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
作品:叹春闺 | 分类:历史军事 | 作者:晓贝
“这方法不错,或许可行。”周牧泽轻轻点头,明明已经在自己计划之内的事情,如今却装作是刚刚听了孟毓晓的建议才想到的一般,又仰起头轻声问孟毓晓,“你可有具体的行事方法?”
孟毓晓见自己的方法居然能得到静西王的认可,感觉自己好似帮了王爷很大的忙,顿时无比的自豪,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轻笑着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地全部都说了出来。
“既然是要救所有的园林、果林,就必须让这人都知道,王爷可以发布告示,广而告之,告示这些人,朝廷允许他们自知出资修建渠道,只不过也不能任由他们随意修,各自要提前将自己修建沟渠的图纸报上来,交给朝廷审核,看看有没有破坏原有的水道,有没有侵占良田之类的,要等朝廷审核完了之后他们才能够请人动工。”
“对了,还有工钱,他们给的工钱必须不能比朝廷给的少,一天十文钱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怎么着也得一两银子才够!”
周牧泽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孟毓晓夸夸而谈,越发的觉得自己好似捡到了一个宝贝一般。
她不仅合自己的口味,而且灵动可爱,又敢想敢做,既有大家闺秀的优雅,又不受其约束,这样的女子,只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孟毓晓高高兴兴地说了一大通,回身见静西王一言不发,竟有些走神,便赶紧收敛了一些,小声问:“王爷,可是奴家说错了什么?”
“嗯,你的主意很好。”周牧泽回过神来,朝着孟毓晓浅浅一笑,“本王明日便叫人四处放榜,此事记你一功!”
“真的吗?”孟毓晓听到自己的意见竟然被静西王全数采纳,知道自己也不全是在给王爷添麻烦,心下顿时舒畅多了,还引申出不少自豪感。
“嗯,作为赏赐,本王陪你去园子里看风景?”周牧泽说着起了身,心中暗叹正事终于说完了,接下来就应该抓紧时间好好陪陪她了。
“好啊!”孟毓晓并没有太多游玩的心情,可是想到是王爷亲自陪着自己,顿时觉得无比的光荣,几乎没有丝毫的迟疑便点头应了。
周牧泽随即起身,领了孟毓晓出门。
骊山是有名的江南水城,所有的建筑都讲究山水结合,就算是驿站,花园里也别有一番景色,虽然干旱淡了不少春色,但驿站里的景色依旧赏心悦目,才刚刚落尽的花枝如今全是翠绿翠绿的嫩叶,树枝间还有几只画眉在嬉戏。
“是画眉鸟!”孟毓晓寻着声音找了好久,才看到几只在木槿花树枝上嬉戏的画眉,两只大的,两只小的,在树丛间上下跳跃着。
“画眉鸟真好看,而且唱歌也好听!”孟毓晓攀在石桥边,望着树枝上的画眉鸟感叹道。
周牧泽从后面慢慢地靠上去,笔直地立在孟毓晓的身后,“那本王叫人给抓几只?”
“不要!”孟毓晓立马回过身来,却发现静西王离自己太近,只好稍稍退后一些,依着桥边站立,“抓起来这些鸟儿就不开心了。”
不远处的院子口,文宣世子正好风风火火地回来,一眼便注意到了站在桥上的一男一女。
“王爷居然会笑?”文宣世子轻声嘀咕了一句,随即将目光转向孟毓晓,这人真的是王府的琴娘么?为什么觉得她和王爷的关系并不一般?
第两百四十八章 抚琴
孟毓晓第二日早上醒来的时候便听见院外有熟悉的画眉鸟叫声,便赶紧披了一件衣服,穿过天井出了院子,然后便注意到门口的木槿树上有好几只画眉鸟。
孟毓晓笑了笑,仰头站在树下看了好一会儿。
“王爷说姑娘喜欢画眉鸟,便叫人多买了几只到院子里来,又说姑娘不喜欢看到鸟儿装在笼子里,便叫人在周边的树上搭了一些窝,便将这些鸟儿都放在园子里了。”容嬷嬷是随着孟毓晓出来的,见孟毓晓确实喜欢,便在一旁笑着说。
孟毓晓原以为这树上的鸟是自己飞来的,听说是王爷特意叫人买来的之后,稍稍愣了一下,王爷还真是心细,不仅记得自己喜欢,竟将自己的话也记住了,没有将这些鸟装进鸟笼里,想来这些画眉鸟也是因为喜欢上了这样的主人,才会愿意留在这园子中的吧?
