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海棠书屋

第一百四十八章

作品:桓容  |  分类:都市言情  |  作者:来自远方

    上巳节后, 司马昱连发两道圣旨, 一道免幽州三年粮税, 许州治所自留商税, 令发半岁军饷;一道增新安郡公主食邑三百, 虎贲五人。
    诏书既下, 满朝哗然。
    司马道福已有食邑五百, 如今又增三百,实封不仅超过姊妹,甚至在两个皇子之上。
    新安郡治于扬州, 遥领州牧的不是旁人,正是桓大司马。
    对桓大司马来说,八百户粮税不过是九牛一毛。但招呼不打一声, 就将公主食邑增至八百, 是否胆肥了点?
    关系到面子问题,众人料定会计较一番。
    让人惊奇的是, 桓大司马一声没出, 任由诏书发下。
    众人面面相觑, 都是满头雾水。
    不禁生出猜测, 司马道福嫁给桓济, 桓济又是桓温亲子,这里面兜兜转转, 或许是左手出右手进,未必如表面看起来简单。
    说不准, 天子和大司马早在背地里达成协议?
    殊不见, 前脚将公主食邑选在射阳,后脚就免去幽州三年粮税,更许自留商税。仔细算算这笔账,桓容压根就没有吃亏。
    不过,众人也有担忧。
    桓豁掌荆州,桓冲治江州,桓大司马领豫州,桓容控幽州。
    铺开舆图,桓氏掌控的州郡连成一线,皆为冲要之地。不考虑父子兄弟前的嫌隙,财路不缺又有强兵,桓氏隐然成为国中之国,不容小觑。
    如果再将益州和宁州拉拢过去,后果几乎不可想象。
    偏偏怕什么来什么。
    诏书宣读之后,桓大司马当殿上奏,“近岁梁、益多贼寇,乱地方之治,害民匪浅。当地治所不能派兵剿灭,实乃无能渎职,当依律拿下,交三省一台严问。”
    “宁州刺使周仲孙深谙兵法,文韬武略,不世之臣。两度随天军北伐,破成汉之际,立下赫赫功勋。”
    “今民受贼寇之苦久矣。臣请陛下下旨,以宁州刺使监梁、益二州诸军事,兼领益州刺使,剿匪除贼,安抚百姓,以彰陛下爱民之德。”
    尾音落下,满殿寂静。
    郗愔不出声,谢安王坦之同样未有行动。其他人心知不妥,却没有出言相争的勇气。
    司马昱坐在殿上,目光扫过群臣,心中失望难掩。
    “陛下。”郗愔终于开口,出乎众人预料,没有同桓温据理力争,而是赞同其言,“宁州刺使确有干才,臣附大司马之议。”
    刹那之间,殿中变得更静,落针可闻。
    似约定一般,郗超等先后出班,附和桓温奏请。
    司马昱孤立无援。
    一旦桓温强硬起来,他没有任何胜算。郗愔又莫名的改变立场,他更没有方对的余地。
    无奈,只能当殿下旨,准桓大司马奏请,需宁州刺使兼领益州,监三州军事。
    如此一来,自西向东,沿长江一线,除了郗愔掌控的徐、兖等地,均为桓氏及其盟友掌控。
    满朝文武知晓其害,奈何手无兵权,有兵权的又不愿意站出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天子下旨,桓大司马达成所愿。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官家和大司马压根没有达成默契。分明是桓大司马设了套,引司马昱踩入其中。
    想必司马昱不践前诺,不授九锡,反而想方设法拖延,甚至设计削弱大司马民望,使后者生出不满。无心再用怀柔手段,以雷霆之势拿下三州,明摆着告诉天子,安心做个提线木偶且罢,如果再敢起旁的心思,后果自负!
    朝会之后,桓大司马未回城外大营,而是改道青溪里,前往桓容的宅院。
    自南康公主搬入青溪里,迟迟不肯回到桓府,夫妻不和已经摆上台面。慑于桓大司马之威,无人敢大肆传播流言,仅有寥寥几个婢仆暗中说嘴,隔日就被送去田庄,全家都从城内消失。
    自从,桓府上下口风更严。
    车架停在府门前,早有健仆候在一旁。
    桓大司马推开车门,望着高过十尺的院墙,再看墙内突起的角楼和木台,不由得眸光微凝。
    这是寻常宅院?
