金银、海盐、白糖和绢布替代。
    双方达成新约,这笔生意做得还算顺利。
    但是,此次之后,局势将如何变化,长安和建康是否会撕毁契约,骤起烽火,都还是未知数。
    秦璟远在草原,桓容身在南地,纵然有飞禽传书,消息仍不免阻隔。
    如果生出变故,秦璟又会如何选择?
    桓容早知答案,料定以秦璟的性格,这个答案轻易不会更改。想到十年之约,难免苦笑。
    转眼就是三年过去,距约定之期越来越近。就情感而言,时间过得实在太快。于他既定的目标、想要成就的霸业来说,又难免有些太慢。
    太元五年,八月
    秦玦抵达彭城,不待歇息,立即调拨人手,分别往长安和西海送信。
    往长安的队伍迅速启程,不敢有半点耽搁。另一支队伍沿陆路北上,运送大批的货物,速度着实慢了不少。
    为免秦璟和秦玚担心,秦玦写成短信,放飞两只金雕。
    猛禽穿云而过,很快消失在天边。
    秦玦伫立城头,想的却是建康所见。
    对比长安种种,莫名生出一股焦躁,更夹杂着几许担忧。
    同月,并州大旱,生蝗灾,粮食绝收。
    飞蝗漫天,在并州蔓延开来。
    西河郡、太原郡和平阳郡尽数遇灾。加上天旱无雨,水道干涸,死去的的尸体不能及时掩埋,灾情不断加重,竟生出一场疫病。
    短短数月之间,已是饿殍千里。
    长安得到急报,秦策当机立断,再开国库,下旨征召长安医者,随军队往并州防疫。
    饥民四处乞讨,疫病难以根治。医者熬药诊治,实是杯水车薪。
    到最后,为控制疫情进一步扩大,朝廷下旨,凡有疫民的村庄一概封锁,不许人员进出,违者当即处死。凡是村中老少,无论染病与否,都不许离开半步。
    士兵迅速立起栅栏,阻隔开两个世界。
    栅栏外尚有生的希望,栅栏里的只能活活等死。
    栅栏之内哭声不绝。
    凄厉、悲惨。
    从最初的声嘶力竭,到中途的苦苦哀求,再到后来的孱弱沙哑,近百人的村庄,最终不剩一人。
    哭声消失后,栅栏没有拆除,而是借助干旱和热风,直接沿着栅栏放火。
    不断有火把掷入,赤-色的火舌不断蹿起,焦糊味刺鼻。
    昔日安详的村庄,如今尽成一片死地。
    栅栏化为飞灰,大地沦为焦土。
    透过明亮的火光,隐约可见成排房屋,以及倒伏在屋前的尸体。
    有母亲怀抱孩童,似是用身体筑起最后一道屏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仅有的一切保护自己的孩子。
    火光熊熊,烈焰冲天。
    黑色浓烟蒸腾弥漫,笼罩在村落上空,久久没有散去。
    天空中不见乌鸦和秃鹫的身影,仿佛这些鸟类也知道,下面这片焦土正发生何等惨剧。
    大火烧了一天一夜,终于在翌日凌晨熄灭。
    房舍尸身全部化为焦土,不断有烟气飘散,多是藏在废墟下的火星,遇风就燃。
    士兵动手清理、挥土掩埋时,不得不以布巾遮面。
    医者站在废墟边,背着空荡荡的药箱,鬓发散乱,神情憔悴,眼底尽是血丝,一夜之间竟像老了十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个世道,哪里能为一方乐土,谁又能真的活命……”
    “师父,刘队主在叫了。”一名童子搀扶着医者,满脸都是忧色,“师父两夜未曾合眼,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医者摇摇头,叹息一声,拍拍徒弟的肩膀,沙哑道:“记住今日一切,记住我等行医是为救人活命。我医术不精,不能救下这些无辜村人,你莫要学我,莫要学我。”
    医者喃喃念着,双眼通红。
    “这哪里是救人,哪里是救人啊!”
    然而,不这么做又能如何?
    不封住疫村,任由村人外流,更多的村落将要遭灾。届时,饿殍千里的岂止是并州一地。
    他固然有法防治,却无法根除。
    到头来,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被困,最终饥病而死,尸身-焚-于火海。
    “苍天啊!”
    医者踉跄几步,终于跌倒在地,痛哭失声。
    见到这一幕,四周的将兵同时停住动作,呆呆的站在原地,许久不动一下。有人仰望上天,目光空洞。苍凉的大地中,仿佛成了木雕泥塑。
    “赵公,该启程了。”刘队主走到医者跟前,单手握住刀柄,用力得手背暴起青筋,“该走了。”
    医者一动不动,仍在哀伤痛哭。
    童子抬起头,双眼带着泪光,壮起胆子正要开口,却在赫然间发现,刘队主嘴唇发白,双眼赤红,没有一滴泪水,却像是痛苦到极致,似要从眼底流出血来。
    九、十月间,北地飞蝗。
    秦玚和秦玓陆续送粮食和药材入并州,希望能暂缓灾情。
    秦璟暂停进攻的脚步,整顿朔方城,迁骑兵家眷入漠南,并召边民垦荒。被并州蝗灾吓到的边民不再犹豫,陆续打起包袱,拖家带口前往朔方。
    秦璟亲笔写成书信,遣快马飞送长安。
    秦策接到书信,在光明殿独坐到凌晨,彻夜未眠。翌日朝会,诏以“去岁天旱,今岁飞蝗,年谷不登,宫内停宴罢乐,诸事俱从简。
    宗室供给,百官廪禄权可减半。
    免并州粮税,一应杂费劳役,非军国要事皆免。”
    旨意颁布朝堂,下达民间,百姓俱称天子仁德,借天灾指天子无道之语近乎绝迹。
    相比北地歉收,南地难得风调雨顺,兼朝廷下发良种,配以改良的工具和耕牛,迎来谷稻大熟。
    综合各地上报,上田亩收七十石,下田三十石。幽州扬州部分郡县,上田可收百石,下田也有五十石。
    这样的粮食产量,和后世亩产几百乃至上千斤自然不能比。然而,于天灾人祸不断的年月来说,实属于难得的喜事。
    上自朝廷下至百姓,皆是一片喜气洋洋。
    高兴之下,三省上表,请天子祭郊。
    看到这份表书,回忆上次祭郊的情形,桓容不免牙酸,腿肚子都有点发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