“姑娘,进去吧,好似有人来了?”容嬷嬷忽然上前扶住孟欲晓说。
孟毓晓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好似真有人往这边过来了,想着自己如今衣衫不齐地站在门外着实不雅,赶紧顺着容嬷嬷转身进了院子,回屋去换衣服。
孟毓晓刚换好衣服没多久,外面便有人走了进来,容嬷嬷挑帘出去见了。
“奴婢奉我家世子吩咐,特来请毓儿姑娘过去演奏几曲。”来人是位声音极其柔和的女子,孟毓晓因为身后有侍女在为她梳妆,没法起身去看,所以只能靠着声音去听。
“这一大早上的,世子爷怎么就这么好的雅致啊?”容嬷嬷随即说。
“世子爷说前两日听王爷夸赞毓儿姑娘琴艺了得,今日早上难得得了闲,所以想请毓儿姑娘过去奏几曲。”
“这……”容嬷嬷似乎有些为难,稍稍停顿了一下,随即说:“你且等等,我去问问姑娘,今日是否方便?”
“嗯。”女子轻柔地应了一声,随即便听到容嬷嬷地脚步声,慢慢靠近,随着一串竹帘挑动的声音便到了自己跟前。
“姑娘,世子爷请您过去弹琴,您方便吗?”容嬷嬷说话间便慢慢地弯下身子,凑到孟毓晓耳边小声说:“姑娘若不愿意去,奴才便找个法子打发了他。”
孟毓晓轻轻一笑,想着自己现在的身份就是琴娘,文宣世子来请岂有不去之理,不是更叫世子爷起疑么?
“难得世子爷好雅致,我自然不能推迟。”孟毓晓轻声说,“只是我才刚起,有些饿,可否叫世子爷等我一会儿?”
容嬷嬷点了点头,便起身出去将孟毓晓的话说与外面的侍女听了,侍女立马便答应了,“世子爷说了,毓儿姑娘也不用急,收拾妥当了再过去!”
“那便麻烦你先去给世子爷回话,一会儿我自会带着姑娘过去的。”容嬷嬷说着送了那人出去,再回来时,孟毓晓已经梳洗完毕,正在认真地挑选着面纱。
容嬷嬷没有直接开口,而是等孟毓晓挑选好面纱之后,才挥挥手叫屋子里的侍女都下去,“你们且去将姑娘的早饭备着吧。”
待侍女们都下去之后,容嬷嬷这才凑到孟毓晓面前,“王爷和追风公子一早都出了门,也不知道这世子爷是什么意思,竟会一大早叫姑娘过去,姑娘若是不想去,奴才便去想办法回绝了,姑娘不用害怕。”
容嬷嬷是追风安排过来的人,虽然不知道孟毓晓是孟公府三姑娘的身份,但清楚孟毓晓并不是府里的琴娘,而且从这几日的情形来看,也猜出她与王爷的关系不一般,自然是极力护着她的。
孟毓晓轻轻一笑,便扶了容嬷嬷慢慢往外走去,“文宣世子既然请了,我若不去岂不是叫世子爷觉得王府的人没有规矩?”