    分明是按照防御外敌建造!
    他曾到过此宅,那时门前还挂着庾氏匾额。墙内如何暂且不论,仅就外部而言,绝对经过多番改建,并有通晓机关的能人巧匠经手。
    这么短的时间,究竟是如何做到,又是如何隐瞒消息?
    思量间,南康公主已从院中行来,绢袄长裙,裙边如流云铺展,蔽髻上瓒金钗,流苏轻轻摇曳,带起耀眼的光环。
    “夫主大驾光临,南康未曾远迎。”
    见到嫡妻,桓大司马朗笑道:“你我夫妻二十余载,何必如此生分。前闻细君不适,如今可好些?”
    “劳夫主挂念,妾甚好。”
    两人寒暄几句,做足场面。随即行入府内,大门合拢,挡住一干窥探的视线。
    桓大司马留心观察,对府内的布局更觉惊异。哪怕是他亲自监造的姑孰城,也未能做到如此地步。
    无论走得多慢,回廊总有尽头。
    两人行到正室,李夫人长身玉立,相距五步福身行礼。
    “夫主请上座。”
    三人落座,婢仆送上茶汤糕点,移开立屏风。
    院中种着几株四季桂,浅黄的花瓣堆满枝头。遇轻风拂过,花瓣轻轻摇曳,空气中溢满甜蜜花香。
    桓大司马端起茶盏饮了一口,随后用竹筷夹起一块糕点,金-黄的颜色,似用糯米制成,咬在口中,带着一股桂花的香气。
    不似调了蜜,仍有丝丝的甜味。
    南康公主挥退婢仆,李夫人亲手调起茶汤。
    室内陷入静谧,除了水开沸腾的汩汩声,再不闻其他。
    用过一盏茶汤,桓大司马取过布巾拭手,顺带擦去胡须上的水渍。
    三年的时间,短髭已留成长须。乌黑的发变得斑白,眼角皱纹横生,昔日的俊朗被衰老取代。如果桓容当面,必定会大吃一惊。
    这哪里像老了三岁,分明是三十岁!
    “细君此前送信入营,言有要事相商?”
    “确是。”南康公主颔首,道,“瓜儿从幽州来信,有笔生意需夫主帮忙。如果夫主有意,不妨一同为之。”
    “什么生意?”
    “夫主以为这糕如何?”南康公主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话锋一转,指向盘中糕点。
    李夫人上身微倾,夹起一块糕点,放在小碟中切开,现出流淌的内馅。
    素手执起青筷,腕上玉镯垂落,袖摆轻轻拂动,一举一动皆可入画。
    “甚好。”桓大司马实话实说。
    “这就是瓜儿说的生意。”
    “糕点?”桓大司马皱眉。
    “甘味。”南康公主摇头浅笑,移过小碟,道,“此糕未加蜜,除桂花外,另加了糖,入口才会如此甘甜。”
    “糖?”桓大司马诧异,“这又是何物?”
    南康公主侧头示意,李夫人取出一只陶罐,打开盖子,里面是大小不一的糖粒,灰白的颜色,有些似粗盐。
    “夫主尝尝?”
    李夫人取出一只银勺,舀起一粒递到桓大司马面前。
    不到指腹大的糖粒,咬在口中咯吱作响,甘甜的滋味慢慢扩散,和蜜水的滋味截然不同。
    “这就是糖?”
    “对。”南康公主颔首道,“瓜儿偶得此物制法,欲市以南北,料其大有可为。夫主以为如何?”
    桓容早惦记制糖,奈何诸事缠身,一直没能脱出手来。
    不想桓祎给了他一个惊喜。
    某次出海,桓祎跑得有点远,遇上一艘外邦商船,意外寻来甘蔗,还带回两个黑皮的印度人。
    这个时候,印度分为数个邦国,许多邦国的名字早淹没在历史中,桓容听都没听过。但是,他们却掌握着制糖技术。
    哪怕材料耗费极大,制出的糖掺有杂质,颜色发灰,和后世的白糖截然不同,也足够桓容兴奋得蹦高。
    有杂质不要紧,技术简陋也没关系。只要掌握技术核心,有足够的原料,凭借能工巧匠,早晚能提升工艺!
    第一批糖制出,并不尽如人意。
    颜色不够白,入口的味道也不够甘醇。
    两个菠萝头却各种膜拜,以为见到神迹,用生涩的汉话表示“这样白的糖他们从没见过,一定是神迹”。
    第二批稍有改进,第三批则停滞不前。
    桓容倒没太过心急。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他不是专业人才,总归要下边的人摸索,急没多大用处,反而会造成反效果。能去除大部分杂质,让甜味变得纯净,灰点就灰点吧,反正大部分人吃的盐都是灰的,何必着急上火。
    制糖作坊扩大之后,石劭提醒他,以幽州目前的实力,不可能独吞这笔财富,必须找人合作。
    琅琊王氏有意盐市,但势力难出建康,暂时不做考虑。
    收到谢玄来信,桓容曾一度考虑陈郡谢氏,很快又打消念头。以陈郡谢氏的立场,加上江左风-流宰相对晋室的态度,除非对方改弦易辙,要不然,这个盟约不能结,结下也不会牢靠。
    小士族和吴姓不能选,选了是给自己找麻烦。
    思来想去没有着落,桓容有些上火。
    最终是贾秉提议,何不同桓大司马做这笔生意。
    桓容当场愣住,以为贾舍人在开玩笑。
    贾秉态度严肃,半点没有说笑的意思。见桓容不明白,干脆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列举缘由。更提议,最好将郗刺使也列入名单。
    “天下是为棋盘,世间人皆可为棋子。明公今非昔比,当为执棋之人。”
    “友人尚需底线,敌人大可利用。”
    “天下之大,不局一南北之地。财帛动人,如此暴利,神仙亦会动心。”
    “多方势力联合,牵一发而动全身。线头掌于明公手中,他日生出龃龉,旁人伤筋动骨,明公可保无虞。更可坐收渔翁之利。”
    “再者,益州刺使同大司马不睦,与郗刺使亦有嫌隙,早晚会被拉下官位。明公无需多费心思,倒是宁州刺使有才有谋,极会做人,不妨加以拉拢。”
    “明公且看,不出数日,朝中定将生变。届时,明公可暗中笼络各方,有财路为盾,短期之内,幽州自能安然激流之外。”
    长期?
    那时羽翼丰-满,谁来都不惧!
    桓容被贾秉说服了。
    事实上,听过贾舍人的分析,他既有激动又有恐惧。
    执天下之棋?
    虽有逐鹿之心,但是,刚下手就玩这么大,当真好吗?
    贾舍人表示“好”,玩就该玩大的。
    和几个外戚撕扯太降格调,以桓容的志向和身份,该同桓大司马、郗刺使这类猛人掰腕子才对。其他宵小如同蝼蚁,压根不用他多费心。
    “螳螂凶猛,终归是虫,早晚落入雀口。射阳之事不过皮毛癣疥,仆等自会料理妥当。明公当以朝中大事为先。”
    桓容还能说什么?
    只能咬咬牙,硬着头皮写成书信,请亲娘出面和亲爹周旋。同时派人联络郗愔,送去一小罐白糖,不提往日之事,单就生意进行商洽。
    郗愔的回信很快。
    这笔生意他很有兴趣,按照桓容说的合作方式,利润他要四成。
    桓容没答应,咬死三成,多一分都不行。并且要求,每次到幽州运货的必须是刘牢之,其他人他不认。
    见事情没得谈,郗刺使倒也干脆,直接签下契约,交给刘牢之送去盱眙,顺便带回预定的第一批白糖。
    桓大司马知晓郗愔和桓容恢复联系,却不晓得两人是在做生意。
    如今,坐在青溪里宅院,看到幽州出产的白糖,听完南康公主所言,联系近日之事,终于有几分明白。
    还是那句话,暴利当前,神仙都会动心。
    “瓜儿甚是聪慧。”桓大司马的心情很是复杂。
    最不该成器的,偏偏最是成器。相反,被寄予厚望的反倒扶不上墙。该说世事弄人,命该如此?
    “夫主过誉。”
    “非也。”桓温摇摇头,又舀起一颗糖粒,送入口中细嚼。随后饮下半盏茶汤,道,“此事可为。待我返回营中既与瓜儿书信。”
    南康公主颔首,心知事情初定,内中细节还需商议。但她相信,以桓容目前的能力定然不会吃亏。
    “另有一事,瓜儿出仕三年,现为一州刺使,我意为他提前行冠礼,夫主意下如何?”