“可您毕竟不是……”容嬷嬷轻声说着,又拿眼角瞟了一眼对面的侧厅,侍女们进进出出地,也没人留意这厢。
“在世子爷眼里我就是啊。”孟毓晓淡笑着说,“王爷肯定叫人准备了琴,让人找一把过来,一会儿我们带上,或许世子爷真的只是想听琴了。”
孟毓晓心里也觉得奇怪,怎么可能有人一大早上起来就喊琴娘去抚琴的,可是想想自己若是不去更让文宣世子生疑,所以还是决定去一趟,又想着王爷是个心思极其细密的人,他既然连琴娘的身份都为自己准备好了,自然有准备琴,所以孟毓晓便叫人去取。
稍稍用了几口早饭,孟毓晓便离开了自己的院子,由容嬷嬷扶着,往文宣世子的院子走去。
进去的时候文宣世子正在院子中央舞着剑,舞得很是入迷,竟没注意到孟毓晓进来,孟毓晓便停住脚步,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等着他一只剑舞完,才快走两步,上前行礼。
孟毓晓今天带了面纱,一来担心文宣世子见多了记住自己的面貌,日后在京城里再见了,说不清楚,二来知晓文宣世子身边的侍女有他自己带来的,都是驸马府的宫女,孟毓晓几次出入驸马府,虽然没有跟世子爷打照面,但是肯定有不少丫鬟见过,不得不防着有文宣世子身边的哪位丫鬟是曾经在诗会上伺候过的。
“来了?”文宣世子见了孟毓晓,便将手里的剑交给一旁的侍女收起来,平淡地说了一句,随即走到一旁的躺椅上坐下,“本宫连日因为赈灾的事情寝食难安,心情郁闷,听王爷说你琴艺不错,你便捡你拿手的弹上几曲!”
“是!”孟毓晓连忙屈膝答应,随即叫跟来的侍女将琴在院子中央的空地上摆好,随即坐过去,试了试琴音,便开始了曲子。
孟毓晓的手指娴熟地在琴弦上挑拨,流畅的动作看得文宣世子都诧异了。
难道她真的就只是西王府的一名琴娘么?
“这曲子不好,太慢,你再换一个杀伐。”文宣世子出声打断了孟毓晓的琴声,神情认真地要求再换一支曲子。
正文 第两百四十九章地位很高
懂琴艺的女子不少,但是一般女子多研习一些柔缓的曲调,杀伐是一首战曲,甚少有女子会研习,但若是琴娘,基本稍有名气的曲子便都会研习,所以文宣世子才会点名要听杀伐,他就是想确定一下,这个毓儿姑娘到底是不是琴娘?
孟毓晓听到文宣世子的声音立马将双手摊开压到琴弦上,阻断了琴音,随后浅浅瞥了一眼文宣世子,又淡然地重新盯回琴弦上。
手指找准音点,重重地挑起,发出一声宛如铿锵般的声音,竟还带着些许的拖音,久久不散。正在大家被这一声吸引时,急促的琴音便如雨点般砸进了大家的听觉里。
孟毓晓一向弹琴不带感情,偏偏这首曲子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感情,就好似战场上击鼓的战士,不需要有满腔的热血,也不需要有必死的决心,只要找准节奏,奋力地去敲打便是,孟毓晓现在就是做着这样的事情,微微闭上眼睛,凭着自己脑中熟练的记忆,手指飞快地在琴弦上飞舞着,看得一旁原本只是想试探孟毓晓的文宣世子都惊讶了,这么熟练的指法,若说不是琴娘,怕也没有旁的解释。
周牧泽是得了消息才同追风一起赶回来的,害怕孟毓晓被文宣世子刁难,进驿站之后便直接去了文宣世子的院子,还未进院子,便听到了熟悉的琴音,微微有些诧异,待进去之后,便看到了一身浅绿长裙,坐在院子中间,闭眼弹琴的孟毓晓,目光只是稍稍从文宣世子身上带过,便又看向了孟毓晓。
文宣世子倒是一眼就注意到了进门来的周牧泽,毕竟这院子比较开阔,门口忽地多出两道人影,大家都能注意到。
文宣世子连忙要起身,周牧泽抬起一只手,竖起食指朝他摇了摇,随即又指指孟毓晓,示意他不要惊到了她。
文宣世子会意,才微微站起一半的身子又缓缓地坐了下去。
孟毓晓此时就好似一个正在默写课文的学生,满脑子里只有琴谱和指法,没有听到文宣世子的声音便没有停下来,继续手指上的动作,待一曲完毕,觉察到周边有些安静,孟毓晓才睁开眼睛来。
因为她是面对着院子门口而坐,所以睁开眼睛后第一个看到的便是身材修长的周牧泽。
“奴家见过王爷!”孟毓晓赶紧起身,朝着周牧泽福身行礼。
一旁的文宣世子这才敢站起身,屋子里其他人侍女也赶紧跟着行礼。