    行冠礼意味-成-人,在族中会有更大的话语权。
    桓容官品千石,有县公爵,掌握一州之地,虽然不满二十,考虑到诸多原因,提前行冠礼也是无可厚非。
    关键在于,桓温会不会点头。
    果然,听到此言,桓大司马表情微顿,没有马上出言,而是陷入了沉思。
    南康公主端起茶盏,垂下眼帘,掩去瞬间闪过的情绪。不是考虑此事,她未必乐意桓容同这老奴再有牵扯。
    傻子都该晓得,市糖会是何等暴-利。金山银山送出,老奴也该点头。
    “此事需告知族中。”
    “自然。”
    见桓大司马有松口的迹象,南康公主现出几许笑意。
    “瓜儿游学会稽,曾拜于周氏大儒门下。若是提前行冠礼,该请大儒取字。”
    桓温想说,我是他爹,取字该由我来。
    南康公主揣着明白装糊涂,硬是不给他开口的机会。
    开玩笑,这老奴是什么名声?让他取字绝不可能。
    亲爹?
    亲爹也不行!
    南康公主不松口,桓大司马没有强求。反正冠礼还早,事情不急。
    李夫人推开茶盏,合上陶罐,扫开落在袖摆的几片花瓣,嘴边现出一丝浅笑,细微得来不及捕捉。
    幽州,盱眙
    一只鹁鸽飞入刺使府,带来建康的消息。
    桓容读过短信,不禁皱眉。
    提前行冠礼?
    那他岂不是要回建康?
    袁峰坐在桌旁,面前摆着一卷诗经。读到淇奥一章,抬头看向桓容,出声道:“阿兄。”
    “恩?”
    “在阿兄眼中,何为君子?”
    “这个问题太高深,我没法回答。”
    袁峰面露诧异。
    这个问题很难?
    桓容夹起一块糕点,放到袁峰手边,道:“明日上书院,可以请教韩公。回来再请教几位舍人,你就会明白。”
    “诺。”
    袁峰点点头,用木勺舀起糕点,一口一口咬着。吃完了,饮过半盏温水,又道:“其实,我以为阿兄当称君子。”
    一边说,一边指着竹简,道:“读到这句,我想到的只有阿兄。”
    看到竹简上的诗句,桓容不由得记起某个雨夜,下意识捏了捏耳垂。
    还好,不烫。
    与此同时,北地战鼓终于敲响。
    洛州的秦氏甲兵率先发起进攻,打了氐人一个措手不及。
    领兵的氐将不甘心落败,意图组织反击,奈何人心不齐,战斗刚一打响,就有两个幢主带兵后撤,跑得比兔子都快。
    秦璟和秦玖分别率领一支骑兵,从侧面进行包抄。
    氐人见势不妙,大部分战也不战,掉头就跑。
    不到两个时辰,偌大营盘就跑得一干二净,沿途留下皮甲兵器不计其数,更有大量辎重堆在营中,尸体反倒没有几具。
    秦玚率后军赶到,秦玖和秦璟正在打扫战场。
    兄弟三个互相看看,都是无语望天,很有些莫名其妙。
    说是计策吧,实在不像。
    但秦氏甲兵固然威武,氐人同样不弱,没道理刚一接战就跑。
    “到底怎么回事?”
    两万个人,眨眼就跑没影了?
    好歹也反抗一下吧?
    “不太清楚。”秦玖摇摇头,一把将长-枪-插-在地上,比秦玚更加莫名。
    噍——
    鹰鸣声骤然响起,一只黑鹰从云中飞来,在半空盘旋两周,俯冲而下,落在秦璟肩上。
    秦玖收回手,略显得尴尬。
    这只明明是他养大的,颈后那搓白毛就是证据!
    秦玚拍拍兄长的肩膀:“习惯就好。”
    秦璟解下鹰腿上的绢布,扫过两眼,神情骤然一变。
    “怎么?”
    “是上郡有变?”
    秦璟没有回答,而是将绢布递给秦玖,道:“是长安。”
    “长安?”
    秦玖面露诧异,展开绢布细看。
    上面赫然写着,五部逆反,指苻坚篡位,欲拥其侄为主。王猛遇刺,性命垂危。
    兄弟三个互相看看,果真胡风强悍,一言不合就造-反,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